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她是生活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的歌妓才女柳如是。她的聲名與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平起平坐,辛棄疾的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成就了“柳如是”這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她也被世人稱為“風骨嶒峻柳如是”,由此可見出身貧賤的柳如是的才情是非常人所能比擬的。然而就是這樣的才女,最後也無奈香消玉殞。柳如是嫁給了錢謙益,雖起初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然而國破是他們悲劇的開始。明亡後,錢謙益氣節上所表現的苟活諂媚態度每每讓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的她倍感失望,但她卻沒有放下夫妻情分,棄之於不顧。錢謙益死後,因族人對錢家財產的覬覦,柳如是無奈下懸梁自縊而死,一代風流才女應了那句“自古紅顏多薄命”。
柳如是不隻是美豔絕代,更是才氣過人,也正是如此成為了聞名於世的秦淮名姬。單從文學和藝術才華上講,“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是當之無愧的。她所留下的不少軼事佳話為後人所樂於傳頌。她留下的詩稿和尺牘都頗具文采,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不僅如此,她還精通於音律,長袖善舞,而且在書畫上也負有盛名,她所作的畫表現出了嫻熟簡約、清麗有致的特質,除此之外她的書法更是能夠深得後人的讚賞,被稱之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她一生的生活並不是那麽順心,甚至可以說是暗淡,她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又不幸淪落風塵,雖跟錢謙益有過一段佳話,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國家的滅亡,一切美好都猶如空氣中的泡沫一般不能久存。她的內心是痛苦而無奈的,痛惜國家的覆滅,更糾結於丈夫的背信棄義。她在糾結無奈和躁亂中度過了大半生,最終丈夫死後,也迫於他人的壓力自縊身亡,一代名姬就這樣飄逝了。
據說柳如是自幼便是個聰慧好學的人,但是苦於家貧,更是由於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磨難,不幸淪入風塵,後在其20歲之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袖、文名頗著的錢謙益。幸運的是婚後夫妻恩愛,且傳為佳話,錢氏為了她在虞山蓋了十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由此便將其金屋藏嬌。然明亡,柳如是勸錢謙益為國殉節,錢氏非但沒有,還甘心降清。這使柳如是痛心疾首,斷然拒絕同錢氏一同赴京,這些舉動都表現出了她強烈的愛國和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這件事,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是有賴於柳如是一係列的義行,而衝淡了人們對他的種種反感。後種種原因錢氏歸家後卻遭到了他人的牽連被捕入獄,柳如是並未棄之不顧,東奔西走終於將錢氏解救出來,此後直到錢謙益去世她都過著較為安逸的生活。但錢氏死後更大的不幸降臨了,貪婪的族人覬覦錢謙益的家產,柳如是為了保護產業,立遺囑懸梁而死,一代風流奇女,香消玉殞,餘恨不禁,且死後也隻是孤塚一座,無法與錢謙益合葬。
柳如是一生的道路上都是崎嶇坎坷的,如果說她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世,那麽自幼家境的貧寒對於她來說實在是算不了什麽。她雖淪落風塵,但是她的才華並沒有被汙垢的環境所掩埋,美豔絕代的外表,才氣過人的內在,多少名士追慕,但是她卻選擇了錢謙益。這正是她內心糾結的開始,看到自己的丈夫不保氣節,在明亡後卻甘願削發仕清,她內心是悲切、躁亂而失望的。當她的丈夫受到牽連鋃鐺入獄時,她的心又是急切的。在她少有平靜的一生裏,經曆了太多讓她無法選擇與承受的事,她內心備受煎熬。當她的丈夫離開人世之後,她又遭受了族人的排擠,悲憤交加的柳如是再也無法壓抑自己內心的躁動無助,就這樣一個柔弱的才女在飽食人間慘淡之後飄零而逝。
柳如是不僅擁有絕代風華,更讓人欽佩的是身為柔弱女子的她卻有著男兒都難以企及的愛國氣節。當兵臨城下時,她知道清朝就要取明朝而代之,她悲痛交加,不願意做亡國奴,更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丈夫為清政府服務,她做出了一個令男人都難以作出的決定——投水殉國。然而錢氏的舉動卻擊碎了她的期望,這恐怕比亡國更讓她痛楚。在自己身邊生活了許久的丈夫甘願降清,使她有著強烈的背叛感,還有此後她慰勞抗清義軍等行為,這些都深切地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情操。錢謙益降清這件事本來應該為後世所詬病的,但是有賴於柳如是的義行,進而衝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錢氏死後,柳如是便徹底地失去了依靠,更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就在同一年,她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於九泉之下。一代奇女子,香消玉殞,為後世所歎息。
她的才華是為後人所傾慕的,但是她那敢於舍生取義的強烈的愛國信念更是讓我們後人所銘記、所稱頌的。身為一個柔弱女子,卻有如此高尚的精神,不能不使人為之感動,是她讓我們領略了什麽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雖出身貧賤又誤入娼門,但是她的精神層次卻高於常人,身為後世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她崇高的氣節,更應該看到她為自己所傾慕的各種人和事物的那份執著追求和不畏懼強權的膽識。
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