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水滸風波(下)

或許因為《水滸》是中國古代唯一以造反者作為主角的小說,太祖對其一直十分喜愛,但在年輕時他卻基本隻看七十回本,而百回本他卻始終看不下去,可能是因為對結局不滿(個人覺得這一點相對次要,因為年輕時太祖連《**寇誌》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也可能是因為後三十回與前文銜接得不好,寫得也遠不如七十回精彩。直到晚年太祖開始嚐試從批判的角度來看七十回之後的部分,才第一次仔細地看了過去,而他的一些評論則在中國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因此胡衛東可以肯定太祖曆史上一定沒看過《古本水滸》,當他從人教出版社拿到三冊試印刷的樣冊後,就一直想要送給偉人閱覽。正好太祖突然到訪,胡衛東幹脆從書架上抽出第三本(後五十回)倒扣在桌上,果然立即引起了太祖的注意。偉人隨便翻了幾頁後,很快就被書裏與百回本完全不同、卻與前文銜接得極好的情節所吸引,一時間差點都忘記了探望胡衛東這件正事。不過太祖生性豁達,反映過來後倒也沒什麽尷尬,直接就笑著向胡衛東借書,胡衛東本來就有此意,自然是立即答應。

不過,胡衛東很快就明白曆史上太祖的那些朋友為什麽都怕他借書了,一來他有喜歡的書籍會反複看,因此往往很晚才會將書歸還,二來他看書的時候有隨手在字裏行間批注的習慣,哪怕那書是借來的......

結果那三本《古本水滸》歸還後。胡衛東翻看著那些乍看上去簡直是被小孩塗鴉過的書頁,心中不禁一陣鬱悶,要知道他雖然也喜歡在看書後寫讀書筆記,但從來都是另外找紙來寫的,始終都會保持書籍本身的幹淨。但很顯然,這方麵偉人比他隨便得多......

不過很快胡衛東又不禁有些好奇起來,想要看看太祖究竟對《古本水滸》作了些什麽批注,一看之後頓時深感偉人之所以是偉人,確有常人難及之處,不過是看部小說。卻能夠與現實中的戰爭和治國聯係起來,而舉一反三得到更大的收獲。

至少對《古本水滸》的理解,太祖遠比胡衛東這個早就看過不知多少遍的讀者更加深刻,特別是《古本水滸》後五十回中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地方,在太祖看來卻反而十分符合實際。例如前七十回裏楊誌在校場演武中輕鬆擊敗大名府的驍將周謹,但在後五十回裏周謹再次登場時卻靠著一柄大鐵錘幾乎戰敗了梁山伯上的所有勇將。僅有同樣力量驚人的花和尚魯智深能夠與之打得不相上下。這段情節乍看之下似乎非常不合理,但偉人卻認為這處情節正反映出作者的高明,大名府演武比試的都是技巧,楊誌這個弓馬嫻熟的將門之後自然大占便宜,但到了實戰中,正所謂“一力降十慧”,改用重兵器的周謹光靠蠻力就能壓服梁山泊諸多勇將了......

偉人認為。周謹之所以前後表現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主要是因為當初大名府的梁中書不會用人,隻有用人所長,才能發揮出人才的真正價值。《古本水滸》中後五十回裏被梁中書貶斥的大刀聞達也有出彩的表現,而與之齊名的天王李成卻因為還在梁中書手下而一直碌碌無為,則同樣是對梁中書不擅用人的一個例證。

後來太祖在某次黨內的會議上,還特意以此為例教導黨內的領導幹部要用人所長,進一步糾正了赤色黨以前將人才當作“螺絲釘”、哪裏需要就往哪裏放、卻不太顧及各人的優劣長短的老錯誤。

正如胡衛東之前預料的那樣,由於太祖的喜愛和推崇,《古本水滸》校訂而成的《古本水滸傳》更快地出版了。而且刊印的數量也比原定的多了許多,但還是有不少水滸專家指斥它並非施耐庵原本,更將出現更早的百回本視為水滸的正本,由此比曆史上提前掀起了關於水滸各個版本的大討論。

由於《古本水滸》本就是梅寄鶴根據記憶重寫出來的,而且即使是當初梅家所藏的原本也無法考證到底是否為施耐庵所著。因此如果糾結於《古本水滸傳》是施耐庵原著這一點的話,便會落入那些專家設下的陷阱。胡衛東雖然缺乏與文人鬥爭的經驗,卻抓住了這次大討論的關鍵,“《古本》並不需要一定是施耐庵的原本,隻需要比百回本更像是施耐庵的原本就行了......”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支持《古本水滸傳》的人士紛紛將精力集中到給百回本找茬的工作中去,結果很快就找出了一大堆的問題。比如前70回裏的情節是以打擊奸臣為主,強烈表現出對奸臣的憎惡,同時又念念不忘招安,可在百回本的後三十回裏卻一下子變成了無條件的投降主義,其思想則變得極為庸俗:隻要獲得“忠”君的虛名,奸黨也拜,佞臣也求,甚至毒死兄弟,自殺身亡,竟見不到半點私放晁蓋、劫法場、破城池、殺高俅兄弟等情節中展現出來的英雄形象了,這些情節與前七十回的立意明顯格格不入,倒是與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等作品中一貫鼓吹的愚忠一脈相承......

此外羅貫中喜歡在小說裏加上大量的詩詞,而公認是施耐庵所寫的七十回本裏卻罕有詩詞出現,這同樣是羅貫中為百回本後三十回作者的有力佐證,雖然百回本裏為了前後一致,硬生生地在前七十回裏加入了很多七十回本中所沒有的詩詞,但因為契合得不好,非但沒有為百回本添色,反而影響了全書的可讀性。

既然百回本的後三十回明擺著是羅貫中所寫,與前七十回並非同一個作者,百回本又有什麽理由比後五十回至少還有一點可能是施耐庵所著的《古本水滸傳》更有資格被認定為正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