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蘇 援(上)

“但馬仲英可以,就像你是炮兵的天才一樣,他率五百騎入新疆,數年間無人能製,連幾年前的蘇軍都無法抵擋,最後靠著數倍的兵力優勢加上無數飛機大炮才勉強將其打敗,這樣的奇才留在蘇聯太可惜了......”,偉人撚起已經快要燃到盡頭的煙嘴狠吸了一口,又道,“聽許光達講,馬仲英赴蘇後學習了裝甲兵戰術,你不是一直說裝甲旅沒有合格的軍事指揮員嗎?這不就是現成的?”

“是啊,騎兵的戰術本身就與裝甲戰術本身就有不少相通之處,以馬仲英的天才,領悟裝甲戰術的精髓應該不難......”,胡衛東想到這裏,當即表態說,“請主席放心,我就算用繩子綁,也要把他綁回來!”

“如果他已經不當自己是中國人,那就算了,人各有誌。”,太祖說著臉上現出一點陰霾,蘇聯實在太強,以至於每個去過那裏的中國人都會深受震撼,其中相當一部分更是此後言必蘇聯,馬仲英雖然過去有過傳奇經曆,但他是敗於蘇聯之後才赴蘇的,心理狀態肯定不複昔日的自信,能否堅持自我,偉人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是,主席。”,胡衛東應諾道。

為了節約時間,胡衛東不顧大家的反對,毅然選擇了風險較大的飛機,所幸一路平安,於37年11月22日順利抵達莫斯科。令胡衛東驚訝的是。不光是周公與毛澤民這兩位赤色黨赴蘇談判的代表,就連共產國際執委會總書記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也親來迎接,在他身後還跟著多位共產國際的重要人物,其中還有胡衛東最厭惡的王明......

事後胡衛東才知道,原來是他在中原邊區讓工人數量迅速增加的一係列辦法引起了季米特洛夫的重視,須知目前世界上工業化地區隻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無產階級的力量都受到了先天的限製。在共產國際很多大佬的眼裏,那些農業國的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關鍵是因為這些國家工業化程度低。無產階級的力量太弱所致,因此如果有辦法迅速提高落後地區的工業人口比例,對於國際共運的幫助之大是難以想象的。

胡衛東此行本來就急需季米特洛夫為代表的共產國際中並不唯蘇聯是從的這一派支持。現在對方有求於己,這事情就好談了。至於蘇聯方麵,胡衛東反倒更有信心,斯大林雖然是偉人加暴君,即使是如今已經是方麵大將的胡衛東,麵對他是也多少有些壓力,但斯大林行事的出發點向來都是為了蘇聯的國家利益,所以隻要拿出能夠打動他的交換條件,獲得蘇聯的援助也並不是那麽困難的。而周公與毛澤民雖然都是出色的外交家,但他們還是秉持著傳統中國人的習慣。感情放在明麵上,利益則在底下操作,與毛子這樣的西方人(在中國人眼中)將利益直接擺在桌麵上的做法格格不入,溝通起來自然十分不暢,胡衛東發現這一點後不禁暗自搖頭。“看來我這次真是來對了!”

雖然為了避免引起蘇聯方麵的警惕,胡衛東在共產國際的演講已經盡量藏拙,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好評,一向有著很強“工人階級優越感”的季米特洛夫更對中國赤色黨這兩年竭力壯大工人隊伍的努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他的號召下,數以萬計的各國共產黨人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支持抗戰。其中不乏邊區急需的某些技術人才,對抗戰勝利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蘇聯方麵,在胡衛東指出青黴素菌株的質量在這段時間又有了提高,比之前給德國人的更好後,蘇聯方麵終於開始重新估計這項技術的真正價值,此外胡衛東更是一口氣拿出了akm突擊步槍、40mm火箭筒和107mm火箭炮的設計圖樣(注1)作為交換條件,並許諾在蘇援期間將氧氣頂吹轉爐等先進工業技術與蘇聯共享,終於讓斯大林心動了。再加上胡衛東在蘇聯期間還積極幫助國府代表確定援助清單,甚至還幫他們製定了一套簡單易行的質量抽檢方法和標準(但他們敢不敢檢查就不關胡衛東的事了),這些雖然增加了蘇聯方麵的耗費、甚至還打了蘇聯工業的臉,卻營造出了中國兩黨之間和睦的氣氛,令斯大林的擔憂有所消退,之前停滯了許久的談判由此迅速獲得了較為完滿的結果。

1937年12月16日,兩黨在莫斯科正式簽署協議,蘇聯政府允諾援助中國赤色黨建設蘭新鐵路、克拉瑪依油田(胡衛東出國期間,留在國內的那些地質學家都沒閑著。)、玉門油田、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工廠、蘭州石油機械廠、甘肅白銀廠銅礦、甘肅崖灣銻礦、蘭州鋼鐵廠、蘭州氮肥廠、青海鹽湖鉀肥公司、寧夏石嘴山煤礦、甘肅金昌金川鎳礦、甘肅鏡鐵山鐵礦、甘肅西成鉛鋅礦、寧夏西華山鎢礦、鹽鍋峽水電站等36個重大工業項目,並在其後三年內每年額外提供一百萬噸鋼材(援建項目所需鋼材不在其內),支持西北邊區自建鐵路和其他工業項目,同時派出總數不少於一萬人的技術隊伍提供建設指導、工人培訓等配套服務(這些人的工資均由蘇聯政府負擔,但食宿由邊區政府免費提供。)。

另外,蘇聯同意向位於抗戰前沿的晉綏邊區、晉察冀邊區與中原邊區派出不少於150架作戰飛機的誌願航空隊支援抗戰,飛行員從蘇聯的航校學生當中遵循自願的原則征集,飛機與飛行員的薪水均由蘇聯方麵支付,但食宿一樣由邊區政府無償提供,另外至關重要的一點,飛行員的戰功記錄與初評由赤色黨方麵負責......

注1:胡衛東並沒有以這些武器的發明人自居,都隻說是邊區的軍工技術人員研發的成果,否則以蘇聯人的德性,未必就不會扣人幫他們工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