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日本的故事

時間飛逝,眨眼間1796年最炎熱的時日即將來臨,如果在後世此時則正在開學日的緊張時刻,當然貝爾加的各大學院此時同樣是新生到來之刻。

教育很重要,不過此時沒有人真正去關注教育,因為烏裏雅蘇台汗國和三大汗國已經開戰三個月有餘,從表麵上來看烏裏雅蘇台汗國一直占據上風。

伊爾庫茨克交易所已經成立,隨著戰爭的爆發,此時交易所隻能軍用罐頭和糧食是增長最快的兩個行業,其中增值速度最快的無疑是皇家開設的一家罐頭公司。

這家罐頭公司雖然是皇家開設,但是真正控股的是一位趙姓商人,其實一般而言皇室很少選擇控股一家產業,他們手中最多掌控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樣做有很大的風險,畢竟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擠兌出公司之外,但是麵對貝爾加、烏裏雅蘇台的統治者誰敢這樣做?

這倒不是伊凡仗勢欺人,而是把自己的合作夥伴擠兌出公司本身就不是光彩的行為,既然你不仁我又何須跟你講義氣?

如今烏裏雅蘇台汗國和貝爾加百分之八十的大型企業都有皇室的股份,可以說即便沒有財政的上撥付伊凡也可以生活的非常自在。

商業上賺的滿缽滿盆,而軍事上則沒有商業上那麽順利,莫日根的對手是草原上的老牌強者延丕勒多爾濟,其實當初讓莫日根和他對敵有些不合適,但是想想另外兩位將領就明白伊凡為什麽這麽做。

剩下的兩位無論是蘇萊曼還是普喬斯都沒有對付蒙古人的經驗,甚至剛開戰時普喬斯多次失誤,雖然沒有產生太大的損失不過對於他的威信卻是一個大的挑戰。

幸好普喬斯也不是一般人,開戰半個月之後他就恢複之前的狀態,開始穩紮穩打邊了解草原人戰鬥的方式邊學習他們的各樣戰略部署。

一個月之後普喬斯開始在局部戰役中獲得優勢,這並不是普喬斯成長的速度快而是他本身實力就要比那木濟勒實力強悍。

三個騎兵師三萬騎兵,並且還是精銳的正規騎兵,在軍隊數量相差並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可以說這一局普喬斯必勝。

之前的失誤隻能歸根到普喬斯身上而已,現在他對於草原的戰鬥方式開始一知半解,因此局勢開始回轉實屬正常。

相比較普喬斯少將的倒黴,蘇萊曼可以說是占據大便宜,雖然他對於草原上的戰鬥方式也不是很了解,但他畢竟是草原出身,並且還在胡勒根身邊擔任過一段時間副官。

不過這些並不書他能夠一開始占據上風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手中有一個炮兵師,小小計謀之下成功讓海合都見識到重型加農炮的威力。

隻是海合都為之付出的代價非常大而已,五千騎兵的陣亡即便是實力大漲之後海合都也非常的心痛,同時也讓他開始從主動轉為被動挨打。

其實從一開始伊凡就沒有準備滅掉三大汗國,先不說滅掉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如何,僅僅是滅掉他們需要直接麵對滿清也不是伊凡想要的。

剛開始也許三大汗國不知道伊凡的目的是什麽,但是隨著戰局的穩固他們開始明白起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之後的戰爭看起來火氣很大實際上雙方的傷亡並不是很多。

如果說外蒙正在虛以委蛇的戰鬥,那麽中玉茲的戰爭則要慘烈很多,阿爾塔臣達的一個軍此時已經有一個騎兵師被打殘,甚至那個炮兵師也在一次事物中損失很大。

當初阿爾塔臣達計劃的很好,隻要一個個部落橫掃過去那麽統一中玉茲北部隻是時間的問題,不過事情並沒有按照阿爾塔臣達的劇本走。

最不能在烏裏雅蘇台汗國的勢力在中玉茲固定下來的是誰?是闊孜養父的弟弟塔裏莫提,在他的唆使下北部的幾個大部落開始聯合在一起。

其實本身這些部落就有聯合之心,隻是他們因為祖祖輩輩仇恨的緣故沒有人能夠居中調解,此時塔裏莫提跳出來自然沒有人會拒絕。

當然如果是其他人來調解,雖然有很大的可能成功但是速度絕對沒有這麽快,塔裏莫提有如此的麵子還要多虧海日古和闊孜二人。

當初伊凡離開把這裏的事情交給闊孜二人,本來就謹慎的海日古和闊孜二人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導致伊凡失去中玉茲的利益,因此一步步的穩紮穩打,這樣一來才足足讓塔裏莫提堅持如此長的時間。

之前看起來沒有什麽,甚至很多中玉茲部落的首領還嘲笑塔裏莫提兄弟二人無能,但是真當事情降臨在自己身上,他們才明白塔裏莫提能夠堅持如此長時間多麽難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造就塔裏莫提在中玉茲草原上的赫赫大名,此時北方戰神站出來居中調解誰會不給麵子?

尤其這樣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因此聯合部落的抗拒很是強烈,阿爾塔臣達就是因為和他們戰鬥才會損失如此慘重。

當然中玉茲北部也並非全部都是頑強抵抗之徒,一些中小部落還是很向往烏裏雅蘇台汗國的富裕,因此不等阿爾塔臣達征討他們就主動投靠,這樣的部落不在少數。

阿爾塔臣達的傷亡雖然很是慘重,但是他獲得的好處也非常多,最起碼此時的傑特魯部已經是二十餘萬的超大部落。

大量的青壯從牧民中補充到阿爾塔臣達的第二皇家集團軍當中,作為一方統帥,阿爾塔臣達有資格臨時擴充兩萬的軍隊。

隻是和正規軍不同,這兩萬軍隊明顯也沒有正規軍裝備精良,不過哪怕是這樣也和聯合部落的普通騎兵相差不遠。

聯合部落雖然讓烏裏雅蘇台汗國在中玉茲的勢力形成僵持狀態,但是聯合部落終究是不如烏裏雅蘇台汗國財大氣粗,他們能夠僵持也隻是一時而已,長期耗下去最後失敗的絕對是他們,不說其他糧食問題就無法解決。

因此想要獲勝的唯一方法就是主動攻擊,可是他們的能力不如第二皇家集團軍,主動攻擊的結果必死無疑,這才是真正僵持下來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阿爾塔臣達也明白,隻是他知道自己的軍令不給自己太長時間,當初伊凡可是說好讓他在五個月之內完成對中玉茲北部的統一,此時已經過去三個月,如果不抓緊時間剩下的兩個月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軍令。

雖然現在中玉茲北部隻剩下這一塊難啃的骨頭,可是其餘的一些小部落也是需要花費相當時間的,不然阿爾塔臣達也不會如此焦急。

軍中諸將們正在激烈的戰鬥,而此時伊凡卻接到來自法國的國事邀請,一旦還是第一次享受這樣的待遇,隻是他和法蘭西的關係……

雖然不至於是鴻門宴但是伊凡想要過去也是不可能的,政府也許很友好,但是直接、間接死在自己手中的那些人親屬朋友們呢?

這樣的風險伊凡可不想享受,除此之外如何過去也是一大難題,俄羅斯帝國不用想,也許一踏出貝爾加行省的地盤自己就會被押送到莫斯科。

其他道路?從海路過去估計等他到法國一年的時間已經沒有,因此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伊凡都不可能前往法國。

隻是這樣一來別人豈不是會看清他伊凡?認為他是一個懦夫?搖搖頭伊凡把奢華的邀請函扔到一旁不再理會。

說起國事邀請伊凡想起東西方的嚴重不同,在19世紀末期之前,東方的真正掌控者可絕對不會訪問其他的國家,因為這是對自己安全的不負責。

但是在西方國家兩個皇帝互相訪問仿佛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當然這裏麵固然有歐洲是一家的原因在內,但實際上還是他們比較遵從規則。

東方的兵法和西方就能夠看出嚴重的區別,在東方可從來沒有不講戰略烏壓壓一片往前衝的例子,同時也沒有兩方將領方法商量好一樣等待對方列完陣再開始戰鬥的例子。

不過這樣一來到時說明為什麽歐洲人都說東方人不紳士,想一想一群喜歡打破規矩的人如何讓那些死板之人讚同?

都說東方的大國愛好麵子,東方的大國指的是誰很清楚,隻有占據中原的那個國家才可以被稱之為大國。

但是實際上西方人才是真正的愛好麵子,他們視榮譽為一切,這也是他們為什麽寧可傷亡慘重也不趁敵人還未列陣完畢就攻擊的原因。

不過隨著東西方的溝通,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真不知道是東方感染了西方,還是西方文明(聰明???)正在進步(亦或者落後)。

總之西方的國度在戰爭時開始施展陰謀詭計,開始從獲得榮譽為主改為獲得戰爭結局為主的改變,可以說如果在中世紀時期有一本三國,那麽你完全可以橫著走,什麽大陸名將統統不是你的對手。

思議著這些事情,伊凡突然想起一個笑話,話說日本戰國時期群雄割據,一個手中有幾十名武士的大名就是一方霸主。

因此他們在戰鬥時往往都喜歡如此形容描述戰況:今日某某大名率領三十名大軍打敗某某大名二十名大軍,某某大名死亡三名武士、傷二人,可謂是死傷慘重(的確很慘重)。

據說有一位諸侯很眼饞海對岸那個國度的富裕,因此找周邊諸侯商談一下募集整整上千名勇士,這已經是少半個日本國全部的兵力。

率領上千勇士的那位諸侯很是興奮,因為他從來沒有統帥過如此的大軍,當他們橫渡大海之後開始他們無盡的幻想。

當時中原的皇帝聽聞海邊漁村有海盜作亂很生氣,因此命令周邊的總督嚴家防範,並且一旦發現全部剿滅。

此時的日本國諸侯們還沒有發現危機即將來臨,因此還在為自己攻占一個個城鎮(小漁村)而感到興奮,雖然他們在攻占時損失很大。

不過報應很快來臨,在漁民的通報下那位本省總督親自前來征討,當上萬鐵甲士兵出現在日本諸侯麵前時他們傻眼,此時他們才明白原來這才是人家的正規軍。

說到這不能不佩服一下這些諸侯,即便明知道必死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進攻,隻是他們進攻的方式還是如同以前那樣直接烏啦啦往前衝。

看到這樣的情況那位總督倒是嚇一跳,因為他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戰鬥方式,唯恐其中有陷阱的總督選擇撤退。

欺軟怕硬的日本士兵看到鐵甲士兵撤退恐懼一掃而空,不過總督雖然下令撤退但是卻沒有一味的撤退而是不時的把各種計謀施加在這群日本武士的身上。

最後的結果很戲劇化,鐵甲士兵沒有損失一人,而遠渡重洋的一千日本武士卻死傷殆盡,剩下的幾十名武士回到日本之後開始宣揚中原的強大,然後百年內都沒有任何一名諸侯敢打海對岸那個國度的主意。

當然這還是他們把那上萬鐵甲士兵當成整個中原全部軍力的緣故,如果他們明白這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該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