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孤獨的敘述者

所有的敘述者都是孤獨的。

孤獨,才形成一個獨有的私密天地,任由心性的自由馳騁,供孤獨者去獨自猜測和品味另一番意境。這樣的孤獨,也會成為一種向往渴望。

原本早該住筆,不料書中望風撲影虛構的一位極風流美貌女子,身世令人同情卻誤入歧途,誤打誤撞,由相識相識發展為知己,便擱置起來,不料,正應了書中人物也有靈性的說法,她居然對現實中的吳為道,我不同意這樣寫我。書中人物如此感應,既令他吃驚又覺得為難。繼續書寫下去,成為紅顏知己,畢竟因為身份處境所限,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恰在此時,聊友們看到他與悅奇峰那番聊天內容,對他窮追不舍地追問,他為了結束這段聊天生活,斷然道,精英集團在自我保護,使自身行為及利益合法化方麵,會表現和釋放出驚人的智慧和能量,我們要從中學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本領,切不可糊塗誤了自己事情。此乃天機,適可而止。聊友們聽了這話,欣然而去。他也把精力轉向自己的創作上。

吳為原以為寫小說可以隨處拾取題材,隨意解讀,少了刻意、多了自在,任由思緒如藤蔓一般向四處伸展舒展開來。在舒展中興許碰撞到什麽紓解不開的難題,碰撞有碰撞的感受,疏離有疏離的意境。==碰撞和疏離,仿佛是人生的兩個平衡點,如果把握不好這兩個平衡點之間的平衡,隻知碰撞的聲響,不明疏離的意境。碰撞變成硬性捏合,沒了空間,心靈難以舒展,收縮了體驗,不能欣賞更多的人間景色。就難免成為殘忍的折磨。還是保持疏離的好。不即不離、不遠不近、不深不淺、不親不疏,就是疏離的狀態。本來親近卻又保持疏離,疏離之中不失親近的傾向,才能享受、品嚐那種距離產生的美感。如今卻有了她意的介入,雖不真實卻比真實更有力地驅使他繼續敘述下去,敘述中多了一份揣測。人物有自身的邏輯,具體到她的身上,這個邏輯應該如何展現,如何寫才能滿足她的心願,對他來說簡直成了天意。能夠得到書中人物的提示。他意識到太重要了,於是決心不能辜負了她的期待。

吳為又成了孤獨的敘述者。表麵上的他喜歡喧鬧,其實他素喜的就是獨處。獨處的寂寞,帶給他的是另一番人間景致。

被動的獨處,使人可以感受到世間的冷落和勢利;主動的獨處,則可以使人領略到對世俗權貴羈絆的蔑視和超越;無論被動還是主動的獨處,都將產生思想上內向的聚合、收束,結果,使自己內心中散在、矛盾、相互遊離的想法、意念。發生碰擊,在相斥相容相生的過程中,產生痛苦,形成內在提純超拔的動力。獨處就張顯著寂寞的魅力。寂寞成為欣賞。因為欣賞而成為一種選擇。寂寞成為思想提純、精神升華的苦功。人生要有所作為,必須首先練坐功、靜功,必須耐得住寂寞,然後與寂寞熔鑄一體。實現人生的再生,走向新的輝煌。

百年孤獨裏所描寫的文學意境,也許若幹年前的人類景象就是如此。更遙遠的遠古時代,那裏興許隻是一片海底,孕育著生命的遠祖。他想象人類消失以後,大自然隻需用上萬年就可以消除人類在地球上曾經活動過的一切痕跡。以前的地球上存在過許許多多的生靈,因時間太久沒能留下什麽痕跡,即便想留下什麽也被自然之手輕輕的抹去了。如今的人類用好奇心去刻意尋求生命存留的蛛絲馬跡,又把這樣好奇的觸角伸向宇宙太空。一想到現在的一切又都將被抹去,現在的精心建構終將被不留痕跡地抹去也會變得毫無意義。難怪及時行樂的主張如此根深蒂固,堅如磐石。對遙遠的未來沒有理由不悲觀,甚至沒有理由去悲觀。筆下的一切也象事實的存在一樣,兩樣存在界限模糊,人為劃定。筆下的刻意靈秀與事實的頑固蓄意,沒想到敘述出如此尖銳的對峙景觀,好來安慰孤獨的敘述者。

吳為時常想象,在他生活過的土地上,曾經生活過什麽生靈,他們會象他們這樣學習工作生活嗎,有貧富有男有女有在家有出家有喜怒哀樂愁更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命運。有人說,基督教講兩世,佛教講三世,還是局限在人世間。用大尺度的時間概念來衡量,人生僅僅為了從一個點到達另一個點,點與點之間的時間和距離便成了意義。人類即便發明了光速甚至超光速飛行器,以人體肉身去實現遨遊太空隻怕還是與人類無緣,依然需要多少萬光年。麵對這樣的時空大尺度,無法靠人體肉身去穿越。時下科幻流行。科學的進步也的確展現出燦爛的曙光,也隻能寄希望於人類能夠變身為人工智能體。

有人想,人來到人世都是多餘。雖然多餘自己卻說了不算,等自己說了算,說了又無效。

吳為作為敘述者,起初是朦朦朧朧,漸漸自覺了,想成為出色的敘述者。莫名其妙的聯想,荒唐的嫁接,毫無根據的描寫,裏麵卻似乎有使人沉溺於此的引力**。善於發現的他總能找到自足的理由。

習慣的窮,年幼的孩童,天真的嬉戲玩耍,窮,並不能抹殺天性,餓了嚎,凍了喊冷,填飽肚子隻知道玩。望著看不到盡頭的遠方,希望成失望,失望的累積會變成絕望,泯滅希望之火,懶意萌生漸濃。

孤獨會產生什麽,消滅孤獨的努力竟然是枯燥的重複,看起來毫無意義,卻發現消滅孤獨的最好辦法竟是簡單的重複某種機械的動作,重複會使人陷入更深更可怕的孤獨中。枯燥的重複與寂寞的孤獨,原本是一對孿生子。

自卑和壓抑的累積對人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自信的累積就不再是單純的自信,累積起來的自信是自豪,自豪是在大庭廣眾麵前的自我炫耀。

吳為感歎,人生必然的事做足了,在偶然處則需要用心把握。人生需要堅持,堅持成為資曆。資曆濃縮結晶為資質,再揉進心血智慧發展為才華,成就一番事業並不難,難的是得到造物主的點化感召。造物主的智慧之光永遠在那裏照耀,但能否照亮我們的心靈驅散其中的迷霧和黑暗,並不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那種感召,純粹是我們的幸運。造物主的智慧存在於哪裏?就存在於宇宙之中,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我們虔誠地對待萬事萬物。積極地關注和參與萬事萬物之中,會增加我們受到智慧之光照耀的機會。僅僅是機會而已。這同路德教的上帝揀選觀念非常相似,能夠得到上帝揀選,與受到揀選人的揀選努力完全沒有關係,那完全是上帝的事情,得到上帝揀選則是幸運。基督教最重要的傳教者保羅,大約是得到上帝親自垂顧的極為幸運之人。阿難是佛教中最重要的傳教者之一,他擁有的神奇記憶力彷佛是為了佛教傳世而來。如果上帝的揀選與得到揀選人的努力掛鉤,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了上帝的揀選。那就會把受到揀選的萬幸歸因於自己,這樣就會消解上帝揀選的恩典,從而消解上帝的神聖。這是告誡那些努力獲得上帝揀選的人,努力與得到揀選不能劃等號。隻要虔誠努力就是了,不要期待心太重。確立這種觀念非常重要,做事不要太期待回報,做了就是做了。做了。不會保證必然得到,當然也就不要去想做了一定會得到什麽。做了就是贏得上帝揀選的資格。如同時下的各種學曆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僅僅是獲得備選的資格而已。期待心太重。會把人心拴束綁縛得非常緊,心靈就會喪失自由。佛祖告誡人勿貪,貪便喪失了心性的自由。人生沒有什麽會比心靈失去自由更可怕的事情。

一個人得到別人的點撥教誨不難成就人生事業,造物主的點化感召則是成就大事。造物主既然是全知全能,何以造出如此智慧又有如此缺陷甚至罪惡的人類,需要承受數不清的苦難,去花費艱巨的努力改造提升。如果上帝存在又造出如此類型的人類,隻能說,這是隻有上帝才能玩得起的遊戲,一切都盡在上帝的掌握之中。在這樣的遊戲中,有那麽多的機巧玄機程序深藏於其中,讓人們去尋找去猜測。這是人類接近領會上帝意圖的方法。上帝安排的如此奇妙美好,隱藏在機巧玄機程序中,隻能為人類所感知醒悟。

人生曆程隱藏著無數的機緣。人生的尋覓,苦苦的尋覓,就是在與某種神秘的機緣尋求結合。與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事結緣,極為重要。難怪與上帝的結緣被當成最為幸運。上帝,正因為無形無質,才有任何人與之接近的可能性;也正因為無形無質,才使人不容易接近,才使得接近上帝成為極幸運的事情。人對萬事萬物有接近性,從可接近的角度看,上帝的神秘性就成了一個可以琢磨比較的話題。

人生,最有意義的是時間,所以,人人渴求健康長壽,知道不可能長生不老,但依然在努力延長壽命。人遲早會達到那個時刻,進已不能,卻欲罷難休。人人怕死,也有不怕死的時候。老壽而終,人生有了完成感,也就消解轉化了對死亡的恐懼感。人生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的,人生又隨時可能凝固定格在某個瞬間,瞬間即是人生長度,人生的長度可能定位於某個瞬間,瞬間也有可能拉伸人生的長度,甚至延長到永恒。對待時間的態度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人可以隻爭朝夕、晝夜兼程,也可能在無奈難耐之中打發消磨時光。時光之路可以無限拉長,也可能定格於偶然的瞬間。時光之路最富有變幻力,它可

以激發人,也可以折磨人。如果離開時光,人的價值、財富、資源、情感,便很難衡量,就是衡量了也衡量的沒有意義。人,走在時光之路上,時光的景色無限。

人的努力如果超越不了過去,意味著停滯,步入人生下坡路。人生遲早有那個時刻,現在是否到了那個時刻?是怎樣,不是又怎樣?是,沒有必要去探索,回歸簡樸、無欲而行、功成身退,有一種淡然從容,安於如此。也沒有必要去貪婪瘋狂地消費時光。感到有時間有精力有資源還可以去奮鬥一番,隻求是在奮鬥是在做而已,可以不問結果。這就是生活。時刻意味著什麽?時刻有可能定格為永恒。也就不必去求長生不老那種意義的永恒,永恒其實存在於任何一個可能的瞬間,那每個瞬間,卻都有可能凝固成永恒。人的生命長度,其實是由那些瞬間組成的。生命的長度再長,也可能會濃縮壓縮成瞬間,瞬間雖短,卻可以無限拉伸生命的長度。人生最富有變幻力的便是時間。

近些年,吳為越來越強烈地思念曾經生活和勞動過的地方,尤其是童年和青年時期,仿佛患了戀鄉僻一般。用超級程序這個題材來抒發和描寫自己熱愛的那片土地、熱愛的家鄉、熱愛的父母、熱愛的兄弟姐妹、熱愛的妻小、熱愛的友人、熱愛曾經從事過的職業、熱愛生活,熱愛給予自己生命、情感、歡樂和希望的土地和人們。仿佛受到一種強烈願力的驅使,使寫作成了一種還願的行為。他是以此表達他的思念、懷念和對遙遠未來的寄托和神往。

人生恰如一片土地,土地是貧瘠隻能給人帶來痛苦和憂傷,還是富饒的沃土盛產著希望、幸福和歡樂,看人生如何作為。少作為低作為甚至負作為惡作為,人生也就成了貧瘠的土地。

生活如同無邊的樂土,全方位多向度地向生活的各個方麵延伸拓展,生活展示得是那麽富饒豐美,簡直就是任人開發采集享用不盡的富礦,生活的腳步邁向哪裏,哪裏就會成為樂土。

鄉土,更深的牽連和向往,任何的阻攔都不能隔阻對鄉土的那種眷戀。歲月的流逝有一種自然的過濾淨化,剩下的濃濃的愛意,彌漫在鄉土大地的上空。

人生曆程就是一種不斷沉積發酵的過程,是不斷耗損地力或是不斷增添水分養分,漸漸成為無法生長任何東西的貧瘠土地,還是成為沃土,能夠承載幸福歡樂和希望的樂土?惟有沃土才能承載人生的幸福歡樂和希望,不但滋潤此生而且能澤及後世子孫。人生在不斷積累著什麽,不斷地在沉積什麽,不斷地通過自悟反省重新給人生添加什麽新的元素,再生新的土壤元素,不至於被埋沒。正如毒草可以肥田,人生經曆的一切,都可以化為人生的養料,豐富人生含量,滋潤人生。

人生不同階段接受承載創造不同的元素。幼年父母之愛;後來的兄弟之間自我犧牲回援救助手足之情;學習受教育階段的師長教誨之恩;青年的夫妻恩愛之情;職場為人生最為豐富的階段,樂業乃永恒的歡樂之道;臨終的嗬護之情,最終消解了求道的矛盾並在愛人之光的照耀下實現愛的皈依達到永恒的淡然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