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誠實聖潔的商人約翰死後,獲準到天堂和地獄去看看,再決定將來的住處。
於是,他先到天堂,然而,他不喜歡天堂,那些虔敬、祈禱和講道跟他生前所做的沒有兩樣。
相反,地獄好多了。他瞥見酒食征逐、美女如雲,於是選擇了地獄。
但是等他再去時,裏麵全是油鍋、酷刑和痛苦。
“我先前看見的地獄哪裏去了?”約翰哀訴。
陪他的獄卒聳了聳肩說:“那些不過是我們的一些宣傳罷了。”
他趕忙說:“錯了,錯了,我選擇錯了,我還是選擇去天堂吧。”獄卒冷冷地說:“你認為這是什麽地方?這是地獄,有來無回。”頓了一下,獄卒又意味深長地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自己選擇的,自己就得承受,無論因為什麽理由而選擇。人生可不是小孩兒過家家,沒那麽多重新選擇!”
人生總是有太多的**會遮住我們的耳目,以致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當我們選擇錯了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改變那些我們能夠改變的,接受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
選擇錯了,就不要再錯過。不要錯過什麽呢,首先不要錯過彌補。但於事無補時,我們還不應該錯過反省。
做了錯誤的選擇時,除了找出導致錯誤的原因外,我們還可以從錯誤的選擇中學到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是包羅萬象的附加品,不一定和經驗有關。或許是人生觀的改變、人際關係的改善;或許是對人性本質、自我優缺點及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的認識等。這些也可以說是錯誤選擇的正麵價值,值得我們好好總結。
錯誤中充滿寶藏,問題是看我們是否去做自我反省,如何去挖掘、詮釋及應用,每個人的詮釋手法和挖掘到的價值不同,這些寶藏的價值也跟著不同。錯誤中的教訓,是垃圾還是寶藏,一切由我們決定。
麵對真真假假、迷離紛亂的人生,我們很難不做選擇。曆史上許多偉大的發現和發明,像哥倫布和愛迪生的成就,也都是由“錯誤經驗”中誕生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犯了一次錯,摔了一次跤,就不敢再往前走,不敢再做任何選擇。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改不了的錯誤才是真正的錯誤。
春秋時期,魯國公曾問顏回:“我聽到你的老師孔子說,同類的錯誤,你絕不犯第二回。這是真的嗎?”顏回說:“這是我一生都在努力做到的。”魯國公又問:“這是很難的事情啊!你是怎樣做到的呢?”顏回說:“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我經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是做對的,哪些是做錯的;做對了的要堅持下去,做錯了的要引以為戒。這樣堅持久了,就能夠做到無二過。”魯國公聽後讚歎地說:“經常反省,從無二過,這可以說是聖人了。”
從來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從來不犯過去曾犯過的錯誤的人也是不多見的。暫且不論是不是重複過去曾犯過的錯誤,就是這種經常反省的精神也是十分可貴的。
宋朝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河豚魚說》,說的是河裏的一條河豚,遊到一座橋下,撞到橋柱上。它不責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繞過橋柱遊過去,反而生起氣來,惱怒橋柱撞了它。它氣得張開兩鰓,脹起肚皮,漂浮在水麵,很長時間一動不動。後來,一隻老鷹發現了它,一把抓起了它,轉眼間,這條河豚就成了老鷹的美餐。
這條河豚,自己不小心撞上了橋柱子,卻不知道反省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惱怒別人,一錯再錯,結果丟了自己的性命,實在是自尋死路。
錯誤是真理的鄰居,因為它欺騙了我們,但是在我們被騙後,卻懂得了一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