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位置
看小說“小說巴士”葉首誌和衛南繼續乘船,用一天時間趕到涇縣。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船在涼潭轉入蔡村河,下午到達蔡村。葉首誌記得徐長勝說過,這裏鄉公所的鄉丁都是自己人,便叫衛南拿著通行證去找鄉丁問路。過了一會,衛南帶了一個鄉丁過來。那個鄉丁見到葉首誌就問:你們是從寧國葛順來的?葉首誌說:是的。那個鄉丁說:跟我走吧。
葉首誌跟著鄉丁來到了村裏一家雜貨鋪,鄉丁對一個中年掌櫃說了幾句,掌櫃喊來一個小夥計,說:帶客人進山。小夥計二話沒說,領著葉首誌就往山裏走。走了大約五六裏路,前麵出現了一條岔路。小夥計停下腳步,對著樹林子喊了一聲:家裏來人囉。話音剛落,樹林裏鑽出來一個打柴的年輕人,朝小夥計擺擺手,小夥計轉身回去了,打柴的帶著葉首誌朝岔路上走去。
剛進山時,坡地上種滿了菜地茶園。等到進了山裏,山巒重疊,盡是樹木竹林,溪流縱橫,山路陡峭。走了五六裏,前麵出現了一條峽穀,穀中有條小徑盤桓而上。打柴的對著山上又喊了一聲:家裏來人囉。峽穀上方出現了兩個帶槍的人,看樣子是執勤的哨兵,向他們喊道:順著穀底走上來。葉首誌和衛南便踏著碎石鋪成的小路向上走去。
登上峽穀,汗水濕透了衣衫。兩個哨兵迎了上來,敬了個持槍禮:大隊長好!葉首誌回了禮,問:你們是那個連的?哨兵回答:我們是一營三連的,在虎頭嶺整訓時見過大隊長。葉首誌點點頭,問:你們連長呢?哨兵拔出插在腰間的綠色小旗,朝對麵的山峰搖了幾下,對麵山峰也出現一麵綠色小旗,也朝著山下搖了搖。
葉首誌一邊擦汗,一邊放眼望去,隻見山峰連綿,林木茂盛,幾塊不大的穀地散布在群山之間,穀地上已經種上了蔬菜之類的作物,菜地旁邊零星搭建了一些窩棚,隻是看不見營房。正看著,穀地後麵轉出了幾個人,領頭的正是徐長勝、王令朝和三連長王可樹,一麵朝這邊走,一麵揮著手。葉首誌大步迎了上去,見麵後親切地握手問候。
徐長勝領著葉首誌轉進了山的背麵,才看到了一片開闊地,當中開出來種菜,四周是練兵場,營房散落地建在山坡上,都被樹林遮掩著,很是隱蔽。營房後麵有個山洞,指揮所就設在這裏。進了指揮所,徐長勝招呼葉首誌和衛南在樹墩子上做好,通信員衛山端來熱茶,拉著衛南到一邊說話去了。
徐長勝先是匯報了遊擊區的建設情況,蔡村這裏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人稀地少,村民吃糧基本自給,部隊用糧主要依靠外運。目前民兵已經發展到了500人,隻有100支槍。這裏沒有虎頭嶺和溪口那種天然洞穴,指揮所山洞原是一個躲雨的小洞,硬是用人力挖掘出來的,可藏糧一千擔。目前與溪口的交通道路已經打通了一小半,能通行獨輪車,年底可與二營那邊接通,沿途修有防禦工事。
吃過簡單的晚飯,葉首誌叫徐長勝把連以上幹部召集起來,把章渡張元壽講話的意思傳達給了大家。徐長勝說:軍部脫離大部隊絕非長久之計,應當北移,在蘇皖邊界留一至兩個團兵力堅持即可。王令朝說:我們屬於向南鞏固的範圍,如軍部轉移,我們的壓力就更大了。三連長王可樹說:執行戰略支點計劃的幹部力量少了,皖南特委不能隨軍,最好是轉移地下,銅陵縣委就一直在地下。
葉首誌點點頭說:大家說的有道理。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就是軍部轉移後我們怎麽辦。兩年來,我們在主力部隊的掩護下打了幾次仗,鍛煉了部隊。如果主力轉移了,我們就要獨立麵對強大的敵人。什麽叫戰略支點?就是要有一塊群眾基礎好、有回旋機動餘地的根據地,是一個能夠獨立作戰的橋頭堡,迎接主力返回皖南的鋪路石。按照現在的力量,還做不到這點。我們要盡早做好這方麵的準備。
圍繞葉首誌的想法,幾個人湊了幾條措施:在山隘道口構築必要的防禦工事,訓練民兵使之能夠承擔守衛蔡村根據地的任務。一營各連要全麵熟悉防區山勢地形,承擔機動作戰消滅來犯之敵的任務。今年秋收大量儲糧。
王令朝看了徐長勝一眼,說:老徐,把你的想法匯報一下吧。徐長勝說:是這樣的,我和老王最近把皖南的戰例分析了一下,發現1938年10月的青弋江之戰、1939年11月的繁昌之戰都是日軍主動發起的,時間都是在秋收之後。那麽今年會不會也要來一次?葉首誌大聲稱讚:好,作為指揮員,就要這樣善於從以往的戰例中發現規律。再加上一條,就是在日軍的攻勢麵前,國民黨軍還是未戰先逃,保存實力,把我們的側翼或後背讓給敵人。我們現在就要有所準備。
次日,葉首誌和衛南離開蔡村,沿蔡村河南下,步行兩天來到了涇縣南端的黃田鄉。號稱“涇縣第一峰”的黃子山已經成為三營的根據地。馬雲飛、彭戈率領七連長吳捷生、八連長趙大力在指揮所門口迎接葉首誌的到來。相互問候之後,葉首誌又把軍部可能北移的問題叫大家討論了一次,要求做好充分準備。馬雲飛匯報說,黃子山地區梯田密布,物產豐富,糧食基本能夠自給,隻要秋後大量儲糧,種好蔬菜,可以維持部隊一年需要。
第二天,葉首誌和馬雲飛帶領七連開赴十裏外的西坑,仔細查看了周圍地形。這裏人跡罕至,環境隱蔽,又是四條河流的發源地:湧溪河向西流經榔橋;涇川河向北通向涇縣;蔡源河向北直通蔡村,也通高風山營地;永村河向東直通葛順鄉。在此建設一個兵站,利於部隊和物資的輸送。葉首誌帶著戰士們砍伐竹木,平整地麵,先是修建宿營地,接著修建儲糧倉庫,又紮好二百多隻竹筏子。這一幹就是一個多月,直到秋風送爽,又一個收獲季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