第九十二章 需要教訓的對手

(求保底月票!)——

可能是這次與李玢的密談讓李玢感覺到了害怕,或者讓他消除了疑惑,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楊晞沒再接到東宮方麵傳來任何關於李玢和李倬密議要對付他的事。

不過楊晞知道這隻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爭鬥肯定會多起來,特別是李隆基年歲越來越大,有傳位意向,或者身體出了問題,有可能駕崩時,爭鬥將會是最激烈的。

以後與李玢之間一定會撕破臉,甚至兵戎相見,這是楊晞早已經認定的事。

李玢當了皇帝會將皇位傳給他,這幾乎是做夢的事,楊晞知道這樣的事肯定不會發生的。要想當上皇帝,不踩著許多人的鮮血是肯定上不去的,他隻需要一個李家子嗣的名份就行了,那樣他就有資格登上皇位。而這個名份隻有李玢可以給,現在的楊晞覺得他需要李玢給的,隻有這一點。

楊晞期望李隆基不要在這兩年內決定傳位,也不要在這兩年內駕崩,不然他來不及做準備。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天就熱了,楊晞的兒子楊諶已經快一周歲了。

小家夥生的虎頭虎腦,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話,也會走路了。

看著自己兒子茁壯成長,楊晞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他深深地感覺到了父子間那種怎麽都割舍不掉的親情,他不知道自己子嗣多起來後,這種父子之間的親情會不會淡去,但他現在覺得,這種感覺很濃烈。他也相信,隨著兒子在自己關注下成長,這種感情會越來越濃烈。

或許子嗣增多了,感情是會被稀釋掉一些。李玢的子嗣太多了。楊國忠的子嗣少,這可能是楊國忠待他更好,而作為生身父親的李玢與他之間的感覺很淡的原因吧。

他與李玢之間以後肯定會出現爭鬥,但楊晞不希望以後自己與兒子間會有類似的爭鬥。

青海與安西之間的戰事已經基本平息,出征的大軍在八月底的時候大部班師回朝。這兩場戰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徹底擊敗了這兩地的吐蕃軍隊,俘虜了十數萬吐蕃人,繳獲各種戰略物資無數。

戰爭會極大地消耗一個國家的財富,這是許多朝臣反對啟動戰事的最主要理由。青海與安西兩地的用兵,也給大唐的財政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安祿山的叛亂起來時候。大唐積累了多年的財富迅速被消耗,雖然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但國庫已經沒那麽殷實了。這兩場戰事進行下來後,國庫更加緊張。

所幸繳獲的吐蕃人的財富不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庫日趁緊張的情況。

不過王晨並不滿足這些,他在歸朝會,馬上就向朝廷建議,要好好處置吐蕃俘虜,要讓這些吐蕃俘虜創造財富。以彌補戰爭的損失及消耗。

王晨的提議就是讓戰俘進行勞動改造,讓他們為大唐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個提議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失禮於天下之舉,會讓諸蕃寒心的。即使吐蕃人是大唐的敵人,也應該對被俘的吐蕃人禮待,並給予他們以較好的安置。但王晨強烈反對,據理力爭。最終通過諸多渠道,說服了李隆基,同意對吐蕃戰俘進行集中改造。以贖他們犯下的罪行。

在安西和青海被俘的吐蕃人共有十八萬左右,這些俘虜全都被押解到內地,集中看管,讓他們參加勞動改造,修築道路、興修水利、疏浚河道、開荒種田等勞作。這些戰俘不需要付給工錢,可以讓他們長年累月參加勞動,而不要擔心影響農事。在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修築一新,及運河河道得到疏浚後,許多官員看到了改造戰俘所帶來的巨大好處,原本許多站出來反對的大臣也支持了此議。

低投入高產出的事,效益如何明眼人一下子看出來了,不需要增加朝廷負擔,不要怕影響農事,不要付工錢,隻要派一定兵丁看押他們就行了。這樣的免費勞動力,誰也不會嫌多。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怕吐蕃人作亂,最終還是高適想出了一條“毒計”,那就是采取“連坐”措施,將一定數量的吐蕃人編成隊,選一名隊長管理,要是隊中有逃跑或者作亂,那就殺全隊。鼓勵隊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和舉報,隻要有人舉報,就有獎勵,甚至可以提早結束勞動改造。

這樣“惡毒”的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吐蕃人作亂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結息等吐蕃高層歸降大唐,並得到大唐朝廷的厚賞,被授以郡王、國公、郡公爵及其他閑職,這也給了吐蕃俘虜以很大的影響,他們渴望在改造後能享受與唐人無異的待遇,甚至更好,因此在改造時候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

王晨雖然因為守孝而不參與政事,不過因是改造戰俘的事是他提議而實行的,小半年實行下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少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修葺一新,他也得到了李隆基的獎賞。

吐蕃人被重創,差不多到了亡國的地步,其內部分崩解離,內亂四起,已經完全不能給鄰近各國造成威脅了。在與吐蕃人的戰爭中,大唐軍隊表現出了卓著的戰鬥力,威懾了周邊部落和小國,一時間,西北及北部邊關出現了少有的安寧,無論是突厥、契丹、奚等部落,全都派出了使臣到長安來朝貢,再次向大唐皇帝表示了臣服。

不過總有一些人看不清楚形勢的,在吐蕃被重創,各部落陸續派使臣來到長安向大唐皇帝表示臣服之際,有一個與吐蕃關係密切的小國卻沒有任何反應。這個小國就是南方的南詔。

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互不相屬,其中有六個較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即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不過隨後南詔與大唐的關係就慢慢差下去了。

天寶十載,南詔王閣邏鳳起兵攻破雲南,殺雲南太守張虔陀,並取羈縻州三十二州。

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率兵八萬往擊南詔,結果遭遇大敗,幾乎全軍覆滅。

因為害怕大唐軍隊的報複,南詔王閣邏鳳尋求吐蕃的支持,吐蕃讚普同意與南詔結盟。天寶十一載,吐蕃讚普冊封閣邏鳳為“讚普鍾(意為小讚普)南國大詔”,“賜為兄弟之國”。閣邏鳳自立國號為大蒙。天寶十三載,劍南留後李宓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太和城,再遭遇慘敗,全軍覆沒。

在大唐軍隊與吐蕃人在青海及安西交手之際,南詔王閣邏鳳也沒閑著,在南麵時不時動點手腳,直到吐蕃人被重創,幾乎全軍覆滅之際,這才被嚇的停手。

不過南詔王閣邏鳳並沒派使臣到長安來表示請罪臣服,依然陳兵數十萬,準備以武力對抗大唐。

南詔王閣邏鳳此舉惹惱了一個人,那就是作為楊國忠親信的宰相韋見素。

與南詔的戰爭都是在楊國忠主導下發動的,韋見素也是一個主要參與者。對南詔的兵敗也是他一個很難解開的心解,如今南詔的同盟軍吐蕃被打的奄奄一息了,韋見素自然不願意看到南詔還在那裏得意快活,因此在得到報告說南詔陳兵北邊,準備與我大唐軍隊作戰,並且沒派使臣到長安來朝見之時,馬上向皇帝李隆基上奏,要求對南詔用兵。

韋見素在向皇帝提出此奏的時候,還特意來找在家守孝的楊晞,希望楊晞能支持他的提議。

作為狂熱大漢主義者的楊晞,在聽了韋見素的一番分析後,馬上表示了讚同。

如今的大唐軍隊戰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火器在持續研究中,並且大量裝備了軍隊,吐蕃人也被揍趴下了,幾乎沒有什麽強大的外敵了。一個小小的南詔,曾經讓大唐損兵折將,現在兵威正盛時候,竟然敢不表示臣服,還以武力相抗,他在聽了韋見素所說後,馬上就認可了要對南詔用兵,要徹底將那塊南蠻之地劃入大唐疆土的建議。

也當替楊國忠挽回點顏麵吧!

不過因為他守孝在身,不方便入朝陳情這事,他也馬上去找了郭子儀。

郭子儀是個武將,一輩子以打仗為樂,被楊晞一頓鼓動後,也馬上認可了要好好南詔的提議。

楊晞又去找了顏真卿,不過顏真卿並不是完全支持對南詔用兵,他認為大戰剛剛平息不久,應該讓百姓好好休養生息一下。不過在楊晞“以戰養戰”,對吐蕃戰役兩相權衡後並沒加重百姓多少負責的說法相勸後,也勉強同意了楊晞的提議。

楊晞授意高適,跟在韋見素後麵主動提議對南詔發動戰爭。

經過楊晞的一係列活動,在李隆基召集大臣朝議是否對不願意臣服的南詔發動戰爭時候,大多數的大臣都表示了同意,朝議得到通過。

不過戰事並不會馬上進行,南方天熱潮濕,特別是夏天時候,最適合進行戰爭的時候是冬春季節。

大量募集及調遣南方的軍士,進行係統的訓練,準備對南詔發動戰爭。

楊晞授意高適主動請戰,指揮對南詔的戰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