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KTV大喊《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呀……”時,是不是**氣回腸,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做任何事都充滿自信和勇氣呢?為什麽我們在選擇時,不給自己唱一首《好漢歌》,讓自己在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

在現實生活中,機會猶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我們要及時發現,果斷“出手”才能把握住製勝的良機。我們都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卻常常因為把握不住機會而被機會遺忘在角落。為什麽我們把握不住機會呢?因為我們對時機認識不清,把握不準。對機會的認識,決定了對機會的選擇。不能識機,也就無所謂擇機;識機不深不明,便會在機會選擇上猶豫徘徊,左顧右盼,不知道什麽時候該出手,即便知道該出手了,也沒有勇氣和膽識出手,最終錯失良機。

三國時代的袁紹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他是名門望族之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被推為盟主。一時間,天下英雄豪傑、仁人誌士,紛紛投其麾下。那時,他擁有四州之地、數十萬大軍,帳下謀士如雲、戰將林立,成為當時北方勢力最大的割據者。然而,這樣一個人物,最後竟然敗在曹操的手下。袁紹的敗北,固然有許多原因,但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多謀少決”,錯過了不可複得的戰機。

袁紹第一次發兵討曹失敗,退軍河北。這時曹操乘機征伐劉備,許都兵力空虛。謀士田豐勸說袁紹抓住良機,再次攻打許都。

田豐說:“老虎正在捉鹿,熊可以乘機闖進虎穴吃掉虎子。老虎前進捉不到鹿,退又找不到虎子。現在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劉備,國內空虛。將軍長戟百萬,騎兵千群,徑直攻打許都,搗毀曹操的巢穴,百萬雄師,從天而降,就像舉烈火燒茅草,傾海水澆火炭,能不成功嗎?兵機的變化非常之快,戰爭的勝利可在戰鼓聲中獲取。曹操得知我們攻下許都,必須丟下劉備,回攻許都。那時,我軍占據城內,劉備在外麵攻打。反賊曹操的腦袋肯定懸掛在將軍您的旗杆上了。反之,失去這個機會,不去攻打許都,使曹操得以歸國,休兵不戰,生養百姓,積儲糧食,招攬人才,加上現在大漢的國運衰微。綱紀不存,曹操利用他的勢力,放縱他的貪欲,那必然釀成篡逆的陰謀。到了那時,即使有百萬兵馬攻打他,也無濟於事了。”

可惜的是,袁紹以兒子有病加以推辭,不許發兵。田豐十分懊惱地說:“遇到這樣難得的機會,卻因為嬰兒的緣故失掉了,大勢去矣!可痛惜哉!”

可見,機會並不是賜予每個人的。無論在社會生活還是社會競爭中,機會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隻垂青那些深諳如何把握它的人。在機會麵前,任何猶豫都與它無緣,都不能開啟勝利之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進退之間,不能把握時機、敢於選擇,必將一事無成,抱恨終生。

錯過了成功的機會,不是因為機會沒有來,而是來了,沒有出手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