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紅星照耀中國 第四一一章 浩劫(三)
深澤縣委書記宋振恒自從上次冀中大突圍後,在南宮與冀中部隊幹部一起,聽了劉一民、羅榮桓講話,受到了啟發。我軍重新占領冀中後,宋振恒一心撲在了深澤的政權建設和地方武裝建設上,把深澤縣大隊已經發展到了500多人,各區也建立了區小隊,組織訓練民兵,開挖地道,改造大路,把深澤縣的抗日救亡工作搞的有聲有色的。
這個時候,由於冀中部隊已經整編,原槁城張正身、馬玉堂拉起的第五路軍在上次冀中突圍時損失慘重,直接留在冀南補充整訓,編入了一二九師冀南軍區序列,槁城縣的黨員骨幹也隨軍留在了冀南。冀中軍區鑒於槁城距離石家莊太近,鬥爭形勢複雜,把宋振恒、何昆山和深澤縣大隊調到了槁城,開展對石家莊日軍的襲擾、遊擊作戰。
宋振恒到槁城後,工作開展得很順利。冀中人民的抗日積極性本身就高,群眾基礎好,加上我軍連戰連捷,冀中基本被我軍控製,槁城各界對我軍的到來自然是歡迎的。宋振恒就以縣大隊為基礎,訓練民兵,組建政權,開展以挖地道、挖路壕、埋地雷、打冷槍運動,不斷把遊擊戰爭的觸角向石家莊外圍滲透,搞得石家莊的小鬼子天天不得安生。
昨天晚上,宋振恒和何昆山帶著縣大隊到了崗上,任務是保護夏收,防止石家莊的小鬼子突然出來掃**搶糧。
槁城地處滹沱河衝積平原,地肥水美,物產豐富,是冀中地區產糧大縣。這個時候雖然是戰亂年代,槁城又經曆了上次日軍大掃**的血火考驗,但因為是平原地帶,地力肥厚,灌溉發達,小麥長勢好,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加上有八路軍做後盾,老百姓最近一段時間生活安定,家家戶戶都是喜笑顏開,田野裏、麥場上到處都是人們的吆喝聲和牲口的歡叫聲。
早上起來,宋振恒洗了臉,和何昆山一起,到村口檢查縣大隊布防情況。
自從在冀南簡短整訓後,宋振恒算是徹底明白了,部隊的戰鬥力來自於訓練。因此,回到冀中後,他向當時還在冀中的聶政委匯報,死纏硬打,硬是從聶政委的隨行部隊中要來了一個排,以此為骨幹拉起了深澤縣大隊,也就是現在的槁城縣大隊。有教導師支援的武器彈藥,有老八路為骨幹,縣大隊的訓練很快就走上了正規,戰鬥力上升的很快,幾次到石家莊外圍活動,把地雷埋到了小鬼子的據點前,打得鬼子漢奸一提槁城縣大隊的名字就害怕。
昨天夜裏抵達崗上鎮後,縣大隊就按照八路軍的傳統,迅速布下防線,潛伏哨派到了五裏外。
宋振恒和何昆山都是地下黨出身,不是軍事幹部,但縣大隊副大隊長謝光堂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紅小鬼,本來是要擔任聶政委警衛員的,在宋振恒要求下,被派到了深澤,幫助建立縣大隊。這謝光堂帶來的一個排的戰士出身於115師,自然對我軍的訓練和作戰技巧深有體會,一到崗上,馬上放出崗哨,構築陣地,查看老鄉們挖的地道。還不錯,這崗上是個大鎮,就在德石路、滄石路邊,距離石家莊二十多裏路,在這裏可以嚴密監視石家莊日軍動向。村裏也建立了民兵隊,萬一發生戰鬥,民兵也可以幫助縣大隊作戰。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時間短,村裏的地道還沒有完全形成網絡,僅僅可以藏人藏糧食,用來作戰還不行。
按照謝光堂的想法,那是要迅速組織力量挖地道的。可惜現在是農忙期間,老鄉們顧不上,再說了,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挖成的。無奈之下,縣大隊隻好依托村莊構築了陣地。
宋振恒和何昆山到村口的時候,縣大隊的戰士們大部分都在村子周圍空地上休息,隻留下崗哨在站崗。
宋振坤剛想去找謝光堂商量一下上午讓戰士們幫助老鄉們搶收的事情,遠遠地就傳來了槍聲,他心裏一緊,難道是石家莊的鬼子真的出來搶糧了?
聽到槍聲,縣大隊的戰士們全被驚醒了,謝光堂醒來後,拔出駁殼槍,四下看了一眼,就命令戰士們進入陣地,準備戰鬥。
宋振恒和何昆山找到謝光堂,詢問是不是潛伏哨發現了鬼子。
謝光堂是四川達縣人,滿嘴都是四川話:“潛伏哨都是瓜娃,跑回來報告噻,打個鳥槍!”
話音剛落,兩個潛伏哨就跑回來了,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軍區偵察連的十幾個戰士。
謝光堂一問,才知道不是潛伏哨開的槍,他們一發現鬼子就跑回來報告了,一定是鬼子向收麥的老百姓開槍了。
謝光堂著急地問:“搞清楚沒有?多少鬼子?”
軍區偵察連帶隊的班長報告說,鬼子很多,有坦克、裝甲車、騎兵,應該是石家莊二十三師團的大部隊。縣大隊得趕緊轉移,遲了就晚了。
幾個人正在說話的時候,頭頂上就嗡嗡直響,宋振恒抬頭一看,見四架日機從頭頂掠過,就驚叫了一聲:“小鬼子連飛機都出動了,這是來搶糧的麽?”
何昆山說:“老宋、謝隊長,事情不簡單,這架勢有點象上次鬼子掃**的架勢。當時二十三師團就是用一個聯隊的兵力和二十四師團一個聯隊東西對進,打通德石路和滄石路的。”
幾個人還要再說,一個戰士就喊道:“大隊長,鬼子上來了。”
謝光堂舉起望遠鏡一看,乖乖,鬼子這是要幹什麽?打頭的是一個中隊的尖兵,尖兵後麵是鬼子的大部隊,前麵是四輛坦克和六輛裝甲車,後麵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步兵,兩側是騎兵。大路已經挖斷了,鬼子的坦克、裝甲車、汽車跑不成,幹脆就在麥田裏橫衝直撞開了。
謝光堂扭身就對宋振恒、何昆山說:“政委、縣長,鬼子這不是掃**搶糧,是要徹底消滅我們冀中八路軍,最少也是要消滅我們槁城的抗日力量。你們兩個馬上率三中隊、四中隊撤回槁縣縣城,通知鄉親們轉移,讓各區小隊、民兵迅速在大路上布雷,利用地道襲擾鬼子,遲滯鬼子進攻速度。偵察班趕緊向軍區報告,鬼子又一次大掃**開始了。我帶一中隊、二中隊利用這裏的陣地阻擊敵人,掩護崗上的鄉親們轉移、下地道。然後利用路壕向槁縣縣城撤退,我們在那裏會合,說不定這次要和鬼子拚命了。”
宋振恒經曆過上次的大掃**,是從死人堆裏滾出來的,知道此時不能婆婆媽媽,多一分鍾就多活幾條人命呢!但是縣大隊都在這裏,一中隊、二總隊又是主力,謝光堂又是全大隊的軍事指揮員,萬一出事損失就大了。馬上說:“我率一中隊留下掩護,何縣長、謝隊長率主力回槁縣。”
謝光堂眼睛一瞪:“要你撤你就撤,羅嗦什麽?老子留下能跑出去,你留下就得死在這裏。撤!”
宋振恒這才不再爭執,因為他知道謝光堂是紅小鬼出身,打仗打老了的,他說能跑出去就一定能跑出去,轉身喊了聲“三中隊、四中隊跟我來”,就率先向村邊的路壕跑去。
謝光堂目送宋振恒、何昆山和三中隊、四中隊下了路壕,就命令一個小隊的戰士迅速返回鎮子裏,集合民兵,組織鄉親們轉移。轉身又命令戰士們不準抬頭,等鬼子到50米以內聽到命令再開槍,一定要打鬼子一個冷不防。下完命令,謝光堂一把推開重機槍射手,自己抓住了重機槍握把,兩眼緊緊盯住鬼子。
鬼子尖兵中隊上來了。這些吃人野獸,由於上次掃**冀中時被教導師主力打的屁滾尿流,這次就少了幾分驕狂,三人、五人一組,穿著短袖軍裝,戴著鋼盔,端著槍,成戰鬥搜索隊形,向崗上村走來。
看看鬼子到了跟前,連臉上的黑毛爛斑都看的清清楚楚,謝光堂大喊一聲“打!”手裏的重機槍就吼開了,一下就把當麵的三個鬼子攔腰打斷。
縣大隊不是主力部隊,火力自然是和主力部隊無法比的。不過,這槁縣縣大隊的基礎是聶榮臻到冀中時隨行部隊的一個排,加上組建比較早,沾了教導師的光,除了有挺重機槍外,每個中隊還有兩挺輕機槍,戰士們也都人手一槍。加上多次到石家莊外圍襲擊敵人,多有繳獲,火力雖然比現在八路軍主力部隊差的遠,但和當年紅軍時期火力相比,那是一點都不差的。這也是謝光堂敢於打阻擊的根本原因。
一中隊、二中隊這一突然開火,戰果馬上就出來了,鬼子尖兵中隊糊裏糊塗就送了幾十條命,餘下的紛紛臥倒,開始和縣大隊對射。
謝光堂心裏暗叫可惜,要是早知道鬼子要來,在陣地前埋上地雷就好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炸他們個雲天霧地。可光歎息有什麽用?必須把這部分鬼子打退,不然就被徹底粘住了。唉,要是主力部隊該多好!打的是伏擊,兵力比小鬼子多一倍,如果是主力部隊,小鬼子恐怕就剩不下幾個人了,早就撒腿跑了。不過,謝光堂知道,對於縣大隊來說,打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謝光堂命令以班為單位打排槍,集中火力消滅鬼子,逼鬼子撤退。自己操起重機槍,不停地打點射,收拾正在頑抗的鬼子。
這一打排槍,鬼子的傷亡就大了,總算是開始交替掩護撤退了。
鬼子退下去後,謝光堂檢查了一下,縣大隊共犧牲9個戰士,掛花21個,加到一起傷亡已經30個了。
謝光堂罵了聲“狗日的槍法怪準”,就命令掩埋烈士遺體,輕傷員包紮後撤回村裏,與提前進村的小隊匯合,到村東頭埋雷、布防,準備接應部隊撤退。重傷員轉入地道隱蔽。
這邊剛剛布置好,鬼子大隊就上來了,很快炮彈就落了下來,把崗上鎮的圍牆都炸的東倒西歪。鬼子第一輪炮擊剛結束,天上的日機又來投彈了,把整個鎮子淹沒在了煙火中。
謝光堂這下算是明白了,鬼子這是要打大仗的,自己這點人馬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在這裏再打一陣,鬼子就有可能把整個鎮子給毀了,慌忙命令部隊撤退,到村東頭與民兵和組織轉移的小隊匯合,趕緊下路壕轉移。
撤出崗上鎮後,謝光堂回頭舉著望遠鏡一看,確實是小鬼子主力上來了,田野上到處都是鬼子,左右兩邊的鬼子正在向崗上鎮迂回,再晚一會兒的話,想撤都撤不了了。
在槁城縣大隊和二十三師團交手的同時,滄縣出動的二十四師團和保大路上的鬼子主力也開始突擊了,整個冀中四周狼煙四起。到了中午時分,冀中軍區已經判明,鬼子這次是用二十三師團、二十四師團打通滄石路,主力是從保大路南下的重兵集團,但奇怪的是,判斷不清鬼子重兵集團的番號。因為從番號上看都是二十三師團、二十四師團,但這兩個師團明明正在急攻滄石路。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孟慶山、呂正操不敢怠慢,一邊嚴令地方武裝、民兵大擺地雷陣,利用地道節節抗擊,遲滯鬼子進攻速度,一邊快速集結主力,準備打鬼子一下,看能不能擊退鬼子進攻。同時,迅速報告115師在冀中的陳光旅,通報敵情,請求陳旅統一指揮冀中作戰。
陳光的軍事經驗比孟慶山和呂正操豐富的多,他從冀中軍區的報告中馬上就嗅出了一絲異味,原因無它,天上烏鴉一樣的飛機暴露了鬼子的企圖。再說小鬼子上次重兵圍剿冀中開始雖然順利,但後來卻被教導師主力揍的丟盔棄甲、**。這次他們敢重新圍剿冀中,一定有萬全準備,兵力絕對比上次大的多。這樣一來,就必須考慮個周全的戰鬥方案,否則,冀中恐怕會再次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