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秦風

公孫策率三千騎士終於在交戰之前趕到戰場,心中狠狠鬆了一口氣。

他沒有拿到好處之前是不會出兵的,他來這裏隻是學習大規模戰爭經驗。同時防止秦軍大敗,他需要的秦晉相持,而不是一麵倒的戰局。

“大哥,晉軍統率秦瓊,真的好想見見他真人模樣!”

“秦瓊有什麽好看的?將來你的地位隻會比他脯而且我感覺今天我會和他交手!”公孫策帶著騎士從車隊旁邊繞行,與郭亮交談。

這次隨行的三千騎,公孫策出兩千騎,另外一千騎戍亮的飛熊士。

這場秦晉平陽爭奪戰,可以說詩孫策他們唯一能以半中立身份旁觀的戰役。這樣寶貴的機會,他們怎麽能錯過。

“大哥,那些秦軍都在望著你,似乎很崇拜你!”郭亮看著坐在牛車上前行的秦軍說道。

他雖然身居高位,但運氣成分很大,而公孫策一刀一殺出來的地位,帶來的就是無數天兵的崇拜和效仿。

司馬橫躺在牛車上向平陽行進,聽著旁邊經過秦軍說到涇陽君,似乎還指著一旁,他艱難扭頭,看到了兩個身披金甲,騎著寶馬良駒的武將正在不遠處朝北邊行進。

“那就是涇陽君?”他問身旁傷兵,這個傷兵神情低落,隻是點了點頭。他也崇拜涇陽君,可他在剛才的斥候遭遇戰中失去了右臂,永遠告別了戰場,也告別了晉升的機會。

“兄弟不要氣餒,小說上不是有左臂劍客麽?好好練練,也能殺出一番功名!”司馬橫看了一眼公孫鉑就躺在牛車上,仰望白雲,安慰旁邊斷臂天兵。

“小說上的事情哪能相信?再說天地間的主角就那麽幾個,我隻是芸芸眾生之渺渺。現在這樣也好,回家白天耕地,晚上耕媳婦。起碼還能活下去,兄弟你也加油吧!”

“謝謝,我叫司馬橫。大家一起拚殺一場,也是緣分,我若不死,將來必要出人頭地!若有困難,可來尋我。”

司馬橫也沒有說出自己的聯係方式,他自信自己能爬上去。就像涇陽君這樣的存在,是不會給別人介紹自己在哪裏,因為人人都知道河東公孫策。

“謝謝,祝你成功!”斷臂天兵感激一笑,隻是臉色很差,這樣的雄心壯誌,一個小時前他也有。為了那個渺小的幾率,他對司馬橫也沒有冷嘲熱諷。

綿延數裏的車隊,後軍還在前進,前軍已經到達甘亭,開始準備作戰。

牛車被掀翻,擺成一排,各部士兵往來運輸箭矢或者調動位置。秦軍又在兩翼和車陣前挖了不少小坑,在上麵堆積雜物,再點著,火光不大,卻是濃煙滾滾。

對麵的晉軍前隊也趕到,同樣在布陣,也在地上製造發煙坑。兩軍不多時籠罩在煙霧裏,相互能看到的隻有前排的牛車陣和軍中不斷移動的旗幟。

同時相互絞殺的斥候開始緩緩後撤,隨即兩軍各派出無甲士兵,在戰場上搜尋本方戰死斥候屍體。

偶爾也有兩軍士兵相遇,也不搭話,各自收拾屍體,等到兩軍統率趕來的時候,戰場上戰死的斥候屍體已經盡數被收斂回來。

秦軍斥候校尉將命人將戰死斥候的靴子脫掉,命人統計襪子上的代號。這些戰死斥候的頭顱都被晉軍提賺無法辨認。

“斥候戰死五百三十九人,失去戰鬥能力七十七人,還有八名斥候失蹤!”斥候校尉統計的很快,驗證一遍後向剛剛趕來的蒙恬稟報。

“失蹤斥候劃入戰死名單,重傷退役者撫須加倍。”蒙恬看了一眼名單,召來隨軍主簿說道。

主簿當場書寫蒙恬軍令,一式三份,蒙恬蓋印後交給斥候校尉一份。

“將軍仁慈!”斥候校尉一身血汙,雙眼含淚,抱拳感激說道。

“這裏隻有南北兩個方向,那八名斥候絕不會逃賺可能被晉軍俘獲。他們什麽都不知道,晉軍審不出想要的內容,必死無疑。為我大秦而死,大秦必須厚待。”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斥候校尉輕輕念出這句傳承已久的口謠,他感受到了秦軍為什麽輕生樂死,除了自己要搏取軍功外,這也是秦軍的傳統!

斥候校尉也知道,如果失蹤的斥候知道很多信息的話,就會是另外一種處理方式。他臨時統領斥候,就要為手下斥候著想。失蹤的斥候家屬,會被貶斥為奴。而戰死的斥候家屬,秦國對他們會有各種優待政策。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帶著你手下弟兄去後陣休息,的事情該其他弟兄們來辦了!”蒙恬一笑,斥候校尉如沐春風,抱拳離去。

公孫策隨後軍趕到時,晉軍已經擺出魚鱗陣,列在秦軍陣前半裏之外。至於晉軍後麵,被一片煙霧籠罩,看不出所以然來。

“原視劇上那些煙霧都是士兵自己點著的呀!”郭亮跳下戰馬,扭腰說著,騎馬負甲是一件很幸苦的事情,他感覺自己的腰生鏽了,不很爽的一種感覺。

“讓敵軍不明虛實,這種方法很實用。”公孫策跳下戰馬,揮手讓所有騎士下馬休息,同時蓄養馬力。

這些士兵自有馬超和華雄統轄,他和郭亮就在周圍漫步。

他有有些羨慕的看了一眼張彩霞,張彩霞騎著妖化巨鹿,一路行來安安穩穩,比亂世前的騎車還要平穩,堪比飛機。

張彩霞一身玲瓏魚鱗式軟甲,披著寬大的披風,麵帶銀色麵具。休息時第一時間就掏出筆和紙記載:靈武元年三月二十片秦抗晉於平陽甘亭。君率騎三千,往來助秦。

“大哥,晉軍準備夠充分的呀!全是大盾,盾陣如牆!”郭亮掏出單筒望遠鏡,望著煙霧繚繞中的晉軍發出感歎。

公孫策看蒙恬正在下令,也沒有心思過去,和郭亮一起站在車陣後方觀察晉軍陣列。

“秦軍箭陣,天下聞名。晉軍不做好防箭準備,來找秦軍的場子,那就是送死!”公孫策也掏出自己單筒望遠鏡觀察起來。

這些都是河東匠師剛剛製造的,都是以水晶打磨而成,比起亂世以前的望遠鏡,毫不遜色。

“秦瓊、程咬金、還有羅士信,這三位又湊到一塊了。這一戰挺有意思,我很好奇他們究竟會有多強!”公孫策看到了上述三將的將旗,不自禁的握緊了雷電戟。

郭亮想了想說道:“除了秦瓊,其他兩個應該要比趙雲馬超弱一線。三國名將的人氣力壓其他時代,受到的信仰加持不是他們所能比擬的。秦瓊有門神氣運加持,想來是晉國前十猛將。”

此時的晉軍陣營,緩慢而激亢的鼓點開始加速,各部晉軍齊聲大呼:“必勝!必勝!必勝!!”

聲音響徹甘亭一地,直達雲霄,林中飛鳥盡數驚起。

蒙恬傳達完軍令,聽到晉軍呼喚,緩緩抽劍,揚劍高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隨即秦軍軍魂反應過來,齊聲合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是《詩·秦風》,講述的是秦地的民風。

秦軍上下都熟知的一首歌謠,和‘赳赳老秦’一樣,是秦國的寫照。一首是軍歌,一首是民歌。但濃鬱的尚武風氣,讓秦軍上下軍心振奮。

隨即秦軍天兵反應過來,無論在幹什麽,都停下跟著高唱:“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一曲《秦風》聲震寰宇,公孫策本部騎兵也個個戰意高昂,戰馬長嘶,急躁不安。

軍中同袍一詞就來源於《秦風》,同袍的袍是那時候的長衣。行軍者白天當作保暖的衣服,晚上當作被子。就是今之披風,或名鬥篷。同袍就是夜裏睡覺時,戰友之間共蓋披風當被子取暖,表示相互友愛,關係親密。

自從曆代軍魂複活後,公孫策專門了解了一下各國曆史,對此很是清楚。

例如秦國耕戰一體,全民皆兵。為國出戰是義務,所以鎧甲武器自備,就連軍中夥食,除了有軍爵在身,其他士兵都需要自備。如果帶不了這麽多吃的,那就帶錢,用錢在軍市購買。

所以為了出征時減輕家中負擔,也為了爬上去享受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帶來的福利,那時候的秦軍作戰的時候就像虎狼一樣,漠視生死。為了人性而拋棄人性,很是凶猛。

這首《秦風》倒地在表達什麽呢?

所謂“無衣”,是說當時軍情緊急,征衣一時難以齊備。但是,這點兒困難算得了什麽,即使是一件戰袍、一件內衣、一件戰裙,也可以與戰友共享。

“同袍”、“同澤”、“同裳”,正生動地表現出大敵當前,戰友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精神。每章的三、四句,則寫他們一聽到君王要發兵的命令,便急忙修整武器,磨勵兵刃,整裝待發。

那“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們那種摩拳擦掌、積極奮戰的高昂的戰鬥熱情。

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偕行”等語,則由共同對敵的仇恨,寫到共同奮起、同赴戰場,正表現出一種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誓死保衛疆土的義憤。

全詩感情激**,氣勢非凡,極像一首戰士進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現出一種慷慨雄壯的愛國主義,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確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詩章。

《詩經》“國風”中,反戰的詩篇很多,但那是反對統治階級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義之戰。

至於對抵禦外侮、保衛家園的正義戰爭,人民群眾還是竭誠擁護並踴躍參加的。每當國難當頭之時,人民群眾總是表現出一種高度的愛國熱忱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正是一個民族不被亡的根本。

《秦風——無衣》正是表現了這種誓死抵禦外侮、英勇衛國的精神。《詩經》中的這類詩篇,不僅真實地反映出人民群眾在保家衛國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精神風貌;而且也標誌著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

與《秦風——無衣》相同的還有一首《唐風——無衣》,也就是春秋晉國的一首詩歌。整體詩在公孫策看來有些悲情,有點像一個懷念妻子的丈夫寫的抒情詩。

現在的情況就是晉國入侵秦國領土,所以這首《秦風》唱罷,人人望著晉軍,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

“蒙恬依靠一首《秦風》激勵起三萬秦軍的憤怒,畢竟這些天兵有厭戰情緒。現在好了,在保衛鄉土的共同理念中,三萬秦軍不是虎,也能像狼一樣,充滿戰鬥!”

“大哥說得對,該晉軍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