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文明的洗禮
土圍子原來是一戶大地主的莊園,現在屬於公社的直屬單位。一條五十米寬的人工運河由北向南筆直而來,蜿蜒向西南而去,是新開發大油田的引水工程,一條東西向的國防公路與運河在此交叉,土圍子就座落在緊鄰交叉處的右前方。土圍子是那一帶方圓數百裏少見的建築景觀,是由約三、四丈高半米見厚的高牆呈長方形狀圍成,四個角上的碉堡還設有槍眼,當年有看家護院的家丁,很是風光。高牆的製作使用的是仿古技術,土炒熟後堆積夯實,十分堅固,後來居民常用牆上殘存土塊搬回家砸碎後墊地。土圍子內分成坐北朝南兩排房屋,後排分兩組,每組十餘間,前排則分為三組,每組幾間,外邊還有零星房屋,隊部設在外圍,隻有七戶常駐家庭。因村莊太小沒有設學校,孩子們需要到就近的大榆樹村去上學。最為遺憾的是土圍子沒有通電。這裏的住戶集中,有二、三戶SD人,又有公社輪流下派的幹部家庭,還有公社因種種原因臨時安排的過渡戶。吳勞模家遷居此處不久,公社供銷社因常常丟失東西又找公社領導把老吳要去打更。這時的吳亮已經長大成人,特別能幹,不但挑起了家庭的大梁,而且也得到領導的欣賞培養,很快成為土圍子的領導成員,他一上任就著手解決土圍子的通電問題,很受群眾的擁戴。
正逢六十年代中期知識分子上山下鄉運動已經展開,土圍子被選定為縣裏的知青點,很多縣裏幹部的子弟被安排到這裏,在後排房屋中劃出幾間分出男女安排飲食居住。住戶與知青的密切交往形成農民與知識青年親切互動的人文景觀。知青把讀書人的朝氣和外麵世界的信息帶入到小屯的生活,很快與村民生活融為一體,通過勞動和生活的密切接觸,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提升著這裏的人們,這裏的人們也在改造著知青,有的知青開始在這裏成家立業,男女知青之間結為伴侶,有的與當地村民結親,他們實實在在地紮下根來。小屯由於一批又一批知青的到來,頓時熱鬧非凡,注入了文化活力和朝氣,農村稀少的書籍、板報、歌聲植入小屯的生活中,屯人自覺不自覺地接受著文化啟蒙,成為屯人一大幸事樂事,影片下鄉常常先睹為快,吸引周圍村民前來觀看,被周圍村民叫做知青村、文化屯。本來比鄰咫尺便是國道,緊鄰又有油田引水工程,與國道成十字交叉,給小屯注入了靈氣活性,小河邊、公路旁很自然發生了一些愛情故事。因來這裏的知青大多是縣裏領導幹部的子女,自然有政治敏感力。吳亮本來就是有頭腦肯上進能吃苦的青年,肩負家庭重擔負起小屯領導責任,與知青打成一片。知青們不斷帶來農村屬於非常稀缺的文化書籍,特別是很受青年人喜愛的小說。吳亮經常把知青讀過的小說帶回家中閱讀,也使弟弟們有了難得的讀到小說的機會,成為有利於孩子們成長的少有機緣,能夠直接受到層次較高而且十分活躍文化氛圍的熏染。知青們也常到吳亮家聚會交談,有的知青為自己的命運不濟談到,一個人趕上社會轉彎的時刻,隻能隨彎就彎,是無可奈何的事。這個時期,吳勞模的家境開始全麵好轉。
這時,吳勞模因單位夥食好,活又清閑,人也正值壯年,身體恢複很好,離家又近,晚上打更,白天回家侍弄自留地,老二當兵,老三已成家庭棟梁,成長為思維活躍、很有主見、好交好為的帶頭人。老四小學畢業即在村裏放羊,老五老六步行3裏路到大榆樹村上小學,桂芳帶著小妹在家,也不甘寂寞,走家串戶,樂於助人,十分活躍,很受知青的歡迎。隻是吳全一家依然在大榆樹村,好在吳華、吳為天天往來上學經常看望大哥一家,也不顯得孤單。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圍子的學齡兒童漸漸增多,土圍子也有了不那麽規範的小學三個年級,也就是一個老師教不同年級的學生,吳霜就近入學。
現在生活好轉負擔減輕,桂芳本來就心靈手巧,開始精心料理飯食,不斷調著樣做這做那。沙土地產的小米,色黃味香,開鍋以後用笊籬撈出來再蒸一下,暄騰騰的,吃起來不但有食欲還極富營養,婦女坐月子都以小米粥為食,再配上煮雞蛋加紅糖就是上好補品。窮人家買不起豆油,用小米飯湯燉菜很好,有道是,媳婦媳婦別犯愁、小米飯湯就是油。小米再加稷子米煮成二米飯,稷子米加芸豆煮成稷子米紅豆飯就成了吸引人的品牌飯了。如果再配上鯽魚湯,來了客人就不用慌了,簡直就是一道美餐。雜合麵,用苞米麵摻少量大豆麵,不用堿和麵起子發酵,貼成大餅子黃燦燦的吃起來香甜可口。苞米碴子粥,煮時放些堿和芸豆,幹活回來進屋就吃飯,熱氣騰騰地邊吃邊出汗,苞米碴子大芸豆,越吃越沒夠,大蔥蘸大醬,越吃越強壯。蕎麥麵條澆上肉絲蘑菇鹵。早熟作物蕎麥、稷子。蕎麵麵條蕎麵麵餅蕎麵麵捝。稷子米黏豆包蘸糖和蘸上油吃,臘八粥蘸葷油,豬板油熬出的葷油便於保存,成為主要的食用油,熬油剩下的油滋子剁碎摻到白菜、芹菜裏麵當餃子餡非常香。
桂芳親手製作的小菜也非常講究,韭菜花、醬黃瓜、鹹羅卜條、蒜茄子、鹽白菜、辣椒末,每餐必有。又積得一手好酸菜。
這一代魚類資源豐富,飯桌上少不了魚類,最為常見的鯉子、草根、鯽魚、白票子,又有三花五羅。鹹魚幹,鯰魚燉柳蒿芽、鯽魚燉豆腐、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大白肉燉酸菜。過冬用的幹菜,種植的黃瓜條、茄子條、角瓜條、豆角絲加上采集的黃花、蘑菇野菜曬幹製成幹菜等過冬吃,尤其青黃不接時拿出來用水泡後炒吃燉吃拌吃包餡吃都成了上等食品,要比儲存在窖裏的土豆、大白菜、大羅卜鮮美好吃多了。每逢炎熱的夏天,在拉起的一條條繩索或者鐵絲上搭起晾曬的瓜菜成了土圍子院裏的一道新奇景觀,引來鄰舍的圍觀和“嘖嘖”的讚歎。
一天,吳亮興高采烈地拎回來一筐鮮活的鯽魚,桂芳說道,今天媽給你們換個法做。也不知她從哪裏學到一種稷子米鯽魚湯的新鮮做法。先往盆裏放鹽,為的是讓魚吐淨肚子裏的泥沙,到了做的時候,用小刀在魚的前胸橫著劃一個小口,擠出苦膽,魚沒膽仍然活著,這時把大鍋燒上水,把稷子米下鍋,在水不燙手的時候,把整盆的魚也不刮鱗放入鍋中,魚進入熱水就紛紛搶稷子米吃,把肚子吃的飽飽的,然後加大火煮熟,端上桌,放上韭菜花、鹹黃瓜、蒜茄子、辣白菜幾碟小鹹菜,每人一個平底盤,湯先端上來,呈乳白色,喝上一口鮮美異常。一桌人為這種新鮮吃法感到興奮不已,可如何吃魚不知如何吃法。桂芳示範,先用筷子逆頭一撥,將鱗剝去,魚鱗已經連成一片,用巧勁一撥一張就下來了,露出白嫩的魚肉,魚肚子裏米,用筷子一夾就是一個大飯團,因為燉魚時沒放鹽,所以吃魚吃飯時要配鹹菜,吃了一條又一條,那頓魚飯簡直吃成了全家樂,紛紛問什麽時候再做,真是吃了上頓想下頓。
農人有農人的苦和樂,最苦的是一到青黃不接的季節必須忍受那種饑餓感的煎熬。樂的是田園裏到處飄**著清新瓜果蔬菜味道的時節,可以使勞累的農人開始品嚐豐收的喜悅,坐在大醬缸旁拿著剛從地裏采集來順手在衣襟上擦擦的大蔥和黃瓜蘸著大醬過口癮,秋後用剛下來的玉米麵貼的大餅子蒸的窩窩頭格外有一種清新的稻穀香。充分地貪婪地感受著農人樂趣的土圍子人,並不知道也沒有見識過天下還有別的樂趣。土圍子人的視野是漸漸被打開的,先是安裝上了電燈,接上廣播線可以每天晚上收聽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聯播節目之後還可以伴隨著步步高的音樂進入夢鄉,砂石麵的國防公路升級成柏油路變得平整光滑不怕雨天泥濘了,人工開掘的運河使人們看到人海戰術的壯觀勞動景象,農村從沒有見到過的鋼筋混凝土橋梁。接下來是波瀾壯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城市文明伴隨著知青進入到農村生活,使農村經受著亙古沒有的文明洗禮。吳勞模一家成了這場洗禮的最大受益者。
吳勞模家剛見轉機之際,桂芳因積久操勞,疾病纏身,冠心病發作,看著年少的兒子們又憂心忡忡加劇了病情,吳亮不顧母親的反對急忙送到縣醫院求治才有所緩解。吳亮也因過早務農,起早貪晚,又是重體力勞動,營養跟不上,硬是累傷了,也需要治病養病,可又苦於家庭重擔壓身硬撐著,窮病交集。
特殊時期期間,連這個小屯也成立了革委會,吳亮成為革委會主要成員,家中就成為革委會經常開會的公共場所,吳亮也成為大公無私式的人物,樂施好善,家裏的自行車成為公用自行車,鄰居有用車的連招呼也不打騎起來就走,屯裏的馬有病了,拉回家中外屋將養。在家中開起會一開就是一夜,開得屋內煙霧繚繞。開完會還不忘下地起立麵對主席像敬祝主席萬歲,副主席永遠健康,一位老農隨著大家敬祝主席隨口又喊出**萬歲,吳亮的弟弟們聽了還感到既新奇又炸耳,在那裏嘀咕起來。通常開會聚會的場所也是小道消息集散傳播的活躍地方,不時能夠聽到拿著帶有主席照片的報紙包油條被打成現行反革命,也有筆誤口誤犯事屈打成招當了現行的。吳為那時也就十來歲,也似乎受到政治啟蒙,對身邊事件格外留意起來,在被管教的地主家附近發現亂扔的主席像便領著小朋友到家裏追查,看到有鄰居家城裏來的年輕姑娘在黑板上把萬歲寫成疑似萬發,便糾纏起來把那姑娘嚇得直哭,引發爭執。
吳亮已經20出頭的年齡,本來有頭腦處事又挺活泛,在縣一中上過學見過世麵,再看村裏的姑娘自然嫌土氣,雖然本村鄰村姑娘看小夥子有出息的樣子不時托人有聯係介紹的,吳亮卻不上心。看到不斷來到這裏的女知青,有文化又長的水靈,穿戴也齊整,便漸漸動了心思,想在其中物色一個。這年來了一位身材勻稱、大眼睛、梳著大辮、圓臉的知青姑娘,名叫童慧,被吳亮一眼就看中了,便找機會接近。童慧感到非常意外,一個農村青年竟然看中了自己,主動向自己表示愛意,引發的是非常複雜的心理反應。上邊是號召紮根農村,可自己壓根沒有在農村找對象安家的打算,就是找也要在一同下鄉的知青中選個合適的,回城裏找又不現實,父母沒權沒勢,母親是家庭婦女,父親是個鐵路扳道工。吳亮向童慧發起愛情攻勢,對這件事充滿了自信,他發揮自己能說善道的本領,對童慧說,你別嫌我家窮,窮則思變,我家從老到小都有強烈的改變貧窮的願望,又都具有實幹精神,不怕吃苦,人窮誌不窮,家庭麵貌早晚會發生變化,你要有長遠眼光。吳亮又找其他有頭麵的知青從中說和。童慧看吳亮家中雖然人口多又很貧窮,心裏的確有些打怵,但感覺吳亮很有本事又有見識,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領導,在知青中也很有威望,看他會有前途的,自己也就勉強接受了,又擔心父母麵前通不過。果然,童慧回城裏同父母一說,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尤其是父親的堅決反對。
象愛意一旦萌發了想要打消,除非遇到人格侮辱或者其他重大人格傷害是無法消失的。麵對重重障礙,實現起來需要給自己不斷添加理由,提供突破障礙的信心和勇氣。有些想法開始並不明確,隻是處於朦朧狀態,碰到合適的事實,如同磁石吸鐵更似焊接一般,決定著想法和行為的演化方向。生活中發生的千千萬萬的想法念頭,如同一粒粒種子播撒在人間,哪些種子能夠生根發芽長大成熟結出果實,哪些會夭折,一看種子是良種還是劣種,二看種子落到什麽樣的生態環境。吳亮想娶城裏姑娘的渴望,原來隻是潛意識,早在縣一中讀書時就有了,卻不敢明確的想,窮學生淘學生加上偷盜的名聲,更使這種渴望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沒想到洪水般湧來的上山下鄉運動,竟然把美麗的城裏姑娘送到自己麵前,給自己提供了成就幸福美麗夢想的機會。
吳亮全家都非常看重他的婚事成敗,具有了多重象征意義,不但超越了一般的門第觀念,而且超越了城鄉、工農之間的障礙,尤其是意味著全家從老大吳全不幸婚姻的陰影下解放出來,這件事情的成功將意味著全家地位的提升,城裏的鳳凰要落到他家受到的是空前的鼓舞和激勵。這使吳亮的想法變得更加執著,更加渴望成功。可是,吳亮與童慧的結合,所遇到的障礙大大超過了兩個人的想象。在吳亮家的親家聚會,一方是興高采烈傾其所有的張羅,能夠擺上桌的土特食品擺滿了一桌子,另一方卻是多雲轉陰。童慧的父親看到吳亮家的狀況更加氣上心來,一家人就住在那麽一個小屋,南北炕,沒有條件蓋新房,送不起彩禮,拿不出像樣的裝飾,為婚禮隻是打了一對裝衣料的箱子放在北炕,拉上炕簾就是新房,為自己的姑娘嫁到這樣的人家感到難堪和恥辱,勉強裝出笑臉會過親家。到了接親的那一天,出現了令新娘子萬分痛苦的場麵,就在童慧痛哭著告別父母弟弟妹妹走出家門那一刻,童慧的母親畢竟心疼自己的女兒,擔心姑娘從此受苦受累落入苦難的深淵,麵對親骨肉的離別禁不住淚水洗麵,老童卻非常惱火大女兒的一意孤行,下嫁農村丟盡自己臉麵,眼看著姑娘要離開家門,臉色冷冰冰地說,你要走可以,把表摘下來!童慧一聽大腦霎時出現一片空白,也不知如何摘下手表如何走出家門又如何上的火車,幸虧吳亮就在身邊,一路攙扶著她,邊勸慰道,不要上火,老人家的態度可以理解,慢慢一切都會好的。暗暗在心裏發誓要讓童慧過上富足的日子。
吳勞模的家裏有了新媳婦,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氛圍,可到了晚上,卻成了新郎新媳婦最為難堪的時刻。吳勞模在公社的供銷社打更,但桂芳和幾個兒子一個小姑娘睡在南炕,一對新婚夫妻在北炕,也就是拉個簾。一對新人想親熱**隻好等到南炕的人都進入夢鄉,本來濃烈甜蜜溫馨的新婚生活加上了刻意的等待和克製,無形中勒上了夾板變得難以忍受,濃濃的愛意得不到滿足,積久生怨,由怨生隙。原本和睦的家庭,現在吳亮對弟弟妹妹稍不如意便踢上一腳打上一巴掌,弟弟妹妹也懂事地不吱聲,怕惹嫂子不高興又讓媽媽鬧心,格外變得勤快了。時間長了被桂芳看出門道,不願意讓兒子姑娘受委屈,坐在南炕開口便罵吳亮又給童慧聽,吃你的了,穿你的了,我吃你爸爸的呢,還沒有讓你養活就這樣了!又罵道,別洞門裏頭厲害,有能耐上外麵使去。吳亮聽了也隻能忍著,心疼體弱多病的母親又要哄著新婚的嬌妻,又恨自己的弟弟妹妹不成器。家裏的氣氛漸漸緊張起來,吳亮又時常利用出去的機會給媳婦買些點心糖果類的零食,媳婦常常塞到箱子底下,被眼尖嘴饞的弟弟們看見自然趁屋內無人之際下手偷拿。又經常因家務活幹多幹少引起爭執,桂芳最看不慣新媳婦的嬌懶生事,稍不如意便坐在炕頭張口就罵,又不是誰請來的大奶奶!
最令童慧難以忍受的是農民不講衛生的生活習性,眼不見心不煩,可一家老小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天天看在眼裏簡直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幾個小叔子夜間光著腳丫下地到外屋衝著馬桶小便,恰巧碰上兩個人正在親熱時也隻好停下來,一家人圍坐著一張炕桌吃飯,她和吳亮又分別坐在炕沿飯桌的兩旁,經常要幫助坐在裏麵的人盛飯,吃飯時一桌人不停的邊吃邊吧嗒嘴,用筷子挾到嘴裏飯菜後也不咂幹淨就帶著嘴裏的東西又伸到盤子裏來,就連護犢子生怕自己孩子受委屈的桂芳,都看不下去了,不時用筷子敲打攔截道,筷頭咂幹淨!看著兒女們在飯桌上嬉笑打鬧,嗬斥道,吃飯也堵不住你們的嘴!嘴巴頭不幹淨抬起胳膊在衣服袖子上那麽一抿。偶爾改善夥食,個個兩眼瞪的溜圓會不停地挾著好吃的塞到已經撐得滿滿的嘴裏,吃著飯常常咳痰然後一大口濃痰“啪”的一聲隔著桌上的飯菜遠遠吐到地上,掉到桌上甚至掉到地麵上的飯粒也用筷子夾起來放到嘴裏吃掉,走到屋後也不知避人隨便蹲到那裏就大便,夏天到自家園子裏摘下黃瓜簡單用手擼一擼就坐在大醬缸旁蘸著大醬吃,拿著水舀子到水缸裏舀水喝剩下的往水缸裏一倒。每當看到這些邋遢的舉止童慧便禁不住露出厭惡的神情。小叔子們會無形中感受到壓力,意識到這樣做會增加一些麻煩,也許是為了讓城裏的嫂子看著順眼一些,漸漸在自己的舉止中加進了一些拘謹克製。
在童慧眼睛中看到的,小叔子們雖然邋遢得有些太不像樣,但看到那些弟弟妹妹還是很有眼力見,很勤快,早晨起來疊被子收拾屋子,飯好了放桌子,吃完飯撿家什刷碗掃地,放學回來一進家門放下書包抱柴禾幫助燒火做飯燉菜,禮拜天洗衣服,收拾園田地,大麵上說得過去,幹起活來幹脆利索,生活細節上的邋遢在慢慢改變,象被雨水衝刷一樣漸漸變得整潔了。這些孩子大小都喜歡讀書,閑著沒事時常常是人手一本書捧著坐在炕上或者躺下睡覺前還要翻一翻,嗜書如命,讀到有趣入境處不時聽到“噗嗤”一聲,飯桌上也常常擺著一本書,甚至特意在外麵找個清靜處蹲在地下拉屎時地上也攤開一本厚厚的小說,有時被屯人看到,傳出去說老吳家的孩子拉屎還看書。過去這裏沒有通電,他們白天上學幹活晚上隻好湊到煤油燈旁就著豆粒大小的微弱燈光看書,後來吳亮在村裏說了算把通電工程作為頭等大事,為村民謀福利也是為自家人讀書方便。童慧在這個家庭看到的景觀,是農村中很少見的,多少衝淡了她的不滿和怨氣。隻是夫妻之間的性事太不如意了,一時也隻好節製忍耐。從這段敘述看,吳勞模的下一代,比別的農村青年幸運一些,能夠在日常瑣碎的在一個屋簷下密切接觸的生活中,經受著一場比農村文明高出很多的城市文明的洗禮,使他們多多少少開始遠離不潔的農村生活,又通過讀書的提升,一切都在不知不覺地發生,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慢慢地他們自己也在討厭那些邋遢的生活習性,這使他們在後來能夠比較順利地融入城市生活中。這可真是一種奇特的學習和教育方式,卻比那些文明勸誡更加有效,在漂亮嫂子的目光下,他們懂得了幹淨整潔的重要性。
吳亮冷靜地權衡,考慮還是分家單過為好,現在吳華也下來幹活,老四吳實又當了兵,吳貴也複員被安排到縣銀行工作娶了媳婦,小弟小妹也能做些家務,家庭負擔逐漸減輕,他的耳朵裏也漸漸聽到村人對他的議論,說他靠弟弟們拉幫套生活,決定搬出去單過。分家的結果,對大家和小家都是解脫。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