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再下武當山

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歎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

這一日,宋青書在紫霄宮中用過早飯後,在武當七俠及一眾三、四代弟子的相送下,走出了紫霄宮的大門。

三日前,宋青書在紫霄宮前比武勝過了莫聲穀,一時間震驚了武當上上下下,宋遠橋也不得不同意了宋青書下山的請求。

經過三日的準備,宋青書該收拾的東西早已收拾妥當,該安排的也都已安排好。要走時,不過回房提了早已打包好的包裹,佩了隨身的長劍,可謂輕裝簡行。

到了武當山門前,宋青書和俞蓮舟,張鬆溪便轉身再向眾人拜別,請他們就此留步,不必多送。所謂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況且又不是再不相見了。

周芷若走到宋青書麵前,低著頭,雙手搓著衣角,臉上滿是不舍分別之色地道:“師父,弟子舍不得你走。”

宋青書摸了摸周芷若的頭道:“師父也舍不得你,隻是為師卻是不得不去,放心不過是旬月的事情,師父就會回來。”

周芷若雖然還是不舍,但是仍然是乖巧的點了點頭,道,“那就讓弟子在送師父一程吧。”

宋青書搖了搖頭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咱們師徒就此而別罷。咱門江湖中人,快別做小兒女狀態了。”

“師父,那你一路保重,徒兒在山上等你回來。”周芷若含淚伏身下拜,向宋青書拜別道。

宋青書上前扶起周芷若道:“你也是,記住我叮囑你的話。好了,咱們就此別過罷。”

說罷又向宋遠橋等人行了一禮拜別,轉身拾級而下。跟在俞蓮舟身後。

“師父,你一路保重。”周芷若又在後麵叫了一句。

宋遠橋率眾人上前幾步,,直目送著俞蓮舟,宋青書的身影轉過處彎道,消失在他眼中,又默立良久。這才率眾而返。

宋青書卻是全無不舍,此刻足下生風,大步流星,直恨不得立即奔下山去,縱馬江湖而行。

雖然他以前也下過山,到了襄陽,去了劍魔穀,但是那時候,自己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小角色,處處小心,不但要避開武當的耳目,還要小心江湖上的廝殺。

不過現在卻是不同了,首先自己的武功經過與莫聲穀的對練,可以十分明確的知道,現在隻要自己小心,行走江湖已經沒有什麽問題了,不禁生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感。

雖然這一次下山,主要是追查張翠山的下落,並且查明到底是誰偷襲擊傷了張翠山,但是這卻並不妨礙宋青書行走江湖的渴望。

數日之後,蝴蝶穀外來了一群人,為首的是兩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身後跟著一位白衣少年和一群青衣男子。

長江自漢口到九江,流向東南,到九江後,便折向東北而入皖境,而蝴蝶穀,就是在皖北女山湖畔。

進了蝴蝶穀,一路上金燦燦的一片,遍山遍野都是金菊,雖然眾人來此是為了查事情的,但是見了這等美景也是不由得一陣驚歎!

轉了幾個彎,卻見迎麵一塊山壁,路途已盡。正沒作理會處,隻見幾隻蝴蝶從一排花叢中鑽了進去。

張鬆溪見狀道:“此處既然已經沒有了路,咱們不妨跟著蝴蝶過去瞧瞧。如何?”

俞蓮舟點點頭道:“也好!”於是也從花叢中鑽了進去。既然長輩們已經決定了,宋青書等人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過了花叢,眼前是一條小徑。行了一程,但見蝴蝶越來越多,或花或白、或黑或紫,翩翩起舞。蝴蝶也不畏人,飛近時便在眾人頭上、肩上、手上停留。

又行了盞茶的功夫,遠遠的便看見一條清溪旁結著七、八間茅屋,茅屋前後左右都是花圃,種滿了諸般**。

當真是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可惜眾人現在卻是麵色沉重,原來就在茅屋前麵,橫七豎八的躺著十數具屍體,各種兵器也是七零八落的散在四周。地上的血跡雖然已經幹了,但是仍然可以聞到一股濃濃的血腥味。

“大家分散開來,四處找找,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麽蛛絲馬跡。”俞蓮舟麵色不好的說道。

“是。”

眾人分散開來,四下尋找。宋青書也是選了一個方向,查看起來。

這一找,果然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比如說地上散落的金花。

宋青書俯身撿起,細細的打量了一番,結合自己所知道的,斷定這就是金花婆婆,也就是紫衫龍王慣用的東西。

“他果然也來了。”看到這裏,宋青書不由暗道,雖然與原著中有所偏差,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

抬眼一望,果然在屋後又發現了一些東西。卻是兩座墳墓,前麵立著兩塊墓碑,一塊上寫“蝶穀醫仙胡先生青牛之墓”,另一塊上寫“胡夫人王氏之墓”。

“二師兄,你快來。”就在這時,突然聽到張鬆溪叫了起來,似乎發現了什麽東西。

宋青書也趕了過去,隻見張鬆溪手上拿著一柄斷劍和一個香囊。

“這是五師弟的佩劍和香囊。”說著張鬆溪將手中的東西遞給了俞蓮舟。

俞蓮舟細細的打量了一番,道,“不錯,這正是五師弟的佩劍和香囊。”

頓了頓,又道,“既然五師弟連隨身攜帶的佩劍和香囊都丟在了這裏,看來當真是萬分危急。”

“不錯,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馬上找到他們,要是被敵人先一步找到,恐怕五師弟他們就不妙了。”張鬆溪道。

“可是可能當時情況危急,五師弟來不及留下暗號,我們要到什麽地方去找呢?”俞蓮舟皺了皺眉道。

“不如我們先到附近的村莊鎮店中打聽打聽再說吧。”宋青書建議道。

“也隻好如此了。”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想了想俞蓮舟同意了宋青書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