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學緣(下)
吳為認為,人生是在不斷選擇中塑造和完成自己的,成為什麽樣的人,完全取決於自我如何塑造自己。在自我塑造的過程中,意識起著決定作用。
吳為寫道,從單個人角度觀察,不能簡單地照搬哲學上有關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有反作用的原理,是意識決定存在。通常說的觀念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其實講的就是意識決定存在。我通過對生存角色意識比較係統的考察證明了這一點。所謂生存角色意識,是指人在某種生存處境、生存狀態下,承擔或者扮演一定角色形成的相關角色意識。生存意識具體是通過一定的角色意識實現的。意由境生,說明生存意識對生存角色存在的內在依存性;境由心造,則表明生存意識對生存角色的決定作用。承擔同種角色的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識表現,同一人承擔不同的角色、麵對不同的生存境遇,卻有可能伴隨相同的意識表現。每一種生存角色都會形成體現角色特征的生存意識,並以角色意識的內容、狀態判斷生存角色的屬性。不同地位的人可能產生同一意識,形成同種意識表現;處於同一地位、同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識表現。因此,生存角色是以生存意識為本劃分角色的,它強調的是人承擔一定角色的意識表現,根據某種意識的有無、意識表現的強弱劃分角色,同角色的社會屬性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對應關係,但與承擔角色的人的人格品質、個性化品質高度相關。生存角色有自己的分類方法,例如,根據某種生存意識的有無、表現的強弱,可以把生存角色相應劃分為強者與弱者、勇者與懦者、智者與愚者、仁者與惡者、激進者與保守者、創新者與守舊者等等。不同的生存角色意識,決定承擔生存角色的人的生存狀態、生存處境,甚至可以說,是生存角色的意識已經預先規定了生存角色的命運。
當今社會。每個人與他所麵對的生存狀態普遍陷入一個又一個糾結之中,如何紓解開這樣的糾結,已經成為每個人麵對的現實生態。這樣的糾結困境,恰好為我們開啟了意識革命的時代。是意識與存在之間的關係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時代。我們關於意識的觀念需要發生革命。有關意識的觀念轉變,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變得如此重要。對生活中麵對的機遇和挑戰是否意識到,意識的強度如何,已經成為決定我們每個人存在狀況的重要因素。我們已經生活於充滿各種意識的世界之中。如何麵對撲麵而來的各種意識,如何選擇、接受、樹立某種意識,決定了我們能否紓解開我們心中的糾結。個性意識的普遍激活,是意識革命的基本成果,同時也是開創新生活的前提。沒有個性意識的普遍激活,人的生存資本隻能處於散在、沉沒的狀態,不但產生不
了有效影響。反而會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是滋生煩惱和種種不幸的根源。
親身經曆過計劃經濟的人們,曾經普遍陷入一種精神誤區之中,以為個人生存問題不必由個人操心,組織會努力解除一切後顧之憂。個人可以盡心於工作和事業。單個人普遍陷入生存糾結之中,恰恰是麵對市場經濟適應不良的一種深刻反映。人的社會出路變得比較狹窄了,人的社會生存空間變得相對有限了,人的生存競爭變得空前嚴酷了。但是人的心靈空間卻向我們呈現出無限拓展的可能性,因而包含了開辟、拓展現實生存空間的可能。極而言之,我們隻是由於我們即有的、現存的心靈空間的狹隘,才使現實的生存空間問題變得殘酷、尖銳。因而使我們本是狹隘的心靈空間變得更加令人難以忍受。心靈空間的拓展全在於智慧,在於提高我們的心智能力,進而提高我們的生存智慧,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會變得空前的廣闊,現實生存的出路就會相應展示出它的多樣性和深入拓展的可能性。當社會缺乏出路時,心靈的出路問題變得重要而又迫切了。一提到生存問題。則會使許多人產生心靈上的強烈共鳴。隨著人的壽命的相對延長,狹義工作時間的縮短,工作競爭壓力的空前加大,重新引發了人們對生存、生命意義的思索。這種新的思索應集古人心性改造之說的優秀精華和近現代自然、社會探索與改造的成就之大成,結合現實人生問題。在實現精神超越、心靈解放與有效解決現實問題的結合路向上,進行綜合、合成,實現內向的心性調整與外向的有效提高生活質量相統一。
人為什麽而活著?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無疑具有多種解法。這裏要提出的問題是精神世界有其獨立的係統,成為獨立的思考空間,自成一體的精神源泉,需要揭示其內部結構和潛能。人們在一般情況下所討論的生存行為,往往屬於接近日常生活表層的心靈現象和行為,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取向,缺乏深層思想、精神內涵。為了探求人的行為深層思想、精神內涵,還需要汲取宗教、哲學方麵的思想精華,以尋求行為的終極性根據。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市場化進程的加深,網絡時代的到來,人類活動的複雜性與風險性增強,人們越來越習慣於以更加寬容而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文化,甚至積極地從中汲取精神和智慧的營養,提高努力的水平,使各種思想文化開始迎來交匯融合的新的春天。
麵對糾結,吳為滿懷信心地提出,應確立合乎生命理性的生存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感覺到的生存、生命意義,其特性是實在的、有形的、片斷的,具有明確的時空邊界,是可以度量的,因此也是暫時的。我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實現通常也是以這些暫時的東西為載體。如果說超越,也隻是在較低級水平上實現之後自覺地向較高級水平的努力。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局限於暫時性的理解,因此存有程度上的差別,呈現為水平級次的差別。時間會改變一切。感覺會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現實中的成功帶來的高峰體驗。也是暫時的、易逝的、有限的,因而伴隨而來的全部感覺都會消失。如果我們為這樣一種樸素、直白的生命觀所左右,就會陷入一種周期性的獲得與失落的循環之中,隻有關於生命的純精神性的認識、理解。超越一切暫時性理解的意識,才會接近或達到對生命意義的永恒性、固定性的認識、理解,獲得純精神性的生命意識。
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過程,在於不斷變化之中,是一串連續狀態,而把生命的意義寄托於任一具體階段、具體形式都是不可靠的,都會被時間的流逝輕而易舉地摧毀。這就是生命的規律,生命的必然性。我們麵對這種規律、這種必然,並不是受製於此,而是從容麵對這種規律性、必然性。樹立與生命全過程相適應的生存意識、生存理念,努力提升生命全程的意義。
時下流行的健康意識實則是生發珍惜存在、珍惜生命意識的反映,存在就是意義,呼籲人們自珍自愛,是生存意識在普遍意義上得到肯定。是對生存、生命的自我保護意識,是社會意識向個體、個性層次的回歸、回返。這種變化是否會導致出內向、封閉、低落、保守、狹隘、消極的個人主義或極端的利己主義?市場機製會有效克服、避免生命的自我保護意識滑向低級、原始的個人主義。叔本華的“生存空虛說”認為人的生存無價值,生存的本質是以不斷運動作為其形式,人生是受需求和迷幻所支使的活動,人生未達目的產生的煩惱是造成人生空虛的原因。僅僅把人的生存看作是由若幹連續的點或片段所組成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若由此得出人生空虛的悲觀主義結論則是反社會、反曆史的,甚至是荒謬的。生存空虛說並不是去指引人們珍惜組成人生的每一個點。從而不斷豐富、拓展人生的意義。生存意識問題的提出實質是提醒人們關注人的生存問題,尤其是民間大眾的生存問題。這裏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方式,諸如使人無知、滅欲而獲得解脫;教育、自救;消除產生貧困、痛苦的製度性、社會性根源;社會救助等等。現代文明的進步排除了第一種選擇 。由生命的自我保護意識可能衍生出若幹種路向:回返於內向的死寂狀態;尋求超凡脫俗的精神超越,以擺脫人生的喜樂哀愁;在現實中尋求財富的占有以提供生存發展的條件。我們考察的路向是現實的發展可能。市場機製會強製引發生存意識成為開放的不斷進行深度拓展的精神係統,從而使生存、生命的意義得到不斷豐富、拓展、升華。
接下來,吳為又謹慎地寫道。建立對生命意義的全程觀念,並不排除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甚至某個瞬間,人會經曆某種奇異的體驗,伴隨而來無上的喜悅,隨即會固化為永恒的記憶。出現永久心安的效果,也許還會使人產生極其難得的人生完成感。對人來說,期待出現這樣的心理效果,也許隻是一種幻想,一種無法滿足的奢求,但建立起這樣的幻想已經足可以令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滿懷希望的人,未來的每時每刻都會那麽富有意義,使人煥發出勃勃生機。
阿樂本來是帶著審視挑剔的心情打開吳為送來的u盤,一看到標題,就來了興致,繼續讀下去竟然完全是自己研究的哲學命題,讀到其中從個體角度看意識決定存在的觀點,與自己所持的觀點不謀而合,不由得怕案叫好。原以為晚飯後瀏覽一下就放棄了,不料讀起來竟然放不下,一直讀到了深夜,一口氣讀完了。第二天一早,他就給吳為打來電話,開口便親熱地叫道,吳大哥,我是真小瞧你了,沒想到你的學術造詣很深啊。人為什麽活著這個古老的命題,你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相信對當代人如何擺脫精神困境會富有啟發意義的。我連夜拜讀了你的大作,今天早上對我媳婦說,沒想到吳大哥在那樣的學校,居然還能寫出這樣純粹學術性的著作。她聽了還說,她對你也有印象,經常在期刊上看到你的文章,還見過你的麵呢。
吳為如逢知音,喜道,好啊,改天我安排一下,咱們兩家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