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禪寺,大魏國朝境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寺廟。

寺廟位於一座名為鏡花山的山頂之上,地處偏僻,離最近的水月鎮也有不遠的一段距離,就更不用說離著曲兒城的距離了。

便是連鏡花山周遭山村裏的人都鮮有人知道這座寺廟所在,所以寺廟香火常年冷淡。

聽禪寺能一直存在而不至於荒廢,靠的是三種人的功勞。

第一種是慕名而來的江湖人,也是最多的意中人。不過願意到聽禪寺來拜佛的江湖人多半也沒什麽有錢人,有些時候可能還要靠寺廟接濟他們一碗稀粥。

第二種是那些喜歡遊曆山川水澤的文人墨客,他們遊曆至此見深山裏有一座寺廟,多少都會進來燒一炷香,既是一件雅事,也能保佑他們往後一路順遂。

第三種則是那些遇上難事,拜遍了名寺古刹終不得解的苦命人,走投無路隻好來試試聽禪寺裏的這尊小佛。

聽禪寺裏的小沙彌明念最討厭的就是這第三種人,名寺古刹裏那些香火吃的肚兒滾圓的佛祖都保佑不了的事,自家聽禪寺裏的瘦佛又怎麽能保佑得了呢?

他與師傅以前餓極的時候,甚至連進貢給佛祖的貢品都吃過。所以自家佛祖偶爾都吃不飽飯,哪還有力氣保佑人?

師傅平日裏極為尊敬佛祖,但實在餓的不行吃貢品的時候師傅臉上也不會有任何負擔。

明念曾經問過師傅,他們這樣做佛祖知道了會不會怪罪他們。當時師傅正啃著饅頭,聽到他的問題後笑得極為開心。

“我們這些虔誠悟道的弟子餓極無奈吃貢品,佛祖就算知道也會理解我們的苦衷,說不定還會因為我們心誠獎勵我們更多食物,比如給咱們師徒倆一人一塊綠豆糕。”

說起綠豆糕,啃饅頭的明念腦海裏立刻就有了糕點的模樣,方方綠綠的很甜。想到這兒,明念便覺得自己嘴裏的饅頭味道也跟著變好了。

對於師傅的回答,明念將信將疑。不過他也沒在多問,因為再耽擱,最後一個饅頭師傅就要吃了。

聽禪寺裏,最近這些日子師徒兩人的光景還算好過。因為連著這些時日,鏡花山附近路過了許多江湖人,有幾波人還上山請了兩柱香。

每當有施主上山,師傅就會帶著明念在寺廟門前恭敬地接待他們。那些施主也直爽,進了寺廟上了兩柱香之後就會離開,什麽話也不說。

不過好處在於那些施主出手闊綽,他們臨走前都會給師傅好幾兩碎銀子當作香火錢進貢給廟裏佛祖。而對於寺廟和佛像的破敗,那些施主都沒在意。

師傅雖然表麵上表現得如那些道德高僧般不為錢財所動,但明念知道,收錢那會兒師傅心裏一定樂開了花。明念自己也開心,因為終於有錢可以買些食物,不用再餓著肚子誦經念佛了。

聽禪寺裏裏外外就隻有明念和師傅兩人,所以想要養活起來很容易。

一波接一波的江湖人裏,總會有些凶神惡煞看著不善的人,每每遇到明念都是離遠些。

有一次,幾位施主走後明念問了師傅一個問題,他問:“師傅,如果那些施主是希望佛祖保佑他們去做壞事,那佛祖知道了還會願意保佑他們嗎?”

師傅聞言,摸了摸明念光禿禿的腦袋笑了笑。十歲出頭,又不諳世事的孩子有此問題,不奇怪。

師傅知道明念心裏在想什麽,所以笑著回答道:“我們不能因為有些施主長的凶神惡煞就先入為主覺得他們是壞人,說不定他們處處做好事不留名。其次呢,那些施主給佛祖進貢了香火錢,佛祖自會保佑他們平安順遂。但若是他們做壞事,佛祖也會懲戒他們。因果循環,來來往往從來都不會變得。”

師傅說完,明念皺著眉頭有些疑惑的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他有些迷糊卻也有些明白。

“不用著急立刻就懂,道理都是從事中來,你要慢慢用心去體會。”

說完,師傅拉著明念的手回到了寺裏。

明念若有所思的轉頭回望,那些施主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了山林裏,不知去了哪裏。

這天,申時剛過不久,在寺廟門前發呆的明念就聽到了師傅的呼喊聲。

“明念,明念。”

明念起身回頭低聲喊道:“師傅,我在這兒呢!”

不多時,明念便看到師傅穿著那件縫縫補補了不知多少遍的青灰僧衣走了過來。

走到門前後,師傅毫無拘束的一屁股坐了下來,笑著摸了摸明念的腦袋。

師傅平日裏的那些舉動雖然絲毫沒有得道高僧的氣度,但在明念眼裏,師傅是天底下最厲害的師傅。廟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明念跟著師傅學了很多道理。

“怎麽了師傅?”明念並排與師傅坐在門檻上開口問道。

一大一小,一老一少。

“一會兒隨師傅下山去水月鎮買些食物回來,咱們廚房裏的米缸已經見底了。”

一聽到師傅說下山,明念立馬來了興致。他笑著歡呼道:“好哎,好哎!”

明念與師傅常年在廟裏苦修,平日裏很少下山,也隻有平常缺糧的時候師徒兩才會相伴去水月鎮。

雖然每次往返水月鎮要花去大半日的時間,但每一次明念都很開心,因為每次隨師傅下山都能在水月鎮裏看到許多有趣的事物。

那些街頭雜耍賣藝的江湖人就尤其吸引明念的視線,每次他駐足觀看的時候光禿禿的腦袋上都會挨上師傅的一巴掌。

聽師傅說,離他們鏡花山更遠的地方還有座叫曲兒城的城池,那裏才是真正的繁華,十個水月鎮都比不了,曾一度讓明念十分憧憬。

在水月鎮裏除了能看到許多新鮮有趣的事物之外,師傅有時候還會忍痛花兩三文錢給他買些好吃的。年紀不大的孩童嘛,有些口欲師傅也不怪罪他。

明念每次吃的時候,師傅都會緊緊盯著他看,時而師傅還會咽口水。可每當明念將東西遞到師傅嘴邊的時候,師傅又會義正言辭的拒絕,說他不喜歡這些吃食。

師傅每次都選擇下午下山,然後師徒兩在水月鎮裏露宿一晚。有時候,也有善良的施主會邀請他們借過一夜,並且給他們做些素食。

水月鎮裏婦人們的手藝比師傅好的太多了,所以明念每每吃的時候都會在心裏默默為那家人祈福,祈求他們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總之對明念來說,水月鎮就是他的一處快樂之地,每每山上修行累了的時候去一趟水月鎮就能越發堅定他的向佛之心。

師傅最大的願望是讓聽禪寺的香火鼎盛,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聽禪寺,明念也有此期盼。

師徒兩人下山時,依舊是一身雷打不動的青灰僧衣,一老一小的僧衣縫縫補補的,一眼瞧去就知道平日裏生活清貧。除此之外,師傅的背上還背了個破布包,為了裝食物用的。

遠遠看去,師徒兩人的模樣很是淒慘,好在兩人臉上都洋溢著笑臉,並不覺得清苦。

與師傅下了山又走了大半個時辰後,太陽已經慢慢朝著西邊落了下去。

明念總喜歡問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比如天上的太陽為什麽總是東升西落,日複一日。

這樣的問題師傅雖然雖然也答不上來但師傅有辦法,每每至此師傅便會告訴明念今夜可以托夢問問佛祖,若是佛祖不回答那就是這個問題不成立。

師傅總有答案搪塞明念的奇怪念頭。

不過每當明念問起佛法之時,師傅就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且極為認真,仿若變了一個人。

師徒兩人走在山間小路上,一路上幾乎沒有人影,陪伴他們的隻有叢林裏時而的鳥叫聲。

兩人又走了半晌後,一直朝前方眺望的明念忽而在遠處山路邊的石亭裏看到兩個正在歇腳的趕路人。明念有些高興,對師傅指了指石亭裏有人。

師傅遠望而去,笑道:“與我們一樣的趕路人而已。”

明念又探出脖子仔細瞧了瞧:“師傅,看那兩位施主的裝束應該也是江湖人吧!”

師傅點了點頭。

“最近這些時日路過咱們鏡花山的江湖人頗多,若是我們能與那兩位施主同行說不定能聽到有趣的江湖事。”

明念笑著說完,光禿禿的腦袋就結結實實挨了一巴掌。

“些許紅塵事物,怎能任其擾亂你的本心?”

明念委屈的摸了摸腦袋道:“師傅,我心沒亂,就是好奇而已。”

“一念生,一念起,亂不亂可不是你嘴上說了算。”

明念一咬牙道:“師傅,這一次到了水月鎮我不吃糖葫蘆了,可以嗎?”

明念說完便看到師傅笑靨如花,點了點頭道:“走吧,正好師傅也很好奇。不過咱們要有禮貌,那兩位施主說不定不想有人打擾。”

明念聞言,點了點頭,一會兒他不會多嘴。

石亭裏歇腳的自然就是星夜趕路至此的沈況和蘇瑤,兩人趕了大半天的路這會兒一邊吃幹糧的同時,也在思考能在哪兒買到馬匹。

兩人身後遠處忽而出現的一老一少兩個和尚,他們很早就注意到了。

沈況並沒有從兩人身上感受到真氣波動,暫時隻將他們歸結為普通的僧侶。沈況和蘇瑤雖然看上去並沒有在意兩人的動靜,但暗地裏都沒有放鬆警惕。

遠處的兩名和尚不斷朝他們這個方向走來,不多時便到了近前。

老和尚慈眉善目,到了沈況和蘇瑤近前時,他雙手合十禮貌的對兩人施了一禮,身後的小和尚也跟著師傅一起施了一禮。

“阿彌陀佛!”

沈況和蘇瑤見狀也趕忙起身回禮。

“阿彌陀佛。”

“打擾兩位施主歇息,多有冒昧。”

老僧言善,小僧則有些害羞躲閃。老僧說完,沈況禮貌回道:“大師不必介懷。”

沈況說完,老僧和善笑道:“那就好!貧僧法號空海,這是我的小弟明念。我這位小弟子喜歡道聽江湖見聞,便拉著我要來與二位施主同行,不知二位施主是否願意與我們同行一程。”

老僧說完後,沈況沒有第一立刻答話,站在沈況身後的蘇瑤朝沈況看了一眼。

兩人反應老僧盡收眼底,於是便又和善笑道:“施主不必糾結,若有不便貧僧不敢強求。”

聽了老者的話後,沈況和蘇瑤看了看老僧與他的那名小弟子。兩人僧衣樸素,多半是山間苦修的僧人,對於這一老一少兩人其實沈況和蘇瑤心裏並不抵觸,所以沈況回道:“我們要去前麵的鎮子,大師若是順路我們求之不得。”

隨後路上,四人便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