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驕傲

譚延闓潛意識中就認為在戰艦中軸線上布置雙連裝或三連裝的戰艦主炮才是“和諧”的,其餘當今戰艦主流艦炮布局方式怎麽看怎麽別扭。不過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三連裝的戰艦主炮,為了保證戰艦在戰鬥中能夠保持對多個目標同時打擊。

同時也是為了彌補戰艦火力不足,才在戰艦中央的兩個煙之間設立了一座一百五十毫米三連裝火炮,使用蒸汽齒輪來驅動其轉動,並且在戰鬥中考慮到一旦被敵艦火炮癱瘓其驅動係統之後,炮塔無法自由轉動,還特別添置了備用驅動係統,以保證中央炮塔的旋轉運作有效。

這個罕見的三連裝炮塔與艦首尾中軸線布局的主炮塔才是讓福建海軍軍官格外驚奇的地方,也是因為照顧到了中央炮塔的旋轉空間,才使得全艦長度達到了近一百二十米的長度——雖然噸位要比鎮遠要小,但是長度卻別鎮遠要長出近三十米,整艘戰艦體型顯得非常修長,這樣的設計在當時而言是降低了戰艦的耐波性能,但卻可以提高航速,考慮到中國自造巡洋艦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近海防禦,中國沿海的風浪遠沒有大西洋這麽惡劣,耐波問題到不用考慮這麽多。

譚延闓的話並沒有誇口,這艘戰艦顯得非常漂亮,艦炮布局也和其他戰艦有著明顯的不同,而且也有著想當優異的性能數據。當然這一切都要在海試之後才可以最後定下來,這艘戰艦地性能是否達到了它的最初設計性能。不過魏瀚等人對此並不擔心,他們在設計這艘戰艦的時候已經是采取非常保守的計算了,在速度等其他性能上絕對可以達到設計目標。

吳應科聽後點點頭,又問道:“譚大人如此重視其國產,想必這艦炮也是國產了?”

“旅順造船所所有的自造戰艦還有以後的炮台大炮等火炮,將會盡可能的采用自造火炮,當然我們也會進口,但是進口大炮的用途是交給上海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局進行拆借研究,使其仿造……”譚延闓回答道。

接著譚延闓指了指戰艦上的艦炮說道:“你們海軍軍官隻需要管打仗。這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你們可能不知道,一門英國君權級戰列艦上所裝備地阿姆斯特朗343米艦炮,造價一萬英鎊左右。折合銀子就是七萬兩,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可能會達到十萬兩銀子,另外再將其運到中國來,這個價錢沒有十幾萬兩是絕對不行的……這艘戰艦上所采用的艦炮都是上海江南製造局生產地。尤其是這三連裝一百五十毫米艦炮,有二十四條膛線,二十六倍徑,經過我們的實彈檢驗。它可以擊穿320米的熟鐵裝甲,也可以打穿一百六十多毫米的克虜伯裝甲……無論是發射速度還是威力上,北洋海軍地將領們對我們自己生產的艦炮都還是非常滿意的!”

對於艦炮製造技術。譚延闓投給上海江南製造局予以重金。從德國和英國進口了多門不同口徑的艦炮。這些艦炮交付給上海江南製造局之後在已有地製造技術上進行研究攻關。以前伍軒仁曾經給譚延闓說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段子——一個英國外交官曾經說過,中國並不能自己生產鍾表。但是這裏卻有最好的修表匠,多麽高級複雜地鍾表,在這些修表匠手中都不是難題……

譚延闓不指望這個時代地中國技術人員能夠有什麽驚人之舉,他要地隻是仿造,將他交給上海江南製造局的外國樣炮給他仿造出來,並且性能也要一致。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上海江南製造局本身就對克虜伯係列火炮仿造過,並且認識非常深刻,以前李鴻章是不支持,就算造出來也是在廠房中躺著生鏽。

在譚延闓提出要求之後,上海江南製造局很快便拿出了自己地產品,他們所製造的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和進口貨在性能上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甚至在射速、射程還有威力上都有所超出,並且在自重上也輕了不少,不然戰艦上的那座三連裝炮塔將會給戰艦帶來不少麻煩。

現在上海江南製造局在十英寸到四英寸的係列火炮製造上完全可以達到英德火炮廠家的製造水準,隻是在十英寸以上火炮製造上還存在不少麻煩,尤其是射速上還與國外有著比較大的差距——現在英國人所製造應用在君權級戰列艦上的343米艦炮,射速可以達到三分鍾兩發的水平,而中國自造的十二寸火炮的發射速度也才到兩分鍾一發的水平,尤其是自重超出比較多,至於君權級戰艦上的大炮他們還沒法建造。

可能是因為甲午戰爭期間除了在南大洋進行過一次截擊日本橋立艦的大混戰之外,並沒有將戰火延續到閩浙一帶,台灣更是沒有因為這次

日本奪走,所以南方海軍對日本的威脅壓力並沒有北那麽大。吳應科等這些出身於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的海軍將領,對旅順造船所所建造的大型戰艦的威力心中都是吃驚不小,他們從來都不敢想象中國可以建造這麽先進的戰艦。

不過譚延闓卻對此不以為然,福建馬尾船政局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要知道在九十年代之後福建船政局就已經沒落了,而平遠艦成了船政局最後的絕響。以平遠艦的水平而言,如果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福建船政局完全可以建造出性能比現在自造戰艦更好的戰艦。可惜最近剛剛接任南洋船政大臣的裕祿更熱衷於使用機器鑄造銅錢,這條道路早就被譚延闓手下的幕僚們證明是錯誤的,反不如鑄造銅元來得更加劃算,但譚延闓是不會告訴他其中的秘密地。船政局所下屬的機械廠實力用於鑄造銅元,那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得知裕祿熱衷於鑄造銅錢之後,譚延闓算是對福建船政局最後一點指望也熄滅了,他加緊腳步開始從船政局技術骨幹到工人能手的全方位挖角行動。裕祿要的是銀子,這可比劉坤一和邊寶泉開價低多了,裕祿在船政局固然是讓船政局以跑步姿態奔向深淵,但對譚延闓而言,在某種方麵這是一個福音,他可以以更加低廉的代價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其實裕祿也並非是無能之輩。在裕祿一上台之後,便加強了海軍人才的培養,除了平民子弟可以報考船政局水師學堂之外,還允許二十歲左右的貢生也可以參加考試。與譚延闓不同。他不相信自己地船政局有能力建造實力強悍的大型戰艦,不過在留學生問題上有求於譚延闓,才沒有對其惡語嘲諷,但對船政局造船人才流入譚延闓的夾袋卻不屑一顧。這已經說明了他的態度。

“現在日本也在加緊重建其聯合艦隊,所以北洋艦隊地武備也切不可鬆懈。明年日本將會有兩艘英國建造的先進戰列艦加入其海軍,其實力將會一躍而在北洋海軍之上。現在我們三艘巡洋艦同時開工建造也是為了應對明年日本海軍實力暴漲的威脅……”

陳念礽問道:“這三艘戰艦的建造周期如何?”

“現在已經快要完工了,主要地武備係統正在安裝當中。估計再用一兩個月就可以正式開始海試,以檢測其設計中不合理之處……當然我們一上來就建造如此水平的大型戰艦,肯定是有所疏漏的。但我也相信我們的技術人員會造出我們自己地優秀戰艦!”譚延闓自信滿滿的說道。

“你們北洋不也是向英國訂購了兩艘大型戰列艦麽?打算裝備幾艘這樣的巡洋艦?”陳念礽笑著問道。

“我們向英國訂購地大型戰列艦因為建造周期和訂購時間問題。至少也要比日本地晚半年到一年左右。除此之外還向德國訂購了一艘高速裝甲巡洋艦,其性能略勝現在我們看到地這艘。其實不是我們想要建多少艘這樣的巡洋艦。而是日本地海軍擴軍腳步有多快而決定的,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當年為了發動戰爭舉借外債來購買戰艦,英國的那兩艘大型戰列艦還有一艘快速巡洋艦其實都是以北洋海軍的定鎮二艦為假想敵。如果他們不再擴建海軍,那我們在建造四艘這樣的戰艦之後自然會停下腳步,如果日本繼續擴軍,那……”譚延闓有些苦笑的說道。

“四艘?那為什麽不分兩次,每次兩艘?這樣不會更好些?單獨建造一艘,按照譚兄的話來說,那成本豈不是很高?”陳念礽沒有糾纏在北洋海軍的規模緊跟日本的政策,倒是最剩下的一艘挺感興趣。

“最後這一艘巡洋艦和我們看到的這種有著很大的不同,它將會采用更加新式的蒸汽機,在裝甲上也會使用更輕更有防護力的裝甲,所以在性能要求範圍之內,它將會有更好的數據表現。因為一年前我們的技術還到不了這個地步,所以在這三艘戰艦上並沒有應用上,隻能夠放在後麵的戰艦上,可以說後麵這艘戰艦將會稱為一艘試驗戰艦,它將會集合我們中國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譚延闓耐心的解釋道。

對於南方而言,巡洋艦這樣的大型戰艦他們采購的可能性並不高,從劉坤一在甲午戰爭之前向德國采購的四艘魚雷艇看來,南方海軍的主要建設目標已經專項魚雷艇這樣的小型戰艦。可惜當今海軍艦船技術日新月異,劉坤一所訂購的魚雷艇在數據上明顯的過時了,那四艘魚雷艇如果碰上譚延闓眼前的巡洋艦可以說一點機會都沒有,就連現在北洋所裝備的魚雷獵艦也足以消滅它們。

“如果劉坤一更有錢些……”譚延闓腦海中劃過這樣一絲念頭,和劉坤一、張之

寶泉聯合發行銀元之事肯定會讓他們的荷包更鼓些,看到銅元之後未必不會動心,所得將會更多。這兜裏麵有銀子也許改變既定措施也是說不定的事情!

直隸總督府委托工商銀行發行銀元、銅元和銀元券所獲得地利潤極大,按照直隸三省的市場。尤其是北方商業中心天津的市場銀錢流通量而言,剛剛開始發行還不到兩個月,直隸總督這邊的利潤已經超過一百三十萬兩白銀。當然現在剛剛開始發行,市場需求量比較高,以後未必會按照這個速度賺下去,但可以預見在今後的半年之內這個速度還是降不下來的,等一年以後沒有什麽問題進入穩定期之後,每月所得利潤亦會有二三十萬兩。

直隸這邊發行的這套貨幣是在譚延闓非常有節製之下來發行的,張之洞如果紅了眼完全可以采用掠奪性的發行手段。加上機器鑄造銅元之便利和廉價,賺個盆滿缽滿亦不是難事。難保南方這幾個總督看了後不會效仿,他們手中寬裕之後要說購買三四艘這樣地巡洋艦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陳兄,怎麽帥和香帥他們對巡洋艦這樣的大型戰艦也感興趣?帥在電報中不是說重點看的是魚雷艇和炮艇麽?”譚延闓悄聲問道。

陳念礽也低頭說道:“帥那裏怎麽樣我並不清楚。但香帥在我臨來之前特意囑咐過要看看這邊建造地大型戰艦情況如何,我想如果要是可以的話也許會訂購一兩艘作為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聽說馬上香帥和帥就要聯合上書,奏請朝廷將南洋兵造各艦中的老式艦船裁撤,以省下維護費用。每年差不多有個二三十萬兩,然後用這些銀子來添置新艦……現在打算購買地炮艦和魚雷艦的費用不在這其中,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在旅順造船所這裏購買大型戰艦更加劃算一些……”

譚延闓聽後心中略微盤算了一下說道:“陳兄也知道北洋這邊受到日本聯合艦隊的壓力很大,你看到地那種魚雷獵艦倒是建造周期短。難度也並不高,但這大型戰艦建造周期動輒一年半載……如果可以話,陳兄倒是可以向兩位大人建言。北洋海軍在裝備這三艘自造戰艦之後。原來的海籌、海琛、致遠、靖遠四艦倒是可以考慮出售給南洋……這四艘戰艦都經過旅順造船所的改造。在動力和火力上都比以前大大提高,南洋水師完全可以使用。並且這樣一來在時間上是很占優勢地……”。

陳念礽聽後有些猶豫地說道:“這四艘戰艦都比較老舊,恐怕香帥他們看不上眼……”

譚延闓聽後說道:“這不過是一個建議而已,武器麽,誰不想使用最新式地?不過關鍵要在於一個適度,最好的並不意味著合適,而合適自己地才是最好的……南洋水師防衛力量不如北洋海軍這邊沉重,況且每年北洋水師都會組成艦隊前往上海、福建、廣州等地過冬,在防衛力量上來說更是南洋的有力補充,所以在我看來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沒有必要需要強力戰艦,以很少的資金籌建主力戰艦達到快速成軍的目的,這何樂而不為呢?!”

譚延闓在說話的時候,將“水師”和“海軍”兩個詞咬的特別重,其實這也是他前兩年才知道兩個詞之間的差別——“水師”是海軍籌建階段的名稱,一旦成軍之後就要使用“海軍”,北洋水師成軍之後就成了北洋海軍,而近代史上叫喚了百年的甲午戰爭中的“北洋水師”的稱呼居然是錯的,應該稱為“北洋海軍”!

這個差別倒是讓譚延闓大吃一驚,不過好在“北洋水師”的名氣也夠大,不要說外人就連李鴻章自己對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也是混為一談的,奏章上照樣用“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可是貨真價實的水師,本來北洋海軍成軍之後就該輪到南洋水師成軍的,結果海軍經費大減,南洋水師都快二十年了也沒有用上“海軍”二字,至於更靠後的廣東水師就更不用說了。

旅順造船所的造艦水平讓譚延闓感到非常滿意,在他看來海軍撥款還是比較充裕的,至少這第一、二筆撥款讓他感到比較暢快,所有經費在運用上已經達到了目的。至於他對陳念礽所說的“四號艦”的問題,那是旅順造船所的第二代巡洋艦,裝甲、火炮和動力係統將會全麵升級,而且噸位也會上升,戰鬥能力可不是這三艘所能夠相比的,隻不過是因為考慮到海軍的日常保養修造費用,才會先在下一年度建造一艘試驗艦,積累下這兩個年度的海軍軍費在銀行中生息,到時候在第二代巡洋艦上可以手頭寬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