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兒是漢景帝的長女,也是栗姬唯一的女兒,今年剛滿十四歲。從出生之日起,漢景帝就對她嗬護有加,視為掌上明珠。做出決定是艱難的,但做了決定之後,漢景帝卻更加痛苦。
朝堂之上,他可以大義凜然,麵對女兒時,他還能理直氣壯嗎?這一刻,漢景帝感受到了身為帝王的無奈。
剛走進鳳凰殿,馨兒如歸巢的鳥兒一般撲入他的懷抱,撒嬌道:“父皇,你記得上次是什麽時候來看我的嗎?”
漢景帝強顏歡笑:“讓朕想想,好像有好幾天了吧?”
“父皇,你是不是不喜歡女兒了?距離上次來看女兒,已經十九天了!”馨兒撅起了嘴巴。
“有這麽久嗎?唉,都是父皇的錯。”漢景帝一臉愛憐道。
栗姬沒好氣道:“你父皇一年能來一次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常來?他心裏隻惦記著美女,哪裏記得我們母女倆?”
“孩子麵前,不要說這種話。”漢景帝有些不悅道。
“陛下,您以為臣妾什麽都不知道嗎?除了那兩位王夫人,您去得最多的地方恐怕是長公主府吧?”
“父皇,母親,你們能不能不要一見麵都吵架?我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馨兒委屈道。
漢景帝壓住火氣,柔聲對馨兒道:“馨兒,你先去院子裏玩,朕要和你母親說點事。”
“父皇,你答應馨兒,不要和母親吵架好嗎?”離開時,馨兒帶著哀求的語氣道。
“好,父皇答應你,今天絕不吵架。”漢景帝笑道。
馨兒走後,鳳凰殿內的氣氛更加尷尬,漢景帝不知該如何開口,栗姬又不想主動示弱。
終於,漢景帝憋不住了,主動走到栗姬身邊,握著她的手道:“朕今天來,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
漢景帝已經好久沒有這麽親密的舉動了,栗姬不禁有些心軟,淡淡道:“有什麽事,陛下就直說吧,臣妾都聽著呢。”
“昨天,匈奴使者來到長安,想要漢朝嫁過去一位真正的公主。朕和大臣們,還有太後仔細商量過了,一致認為,如今之計,還是答應匈奴比較好。”
栗姬臉色大變:“陛下,你說這話什麽意思?”
漢景帝緊緊握住栗姬的手,用略帶歉意的語氣道:“朕想來想去,隻有馨兒最合適。”
栗姬身體不停的顫抖,使勁掙脫被漢景帝握住的手,喊道:“不,不,你休想奪走我的女兒!你們休想!”
漢景帝耐心道:“馨兒嫁到匈奴,必定是大閼氏,相當於咱漢朝的皇後,地位尊貴無比。”
“什麽大閼氏?臣妾不稀罕!你以為臣妾不知道匈奴是什麽地方嗎?大漠荒原,整日與牛馬為伍,匈奴人可都是野蠻人啊。將馨兒嫁到匈奴,那就是將她推入苦海,從此陰陽兩隔,臣妾再也看不到她了。她才十四歲,你忍心嗎?不,你就是鐵石心腸,你當然忍心!”
“你以為就你舍不得?朕也舍不得,朕也心痛啊,但朕沒有辦法。如果不答應,我漢朝邊民將承受永無休止的騷擾,有無數人將為此付出生命!”
“臣妾不管,那不是臣妾該管的事。臣妾隻是一個母親,不是皇帝!”
正在這時,馨兒悄悄的走進了鳳凰殿,一臉淒然道:“父皇,母親,你們的話我都聽到了。”
漢景帝很愧疚,低下頭沒有說話。栗姬抱住馨兒大哭:“女兒啊,你的父皇太狠心了,他心疼你都是假的!關鍵時刻,你就是拿來利用的。”
馨兒看著栗姬,緩緩道:“父皇說得對。女兒如果不嫁過去,匈奴人就會更加野蠻的入侵,將有無數人為此犧牲。”隨後又對漢景帝道:“父皇,女兒想好了,女兒願意嫁過去。”
栗姬大哭:“女兒啊,你怎麽這麽傻呢?你知道匈奴是什麽地方?匈奴人是什麽人嗎?他們是強盜,是野蠻人!父皇這是把你推向火海,你不要被你父皇的說辭迷惑了。”
漢景帝背過身,偷偷的抹了一下眼淚,滿懷愧疚道:“馨兒,父皇對不起你。”
馨兒平靜道:“父皇,您可以答應馨兒一件事嗎?”
漢景帝轉過身,柔聲道:“你說,父皇什麽都答應你。”
“馨兒走後,您一定要時常來陪陪母親。母親雖然常跟您吵架,但馨兒知道,她心裏一直想著您,一直盼著您能來看看她。”
“好,朕答應你。”漢景帝猶豫了一下,重重點頭道。
聽馨兒如此說,栗姬哭得更凶了:“女兒,母親無能,母親對不起你。”
幾天之後,漢景帝在未央宮前殿再次接見匈奴使者,故意以一種傲慢的口吻道:“軍臣單於的和平誠意,朕很感動,為了漢匈能夠和睦相處,朕決定將武都公主嫁到匈奴。她是朕的長女,希望軍臣單於能夠好好對待她。”前一日,漢景帝正式冊封馨兒為武都公主。
匈奴使者完全沒有料到漢景帝真的舍得將公主嫁到匈奴,大喜道:“大漢皇帝的友好之意,下臣一定會帶到大單於,祝願貴我兩國能夠和平相處。”
和親之議已定,漢景帝先讓匈奴使者回去通報,武都公主將在三個月後送到匈奴,正式下嫁於軍臣單於。
聽完使者的匯報,軍臣單於喜形於色:“漢朝皇帝真的願意把長女嫁到匈奴?”
“回大單於,千真萬確。漢朝皇帝將其封為武都公主,三個月後就能送到王庭。”
“好,好,這還是匈奴第一次娶一個真正的公主,我們一定要以最盛大的儀式去迎接,不能讓漢使小瞧了匈奴。”
看到軍臣單於如此興奮,中行說忍不住勸說道:“漢朝皇帝願意將公主下嫁,說明漢朝害怕我匈奴,這正是我匈奴奮發圖強的大好時機,怎可輕易為了一個女子放棄雄心壯誌呢?”
軍臣單於不悅道:“中行說,實話告訴你,我對漢朝人的土地不感興趣,隻要他們按時送來糧食和絹帛,我可以與他們和平相處。上次聽信你的花言巧語,動員了十萬匈奴大軍,結果呢?什麽都沒撈到。匈奴人隻為自己而戰,不是為你報私仇的!”
一番話說得中行說啞口無言,心裏暗罵道:“目光短淺的野蠻人,朽木不可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