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道法論道
司馬談完全的肯定一代聖人老子的學說,很顯然,《論道家之要旨》和劉安的《淮南子》裏麵闡述的理論,有很大的分歧。
神道學院派出他來和劉安論道,可謂是十分的合理。
而且司馬談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文帝時期著名的太史官。也是當朝年輕的太史令,司馬子長的父親。司馬子長,名遷。
靈魂穿越在這個李長生的身體之後,李長生就發現,書劍大陸的很多曆史,都和他前世漢朝之前的曆史有相似之處。
不同的是,書劍大陸是修煉的世界。
在這裏,有以自身強大能力著稱的劍客,也有掌握各種神通的書生。
劍客修煉的道,道法自然。
書生修煉的道,道法人文。
“原來是司馬前輩駕臨,我這就去通知院長。”那名道家學院的老師,神情一凝,恭敬的說道。很顯然,司馬談的身份,讓他十分的重視。
不一會兒,一道人影在幾名老師的陪同之下,從道家學院裏麵走了出來。他,正是道家學院的四代聖人,劉安。
“劉安見過司馬前輩。”道家學院四代聖人劉安向他拱了拱手,算是見禮,說道。本來在學院中後輩見前輩應該行師禮,但劉安作為院長身份高貴,就不會對他行師禮了。
“哼!”司馬談冷哼一聲,道:“我本來在山中潛修不問世事,但如今道家學院在你的錯誤領導之下身處危難,麵臨即將解散的危局。我作為道家學院的前輩,就不得不出來主持大局了。”
“敢問前輩想如何主持大局?”劉安不卑不亢的說道。
“很簡單。你反叛大漢帝國,連累了道家學院,而且你的道義,違背了學院首代聖人的道義。正因為錯誤的思想,這才導致了學院的衰落。因此,你已經不再適合做學院的四代聖人了。學院需要新的聖人出現,把我們道家學院重新引上正途。”司馬談朗聲說道,聲音足以讓所有的道家學院弟子都聽見。
什麽?學院的前輩此次回來,是想要換掉院長?這個消息,讓那些學院的弟子,十分的震驚。
“你想要解除我四代聖人的位置,恐怕還沒有那個權力。而且我不當院長,誰當?你嗎,你有那個資格?”劉安冷聲說道。
“我夠不夠資格,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司馬談冷聲說道:“明天正午,我會在這裏和你公開論道。看看到底是我的道義正確,還是你的道義正確。而且還會和你進行一場神通的切磋,誰的道義更接近於天道,看誰的神通更強就知道了。”
“好,我接受你的論道邀請。”說完,劉安不再理會他,轉頭走進了學院。
院長要和司馬前輩論道爭院長的位置?那些弟子們,再次驚訝了。院長有著作《淮南子》流傳於世,而司馬談同樣有著作《論道家之要旨》刊印整個帝國。他們之間的論道,想必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道義之爭。
強者之間的論道,對他們來說是好事,可以增進他們對道家神通的理解。
而且他們還會進行神通的比拚,證明誰的道更正確。所以明天的爭論,想必會非常的精彩,成為道家學院的一次盛事。
不到半天時間,司馬談要和劉安論道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彭城。
第二天。
道家學院內部。
弟子們讀書學道的書院前方,有一個巨大的廣場,方圓十裏全部由青石鋪成的廣場,已經聚集了接近十萬圍觀的人群。中間有兩座論道台,是道家學院先賢們專門用來論道的高台。此刻兩座高台已經被人群包圍,都在靜靜地等候兩位強者的駕臨。
圍觀的人群最前方是一群道家學院的弟子,後麵則是從彭城趕來圍觀的廣大子民。楚國以道學鎮國,因此道家學院的論道,他們都想聆聽。在這些聽道的人後方,還有非樂公子率領的軍隊,一個個標槍一般站立。表麵上是為了防止人群的騷亂,實際上卻是震懾劉安。昌平候也率領了一隊赤血鐵騎前來,駐紮在非樂公子對付的旁邊。
而此時,昌平候,非樂公子,天公子已經站在了聽道人群的正前方,他們是以其他學院弟子的身份,前來為此次的論道做個見證。昌平候,非樂公子,天公子,分別代表了兵家學院,墨家學院,和儒家學院。雖然他們不是聖人,但以他們一個是君侯,而另外兩個都是各自學院的大弟子,又是皇子,這樣的身份,足以為這場論道做見證。
昌平候一身黑衣,方方正正的臉上飽經風雨,經曆了世事的洗禮,顯得無比的沉穩,厚重。偶爾露出的眼神卻是犀利無比,顯示出了他是經曆過無數次殺伐戰鬥的兵家強者。而非樂公子相貌十分的俊美,不過卻穿著一身打著補丁的粗布衣服,墨家學院的‘節用’思想,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手搖折扇,瀟灑無比。雖然穿的很破舊,然而卻掩蓋不了他身上的絕世風華。他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顆放在破舊盒子裏的美玉。
天公子身穿一身黃袍,太子服侍,冷峻的臉龐,顯得十分威嚴高貴。
“嗖”
一道人影衝天而降,直接落在了一座高台之上。他大約六七十歲,須發花白,卻精神抖擻,正是道家學院的前輩強者司馬談。
就在他站上論道台的時候,另外一道人影也落在了另外一座論道台上。他正是道家學院的四代聖人,劉安。
“弟子,見過院長!”劉安一出現,道家學院的弟子們紛紛雙手環拱,躬身對他行以師禮。對書生來說,論道就相當於授課,傳授道法,因此他們剛才用了弟子見老師的禮節。至於司馬談,是道家前輩強者,道家學院能夠認識他的人不多。而且聽說他是來和院長爭奪院長位置的,因此便沒有向他行禮。
“我道家首代聖人之《道德經》曾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看到論道台下數十萬人寂靜無聲之後,司馬談開始了他的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