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紅星照耀中國 第一六七章 煤田(一)
延長北上,一路幾乎是邊行軍邊觀光。
延安到榆林,曆朝曆代都有官道,紅軍實行以工代賑修路後,紅二十七軍和隨後移防榆林的騎兵師,配合地方政府,組織鄉親們將官道修正拓寬,雖然是土路,但汽車能夠通行,所以行軍速度不受影響。
紅二十七軍派出的向導沿路聯係駐軍和地方政府,把隊伍的行程安排的妥妥帖帖的。因此,雖然是盛夏行軍,但遍覽陝北風光,一行人心裏說不出的愉悅。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碳”。
清澗的石板讓劉一民等大開眼界,陝北苦焦,除了窯洞,建房壘牆都用石頭,石匠也就特別多。漢子們拿著錘子、銼子,把一塊塊石頭磨得平整光滑,可以當案板。
綏德的漢子一上見了不少,頭上都包個白頭巾,腰板挺直,看上去確是好漢子。
至於米脂的婆姨如何漂,隊伍形色匆匆,倒是沒有怎麽見到。晚上休息的時候,唐星櫻打趣劉一民,是不是沒有見到貂蟬一樣的美女有點失落?劉一民笑著說,貂蟬就在我身邊,月亮這麽好,我能看得見。羞得唐星櫻直拿小手捶他。
這一路收獲大的是趙小曼。
陝北民歌像奔騰不息河源遠流長,經久不息地飄**在黃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溝溝、岔岔。讓人驚異的是,編創這無數久唱不衰、思想性藝術性如此高的歌謠的人,都是些腳夫、攬工漢、攔羊後生或摟柴婆姨。正是生活在這貧瘠的黃土高坡上的美男俊女、有名作者和無名作者們,世世代代共同創作和續寫的陝北人的生活史歌。
和陝歌交相輝映的就是信天遊、酒曲。
趙小曼一紮進了陝北民歌和信天遊地海洋。
這一路走來。眼見劉一民唐星櫻兩情依依、恩愛無比。趙小曼心裏淒苦。到延安地時候。劉一民和幾個首長下部隊小曼帶著文工團地戰士們自由活動。在延河邊。一個放羊老漢地信天遊吸引了趙小曼。她馬上上前去問:“大爺。你唱地這是什麽歌啊?我怎麽從來沒有聽過?”
老漢告訴她。這是信天遊。也叫順天遊。沒有個啥子正規調子。想怎麽唱就怎麽唱。陝北人大人小孩漢子婆姨都會唱幾段。高興地時候吼一嗓子煩悶地時候也是吼一嗓子。最早是熬活地長工、趕牲口地腳夫、做苦活地窮漢們唱。宣泄內心地煩悶、愁苦達對未來幸福生活地渴求、向往。後來就發展成了隨心所欲、任意發揮地民歌形式。說著說著。老漢就唱開了:“信天遊來調子廣。調子就有幾大筐。”
趙小曼聽得入迷。忙掏出本子記錄。
那老漢見這漂亮女紅軍把他地歌記了下來。知道這是個有文化地女娃是也陷在了想情郎地陷坑裏出不來。忍不住就又唱了起來:“東山上(那個)點燈(哎)西山上(得個)明十裏(那個)平川了也了不見人。你在你家裏得病(哎)我在我家裏哭。秤上地(那個)梨兒(喲)送也不上門。”“想你想地著了驚慌。耕地扛上床。沙梁梁招手沙灣灣來。死黑門地褲帶解不開。”
通俗地陝北方言。熱烈奔放地曲調。把個男女愛情唱得纏綿淒婉一下子就抓住了趙小曼地心。
接下來,每到一地休息的時候小曼就找當地人唱民歌讓她聽,並記錄曲調然後就自己開始學唱。
劉一民見趙小曼這樣認真,知道這丫頭發現了寶藏。心裏想陝北民歌的名作老子都會唱,而且唱的很好聽,何必這麽麻煩?有心唱給趙小曼聽,又擔心破壞趙小曼發掘民歌資源的熱情,就盡量滿足她的要求,讓李成毅專門派出一個班保護她,讓她邊行軍邊收集民歌。
這個時候,陝北民歌代表作品之一的《三十裏鋪》剛剛成型。隊伍路過三十裏鋪附近時,一個小木匠邊幹活邊唱,趙小曼聽著好聽,馬上就去采風。
說來也好笑,這綏德三十裏鋪村有個後生叫郝增喜,與村裏一個姓王的姑娘常在一塊攔羊、掏苦菜,時間一長,彼此有了愛慕。增喜家中光景好,父母嫌門不當戶不對,就給兒子另娶了親。同村的攔羊後生常永昌早就看上了姓王的姑娘,這正是靠近“鳳英”的好機會,哪想碰了一鼻子灰,遂產生了報複“鳳英”的念頭。常永昌不用嘴說,而是借用《騎白馬》(《東方紅》最早的版本)的曲調,真名真姓的編了一首歌。他把歌唱給村裏一個木匠聽,木匠勸常永昌,真名真姓容易惹事,後來就用筆名和排行代替了。他們常常是邊幹活邊唱,所以《三十裏鋪》的旋律帶著很明顯的木匠推刨子的節奏。
經過整理,趙小曼就把《三十裏鋪》唱了出來,曲調優美,歌詞樸實,加上趙小曼柔美的女音,在綏德一唱就吸引了戰士們。連綏德城的老百姓都沒有想到,原來他們天天唱的民歌是這麽好聽。趙小曼卻是邊唱心裏邊流淚,我的三哥哥成了別人的丈夫,實打實地把妹妹閃到了半路口。
等到了綏德,《三十裏鋪》、《五哥放羊》、《蘭花花》、《趕牲靈》、等陝北民歌的代表作就初步整理完成了。趙小曼天天沉浸在民歌的海洋裏,連走路都在小聲哼唱。
劉一民心裏鬱悶,上次在潼關尋找金礦時,自己曾給高原等人唱過《走西口》,這要是以後再不小心唱出別的什麽歌,怕是要被這趙小曼尋根問底不可。看來,人的智慧是在不斷開發的,這趙小曼如此才華,又勤學好問,真的一頭鑽進音樂殿堂,說不定就會大放異彩,讓陝北民歌提前為外界知曉。算了,這丫頭看來是把情思轉移到了民歌上樣也好,雖然她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但卻能在藝術上有所成就,這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貢獻。
榆林城號稱駝城,雅號榆
依駝山,西臨榆溪,南控烏延,北瞰燕塞山帶水踞。由於地處陝甘寧蒙晉交界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爭戰的九邊重鎮、三秦鎖鑰。曆史上,大夏國開國君主赫連勃勃、西夏開國君主李繼遷、北宋名將楊繼業、南宋名將韓世忠、明末闖王李自成都誕生在榆林轄區。
榆林獨特的戰略地位,城防建設自然是重中之重,明代三拓榆陽,形成了“南塔北台中古城樓騎街天下名”的城市格局。長街十裏,均以石子鋪路扁街寬;榆林的城牆非常堅厚,比北京的城牆還略厚一點;由於是九邊重鎮,將軍府邸多、衙門多,規製都仿照明代北京建築建造,加上邊商富賈、手工業者雲集,連鋪戶家宅也都是星羅棋布、鱗次櫛比的四合院二進、三進、四進都有,交相勾連、庭院深深愧“小北平”的稱號。
胡老虎和鮑文見軍團長這麽快就來看望部隊,心裏歡喜直接到了米脂,陪同劉一民到了榆林。
離開成都後民還是第一次見到中小城市有如此規整的建築的,所以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塞上明珠榆林城,一大早就領著蔡中、曾中生、唐星櫻、趙小曼、晶晶等人,把榆林城轉了個遍,又到榆林明珠紅石峽去遊覽。在紅石峽,劉一民應胡老虎和鮑文之請,題寫了“塞上明珠”、“蒙漢同源”、“還我河山”三塊匾額,又題寫了“母親叫兒去扛槍,妻子送郎上戰場。四萬萬人齊努力,團結抗日滅東洋”的短詩。
胡老虎見軍團長寫出如此雄壯的文字,知道軍團長殺敵之心日盛,亟待上戰場和日寇廝殺。就找來榆林最有名的石匠,讓把劉一民的題字、題刻上石壁。
等石匠拓印好,劉一民的手跡就被在場的軍團報副總編晶晶收走了,說是要回去在《戰旗報》上發表。
晚上,軍團文工團在榆林進行專場慰問演出,除騎兵師幹部戰士和榆林抗日民主政府幹部外,還邀請了榆林的社會名流、工商業代表,許多市民也圍在四周觀看。
文工團長趙曼兩次上場,一次是她的古箏彈奏《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另一次就是她的陝北民歌獨唱。
令趙小曼想不到的是,的民歌演唱獲得了極大成功。
此時小曼把頭發已經留了起來,梳成兩個長辮子,白襯衣、蘭裙子,看上去清麗無比,十足一個洋學生的樣子,站在台上本身就已經夠吸引人了,加上戰士們第一次聽這麽好聽的藝術化了的陝北民歌,結果自然是一次次地掌聲把她留在台上不讓下來。《三十裏鋪》、《五哥放羊》、《趕牲靈》、《蘭花花》、《沙梁上站個俏妹妹》,一首首民歌下來,唱得戰士們如醉如癡,連圍觀的鄉親們都是轟然叫好。
最後,這丫腦子進水,竟然在台上說她唱的不是最好的,軍團長唱的才最好,想請軍團長上台和她一起合唱一首。
這下弄得劉一民下不來,現在他已經不是剛穿越那會兒了,那個時候他沒有那麽多想法,心情激動時可能就會唱一下。現在他身份不同,身邊又有嬌妻,如何會上去唱?但架不住戰士們的掌聲和渴盼的眼神,隻好站起來,把趙小曼剛唱過的《三十裏鋪》又唱了一遍。
唱完剛坐下,身邊的蔡中和曾中生就把他拉了起來,因為戰士們的掌聲一直不停。
劉一民無奈,隻好再唱。但唱什麽呢?想了想這裏與鄂爾多斯相鄰,蒙漢人民交往頻繁,榆林城裏就有許多蒙古族同胞,不如就唱蒙古長調。於是,劉一民亮開嗓子,唱起了蒙古長調《走馬》、《走勢強勁的馬》、《金色聖山》。
這一唱,震驚全場,充滿磁性、渾厚無比的男高音在夜空裏飄**,趙小曼不由自主地隨著旋律舞動起來,舞姿曼妙,眼波流光溢彩。圍觀人群中的蒙古同胞,不少人也原地跳了起來。
唱完,兩個身穿蒙古族服裝的老者帶著九個身穿民族盛裝的少女分開眾人,走到劉一民麵前他敬獻哈達。稱他是草原雄鷹、蒙古歌王。
劉一民見兩位老者情真意切,連忙躬身致謝,又唱了一首《下馬酒歌》。兩個老者和九個少女伴著歌聲,就在劉一民麵前跳起了舞蹈,全場氣氛達到了**。
慰問演出結束後,鮑文對劉一民說:“軍團長,你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那兩個蒙古老者,就是這榆林地麵上蒙族同胞的領頭人去一直別別扭扭的,想不到你這歌聲一唱會全消。這以後我們的工作就好做了。”
胡老虎也是激動的直搓手,追著劉一民問:“軍團長,你還有多少好東西沒教給我們啊?怎麽每次見麵你都有新鮮玩意兒,好像就是一個藏寶庫一樣,隨便拿出來一樣都震驚全場。”
劉一民踢他一腳:“少胡咧咧回去睡覺吧,明天還有重要任務呢!”
回到住處星櫻低聲埋怨他不該出風頭,雖然起到了團結蒙族同胞的作用,但卻讓趙小曼越陷越深,傻子都能看出來她的心思,在她心裏,你就是她的三哥哥、五哥哥等著老天開眼呢!本來說好帶她出來是讓她散心,回去好早點幫她找一個理想對象這一唱,不是讓她不能自拔麽?這下好了光是她自己堅決不找對象,也不會有人再主動追求她了不知道她心裏有人啊?
說的劉一民心裏愧疚,暗罵自己傻、笨、憨!簡直愚蠢到姥姥家了!
第二天,劉一民將警衛一營、文工團和汽車留在榆林,連唐星櫻都不讓跟著去,讓胡老虎帶一個騎兵營護送自己和沈謙一一行去神木縣找煤礦。
胡老虎害怕出事,這地方靠近蒙古草原,時常有成股的馬賊出現,就多了個心眼,帶了一個團的騎兵,一個營先行出發,一個營隨軍團長
一個營殿後接應。
出榆林往北,人煙開始稀少,一直到神木南部,雖然還是窯洞,一派陝北風情,但很遠才能見到一個村子,十分荒涼。
好在神木是老根據地,34年劉誌丹就在這裏建立了政權,劉一民自己倒是對安全問題不怎麽擔心。加上他身手好,巴不得有哪個馬賊不長眼,送上門來讓他試試手。
從榆林到神木縣城200來裏路,騎兵速度快,當天就趕到了,晚上在神木縣城宿營。
宿營後,劉一民見了神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同誌,這些老革命還是第一次見到劉一民這種級別的領導,激動的不得了,詳詳細細地向劉一民匯報了神木縣的情況和神木根據地建設情況。
聽完匯報後,劉民指示胡老虎,以後要在神木、府穀駐防一個主力團,負責向北防禦,並要支持神木、府穀、定邊、靖邊、安邊、佳縣、米脂、綏德等縣各發展一個警備團,還要發展民兵。各警備團通歸榆林警備區指揮。騎兵師是軍團突擊部隊,將來還有別的重要戰鬥任務,不可能長期在這裏駐紮,一定要抓緊時間把警備部隊拉起來,骨幹送軍團教導隊培訓。
交待完胡老虎的任務,劉民就告訴縣委、縣政府領導,他這次來不但是為了視察軍事防務,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在神木尋找煤礦,保證根據地建設用煤。由於神木位置遠離西安,駐軍兵力薄弱,因此,縣委、縣政府要迅速行動起來,以神木原有的紅軍部隊為基礎,盡快籌建神木警備團,在各區建立區中隊,各村組建民兵,由騎兵師負責組織培訓。以後,神木警備團就擔任神木守備和煤礦保衛任務。
所需的武器備,一律由騎兵師提供。同時,還要積極動員人員參加騎兵師,使主力部隊盡快滿員,投入訓練,早日開赴抗日戰場。
縣委、縣政府領導一聽兵師提供武器裝備讓他們成立警備團,自然是興奮異常,對動員人員參加騎兵師也很支持。就是在神木開煤礦一事,幾個人都將信將,這裏會有煤礦,該部是胡說的吧?
劉一見他們不相信,差點說出這裏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想了想,需要保密,就不再多說,隻告訴他們,這是神木目前的秘密,有沒有還說定,他帶有專家,找過以後才知道。如果沒有就算了,如果有,煤礦找到後要實行軍管,禁止其他人亂問亂說亂開采。
這下神木委、縣政府的領導才知道八成是真有煤礦,不然身為紅七軍團軍團長、陝西軍區司令的劉一民也不會跑到這麽遠的地方來。
送走神木縣委、縣政府的導,天已經黑了。回到住室,才發現唐星櫻竟然跟來了。劉一民氣的不行,問唐星櫻怎麽來了,有沒有帶警衛。
唐星櫻說:“本來不想來,想留在榆林等你。後來見你們走後,又有一個騎兵營尾隨你們前進,知道是胡老虎怕兵力不足,派的後衛部隊。就跟著來了,主要是不放心你,怕你吃不好、睡不好。”
劉一民撲哧一笑,刮了一下唐星櫻的鼻子,笑話她想男人就是想男人,找那麽多借口幹什麽。
唐星櫻美目一閃,笑著說不但她來了,蔡主任的對象任瑩和趙小曼、晶晶都來了。主要是來一趟不容易,都想來看看草原、看看長城。
劉一民聽了眉頭都皺了起來,這唐星櫻純屬添亂,自己來還帶著趙小曼和晶晶來,不知道這丫頭是怎麽想的。
唐星櫻見劉一民不高興,就小聲說:“趙小曼要采風,晶晶要報道,來就來了,我都不說什麽,你惱什麽惱!”
劉一民不再多說,兩口子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劉一民一行從神木縣城出發,沿店塔、孫家岔、向大柳塔前進,計劃到大柳塔後再折向西南,到爾林兔,再返回大保當鎮。等於是把神木縣的西北部劃了個園。
劉一民雖然知道神府煤田主要礦區所在地,但他一來沒有來過這裏,二來考慮到抗戰時期日軍蒙疆駐屯軍和偽軍可能的侵擾,因此打定主意要把神木的地理踏勘清楚,再選擇在何處開礦。至於府穀,劉一民不打算去,既然無人知道這裏有大煤田,那動靜越小越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等抗戰勝利了,再組織開采不遲。
出縣城二十公裏,就到了楊家城,劉一民知道這是北宋楊繼業父親楊宏信、兄長楊重勳、侄兒楊光守麟州的治所,念及楊家滿門忠烈,就駐馬停足,登城憑吊。
這楊家城就是古麟州,分內外兩城,內城居中,有南北大門。外城周長約四公裏,城牆依山勢而建,沒有定勢,劉一民一看,就知道這城修得很講究,絕對是易守難攻。符合楊家父子大軍事家的身份。
站在城牆上,劉一民就想,此時怕是二十九軍已經出兵平津了。由於二十九軍出兵非常機密,不但日本人想不到,蔣介石也想不到。這以後二十九軍就成了中國在北平天津的唯一駐軍了,將來的全麵抗戰就要由他們率先打響了。
自己雖然熟悉曆史,但是不能當神棍,明知道這種曆史走向,卻不能說出來,想想都鬱悶。算了,宋哲元這步棋看得極準,日本人逼迫蔣介石從平津撤軍,這是極端秘密的事情,外界都不知道,隻有身處綏遠一線的宋哲元知道。他這樣一來,二十九軍占了平津地盤,武器裝備大大改善,隊伍迅速擴充,原來2萬多人的隊伍,到抗戰打響前就已經有0來萬人了。
要是宋哲元不象曆史上那樣猶豫不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