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行前(續)
和膠東警備旅、清河警備旅的幹部們談話結束後,劉一民馬不停蹄,接著就召開了山東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聯係會議。教導師所部各旅、支隊、警備旅首長、市直屬部隊首長、山東局、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各部門負責人和在濟南周圍休整待機的主力旅團級幹部參加會議。
會議由山東局副書記、山東軍區政委、教導師政委羅榮桓主持。
曾中生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對魯中戰役以來的作戰情況進行了總結,認為在前一階段的軍事鬥爭中,我軍之所以能夠打破日軍重兵圍剿,取得輝煌戰果,主要是堅持了統一領導、互相配合,主力高度集中、火力高度集中,無論是魯中戰役消滅第八師團、冀魯邊消滅第十師團,還是誘敵北上東進和誘敵南下,始終保證主力處於有利態勢,一擊成功。特別是膠濟路戰役,我軍各部協同,連續作戰,指揮如行雲流水,戰法新奇大膽,取得了以較小傷亡代價殲敵三個師團、兩個守備隊的輝煌戰績。經過膠濟路戰役的檢驗,證明隻要指揮得當,先敵部署,先敵行動,我軍主力完全有能力一戰消滅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或者二到三個警備師團。同時,抗戰以來的實踐證明,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堅持集中兵力、火力各個擊破敵人的原則,堅持遊擊戰、運動戰、攻堅戰相結合,是我軍的製勝法寶。
根據這個判斷,接下來,我教導師主力要保持積極攻勢作戰,初步設想,籌備冬季攻勢作戰,目標是迫敵困守青島、南下迫敵退守徐州、北上迫敵退守滄縣,進一步擴大根據地,壓縮鬼子在華北的生存空間。各旅都要根據師部的戰略決心,整訓部隊,補充物資,做好大戰前的準備工作。
朱瑞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對地方武裝建設工作進行了總結。
在日軍重兵集團圍剿山東期間,從魯西、冀魯邊到膠東、魯東南,我軍前期建立的縣大隊、區小隊、民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付出了巨大犧牲。許多縣大隊、區小隊為了掩護鄉親們轉移,與鬼子拚死抗擊,全隊犧牲的情況比比皆是,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樂章。
針對這種情況,朱瑞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提出,主力部隊、警備旅、支隊都必須把建設地方武裝當做當前頭等重要工作來抓,動員一批老紅軍骨幹到地方武裝工作,一個團負責一到兩個縣,最少抽調一個連的兵力,把縣大隊建起來,把區小隊建起來,把各村的民兵隊建起來。真正形成堅強有力的地方武裝力量體係,隨時可以支援主力作戰、補充主力損耗,保證根據地穩固。條件好的縣,可以直接籌建警備團,大規模訓練軍事幹部和兵員。
郭洪濤代表山東局報告了政權建設情況。
郭洪濤在報告中指出,我軍主力大舉進入山東之前,山東黨組織共有70多名黨員,一部分同誌還是剛剛從國民黨監獄裏放出來。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山東黨組織毅然決然地提出了“脫下長衫到遊擊隊去”的口號,組織武裝起義,組建抗日武裝。但是,這一時期政權建設尚未納入日程。我軍主力東進後,提出組建地方政權,但由於我軍主力一段時間內為了隱蔽戰略意圖,導致大部分地區的政權建設處於隱蔽發展狀態,特別是我軍主力未到地區,基本上都是由日偽政權占主導地位,隻有魯西、冀魯邊和沂蒙中心根據地的政權搞的較好。魯中戰役結束後,日軍很快實施重兵圍剿,和地方武裝的情況一樣,已組建的地方政權損失慘重。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地方幹部嚴重不足,不要說區一級了,縣一級的幹部都配備不齊。考慮到政權建設的至關重要性,必須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支援地方政權建設,把縣、區兩級黨委、政府建起來,把村級政權選出來。隻有這樣,才能把根據地建成堅強的大後方。
黎玉代表山東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報告了政府工作情況。
經過這段時間努力,魯東南地區的財稅體製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人民幣在魯東南已經取代了所有貨幣;魯東南的工商業也有一定發展,工商戶開業量增長迅速;一年兩熟耕作法推廣初見成效,魯東南、泰沂山區秋糧作物獲得豐收。但是,由於日軍重兵圍剿,其它地區百業凋敝,急需醫治戰爭創傷。下一步,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完善金融財稅體製,在各根據地建立財稅機構,布設銀行網點,凡是我軍占領的地方就可以存取人民幣。二是搞活商業流通,為根據地商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三是大力發展教育,積極籌建山東大學,恢複原有的小學、中學教育體係,讓孩子們能夠有學上、有書讀。四是利用農閑時間,興修水利,為爭取明年糧食穩產打基礎。五是在根據地腹地擴修公路,便於主力運動和商路通暢。六是圍繞我軍作戰需要,盡快恢複原有礦山生產,想方設法開設隱蔽的煉鐵廠、煉鋼廠、煉銅廠,為兵工廠提供原料,滿足部隊作戰需要。七是組織好支前工作,部隊打到哪裏,支前隊伍的小車就推到哪裏,保證讓戰士們能夠吃上飯、穿上衣。
到最後劉一民講話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譚政到教導師工作時間短,見幹部們對劉一民如此尊敬,就悄聲地對身旁的程翠林說:“劉司令的威望很高啊”
程翠林點點頭。
劉一民也很激動。東進山東前,在南宮他講的是組織部隊挖路壕,埋地雷、斷交通,遲滯鬼子的運動速度。不到一年時間,黎玉代表山東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就開始部署恢複交通的工作了。這是一個多麽了不起的變化啊
劉一民開始講了,他的聲音悅耳動聽:“北上抗日前,大家可能誰都想不到,我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坐在山東省會濟南城裏開會。”
台下的幹部們先是轟然大笑,緊接著就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有的幹部更是兩眼噙滿淚花,邊鼓掌邊流淚。
劉一民接著說道:“之所以有這個成績,是中央和總部正確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山東我軍浴血奮戰的結果,是烈士們流血犧牲的結果。為了這個結果,我們犧牲了黃蘇、李亦默、李東海、郭征等一大批烈士,同誌們,來之不易啊”
這一說,坐在幹部們中間的唐星櫻、趙小曼、晶晶、倪華、林月琴等女同誌都忍不住輕輕啜泣。
劉一民的聲音陡然高了幾度:“現在,我們雖然攻占了濟南,但不等於這山東全部是我們的了。周圍的日偽軍都虎視眈眈,隨時隨地都可能發動襲擊、攻擊。北線日軍,現在已經集中了關東軍第一師團、第二師團、第二十三師團和華北的四個警備師團,總兵力已經超過10萬了。其中的第二師團,是日軍頭等主力,是日軍三個機械化師團之一。這部分鬼子最擅長奇襲,一旦他們發動,必然是要出其不意,打在我軍軟肋之上。東邊青島日軍很快就可以得到加強,從廣州戰場撤回的第五師團可能這一、兩天就可以到達青島。這個第五師團大家都清楚,主力曾經被我軍全殲過,在周村又遭到我教七旅沉重打擊。但是,第五師團和第二師團一樣,是日軍三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擅長迂回攻擊,他們如果得到加強的話,那也是一隻武裝到牙齒的鋼鐵怪獸,很難對付哩可能有同誌會說,我們為什麽不派遣八路軍航空隊去偷襲運載第五師團的船隊啊,把他們送進大海不就結了麽?我要告訴同誌們,打仗不能想當然。第五師團是在聯合艦隊護送下返回青島的。日軍聯合艦隊的艦載機很強大,我們的航空大隊不是他們的對手。這個時候,日軍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一定會高度警惕,我們的航空大隊如果前去攻擊,必定會墮入他們的圈套。劃不來啊我們再來看看南線日軍,除了兗州的第三十五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三旅團和魯南的第一一四師團、徐州警備隊和偽滿洲國防軍外,魯西南有第三十八師團,日軍精銳第十四師團也已撤回魯南,這一塊的日偽軍兵力也不少,接近10萬人了。同誌們想想,這三路日偽軍加起來二十多萬兵力,對山東根據地來說,始終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這還不算,日軍很有可能正在調兵遣將,抽調精銳師團到山東來,故技重施,再次對我軍實施重兵圍剿。同誌們想一想,我們如果放鬆警惕,那麽一覺醒來,很可能日軍就到了濟南城下了。”
見幹部們都在沉思,劉一民又說道:“講完軍事方麵的態勢,我再講講山東根據地的經濟態勢。同誌們都知道,自從紅十八團襲占通道以來,我軍所過之處,繳獲都極為豐富,基本上不需要征收稅收,也不需要老鄉們繳軍糧。特別是我軍攻占天津、青島、連雲港、濟南,都繳獲了大批物資。其中在天津和青島繳獲最為豐富,等於是把日本鬼子在這兩個城市的銀行和日資企業連窩端了。可以說,我軍不缺錢。我們能夠成立資本高達一億元的渤海銀行就是明證。但是,同誌們想一些,光有錢有什麽用?隻要小鬼子一封鎖,老天爺再來個連續大旱,我軍拿著錢也買不到糧食啊這麽大規模的部隊,隻要斷糧幾天,那戰鬥力基本上就等於零了。等我們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小鬼子的刺刀就要抵近我們的胸膛了。這個年代,糧食是最重要的。隻要糧食供應充足,我們擴軍也好,辦學校建醫院修公路也罷,都不是問題。一旦糧食出了問題,那一切都成了問題。而且,我們不但需要糧食,還需要油鹽醬醋、需要穿衣穿鞋、需要點燈燒油,根據地的老鄉們也需要吃飯穿衣和正常生活。我們現在有了這麽大的根據地,就要想法發展社會事業。別的不說,我們總不能讓根據地的孩子們都失學吧?總不能讓鄉親們有病缺醫少藥吧?這些都需要發展經濟才行,單靠我軍的繳獲是滿足不了根據地的需要的。加上日軍飛機天天偵查轟炸,我們發展經濟受到了很大製約,煙囪不能豎,大型工廠不能建,隻能利用山區地形隱蔽發展,嚴重製約我們發展經濟的能力。可是不抓經濟又不行。怎麽辦?叫我說,可以開動腦子好好想想麽活人怎麽能讓尿憋死呢?我們能不能大挖地道呢?能不能把地道規模擴大,變成地下工程呢?如果地道變成了地下工程,我們的工廠是不說可以建在地下工程裏呢?這地下工程可是個好東西,不怕小鬼子的飛機,不但能藏人、藏部隊,也可以建小型工廠,還可以在裏麵種菜。蘑菇好吃吧我告訴同誌們,可以嚐試一下在地下工程工事裏人工種植蘑菇,看看效果如何。我給同誌們說三句話,大家要牢牢記住,那就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我們抓根據地經濟,就是要狠抓農業,發展工業、搞活商業。當然,現在是戰爭時期,抓農業主要是要提高產量,確保有飯吃;抓工業主要是圍繞軍工抓,要能生產出足夠的武器彈藥,滿足作戰需要;抓商業就是要保障根據地商品正常流通,保障物資供應。”
講完軍事、經濟,劉一民又講了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建設,講了文化宣傳工作,等於是對山東的工作做了全麵部署。用劉一民的話說,就是各部隊、各地方和每個幹部,都要了解山東抗戰麵臨的形勢和任務,知道幹什麽、怎麽幹。
各位書友大大:今日雙更,請投票支持,山人給各位鞠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