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好事不斷
秋收結束後,支隊命令各部隊加緊擴大武裝,開展軍政訓練,保衛土改成果。10月中旬,各部報來了兵力擴充情況:1團徐長勝3000人編成6個營,2團邵家旺2500人編成5個營,3團1800人編成4個營。謝俊勝也報告他們發展到1000人。葉首誌和林布新決定組建第4團,任命謝俊勝為團長,吳捷生政委,李偉民參謀長。
葛順鄉是虎頭嶺的南大門,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已經引起了頑軍的關注。支隊特地在鄉裏新組建了300人的民兵營,將傷勢已經痊愈的鐵蛋調來當營長,胡雙扣當副營長。原先駐防鄉裏的警通營的一個連撤回虎頭嶺歸建。
11月底,劉賢臣從上海滿載而歸,10艘大船運來了六零炮彈1萬枚,手搖發電機10台,信號槍20支,高倍望遠鏡100個,還有大批藥品和醫療器械。在采購計劃之外,劉賢臣還買了3萬雙帆布膠鞋,還有整整一船的美國牛肉罐頭。
葉首誌、林布新手裏拿著罐頭,翻來覆去地看了半天,不知罐頭盒上印的洋字碼寫的是什麽。劉賢臣說:這是供應給美國大兵吃的戰地食品,叫“斯帕姆”罐頭,名氣很大。我這次買的全是牛肉的,味道不怎麽樣,隻能充饑。
說著,熟練地擰開了盒蓋,隨手從葉首誌胸前抽出短刀,挑了一塊肉塞進葉首誌嘴裏,又挑了一塊給了林布新。兩人嚼了嚼咽下肚,沒有嚐出什麽味道來。劉賢臣又給衛河他們嚐了嚐。衛河咂咂嘴說:味道還不錯。比夥房燒的紅燒肉差不少。葉首誌問:這東西能放多久?劉賢臣說:罐子上麵說能保存一年半。林布新非常高興:這是好東西。關鍵時候能救急。
葉首誌派出偵察員與皖江支隊、皖南支隊接上了頭,支援了他們輕機槍各20挺、手榴彈1000顆,地雷500顆,還送去了一批罐頭和戰場急救藥品。
有句話說的好:老天爺叫他滅亡,就先叫他瘋狂。1941年末,日寇按捺不住軍事擴張的野心,終於對美英下了手。12月7日,日本偷襲夏威夷群島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25日香港淪陷。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共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結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至此,世界戰局發生重大變化。日本軍國主義的一條腳,也就此踏入了墳墓。
1942年1月,華中局批準成立皖南山地中心縣委,胡明亮任書記;成立寧宣中心縣委,林布新任書記;成立沿江中心縣委。黃躍南任書記。當年皖南特委撒下的革命火種,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推動下。終於形成了燎原之勢。
1942年春節,虎頭嶺營地舉行集體婚禮。會場布置得簡樸莊重,正中間懸掛著中國**黨旗和寧宣支隊的戰旗,兩邊的木柱上貼著林布新手書的大紅喜聯,上聯是:抗日軍民並肩開創寧宣蕪根據地,下聯是:革命夫妻攜手造就新四軍接班人。
下午6時,會場裏的18支火把一齊點燃,在司儀劉賢臣指揮下,九對新人攜手走進了會場。他們分別是:徐長勝和薛桂花、邵家旺和劉栗枝、陳水根和孫來弟、楊少良和盧舒雲、張扶海和趙莉敏、黃國權和劉吟秋、李濟園和杜心曼、錢紹宜和蕭真真,最後出場的是葉首誌和冬妹子。九對新人身穿簇新的軍裝,佩戴“n4a”臂章,胸掛紅花。新郎人人威武精神,新娘個個嫵媚俊俏,贏得了滿場熱烈掌聲。
婚禮不擺宴席,不收賀禮。證婚人林布新代表寧宣支隊向新郎新娘表示熱烈祝賀,希望新郎新娘相互恩愛,共同進步,白頭到老。新人們向在場的戰士散發了糖果和香煙。婚禮結束後,戰士們將新人一對一對地送進了臨時搭建的新房,趁著熱乎勁鬧起了洞房。
秦思柳問冬妹子:妹子你給我們說說,李政委寫的對聯是什麽意思啊?冬妹子在這方麵臉皮太嫩,臉憋得通紅答不上話來。救護隊那幫姐妹們開了口:不就是叫冬隊長多生幾個小新四軍出來嗎?秦姐啊,你也不能光說別人,你的肚子有動靜沒有啊,你也要響應李政委的號召哎。洞房裏喜氣洋洋,笑聲不斷。
經過幾年戰鬥生活的磨練,受著葉首誌他們的言傳身教,鐵蛋成熟了不少,現在居然也成了獨當一麵的指揮員了。臨離開虎頭嶺時,葉首誌問他需要什麽,鐵蛋說其他事情都好辦,就是缺幹部。楊少良在一旁笑了:你說的話,怎麽跟司令員當年對軍部說的話一個樣。葉首誌爽快的很,調給他15名葛順籍的老戰士,全部擔任連排長。
民兵營的任務是平時種地,戰時保衛家鄉。現在春耕還沒開始,正是訓練備戰的好時機。葛順保衛戰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解決了民兵營的裝備問題。但是能否承擔起守土禦敵的重任,鐵蛋心裏無底。這天,鐵蛋把連排長召集起開“諸葛亮會”,研究眼下要幹好哪些事。最後,大家湊了幾條:抓好基本訓練,演練防守技術,籌集戰備物資,提前做好反清剿準備。
從第二天開始,民兵營三個連全部換上了便裝,分頭忙活起來。一連開展軍事訓練,著重練習射擊、拚刺和攀爬;二連進山,選擇有利地形,構築射擊陣地,搭建隱蔽營地,作為安置部隊和轉移鄉親之用;三連化整為零,把鄉裏的木器竹編栗炭等山貨賣出去,買回糧油鹽布,送進隱蔽營地。十天輪換一次,一個月輪換一遍。
鐵蛋和胡雙扣兩人跟隨各連行動,一個月來,跑遍了葛順周圍的山林溝壑,在熟悉山勢地形的基礎上,研究出幾種應對敵人清剿的戰鬥方案。(未完待續。。)
ps: 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