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震動

占領了善闡府驅逐了高氏,高寵將目光轉向了羅婺部,對於這種總是趁火打劫,喜歡搞事兒的攪屎棍子,處理方式與高氏又是不同,他們這種勢力往往不會安分,有機會就會站出來鬧事,打亂大宋整合大理國各方勢力的計劃。因此高寵的做法就是毫不留情的予以打擊,借以震懾那些還心懷僥幸的部落。

在高寵的統一調度下,除留守善闡城的狼翼一旅和東川郡的部分州軍外,其餘所部兵分兩路。一部出善闡府向西穿插迂回為錘,廣南西路州軍並狼翼三旅出橫山寨借道自杞國自南合圍為砧,如同鐵錘砸核桃一樣給予其迅猛一擊,速戰速決結束戰事。

羅婺部族長楊金堂想著天塌下來有大個兒頂著,沒想到高氏平時看著氣勢洶洶,沒想到卻如此不濟,隻用了三天便丟了善闡城被迫應詔撤離,丟了自己的老窩。但是他並不想就此放手,將到手的東西拱手讓出,當然更不想當下一個高氏。而現在宋軍顯然已經將他當做了下一個重點照顧對象,他自然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楊金堂一麵派人聯絡周圍部落欲和他們結盟共抗‘外族’;另一方麵卻派人帶著禮物前往羊苴咩城拜見國主表忠心,想借段譽之力擺脫宋軍的打擊。可人品太差鬼都不會幫他,周圍的部族飽受羅婺部的欺壓,如果是過去可能還會應付一下,可現在大家巴不得他被宋軍滅了出口惡氣,當然無人響應。而前往都城的使者連國主的麵都沒有見到戰鬥就打響了。

李泉將本來用來攻打善闡城的火炮這下全用到攻打羅婺部上,凶猛的炮火夷平了一個有一個羅婺部的城寨。部民們被驅趕著離開自己的家園遷往它處。而楊金堂見事不好,帶著人鑽進了大山中逃出了包圍圈在山中東躲西藏多日後。吃喝全無便想著投奔其它部族,可此時誰敢收留他。終於在一個夜晚被敵對部落抓獲送到了宋軍帳前……

宋軍先敗高氏,後平羅婺部,兩仗便改變了滇東的局勢,震驚了大理國諸蕃。一時間各部悸若寒蟬,皆不敢妄動,段譽隨即下詔命大理國三十七部蠻長前往善闡城會盟共商國事,高寵派李泉領一千軍兵前往羊苴咩城迎接段譽前來。十日後,段譽到達善闡城,國相高順貞也隨其到達。他知道短短幾日時間卻已經物是人非,這裏再不是高氏的地盤,國主也不是原來的國主了。

三日後,各部蠻長齊聚善闡城,大會在宋使的主持、**師金赫的見證下召開。在座的人心中都明白,大宋欲扶段氏重掌大權,高氏必然會被削權,這符合大家的利益,也是權力重新整合的良機。因此紛紛支持段譽主持軍政與大宋交好。在內外巨大的壓力下,高順貞不得不俯首同意交出權力。

段氏獨斷朝政這不符合大宋的利益,當然也不是各部所願。於是在宋使的斡旋下各部達成協議,大家尊段氏為主。接受其領導,但是撤銷國相一職,改由左、右兩相輔佐國主理政。左相由國主任命,右相由三十七部蠻長選出。共同處理國政。同時成立部族聯盟,國有大事需共同商議再做出決定。

由於大理護軍一直由高氏掌控。幾成其私軍,必須予以改編,幾經討論決定由國主擔任‘三軍都統長’統領全軍,兵丁由從各部招募選拔。鑒於當前情況,段譽請求大宋派出人員協助大理整編軍隊,訓練新兵,培養軍官,同時將善闡城作為宋軍駐兵之地,所需由大理國一力供給。

對於段譽的這個提議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是擔心自己剛剛掌權,手裏沒兵少將,一旦有變他毫無辦法,留下宋軍一來可以幫助他組建新軍,二來也可以給自己壯膽。高寵對於這個建議十分歡迎,他知道皇帝也會答應的,大理軍在宋軍一手訓練下將來必定心向大宋,而且也可從其中培養自己的代理人,而駐兵善闡城則取得了立足點,可以建立自己的基地,周邊有事都能迅速反應。

就在各方達成共識,皆大歡喜之時,東川郡、建昌府和石城郡諸部‘突然’提出要求脫離大理國,歸附大宋。這個問題一下讓各方陷入了尷尬之地,大宋顯然無法對倒向自己的人用兵,而大理國又暫時無暇顧及,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多年他們前他們就基本上處於獨立狀態了,不納貢、不出兵。而這次高氏的討伐讓他們徹底倒向了為他們出頭的大宋。

大宋一方顯然不願意因為這點事兒影響到剛剛正常化的兩國關係,宋使百般‘規勸’,但是各部歸意已決。大宋建議暫不接受他們的歸附,三郡設立特別區暫由他們自治以三年為期,屆時再由他們自己決定去留,那時兩國都不得幹涉。事已至此,段譽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點頭了。各部蠻長卻有的動了心思,想看看三年之後三郡情形如何,如果好的話也想學學,當然也不會真心反對。

段譽看看坐在一旁失落的高順貞,他們‘共事’多年,當然知道其擔心啥,也明白這個曾經權臣的需要,眉頭一皺,為了安慰高順貞能讓他以後安心,不必擔心被清算而想著造反,便寬大為懷的任命其為左相繼續參與國家的管理。高順貞聽到任命,擦擦頭上的汗珠子,鬆了口氣,躬身受命,對國主不計前嫌依然重用高氏深受感動,表示定會盡心盡力輔佐國主,

各部蠻長卻對國主的任命多有微詞,好不容易將他弄下去了,又將他提拔了上來,雖說其權力與當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大家心裏還是不舒服,他們擔心高氏再次得勢不利於各部,便將成紀郡董彌陀推為右相。這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祖輩董伽羅曾助段氏開國,先為軍師後為宰相,權傾一時,但是後來被日益強大的高氏取代,兩族勢如水火,把他弄上去正好予以牽製。

諸事議定,各部在大宋使臣和高僧金赫的見證下,寫了誓約,喝了血酒,表示共同遵守盟約,如有違背,各部共討之。其後段譽親筆書寫了國書上報大宋皇帝,對老大拔刀相助是感恩戴德,好話說了一火車,最後賭咒發誓世世代代效忠大宋,歲歲納貢……

趙檉接到大理國書心中石頭落地,下旨加封段譽上柱國,賜金千兩,綢緞百匹,玉帶一條,盔甲一副,佛經百卷。隨後以收大理有功晉升高寵為上將,襲祖爵冀國公,賜地百頃,馬擴晉升銀青光祿大夫,賜金五百兩,其以下有功皆有封賞。同時任命金赫為情報司副司長,因其身份特殊不能封賞,便蔭其二子,賜進士出身,授五品中侍大夫,依其能力加官。

大肆封賞同時,趙檉令從狼翼軍中抽調官兵組建駐大理部隊,其編製為一個旅,下轄步、炮、騎和輜重各一指揮及水軍分艦隊,負責整訓大理新軍並協助大理抵禦外敵、平息內亂、保護大宋利益。而早已做好準備的商隊立刻按照計劃進入東川郡開山炸石,建立礦場冶銅供應軍需。

大宋以宗主國的身份出兵調停大理各部,平息了內亂,扶國主親政的消息迅速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引起的震動不下於大敗女真。過去各國向大宋稱蕃不過是看上了大宋的富庶,以入貢為名通商,賺取暴利,而大宋也隻享受著‘萬國稱蕃’的榮譽,從沒有利用過老大的身份幹涉他國內政,為他們出頭,所以隻是個名義上的老大並無其實。

現在卻不同了,出兵大理使大宋邁出了‘君臣之間’實質性的一步,說明大宋是個敢於負責的老大,藩國有事他不會再坐視不理,而會采取實質性的‘行動’,不再是那個供在桌子上的宗主國。這使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定位自己和大宋之間的關係,謹慎對待這位中興大宋,帶領國家再度崛起的新君!

最快做出反應的是大宋的宿敵西夏,宣和年間後兩國的關係隨著女真人的崛起和衰落時而緊密,時而疏遠,在趙檉這個克星即位後變得更加微妙,保持緊密的經濟關係的同時又嚴加防範,不敢有絲毫懈怠給日漸強盛的大宋以‘入侵’的借口。而現在西夏內部也不穩,國主李乾順和王弟察哥兩人的關係也日漸緊張,‘大理事件’讓他們看到大宋已經開始插手他國內政,有能力左右一國走向。

李乾順哥倆兒當然不想學大理國,讓趙檉這個小子鑽了空子給自己‘上課’,最後鬧得兩敗俱傷不說,還讓大宋得了利。左思右想之下哥倆兒決定還是要暫停內鬥,強強聯手搞定趙檉,免得再打他們的主意,看看現在已經是十月了,新年又要到了,於是決定由察哥帶隊前往大宋入貢,拉拉關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