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程序設計引入愛與美的元素
吳為與薛仁的交談,觸發了他關於愛和美的進一步思考。
中國文人以及中國文學帶有濃厚的苦情色彩,是以苦難摧殘人折磨人,人的命運在苦難麵前呈現出無奈、愚昧、痛苦。外國文學是悲情色彩,是美的東西被毀滅給人帶來的痛苦,是愛的感召使人覺醒和升華。外國文學的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不但是文字美,而且是人物的心靈美、愛情美,故事整體給人帶來的強烈的美感衝擊力、震撼力,尤其是兩個人的殉情帶來了兩個家族的和解。複活,有人性的墮落但也有在愛的感召下人性的複活。罪與罰,主人公的複雜性格,也是因愛最終使拉斯科尼科夫得到複活,人本來不是惡人,不是消極地承受苦難,而是完全可以在愛的感召下閃現出人性的光芒。
葬花吟堪稱美的絕唱,可是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什麽?整個是個苦情,開篇就有還淚說,預示林黛玉的苦難身世,作者曹雪芹則是“書未成淚盡而逝”(脂硯齋語),脂硯齋作為評書人同樣是苦情回應“餘淚亦待盡”(脂硯齋語)。分析書中人物,林黛玉酸性子,整日嘰嘰咯咯,愛使小性子,寶黛悲劇並沒有使人覺醒,賈母得知黛玉的意圖甚至還認為她是非分之想,對她病情的日漸惡化也就看淡了。尤其諾大個賈府竟然沒有一人出來拯救,探春以年輕姑娘而且是庶出身份的微弱之力,試圖革除舊弊先是招致管家婆們的嘲弄,沒想到首先站出來公然叫板反對的竟然是自己的生母。寶玉麵對金釧、晴雯、黛玉一個個美的形象被毀滅,表現得也是無奈無力屈從。書中人物外看美麗形象內裏則是陰毒心性,鳳姐最為典型,還有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的夏金桂。再說《金瓶梅》,裏麵的李瓶兒雖然為潘金蓮折磨致死,卻也有曾對蔣竹山的惡毒絕情。梁祝,雖然美好卻是抑鬱而死,並沒有因愛對命運的抗爭。甚至當代有人分析,如果梁山伯正式向祝英台求婚,以祝父的開明有可能認可接受。杜十娘的故事,是受到欺騙與愚弄以後淒慘的抗爭,是沒有得到回應的愛。女性也大多是形美質劣,很少有形美質美的。
吳為想到這裏,心中有了更深刻的糾結,愛和美之間的糾結。怎麽文人筆下的美都是這種命運,作家的思想和寫法是時代的反映,有曆史的局限。可也不能單純的用封建的惡的摧殘絞殺來解釋。孫中山反對封建帝製推翻了封建帝製。他就把封建帝製和裏麵的人區別開了。具體就是把封建帝製與滿族人分解開了,提出滿漢一家,是親兄弟姐妹,消解避免了族人的分裂敵對。人和製度是分開的,不能因為消滅製度把與製度粘結在一起的人也一同消滅了,那自然會激起那裏麵的殊死反抗。在人性裏麵有沒有愛和美,是不是人性中有天生缺失的問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招人愛惹人憐的,可愛通過與情色結緣超出了愛,就容易變成對美的占有和摧殘。美如果遇到了愛,容易表現出美,展現出美。如果遇到了惡,美也會變得窮凶極惡。愛和美是比製度更加深刻的東西,是超越製度的東西。吳為的思想陷入到更深的糾結之中,他一時還梳理不開這個糾結。
再看阿q的苦難,簡直是苦不堪言。可他的苦難與地痞、無賴、二混子的性格形象結合起來,是醜陋低劣的集合體,令人哀其不幸、努力其不爭,引發不出人的絲毫同情,隻有可憐嘲笑。精神勝利法本來有合理的內核,被包裹在那樣的軀體中,也被一同矮化醜化了。
吳為帶著對愛和美的思考,去思想樂業與厭業惡業之間存在的糾結,感到隻有把樂業與厭業惡業放到愛和美之中,才能獲得超越和提升的力量,提升到愛和美的新高度,才有樂業不傷人,因為有愛和美,才使為道為人達到高度的一致,消解樂業與厭業惡業之間對立的糾結。在職場上不願意看到愛和美質的形象被摧殘折磨,才自覺承受醜惡的,去一味地嗬護愛護保護美質的形象,盡管美有瑕疵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在苦業厭業惡業的情緒裏麵,如果沒有絲毫愛和美的元素,在職場上的人性裏麵缺少愛和美,隻有壓倒一切的強盛功利心,才會造成陰毒情緒的泛濫。職場的四大負麵定位效應,惟有依靠愛、美、善,才能成功地得到消解和升華,得到無害化處理。遇到了厭業惡業的人,是不是就都開除了,恐怕不能那麽簡單處理,也不是單純說教能轉化消解的,有賴於充滿愛、美、善的職場新人,自覺地嗬護愛護保護美的東西,使美的東西避免受到摧殘傷害,才能紓解開厭業惡業人心中的糾結,實現樂業精神大發揚。
基督教開發出的是全新的愛的意境,是自我犧牲式的愛,救贖他人於苦難之中不惜犧牲自己的愛。由愛人如己,到鄰人之愛,甚至愛敵人,這樣的愛是前所未有的。聖經,作為一部作品所產生的偉大功能,把愛作為信仰,向人類展示的是一種嶄新的愛的意境。佛教開發出的是善,善的意境。樂業是開發出人格的美,搭建美的意境,因美生愛生善,美是愛和善的不竭源泉,女性美是美之母體,美型美質美品美人,賦予無限的美意,形象美道德美願力美人格美,由部分美到整體美,又升華為脫離了形質的純精神美。吳為感到萬幸的是,美神的惠顧垂顧,使他以獨特的親身體認的方式,確立了一種關於美的信
仰,破解化解了職場的惡效應絞殺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