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宰相肚腸
見兆佳氏這般做派,曹項心中冷笑,公中賬目上的田,大部分是當年同長房分家時分來的,還有就是兆佳氏後置辦的小莊。
那置辦小莊的銀子,就是挪用他與小五那一萬兩婚嫁銀子。
所謂老太君留下的每人五千兩婚嫁銀子,真正花銷到他身上的,不足千兩,剩下四千兩都握在兆佳氏手中。
如今,提出想要動公中的田。
他們兄弟三尚未分家,那田就是兄弟三人共有。其他兩個是兆佳氏親生子,她即便疼愛姑娘,也沒有越過長子、幼子去的道理,之所以算計一番,不過是覺得往後能少分庶子一些,心裏舒坦罷了。
曹項覺得很沒意思,淡淡笑道:“二哥不在,自是由老太太做主。”
兆佳氏立時覺得心裏舒坦不少,點了點頭,道:“你們做哥哥的肯疼她,是四姐兒的福氣……”
從上房退出來,曹項長籲了口氣,自嘲地搖了搖頭。
誰還稀罕多幾畝地不成?
每當他想要忘記幼年遭遇的刻薄與不公,同家人友愛相處時,嫡母就能當麵潑冷水下來。
五次三番,再熱乎的心也涼了……*對於四姐兒指婚給未封爵宗室阿哥,西府這邊,倒是都很看好。
世情都是如此,本家靠不上,重外家;外家靠不上,重妻族。
隻要肯重妻族,那四姐兒的日子就不會差到哪裏去。至於相貌人品則不擔心,畢竟是十三福晉選出來,想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沒過幾日,桂姨娘便帶了何靈芝上門,這次是來曹家問妞妞小日子的。
確定了小日子,就能確定成親吉日,十一月好下大定。
再這之前,魏文誌過來一趟,給長輩們請安,也是同曹顒說他自己親事。
對於曹顒的安排,他很是讚同。他也覺得讓過門不滿一月的新嫂子操辦喜事,開門宴客,有些不妥。
於是,兩家就議定在十一月初六下大定,婚期定在明年四月。
家務事處理得差不多,似乎沒什麽可在操心的,曹顒在衙門裏的日子卻有些不好過,起碼是在旁人眼中,很是“艱難”。
按理來說,張廷玉補的是漢尚書,曹顒補的是滿尚書,當以曹顒為掌印官;可張廷玉是大學士,分管戶部、工部,是中堂大學士。
張廷玉又比曹顒早到戶部,這戶部的正印早就在張廷玉手中。
雖說曹顒剛回戶部敘職時,張廷玉曾要將正印轉給他,可是曹顒沒有要。
曹顒是接孫渣齊的缺,進的戶部;在那之前,張廷玉就以漢尚書的身份,做了戶部掌印堂官。沒有專門的旨意,曹顒從他手中接印,就有些托大。
再說,張廷玉還有掌部大學士的身份在,即便戶部正印由曹顒掌著,也沒有自專的道理,遇事還是要向張廷玉請示。
為這個緣故,曹顒覺得沒必要多此一舉,便堅辭不受,最後戶部正印還是由張廷玉掌了。
在外人看來,則是曹顒這個新尚書底氣不足的緣故,衙門裏難免就有些說辭出來。
有說曹顒無能,隻是入了皇上的眼,才接二連三地補肥缺,實際上不過是個擺設;有說張廷玉以大學士之尊,刻意壓製曹顒的,說法不一。
加上張廷玉為人謹慎,處理政務上,也是如此。不管什麽公文,都要親自閱過再下結論,即便是曹顒已經處理的過的也是如是。
落到外人眼中,這樣就有些過了。
同張廷玉比起來,曹顒可算是戶部的老人。他在戶部做過郎中,還做過侍郎,有不少部署如今都熬成戶部老人,分散在各司中,就有許多人為曹顒抱不平。
加上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推波助瀾之下,就將戶部的氣氛鬧的很是緊張。
曹顒很是無語,雖說在外人眼中,他隻比張廷玉差一品,可是皇親的身份,即便不能勢均力敵,也當差不多。
曹顒卻有自知之明,他十六歲出仕,張廷玉三十二才授官,張廷玉比他多讀了十六年的書。
他出仕後,地方官、太仆寺、內務府、戶部、外放,東一錘子,西一棒子,都沒有資曆太深的衙門,看似一條青雲之路,卻也波折不斷;張廷玉卻入職南書房,一直在禦前,一步一步升上來,沒有犯過任何紕漏。
再說出身,曹顒出身織造府,父親當時有些手段,多是私下不能見光的,不能言傳身教。
曹顒所行的“陽謀”、“陰謀”,多是紙上談兵。
張廷玉卻是出身相府,父親又是康熙朝名相,再經過禦前二十年行走,見識自然不是曹顒能比的。
曹顒對張廷玉這名留青史的“三朝元老”,很是尊敬。
他本是也是謹慎的性子,尚書又不比侍郎,需要關注的又多了,難免有看顧不到的地方,有個張廷玉這樣勤勉地人在上頭頂著,曹顒還巴不得。
畢竟,這戶部最是水深,即便是不伸手,也容易惹一身腥。
曹顒淡定地做個中轉站,將下邊的公文,閱過再上交張廷玉。然後他就秉性張廷玉那句名言,“千言萬言,不如一默”,事事聽張廷玉示下。
效果很好,幹活的時間縮短了一半,每日裏能閑下不少功夫來,自己鬆快許多;另外這沉默寡言的態度,也顯得有些高深莫測,憑添了不少官威。
從這瑣碎的公文中解放出來,曹顒便空下思路,想富國之道。
雍正是個務實的皇帝,要是曹顒想要日子順心,也要有點成績出來,才能有混日子的底氣。
如今,雍正朝三大改革,“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已經有了,隻剩下“官紳一體納糧”,雖說這些年也有些風聲出來,卻一直沒有推行。
這可是挑戰整個士紳階層的行為,曹顒不願捅這個馬蜂窩。
思路再三,曹顒決定從兩個方麵入手,第一個是開發煤鐵礦的利弊。二是對外貿易的富國作用。
他發揮上輩子在學校寫論文的奔頭,開始查閱各種資料,整理各種數據,這兩個論題都不是無的放矢,前者是為了預備即將到來的西部戰事。
雖說不知道雍正幾年西北戰端又起,可軍機處成立的緣故就是為了西北戰事,曹顒是記得的。
後者則是因西南的萬畝鴉片,還有皇上對粵海關一直的關注。
回到京城後,宋厚卸了幕僚身份,回家含飴弄孫去了;蔣堅則同過去一樣,補了個文書的身份,跟著在曹顒身邊,協助公務。
對於曹顒將視線從戶部這一畝三分地移開,“不務正業”,蔣堅很是興奮。
男人骨子裏都有冒險精神,樂於挑戰未知。
曹顒怡然自得,十三阿哥卻是有些挨不住。
他是看好曹顒的,現下見曹顒為避張廷玉鋒芒,“沉寂”下來,覺得唏噓。
這一日,曹顒休沐,十三阿哥便使人請曹顒過府。
曹顒稍加思量,將自己那個關於海貿的折子帶了,煤鐵那個則放在家中。
畢竟現下西北還沒有大動靜,直接提軍備之事有些太過敏感。
到了怡親王府,曹顒直接被引進花廳。
雖說外頭冬日初寒,屋子裏卻溫暖如春,門口擺了兩盤碧綠草木,看著生機盎然。
十三阿哥盤腿坐在塌上,麵前擺著棋盤。
曹顒見狀,上前兩步見禮。十三阿哥擺擺手叫起,指了指對麵的座位,道:“來,來,同爺手談一局。”
早年還好,近些年這樣費腦子的娛樂,曹顒是越來越不愛了。
可十三阿哥相邀,曹顒也隻能道:“如此,臣就獻醜了。”
他在十三阿哥對麵坐了,十三阿哥執白,曹顒執黑。
本是極優雅之事,奈何十三阿哥是郎闊的性子,落子幹脆利索;曹顒又是個愛偷懶的,多數的時候,不過隨波逐流。
不多時,棋盤上便落了不少子兒。
曹顒雖不甚用心,奈何曹寅與莊席兩個都是愛手談的,他為了陪這兩位長輩,擺過不少棋譜,有幾分棋力。
等到收宮時,以五子惜敗,倒也不算輸得太丟人。
十三阿哥撂下棋子,看了曹顒一眼,道:“孚若心中有丘壑,卻無爭勝之心,是何緣故?”
曹顒“嗬嗬”兩聲,道:“是臣棋力不及的緣故。”
十三阿哥搖了搖頭,皺眉道:“當爺是傻的,你若是像外頭的人那樣奉承者爺落子,爺早就沒耐心再下了。在爺麵前,你不必守拙,同爺說說心裏話。從重權在握的天下首牧,到現下的擺設堂官,就真的一點怨言都沒有?”
聽了十三阿哥的話,曹顒心中已是千思百轉。
要是在三百年後,年紀輕輕就熬到省部級,那定要“鞠躬盡瘁”、“廢寢忘食”,一門心思往上爬。哪個男人,不愛權?
現下是三百年前,封建皇權製度的巔峰時候,他嘔心瀝血,也不過是皇上的奴才,生死榮辱都在皇帝喜怒之間,又有什麽奔頭?
現下距離功成身退,就差入閣,這又有年齡履曆卡著。就算曹顒現下十二個時辰都操心公務,累個要死要活,沒資格還是沒資格。
既不爭朝夕,當然慢慢籌劃,犯不著因旁人兩句閑話,就同還能在朝堂蹦躂二、三十年的張廷玉對上。
想到此處,曹顒起身道:“戶部差事繁重,又幹係民生,臣戰戰兢兢,生怕有顧及不足之處。沒想到,卻是杞人憂天。有張相坐鎮戶部,戶部無憂。臣心裏慶幸不已,何談怨言之說?”
他麵上一片坦然,十三阿哥多看了他兩眼,歎了口氣,道:“沒想到,這麽多年來,你依舊能守住本心,不戀權勢富貴,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一席話,聽得曹顒有些不好意思,忙道:“臣曉得,衙門裏有些風言風語,十三爺垂問,也不過是愛護之心。”
十三阿哥點了點頭,頗為欣慰,笑道:“你能曉得這個,爺也不算不操一回心。”說到這裏,頓了頓,道:“即便戶部有能臣坐鎮,你也不能太偷懶,皇上既青睞於你,不可辜負聖恩。”
曹顒垂手聽了,道:“雖是無才之人,卻不敢生懈怠之心。”說著,從袖裏抽出折子,雙手奉上十三阿哥:“這些日子,臣苦思豐盈國庫之法,有些淺見,還請十三爺指正。”
十三阿哥聞言,頗為詫異,神色稍斂,接了折子,仔細地看了一遍。
他神色越來越舒緩,看到最後,已是拍著大腿,道:“好,好個‘揚國威、鎮四夷,拒癬疥於疆外,降八方以朝聖君’!”
曹顒心裏一嗤,不過是口號罷了,要是直接寫去賺洋人的銀子,沒等皇上說什麽,那幫禦史大人就要上串下跳,說什麽‘與國談利,有辱國體’之類的話。
十三阿哥眉眼都的帶了歡喜,笑道:“就知道你是有心人,不會辜負皇上的器重。”
他已經有些坐不住,起身道:“我要進宮,這些日子皇上一直在思量海貿之事,隻是不知從哪裏入手。你這折子,起的正是時候。”
曹顒聞言,卻是一愣,忙道:“十三爺,臣這條陳隻是草擬,還有諸多不足,可否等兩日再遞上?”
雖說是草稿,可也有上萬言,半尺來厚。
之所以不好遞到禦前,是因為墨跡有新有舊,有些地方,還有後來添補的南宋海貿賦稅收入的統計什麽的,顯得淩亂了些。
十三阿哥卻笑著搖了搖頭,若有所指,道:“如此正好,要是等過了兩日,你撰寫成工整的,說不定反而的犯了忌諱。”
曹顒想著十三阿哥方才話中流露的信息,明白過味來,隻覺得後背發冷。
從十三阿哥府出來,曹顒撫了撫額,隻覺得慶幸無比……*剛到曹府門口,尚未下馬,曹顒便見府裏迎出幾個熟悉的人影。
曹顒見了,麵上露出笑意,翻身下馬。
“老爺!”麵帶風霜之色,上前見禮的不是旁人,正是陪恒生去喀爾喀的曹乙與張義兩個。
旁人不知道道路遠近,曹顒可是曉得的,恒生生父所在的汗王領地,即便是快馬,也要一個多月才能到京。
“還以為你們轉年才能回來,怎麽這麽快?”曹顒扶起二人,笑著問道。
雖說恒生走前提及回爭取重陽節回來,曹顒卻沒有當真。
算算日子,恒生六月下旬才啟程離京,即便不在喀爾喀駐留,往返在路上的功夫也需要三個月。
現下就回來了,在喀爾喀竟沒有待滿一月。
以世子這幾年顯露的愛子之心,當不會慢待恒生才是,莫非是老汗王或許世子福晉……曹顒不由皺眉,雖說恒生的身世,在世人眼中看來,多有詬病,可他是護短的人,萬沒有任由旁人委屈自己孩子的道理。
他轉過身來,對張義道:“喀爾喀那邊的情形如何,你與我說說看?”
“老爺,老汗王薨了,如今王府世子當家,已經派了屬官進京,報稟理藩院,還帶了上奉禦前的折子。世子原是要留二爺過年,二爺隻說課業忙,便同汗王府進京的屬官一起上路。”張義躬身回道:“在世子麵前,二爺沒說,私下裏卻是跟小的們念叨過。二爺是牽掛府裏,惦記著大爺他們下場、平姑娘出閣之事。”張義躬身道。
張義比曹顒年長幾歲,正是壯年;曹乙雖已過不惑,可武人出身,身子向來健碩。
如今二人卻清減不少,嘴唇幹裂,麵色紅黑,眼睛窪陷。
他們二人這樣,更不要說還是稚嫩少年的恒生。
曹顒搖了搖頭,道:“他胡鬧,你們也不勸著些,哪裏就那麽急了。”
張義猶豫了一下,道:“先前也沒這麽趕,到了歸化,聽說老爺被罷了直隸總督,二爺擔心,這才一路沒歇地趕了回來。”
他雖沒有提自己個兒,可連衣服都不換,等在門口迎曹顒回來,心中擔心並不比恒生少多少。
曹顒看出他眼中的關切之色,心裏也頗為感動,卻是想起張義長子受傷之事,道:“先回家去,中秋時,賞燈時發生了些變故,張澳與長生都傷了。多虧了鄭家小二,算沒有出大事。”
張義不以為意,笑著說道:“小的聽說了,小子淘氣,磕著碰著,不過尋常,哪裏是算得上大事,倒是勞煩老爺費心。”
口中雖說得輕鬆,到底牽掛兒子,又說了兩句,張義匆匆去了。
剩下曹乙,“嘿嘿”站在一旁,卻不肯走。
曹顒見狀,不由納罕。曹乙是草莽出身,向來言行無忌,何曾有這般躊躇靦腆的時候?
“二供奉有話同曹某說?”曹顒著急進內院看恒生,便直言道。
曹乙收斂笑意,帶了幾分鄭重,道:“曹爺可還記得,我護送二公子從清苑出來前,曾對曹爺提過,回來後想要請曹爺幫個忙?”
曹顒點點頭,是有這麽一回事。曹顒當時也說了,隻要不違律法,曹顒就盡力而為。
不為旁的,就為曹乙在曹家供奉十多年,護衛曹家上下安全,曹顒早就想為他做點什麽。
當年曹寅進京後帶來的幾個供奉,有幾位還了人情,就各自歸去,留在曹家的,也都娶妻生子,安頓下來,隻有曹甲、曹乙兩個出力最多的,還孑然一身……*還有四天,距離第六相差兩百票,追上一百了。未來四天,小九繼續努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