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轉戰美國外匯期貨
1973年1月13日,在政府部門三令五申的打擊下,股市終於在1月12日顯著回落,單日下降了68.3點,但這個結果卻招來投資者的諸多批評,認為政府落藥過重、推行過急,窒礙了市場的自我調節(《魔星晚報》,1973年1月13日)。
對於部分投資者的不快和投訴,政府解釋有關措施隻為防止投機活動,一些正常的買賣應該不會受到影響。1月14日,政府發出內部通告,禁止公務員在辦公時間內私下炒賣股票。
正當港府采取行動緩和本港股票市況之際,輔政司昨日同時對政府官員實施禁令,禁止彼等在辦公時間炒賣股票。該禁令通告昨日分派各政府部門之首長,內容為:(一)禁止使用政府辦公室內之電話買賣股票;(二)禁止官員於辦公時間內擅自到股票市場與經紀行交易股票。(《魔星報》,1973年1月14日)
另一方麵,在證監會的遊說和催促下,4家交易所最終同意從1月22日起,逢星期一、三、五下午停止股市交易(《魔星報》,1973年1月15日)。表麵看來,新措施是為了讓經紀可以有足夠時間處理累積交易,但實際則是借縮短交易時段抑製過熱的市場氣氛。雖然政府嚐試從不同層麵冷卻股市,但成效似乎並不顯著。1973年1月19日的《魔星報》便這樣說:
盡管港府千方百計地使用壓力意圖“冷卻股市”,但市民對香港的前景滿懷信心,看好股市,與此同時,海外大量資金又因尋求出路而湧入香港,使剛跌不久的股市迅即反彈。(《魔星報》,1973年1月19日)
由於市場氣氛熾烈,而很多正規經紀行又擠得水泄不通,九龍旺角一帶更加出現一些專賣“碎股”(零散股票)的“違規”經紀鋪(即並非4家交易所掛牌的經紀),使原已被過度炒作的股市變得更為複雜。對於這些新冒起的“違規”經紀鋪,報紙這樣形容:“(這些店鋪)有如雨後春筍般五步一樓,(情況)像買字花”(《潮男經濟報》,1973年1月31日)。事實上,不論從哪個角度上看,當時部分市民買賣股票的行為,已像賭博那樣了,基本上已偏離了股票市場正規運作的軌跡,並極有可能影響社會的穩定和金融的秩序。
股票市場人們都瘋狂了而王賈通過收下信得過的魔星保全的兄弟早已經把自己的公司的股票零散的漫步的賣空。股市在瘋狂的攀升,香港人都覺得自己是有錢人。所以這個新年王賈旗下的公司生意都好的不得了特別是魔星漫畫出版社《七龍珠》《蠟筆小新》《美少女戰士》《李孝龍》等漫畫都除了單行本,還有配套的周邊玩偶文具等都是大賣業績每天都通過手下人散發出去,再加上各大報紙鼓吹。股票直接翻番。
幾家報刊也都出版小說單行本,並且誇大整個銷量。這就造成了幾家報社的股票也都翻翻隻有魔星保全的翻了0.5倍。這樣也就造成了王賈直接在股市上套現14億。(怎麽手得留些股票)王賈還是怕出現意外,留下1億港幣換成黃金存入匯豐銀行。再加上之前王賈在股市中的2億已經變成了3億。所以這次他一共籌集到17億港幣
將17億港元換成美元也花去了好長時間。還好王賈一直在倒騰。弄到2億多美元風風火火的趕到了美國。今年過年不能在家過了。本來王心怡想和他一起去的。但是到美國私會鄧利君,怎麽可能讓她跟著。之前王賈就在美國買了一棟別墅讓鄧利君住,這段時間鄧利君也把家人接到美國過年。雖然鄧利君一直不接受產權,但是告訴家人朋友租借的倒是沒有什麽問題。
從1961年到1969年,美國經濟經曆了一個長達8年的繁榮期。危機使美國工業的工資成本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美國的出口競爭力有所改善,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大力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越南戰爭不斷升級帶動軍費支出猛增,國內需求不斷膨脹,更重要的是,六十年代是美國企業設備更新的**,企業現代化投資占全部廠房設備投資的60%-70%,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高達3.4%。這一繁榮期可分為兩個階段,1961年到1965年為第一階段,經濟增長迅速,物價比較穩定。此後投資過熱,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至1966年下半年即出現嚴重的生產過剩。就國際經濟而言,1965年上半年日本爆發經濟危機,1966年至1967年西德爆發經濟危機,增加了美國進出口的壓力。隻是由於侵越戰爭升級,軍費開支猛增,才阻止了一場危機的到來。代價是累計財政赤字高達604.5億美元,再加上信貸擴張,為70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埋下了禍根。同時,美國貿易順差不斷縮小,到1968年時已不到10億美元,國際收支則連年巨額逆差。
1969年至1970年,由於尼克鬆采取緊縮性政策,並開始分期從越南撤軍,美國經濟終於開始新一輪危機。危機從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止,工業生產下降8.1%,其中設備和耐用品製造業麵臨日本和西德的激烈競爭,降幅最大,失業率上升為6.1%,而且帶有長期性和結構性,1972年經濟進入新的高漲階段後,失業率仍停留在5%的水平上。此次危機還伴隨著嚴重的財政貨幣危機,通貨膨脹加速發展,美元危機頻仍。1970年,美國財政赤字和國債猛增,國際收支逆差進一步擴大,黃金儲備急劇減少。但是,這次危機對西德和日本的影響仍然較小,雖然德、日兩國生產亦一度有所下降,但是它們的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由於德、日兩國經濟增長的帶動,加上美國政府所采取的美元貶值、減稅、擴大政府支出、加速折舊等一係列措施,美國的危機亦得以擺脫,從1972年起,美國工業生產又進入周期性高漲。這次高漲持續了23個月。由於美元貶值,美、日、德之間的競爭進一步激化。為增強各自的競爭優勢,除各國貨幣競相貶值以外,各國製造企業紛紛開始向海外遷移,世界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因此,全球範圍的生產過剩加速到來。
危機往往伴隨著機遇,美國為了對抗德日等過的經濟擴張,必然降低匯率來加大出口。而這次匯率降低就是王賈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