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長公主府前遇刺?他有沒有受傷?”聽說劉啟遇刺,薄太後連聲追問。
“太子沒事,不過。”趙建小聲道。
“不過什麽?還有什麽人和他一起?”薄太後緊張道。
“回太後,賈夫人和太子一起,被歹人殺死了。”
“什麽?我的芙兒死了?怎麽死的?”
“她為了救太子,替太子擋了一刀。”
“殺死芙兒的刺客呢?抓住沒有?”
“被奶媽王娡殺死了,她也救了太子。”
“王娡?”薄太後陷入了一陣回憶,就是許負曾斷言將生下天子的那個王娡?她吩咐道:“你去將太子請到這裏來。”
跪在薄太後麵前,劉啟泣不成聲,反複自責,後悔不該將賈芙帶出宮。
薄太後打斷道:“人死不能複生,不要哭了。你父皇已經命令中尉周舍展開調查,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的。”
劉啟哭道:“刺客已經全部死亡,如何調查?”
“總會有蛛絲馬跡的。我聽說,不止賈芙救了你,那個王娡還親手殺了刺客?”
“是的,若不是她,孫兒可能已經見不到祖母了。”
“沒想到,這個奶媽竟是個不簡單的女子啊,你可要重重的賞她。”
劉啟囁嚅道:“芙兒臨死前讓我,讓我將王娡納為夫人。”
薄太後驚道:“她真是這麽說的?”
“是的,她抓住我的手,一定要我答應。”
“天意啊,一切都是天意。”
“祖母,你說什麽?什麽天意?”劉啟有些愕然。
“沒什麽。芙兒的兩個孩子都是她帶大的,孩子離不開她,況且她對你還有救命之恩。你就納了她吧。”薄太後沒有直接回答劉啟。
“這件事,以後再說吧,孫兒現在沒心情。”
“好,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給你父皇。”
一連幾天,中尉周舍都忙得腳不沾地。然而,查來查去,除了那十具屍體和兵器,竟沒有任何別的線索,他們仿佛是從天而降。
唯一的線索,是他們所用的兵器,刀把上有一個小小的“吳”字,難道是吳王派來的?但這種刀在吳國很常見,一般人都可以買到,並不能就此斷定刺客一定是吳王派來的,或者是吳國人。
周舍想了想,事關重大,還是先稟告漢文帝吧。在沒有人證的情況下,僅憑物證是不可能去詢問吳王的,連調查都要謹慎。
長信宮內,漢文帝反複看著刺客所留下的凶器,許久沒有說話。薄太後先開口問道:“皇上,你覺得有可能是吳王派來的刺客嗎?”
漢文帝沉吟片刻:“按理說,吳王有這個動機,但朕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是不是你手中的這把刀?”
“試想一下,吳王如果要行刺啟兒,為何要使用標識如此明顯的兵器?這不是故意留下證據嗎?”
“你的意思是說,有人故意栽贓陷害,離間朝廷和吳王的關係?”
“有這個可能。那麽,普天之下,誰和吳王有仇呢?”
“不一定是和吳王有仇。”薄太後意味深長道。
“難道是和啟兒有仇?”
“也不是。皇上想想,如果啟兒被殺,誰會得利呢?”
“母後的意思是,有人覬覦太子之位?”漢文帝驚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即為利往。此人費盡心機,所謀必大。”
“如此說來,難道是武兒?”
“不會是他,武兒和啟兒感情極佳,為人也光明磊落,不會做出這等事。”
“難道是參兒?”漢文帝繼續排除法。
“好了,不要再猜了。難道你要將天下諸侯王都懷疑一遍不成?老身隻是提醒你有這種可能,並不敢斷定一定是有人覬覦太子之位。”
“母後以為,現在應該怎麽辦呢?”
“以靜製動。”
“以靜製動?母後是說此事到此為止?”
“那人此番行刺失敗,必定還會有下一步行動,隻要他行動,必定會露出馬腳。不過,對於太子的保護應該加強了,絕不能再出現類似的事情。”
“是,朕明白了。”
廣陵,吳王宮內,接到長安的情報,劉濞臉色鐵青。因為憤怒,他已經連續打翻了好幾個燭台。
“他奶奶的,這是哪個龜兒子幹的好事?是要將本王逼到絕路嗎?”劉濞罵道。
“父王,一定是哪個諸侯王覬覦吳國的富庶,想通過朝廷之手,除掉咱們,瓜分咱們吳國。”劉華分析道。
“你說,誰有這個可能?”劉濞問道。
“難道是楚王?”劉華想了想。
“不可能,劉戊這小子有勇無謀,嗜酒好色,胸無大誌,況且他還沒這麽大膽子!”
“父王,你說是不是劉武為了奪取太子之位,借機除掉哥哥呢?”
“劉武?聽說他和劉啟感情極佳,還不至於下此毒手吧。”
“為了皇位,哪有什麽兄弟之情!”
“本王見過劉武幾次,少年心性,灑脫不羈,並非陰鷙之人,此事不像他的風格。”忽然,劉濞似乎想到了什麽:“華兒,你提醒了本王,此事真有可能是為了爭儲。劉啟若死,除了劉武,還有誰獲利最大?”
“代王劉參?”
劉濞點頭道:“去年,慎夫人忽然立劉參為嗣子,本王就感覺有些奇怪,如今看來,這個劉參也有野心啊。”
“那咱們要不要提醒朝廷?”
“不,讓他們鬥去吧,咱們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父王高明。”
“稟告吳王,朝廷使者求見。”這時,吳王宮內史前來稟告道。
“朝廷使者?此時前來是什麽意思?難道是來向父王問話的?”劉華緊張道。
“哼,看看去。”劉濞一臉不屑。
大殿之上,使者正在喝茶,看到劉濞,立即起身行禮,並沒有要宣讀聖旨的意思,也沒有持節。
“大人遠道而來,所為何事啊?”劉濞施施然入座,問道。
“吳王勿驚,小人此來,是奉皇上之命送來一件東西。”說完,使者從背後隨從手中拿出一個木匣,當場打開,是一把長刀。“這是太子遇刺時刺客留下的凶器,請吳王過目。”
吳王接過長刀,仔細看了一遍,發現了刀把上的“吳”字,臉色一沉:“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懷疑刺客是本王派去的?”
使者笑道:“吳王誤會了。皇上請小人轉告吳王,此事絕非吳王所為,而是有人栽贓陷害,請吳王相信朝廷,必會還吳王一個清白。如果吳王有什麽線索,也請轉告朝廷。”
劉濞大感意外,拱手行禮道:“皇上對本王如此信任,本王感激不盡。”
使者站起身道:“小人使命已完成,暫回驛站休息,明日就回京城複命。”
劉濞也站起身,吩咐劉華道:“快,去給大人準備一份薄禮,聊作路上茶水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