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生不如遇先生
老田的皮卡車開進院子時,方興和葛興旺已經幹活了。胡誌回家準備婚禮,沒上班。三兒在院子裏練倒車入庫。老田站一邊看了一會兒,等三兒開門下車時,問三兒:“練得怎麽樣了?”三兒關好車門:“倒車入庫再練幾把就差不多了。”
“差不多就報名吧,”老田說,“早報早考。哪天跟胡誌一起去高陽報名。”
三兒掏出香煙盒,遞給老田:“胡誌說他沒錢,不想考證。要不我錯給他。”老搖搖手,三兒把煙塞回口袋。老田揉著腰說:“不用你借,我給。我給你們找人,還能便宜一半。”三兒提醒老田:“那也一千多塊呢。”老田點點頭:“就當給他發獎金了。這小子還踏實,三年了,也該給他多發點。”三兒說:“是得想辦法把胡誌跟葛興旺留下來。幹將哪。”老田看看三兒:“把你留下來才好,活分。你在這兒,生意更好。”
“哎呀,師傅真看得起我。”三兒笑笑,“我給師傅泡茶去。”
秋子睡到下午快四點才起床,又叫方師傅做了碗麵,吃完了再到街口找了輛野車,趕到金勝。車一進金勝的院門,秋子就看到三兒坐修車間的外沿,借著日光,用稀釋劑清洗摩托車發動機氣缸的積碳。秋子讓司機把車直接開修車間邊上。
老田正站大卡車車架上修發動機,見有車開過來,習慣性地抬頭看了一眼。
三兒認真地聽著。來的是輛破舊的東陵車。東陵車是高陽汽車廠做的車,質量太差,強製高陽出租車司機購買。菜籽湖也有人買二手東陵車拉野活。
“又是破東陵。”三兒說,發動機沒事,減振不行。”
“學你師爺呢?”老田笑笑:“還用你說。出租車,一半減振都不行。”
司機把頭伸出車窗外,問老田:“笑什麽呀?”老田說:“我小徒弟說,你那車減振壞了。”司機爽朗地笑起來,把車開走了:“這破車還修減振,不如扔了!”
東陵車開走後,秋子問老田:“師傅吧?”老田聽秋子叫得親熱,有些意外,起身盯著秋子,心想我也不認識你呀,就問秋子:“你也學徒哇?”三兒聽到秋子聲音,扭頭看了一眼,但沒說話。方興他們也抬頭看著,不知道哪來的漂亮女孩。
“師傅不收我呀?”秋子假裝失望地說。
“女孩子不收。”老田認真地搖搖頭。
秋子捂嘴笑了。老田這才懷疑起來,扭頭問三兒:“臭小子是你什麽人吧?”
“我是秋子,三兒對象。”秋子止住笑。
“我知道我知道。”老田也笑了,“真是的,被窩裏不睡兩樣人。”
老田叫秋子到辦公室歇息,秋子沒幹。大家幹活的時候,秋子就在廠裏逛,琢磨著,如何有效利用金勝的土地空間。秋子認為,按金勝布局,空間利用太過浪費。而且,在秋子眼裏,金勝太破舊,跟以前徐莊的牛棚差不多,都是危房。
轉了一圈後,秋子又晃了回來,問老田:“師傅,這房子有幾十年了吧?”老田想了一下,沉吟道:“有小二十年了,還是七七年建廠的時候我師傅做的。”
三兒建議秋子:“師傅想改造廠子,把老房子拆了重做。要不你給設計一下唄。”老田滿不在乎地說:“平房,設什麽計呀?看看差不多,拉點磚瓦木料,做就是了。”秋子笑笑:“現在不行了,不能隨便做房子,要報批。不設計,沒圖紙怎麽報批呀?”老田僵硬地直起腰:“還這樣呢?那你是得給我看看。我還想簡單了。”
“師傅相信我就行。”秋子說,“師傅,你有平麵圖吧?”
“有吧?”老田想了想,“九三年辦的什麽證上麵像是有個圖。”
“土地證。回頭拿給我看看,我給你畫。找人還要給錢。”
“對對對,”老田不住地點頭,“你在學校學這個。”
三兒插話說:“人是建築設計專業高才生,可別小看她。”秋子白了三兒一眼:“死三兒,誰是高才生哪?”三兒笑笑:“高才生就高才生唄,還那麽謙虛。”
“請先生不如遇先生。”老田興趣來了,搓搓手說,“這麽著,一會兒就到我家去,把那個什麽土地證找出來,你給看看。完了再一塊去胡誌家喝喜酒。”
沒等下班,老田就把三兒和秋子帶回家,翻箱倒櫃地找土地證。秦姨一邊泡茶一邊誇秋子長得漂亮,個子高,身材好,把秋子誇得不好意思了。折騰好一番之後,老田終於把房產證和土地證找了出來。秋子提醒老田:“這兩個證和以前的地契一樣,就是錢,可得收好了。”老田點頭說:“好在沒搬家,要不真丟了。”
看完兩證之後,秋子說:“師傅是富翁哪;不說修車廠,光地就不得了。”三兒問:“這地值多少錢哪?”秋子想了想說:“來的時候我看了。這一片肯定納入規劃了,離國道近哪,過不了幾年就是黃金地段,市中心太擠。那時候就不得了了。省城有人靠買地發了財,土也升值太快。把這些地放在省城,沒兩三百萬拿不下來。”
“兩三百萬?”秦姨嚇了一跳,“沒那麽多,你師傅買廠才花二十多萬。”
“秋子說省城。”老田跟秦姨解釋說,“菜籽湖不行,窮得丁當響。”
“十年後肯定不止。”秋子說,“而且,師傅這還是住宅用地。”
“我也不清楚。”老田摸摸腦門說,“九三年買廠的時候,童新華給我辦的。”
三兒特別意外:“童林爸爸?”老田說:“他女兒叫童林。你們認識呀?”三兒點點頭。老田說:“童新華跟我同學,那時候是土地局副局長,現在是局長了。”
“童書記真能混。”三兒佩服地說,“秋子,回去跟我說說土地的事。”
“你還準備買地呀?”秋子和老田異口同聲地問。
“先了解了解唄,世事留心皆學問,也許哪天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