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香港頂層聚會
終於到了重要時刻,王賈要去和幾位大亨談分果果的事情了。王心怡繼續在角落裏喝酒。
屋內的人不多,但是基本都是王賈的大叔級別。隻有王賈這麽一個新丁,而他們開場倒是沒有談什麽正事,到是在敘舊。王賈給定義為回顧往昔崢嶸。
率先開口的是霍英冬霍大亨。“現在的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了,股票一直在跌,看來段時間內是沒個頭了。不過這些都難不倒我們。
小時候那才叫苦,幫助母親經營雜貨店,後來又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50年代的時候,香港人口激增、工商業興起,對土地和樓宇的市場需求日趨旺盛。那時候我創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開始經營房地產業。那時候都是整棟樓的賣,而我首創分層預售“樓花”和分期付款的經營方式,讓我賺了不少。
後來收購了美國人的太平島船廠,在香港第一個中國人收購外國公司。之後還投身填海造地事業,承包國際性招標工程。到了1955年起,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信德船務有限公司等,業務範圍涉及地產、建築、航運、建材、石油、百貨、旅館、酒樓等,在香港商界也算嶄露頭角60年代中期,香港地產業陷入低潮,關那時我大力倡導共同發展、共創繁榮,聯合廣大房地產商召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第一屆會董會議,承蒙看得起被推舉為會長。這期間還因為我親中,所以有一段時間港英政府對我是又斷水又斷電,還好我挺了過來,之後大陸也給了我足夠的回報。如果沒有我當初冒險給大陸賣鐵皮,橡膠等一些物資,也不會有我的今天。
啊賈啊,我說這些呢第一是想告訴你香港會好起來的,現在隻是暫時的,再大的風浪我們都經曆過還有什麽怕的。
而你說你喜歡收購英資企業,這點我也很看好,起碼你不喜歡窩裏鬥,也很有魄力而且懂得利用英國資本。我能走到今天也離不開大陸政府的扶持,你今天能通過那種方式捐出1億港幣,也是有心了。而這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的主要成員今天都在這裏了。你已經開始從事地產經營,還把生意做到了外國去,我們這些人也要感謝你包給我們的工程,希望你們年輕人能再接再厲。”霍英冬笑嗬嗬的看著王賈一臉的勉勵神色。接著開始給王賈介紹在場的各位。
“你這位叔叔叫郭德勝,52年將商號擴名為“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當時正值香港製衣業興隆,生意源源不斷,一舉奪得“洋雜大王”的稱號。後來又代理了台灣生產的“良友牌”尼龍絲和日本多個廠家的尼龍產品代理經銷權,這期間積累了足夠的資金。
1958年,聯合好友馮景喜和李釗基組建了“永業企業有限公司”,開始試水房地產經營業務。他們以收購小地盤舊樓宇,改造重建的方式,經過五年循環運轉,在香港房地產界站穩了腳跟。
1963年,三人各投資100萬港元創辦了新鴻基公司。郭德勝為董事局主席,李釗基、馮景喜任副主席。香港九成以上的小企業,由於經營資金薄弱的製約,需要小型廠房以供棲身。於是,新鴻基企業應時對景,以建造工業樓宇為切入點,並且根據製造企業的需求分層出售,配合十年分期付款的優惠舉措,因此而大受小型製造企業的追捧。
1965年,香港發生了銀行擠兌風波。在這期間,他既在低潮時吸納別人拋售的地塊和舊樓,又不盲目開發項目,使新鴻基在1965至1967年的經濟風潮中,不僅安然渡過難關,而且還建成了20多座大廈,使新鴻基企業的基礎更加牢固。
1972年初,香港股市一派興旺中幾近瘋狂,恒生指數一日數漲。馮景喜自立門戶,成立了“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李釗基也相繼成立了“恒基兆業”地產公司。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並於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雇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有意思的是,你郭叔叔以其二十多年“老實商人”的良好聲譽,在籌資時刻激發了股民們的投資狂熱,打亂了
他準備集資1億元的計劃,使他最終獲得了10億港元的巨額資金。看來老實商人也是有好出的啊哈哈哈哈。”
“王賈見過郭叔叔,通過您的經曆我發現做個有良心的商人才能有好的氣運,而現在又到了一個經濟輪回,我們的機會來了。”
“孺子可教也,歡迎你來到這個大家庭。”郭德勝高興的衝著王賈打招呼。
霍英冬繼續介紹道:“這位是船王包玉鋼。1956年,埃以戰爭爆發,由於蘇伊士運河關閉,貨物積壓嚴重,海運業務十分興旺,包老弟獨具慧眼的仍然按照舊的租金為東南亞的老雇主運貨,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果然,十幾年後,埃以休戰,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幹,還要耗費驚人的費用去維修、管理。而包老弟的船仍然穩紮穩打地立足於東南亞,業務蒸蒸日上。
60年代初期,包玉鋼想把他的租船業務擴展到英美石油公司,雖然這些大公司把價格壓得很低,但因為時間長,看起來好像很吃虧,其實中間有著很大利潤,就這樣,包玉鋼穩中求勝,在海運這個充滿風險的行業中脫穎而出。
有了雄厚的資金來源,有了良好的經營方式,環球公司的船隊迅速壯大。現在也打算在地產行業進一步發展。”王賈也是上前見禮。
接下來又介紹了鄭宇彤“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首創推出四條九(即含金量99.99%)足金,較三條九金(即99.9%)含金量更高,周大福鑄造的金飾各家店都爭相取貨。
64年到南非買下一間有debeers牌照的公司,此後又購得了多張debeers牌照,成了香港最大的鑽石商。從此周大福黃金、鑽石兩瓣“通吃”,高峰期更包攬全港鑽石入口量三成,而他也贏得“珠寶大王”稱號。
1952年在跑馬場建造藍擴別墅;此後又在香港鬧市區的銅鑼灣建造了香港大廈。而這座大廈就在自己地盤,哈哈還給自己交著保護費。
1970年,鄭宇彤與郭德勝等人組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他占57%做大股東,全麵向地產進軍。不久,新世界斥資1.3億,向太古集團買入尖沙咀海傍藍煙囪地皮。
1972年11月,新世界瞅準機會,以每股麵值1元、認購價2元,幸運地避過1973年股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