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

杜士儀離開長安的時候,並沒有驚動天子遣左相裴寬以及文武官員郊送,更沒有驚動長安官民,隻是出城和仆固懷恩所部主力會合,悄然渡過渭水前往潼關。在這千軍萬馬渡河的時刻,一座灞橋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郭子儀讓人搭好,杜士儀親自檢視過的那幾座浮橋便顯出了先見之明來。即便曆經了這麽多人馬的踩踏,幾座浮橋卻都堅實耐用,直到親自殿後的仆固懷恩從灞橋上渡過了渭水,這才回頭看了一眼長安。

“等我們再回來的時候,便是安賊叛軍剿滅殆盡之時!”

千軍萬馬從官道上呼嘯而過,長安城中,當得知杜士儀竟然就這麽走了,李隆基緊緊捏著手中那薄薄的奏疏,突然掀開被子坐直了身體,厲聲喝道:“陳玄禮呢?他還守著那些沒用的東西呆在馬嵬驛?磨蹭了這麽多天就是不見回來,難不成他們是擔心回了長安,就要繼續在十六王宅過暗無天日的日子,還是擔心杜士儀手狠起來,連他們這些皇族一塊殺?”

這樣誅心的言辭,高力士不在,沒有一個人敢輕易接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方才有一個站在榻尾的中年宦官小心翼翼地說道:“回稟陛下,我剛剛去內侍監見過高大將軍,說是因為陳大將軍回程的時候,有不少之前逃散的內侍攔路哭拜請罪,請求帶他們回長安,所以路上就耽擱了……”

一聽到是當初那些棄了自己而逃的宦官作祟,李隆基登時氣了個半死。他在馬嵬驛中惶恐不安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種說法,如袁思藝這些宦官之所以逃走,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看好退往蜀中後能夠收複中原,因此根本就打算跑去投降安祿山!一想到是自己給予了這些內侍高官厚祿,結果大難來時他們卻拋下自己這個君王去投靠別人,如今見事情不妙又轉回來想要求自己覆水重收,他哪裏咽得下這口氣?

他奈何不了杜士儀,難道還奈何不了這些不忠不孝的閹奴?

“之前那些逃兵如何了?”

那個說話的中年宦官沒想到憤怒的天子突然略過那些內侍不提,而是問北門禁軍中的逃兵,猶豫了一下方才低聲說道:“仆固將軍吩咐人在四鄉張貼榜文,三天之內回長安西城金光門和延明門自首者,減兩等押送朔方戍邊,若是逾期不回,來日殺無赦。之前掃**了三天,仆固將軍一共拿住了八百餘人,全都已經押送朔方戍邊了。”

李隆基雖也痛恨那些禁軍往日待遇優厚,遭遇大變時卻不是背叛就是嘩變,可眼看飛龍廄中多了一支那樣如鯁在喉的飛龍騎,他就算捏著鼻子,也需要相應的兵馬來抗衡。可還不等他預備施恩,仆固懷恩竟是自作主張把人送去了朔方!他隻覺得心中那團火越燒越旺,當即冷冷說道:“去告訴裴寬,北門四軍乃是天子禁軍,就算犯了重罪,也自有朕這個天子來決斷,輪不到別人來越俎代庖!”

如果杜士儀和仆固懷恩以及那支大軍還在長安,李隆基也許還能繼續忍耐下去,可現如今他卻一刻都不想再忍。杜士儀想要帶兵就讓他去,趁著人不在長安,他如果不能把輿論以及大局完全掌控,回頭等他們大捷而歸的時候,他豈不是要更加被動了!

“是,奴婢立刻就去傳話。”

見那中年宦官答應一聲便要往外走,李隆基想起偌大的宮殿中,隻有這唯一一個人回答自己的話,他便又將其叫住:“你叫什麽名字?”

“回稟陛下,奴婢程元振。”

李隆基微微一頷首,等到人快步去了,他方才輕輕舒了一口氣,決定趁著杜士儀離開這段日子,盡快養好身體,盡快把朝中人事重新梳理一下。就算他現在不可能把兵權從杜士儀手中奪回來,可將來卻一定要設法拿回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然而,程元振一去就是一個多時辰,直到李隆基幾乎認為他出了什麽不測,他方才踏入了大殿,麵上竟是又驚惶又焦慮。麵對李隆基那不耐煩的表情,他不敢立刻開口,而是用眼神示意天子屏退了四周圍的人之後,方才在榻前雙膝跪下,隨即壓低了聲音說道:“陛下,奴婢萬死,到了政事堂見到裴相國時,不敢轉述陛下的口諭。”

見李隆基那目光一下子變得如同刀子似的,程元振卻顧不上害怕,咚咚磕了兩個頭後,這才帶著哭腔說道:“奴婢並不是擔心惹怒了裴相國,這才不敢轉述,而是因為山南道益昌太守王忠嗣命人送來了血書呈文,說是有人冒陛下詔令,給他送去了鴆酒!”

李隆基之前在杜士儀上書請求重新啟用王忠嗣時,一度當了鴕鳥含糊過此事,當這個消息鑽入耳朵的時候,他不由自主抓住了身下那錦繡被褥,腦際轟然巨響,甚至連吞咽唾沫的力氣都沒了。人人都知道王忠嗣曾經在宮中長大,是他這個天子的養子,而他更清楚王忠嗣那絕不會質疑君父的性子。如果有鴆酒送到,王忠嗣肯定會想都不想就仰藥自盡,又怎會命人送上血書陳情?他又不是杜士儀!

竭力穩定了一下情緒後,他終於恢複了開口的力氣,眼神凶狠地問道:“此事有多少人知道?”

程元振當然知道天子是什麽意思,可是,想到自己去政事堂時,那裏竟是仿佛東西兩市一般沸反盈天,仿佛有頭有臉的文武官員全都到了,即便他不想說出這樣的消息來刺激李隆基,還是不得不盡量含含糊糊地說道:“奴婢去政事堂時,那裏有數十人。”

十一個人也是數十,而七八十人也能說是數十!

李隆基重重捶在了床板上,厲聲問道:“到底有多少人?”

被質問到了這個份上,程元振再也不敢避重就輕:“中書省門下省五品以上,尚書省六部尚書侍郎和左右丞,十六衛大將軍,以及四品以上的各寺監職事官,全都在。而且,益昌太守王忠嗣連送鴆酒的人都給押送了回來。”

糟糕了!

李隆基無論如何都難以想象,一貫忠義的王忠嗣竟然會采取這樣激烈的舉動。剛剛才經曆了慘烈的圍城一役,長安城中官民百姓隻怕有很多人還在怨尤他這個天子,沒能隨駕同行的文武官員也有很多心存怨言,王忠嗣的這一舉動就猶如在熱鍋裏澆下了一瓢滾油,直接把他架在了火上烤!天下是他的天下,為什麽一個一個人都會接連背叛他,為什麽?對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當初授意人去送鴆酒的時候,並沒有帶去詔書,隻是口諭!

這樣看來,如若裴寬真的把這件事捅到禦前,他直接將責任推到楊國忠矯詔上就行了!

因為這樣一樁突發事件,李隆基沒有心情再去追究仆固懷恩將逃亡禁軍遣送到朔方戍邊,隻想著如何將這件事平息下去。然而,他根本沒有想到,政事堂中在最初的沸反盈天之後,裴寬卻在歎了一口氣後,鄭重其事地衝四麵八方拱了拱手道:“各位,著實沒想到楊國忠竟如此膽大妄為,居然矯詔謀害國之大將!幸而王忠嗣洞察其奸,否則我大唐又要折損一員大將!”

杜士儀臨走前讓崔承訓轉告的話,王縉已經都收到了,他因為太子李亨的死而大為受挫,此前大病了一場,崔九娘卻又和他鬧別扭回娘家,如今的他看上去頗有幾分消瘦。如果隻是李亨死了也就算了,偏偏張良娣為了挽救李亨的命,把廣平王和建寧王都一塊坑死了,他如今就算在宗室當中燒冷灶,卻也已經晚了。而且,杜士儀拋出橄欖枝的同時,甚至表示要用自己的兄長,他不得不端正一下態度。

從前杜士儀隻是封疆大吏,可現在卻是一言一行便可令大唐風雲變色的權臣了!

所以,他見四周圍眾人無一吭聲,突然低聲說道:“依我看,此事還是快刀斬亂麻,立刻以矯詔之罪將這幾個去過益昌郡的人處死。另外,為了避免長安軍民因此誹謗君父,不若複王忠嗣官職,令其節度河西,抵禦吐蕃!安思順曾為王忠嗣麾下大將,料想舊日上司重新複職,也就不用擔心高達夫製不住他了。”

盡管大多數人都知道,給王忠嗣送去鴆酒的事絕不可能是楊國忠矯詔,一定是天子因為安祿山那一句擁戴太子的口號,而真的產生如此心意,可現如今李隆基的昏君名聲已經都快鐵板釘釘了,再多上這麽一件事情,隻會更加麻煩。所以,即便為王忠嗣鳴不平的人,也覺得與其鬧騰出來審訊不休,還不如快刀斬亂麻讓王忠嗣複職,如此則再無需擔心河隴那邊吐蕃是否會趁虛而入。

於是,在裴寬點頭讚同之後,政事堂中清一色全都是附和的聲音。可直到眾人散去,這麽一件事的餘音依舊未平。三省六部各寺監無不用著數以千計的流外吏員,消息在這些人當中的流動速度是最快的。就在這一天太陽落山,城門閉鎖宵禁之前,如此消息就如同龍卷風一般席卷了長安城一百多個裏坊,甚至連坊間小民都知道,王忠嗣被賜鴆酒之事。天子對此裝聾作啞,朝中那些大人們則打算息事寧人,殺了執行者,然後讓王忠嗣複職。

天底下還有沒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