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王作品 城管無敵 城管無敵 第一卷 、城管的美洲攻略 三十九、大家一起來坑約翰牛(上)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還有一句俗話,叫做:“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而這也是英國人在二戰之後,國運日薄西山,沿著快車道一路滑坡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大英帝國依然相信自己正處於帝國的黃金時期,相信自己依然是統治萬頃波濤的海上女王——在二戰爆發之前,倫敦的白廳控製著全世界二百多個殖民地、屬國與屬地,土地總麵積超過一千一百萬平方英裏。這個帝國的版圖上棲息著太平洋海島上的波利尼西亞土著與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分布著非洲古國的後裔與莫臥兒王朝的遺址,生活著澳大利亞的農夫與南非的金礦礦工。飄揚的米字旗從蘇格蘭的高地一直延伸到南極的冰原,從魁北克的法語伐木場一直延伸到中東的清真寺。對於一個本土人口當時隻有不到五千萬的島國來說,這簡直是是一個人類曆史上最令人羨慕的偉大奇跡。

所以,在那個時代,“日不落帝國”的說法不是文學修辭,而是鐵板釘釘的事實。甚至直到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英國人也依然沉浸在濃厚的帝國情結當中。學校裏掛的是滿眼飄紅的殖民地分布圖,曆史課上教授的是克萊武的征服印度之戰以及英國傳教士在非洲的成就,兒童百科全書中記述的是南亞次大陸上的染色棉布工業和馬來亞的橡膠樹資源。一個世界帝國的痕跡無處不在,從英國人的家裏到屋外。從街道的名稱與豎立在公園的雕像,從印度進口的異域掛飾到非洲大象皮革製成的雨傘托;從喜馬拉雅山區運來的杜鵑花。到進入日常英語中的印度方言;從博物館的埃及木乃伊軍團到無數的古希臘雕像……還有豎立在不知道多少港口城市的米字旗和維多利亞女王雕像,似乎全都在向世人訴說著不列顛的輝煌與偉大。

可是,無論昔日大英帝國征服七海的赫赫武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萬頃波濤的豪邁霸權,是多麽的令人歎為觀止。但畢竟自從二戰結束之後,英國的實力就在一直不斷地下跌,隻是時快時慢而已。

要知道,英國在近代史上能夠稱霸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擁有遍及全世界各大陸的龐大殖民地,可以為這個島國提供無窮無盡的市場和資源;又有世界第一的無敵艦隊組成強悍的鋼鐵之網,將眾多截然不同的土地與居民聯係在了一起——海軍艦隊之於英國的戰略意義,就如同道路與軍團之於古羅馬一樣。

然而,在二戰勝利之後,這一切構成了大英帝國全球霸業的各項資本,卻全都土崩瓦解了。

——二戰給英國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以至於全世界的觀察家和學者,都將二戰後的英國與戰前的那個世界帝國來了個一刀兩斷的徹底切割:愛爾蘭、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馬來亞、非洲、香港……一塊塊殖民地全都相繼脫離而去,讓統治全球四分之一陸地的大英帝國,變成了有名無實的英聯邦。當1956年奪回蘇伊士運河的努力失敗之後,當時的英國首相已經在哀歎這是“垂死大國的最後喘息”。

再接下來,“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當政。北海油田的開發和馬島戰爭的勝利,總算是給這個急速衰頹的老朽帝國注入了一劑寶貴的強心針。而冷戰的勝利和蘇聯的瓦解,更是讓英國獲得了一種虛幻的自豪感。

但是,在這短暫的回光返照之後,這個死撐著帝國架子的衰頹國度。依然在不可遏製地繼續墜落深淵——如果說在撒切爾夫人的時代,英國人在仔細搜刮家底之後。還能湊出一點餘力,跨越大西洋和“準發達國家”阿根廷扳一下手腕的話。那麽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不受歐盟見待的英國,就隻能給美國當小跟班了。而在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之後,產業高度空心化的英國人,更是連最後一絲力氣也已經隨風而逝。

說到底,在經曆了幾個世紀的榮耀和偉大之後,一切繁華盡皆散去的不列顛,終究還是沒能擺脫偏僻島國的尷尬身份,待到短暫的輝煌全部結束,最終還是要回歸他們原本的曆史地位。

非常遺憾的是,保守、固執而又傲慢的英國人,還沒有完全從超級大國的夢中醒來,不甘心淪為二流國家,不願意承認失敗,更不肯放下身段,成為歐羅巴諸國之中的普通一員,而是不自量力地繼續謀求歐洲領導者的寶座,依靠美國這個最強大的外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歐盟內部充當攪屎棍。

這種吃裏扒外、站在歐洲反歐洲的做法,確實是給英國取得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是把這個島國一步步推到了歐洲公敵的地步,而且也是一種逆曆史潮流而動的錯誤做法——歐洲各國政治領袖熱衷的一體化可不是什麽紙上談兵,而是歐洲曆史演進的必然產物,也是現實政治進程的無奈選擇。

從曆史的角度上來看,正是歐盟的誕生,才使得歐洲人直到二十一世紀還能在國際上保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同時也正是因為英國這個帶路黨和南歐一堆豬隊友,協助美國人不斷進行的內部破壞,才讓原本寄托了歐洲複興希望的歐盟,變得先天不足,隨時都有淪為聯合國的可能——也就是變成一個擺設。

在歐洲人的眼中,英國人這種自私自利的舉動,簡直就跟中國人眼中的台獨勢力沒什麽兩樣。

如果英國依然擁有能夠單挑全歐洲的強悍勢力,壓製得所有人得不敢吭聲,這種做法或許還沒有什麽大礙。可惜事實並非如此——確實,盡管帝國已經崩潰。但英國人依舊長期保持著世界第四的國防預算,僅次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把原本可以花在教育、工業或者基礎設施上的經費變成了航母和核潛艇,以此來讓英國繼續保持世界級玩家的地位。但殘酷的現實卻是,在幾乎每一場戰爭中,不列顛都隻是在美國的陰影籠罩下作戰。既不為世人關注,也沒有取得多少利益。仿佛一個自備幹糧找苦吃的白癡小跟班。

而就連這支耗盡了國力才建設起來的強大軍隊,最終也隨著經濟的衰退和內部的貪腐,而開始逐步地崩潰,以至於最後鬧到了女王的閱艦式搞成劃艇比賽,治安作戰要依靠雇傭兵的程度。

可想而知,麵對著這樣一個外強中幹、猶如紙糊一般的衰朽帝國,有誰願意屈居其下、任憑擺布?

所以。眼看著不列顛明明已經沒有了世界帝國的實力,卻依然保持著地球霸主的強硬、貪婪和傲慢,它的仇敵們終於聯合了起來,開始策劃起了踢開這顆絆腳石的秘密作戰……

——————————————————————————

“……雖然整個計劃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出什麽岔子。但我們這一次籌集的兵力實在是有點少……”

法國加萊海岸的指揮部裏,黑發微卷。留著絡腮胡子的巴納紮爾上校,一邊吸著手中的古巴雪茄煙,一邊望著牆上標注著敵我雙方兵力布置的英吉利海峽電子地圖,略帶憂鬱地歎息道,“……就是在黑暗中世紀的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從法國渡海征服英格蘭,打響黑斯廷斯戰役的時候。他的身邊也帶了至少七千軍隊。可我們這一次的歐洲聯合行動,卻隻在加萊地區集結了不到五千人……”

——雖然英國在二戰之後,軍事實力衰退得相當厲害,但其他歐洲國家十有八九也是半斤八兩。

事實上,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幾乎所有西歐國家的常備軍數量全都少得可憐。別說打什麽打仗了,就是出個地區衝突都搞不定。跟一戰二戰時期,動輒幾百萬兵馬浴血廝殺的場麵根本無法相比。比如說,現代德軍就跟昔日那支鐵血之旅完全不是一回事,全部兵力加起來也不過10萬,士兵的服役時間隻有十個月,還不夠完成作戰訓練。而且一個個全都被啤酒和火腿滋養得飲食過量,普遍肥胖到了跑不動路的地步。

所以,當年在阿富汗打仗的時候,這幫胖得走不動路的德國漢斯們就鬧了不少笑話。而在北約的曆次軍事演習之中,德軍裝甲部隊更是屢屢慘敗於意大利步兵師,讓這個昔日根本看不上眼的“麵條國”揍得好慘。最撲街的情況則發生在智利,居然鬧出了九個德國大兵被五個未成年小流氓綁票為人質的荒唐事。

哎,如果希特勒和俾斯麥能夠在地下得知此事的話,恐怕一定會被氣得在墳墓裏打滾吧!

鑒於上述丟臉的現狀,德國人這一次並沒有大規模出兵,隻是動員了少量特種部隊和超自然武裝力量。

法蘭西軍隊的情況稍微要好一點,畢竟法國還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不像戰敗國德國那樣處處受壓製,又有一個經常在非洲打仗出風頭的法國外籍軍團,作戰經驗和戰鬥力在歐洲範圍內也還算不錯……可惜,法國的軍隊雖然比較能打,但法國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比較多,必須在非洲保持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以防萬一,還有一部分兵力被拖在中東拔不出來。而法國的常備陸軍總兵力,其實也不算很多——所以,巴納紮爾上校麾下的各種部隊零零星星匯總起來,也不過四千多人而已。更要命的是,這些部隊還是臨時從全世界各地空運到加萊集結起來的,組織度和配合默契都非常地成問題。

當然,像這樣規模的軍事力量,放在非洲已經足夠滅亡一個小國了。但問題是,這一次他們將要對付的敵人,並不是黑非洲那些野蠻落後的部族武裝,而是威壓歐陸近三百年的大英帝國!

——不管英國佬在二戰之後的曆史中混得如何撲街,如今畢竟還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核武器俱樂部的成員,以及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角色。而不是那些連名字都沒人聽說過的非洲小國。

這不能不讓巴納紮爾上校感到有些憂慮。作為身在海峽第一線的作戰指揮官,他實在是沒有信心用這樣單薄的兵力征服不列顛——雖然不是沒有後續部隊,但那也是要在第一階段作戰順利之後才能投入的。

“……隻靠四千多人的法國陸軍,當然是很難一下子征服不列顛的。可如今已經不是世界大戰的年月了,總不能讓德國和法國再次發布一道總動員令吧!那樣的話,全世界都會知道我們的打算了!”

金發碧眼的德國女巫達綺芬妮伸手打了個響指,姿態慵懶地說道,“……幸好。英國人在這段時間招惹的仇人,也實在是太多了一些:中國、俄國、冰島、加拿大……愛爾蘭人甚至願意給我們提供後勤補給和離岸基地,還答應派出一支部隊登陸威爾士。再加上不列顛內部的動亂,他們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

聽了這話,巴納紮爾上校不由得微微點頭:以歐盟各國之間麵和心不合、一盤散沙的狀況,如果不是英國人在近期裏的一係列行為堪稱作死到了奇葩的程度,德國和法國恐怕還生不出軍事幹涉的決心。

首先。在下一階段的歐盟整合工作之中,英國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漫天要價和添亂,站在歐盟內部試圖搞垮歐盟。他們在談判中不斷提出各式各樣堪稱離譜的利益要求,卻拒絕承擔任何相應的義務,還要不停地製造混亂和挑撥離間,被法國人氣得大罵是“一臉傲慢地來參加換妻俱樂部。卻沒帶上自家老婆”!

然後,在追隨美軍屢屢鏖戰中東和北非,鎮壓各國穆斯林的過程之中,英國人沒吃到羊肉卻惹來一身騷,不僅未能分享到預期的石油利益。反而成功地拉到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深仇大恨。

俄國人和英國人已經在歐洲博弈了好幾個世紀,對於老對手的倒黴隻會樂見其成。甚至還會火上澆油。更別提最近英國人還又一次煽動了廣場運動,攪黃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再統合計劃。

至於中國麽……最近這些年,英國人先是在香港煽動騷亂,又在西藏問題上給北京拚命添堵,最後還在北極航道問題上向中國漫天要價,卻完全忘了自己的國土似乎並不跟北冰洋接壤,還隔著一個冰島呢!

接下來,為了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奪取北極的統治權力,英國人居然一邊打壓冰島,鼓吹“黃禍論”,以此來幹擾中國在冰島的港口基地建設,一邊試圖對加拿大重新施行一部分宗主國權利—……結果不僅導致魁北克再次籌備獨立公投,還引發了加拿大的社會混亂,以及英聯邦成員的人人自危,差點爆發了“退出英聯邦”的風潮。而冰島人眼看著原本能夠日進鬥金的“北極航線中繼站”計劃,被英國的“黃禍論”攪合得一團糟,兩國漁夫們立即就在大西洋上玩起了“碰碰船大戰”,有人甚至還給漁船安裝了鋒利的衝角。

隔海相望、苦大仇深的愛爾蘭人更不用想,全歐洲絕對沒有哪個國家會比他們更加仇恨英國人了。

而作為英國最大靠山的美國人,此時正在全力部署著奪回日本的計劃,一切注意力都在太平洋方向,放在大西洋這邊的力量隻好自然大為削減,對於英國的種族內亂更是根本不願意沾手……

最後,雙向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失敗,以及蘇格蘭獨立運動的興起,讓英國本身也到了支離破碎的地步……總之,目前英國的情況就是天怒人怨、拉仇恨的本事空前絕後,唯一的靠山老大卻不給力,自身實力更是猶如紙糊的一般,一戳就破,此時再不製造個借口,對它拉清單算總賬,又更待何時?

而且,盡管歐盟第一批先遣部隊的兵力略嫌不足,但在指揮層上,有關當局可是做足了功夫。

“……有句話是怎麽說的來著?法蘭西軍隊隻有在女人(聖女貞德)和外國人(拿破侖)的指揮下,才能取得輝煌的勝利。”德國女巫達綺芬妮靈活地轉著手中的魔杖,同時對皮膚黝黑,身為阿爾及利亞人移民後裔的巴納紮爾上校調侃說道,“……我是女人,而你是外國人,所以這一仗我們肯定能夠得勝!”

“……”對此,最忌諱別人拿自己出身說事的巴納紮爾上校,隻得無奈地翻了個白眼,然後轉身望向一名參謀軍官,“……中國艦隊的位置目前在哪裏?他們是否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那名參謀趕緊立正之後一個敬禮,“……報告上校,中國艦隊已經駛出摩洛哥的拉巴特港口,正在北大西洋繼續向北行駛,預計在明天就能進入比斯開灣,準備參加不列顛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