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趙檉的打算
西征軍歇兵十日,獲得補給後兵分兩路,一路由高寵領龍騎兩個旅和獵騎旅、沙漠軍、炮兵兩個指揮及配屬輜重隊出發攻取北庭。另一路由監軍趙禮率兩個步兵旅、炮兵兩個指揮及各部協從軍和輜重支隊大部留守鹽泊城阻擊來援的西遼軍。很明顯,兩路軍實力相差懸殊。且大家都看得出高昌軍羸弱,西遼軍才是西征軍的主要對手,可如此部署兵力著實讓人疑惑。
但如此安排兵力是經過趙禮和高寵兩人商議後決定的,因為皇帝事先有言,在與高昌作戰中不宜與西遼發生武力衝突,應盡量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但是西遼有武力挑釁行為可進行堅決的反擊,可烈度要適當,留下緩衝的餘地。趙檉如此考慮是基於當前的形勢,西遼處於中亞邊緣,是進入西亞地區的橋頭堡,而此刻西亞地區卻為塞爾柱王朝統治……
塞爾柱人屬突厥烏古斯部落聯盟四大部族的一支,初居突厥斯坦的吉爾吉斯草原,以其酋長塞爾柱的名字命名。約於十世紀中期,塞爾柱率其遊牧部族西遷至錫爾河下遊的占德地區,被編入薩曼王朝的邊防軍,在布哈拉城附近定居,歸信伊斯蘭教。後趁伽色尼王朝對外戰爭和內訌之機,擴大勢力,逐漸興起。
在宋仁宗景佑年間,塞爾柱之孫圖格魯勒率其部越烏滸河西下,奪取伽色尼王朝屬地木鹿和內沙布爾。其後在丹丹坎決戰中,塞爾柱軍大敗伽色尼軍,連克幾處城邑。占領呼羅珊全境。圖格魯勒定都內沙布爾,建立行政機構。自封為“貝克”。建立政權後,其領兵繼續西進。並吞米迪亞,進據賴伊、哈馬丹,在攻占伊斯法罕後遷都於此。二十年後,他又征服阿塞拜疆,該地封建主向塞爾柱人納土。次年,應阿拔斯王朝哈裏發戛伊姆之召,圖格魯勒領兵進入巴格達,廢黜布韋希王朝埃米爾,被哈裏發視為救星和保護人。
後來哈裏發被迫賜予圖格魯勒“素丹”稱號。封他為“東方與西方之王”,成為哈裏發的攝政王。從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權力悉歸素丹控製,哈裏發僅是象征性的宗教領袖。在素丹艾勒卜?艾爾斯蘭及其子馬立克沙執政時,帝國達到極盛時期,武功文治卓著。幾十年間占領拜占庭亞美尼亞省首府阿尼,攻占了阿勒頗,其勢力擴張到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並從法蒂瑪王朝手中收複了聖地麥加和麥地那。
此後在凡湖以北的曼齊卡特戰役中。塞爾柱帝國打敗拜占庭軍隊,俘擄拜占庭皇帝羅麥紐斯?戴俄格尼斯,占領小亞細亞東部。從此,大量塞爾柱人相繼遷往小亞細亞。伊斯蘭教在小亞細亞得以傳播。在上世紀末馬立克沙把首都遷到巴格達,此時塞爾柱人的版圖,東起中亞並與遼接壤。西至敘利亞及小亞細亞,南達阿拉伯海。北至基輔俄羅斯邊境,形成強大的軍事封建帝國。在聚禮日祈禱中。將素丹的名字與哈裏發並列,成為西亞新的主人。
本世紀初馬立克沙和尼紮姆?穆勒克相繼逝世後,王室諸子爭位,皇族內訌,各地軍事封建主割據稱雄,伊斯瑪儀派的阿薩辛支派在波斯和敘利亞占據許多堡寨,出擊王朝軍隊,進行暗殺活動,從而使塞爾柱帝國開始解體,羅姆素丹國在小亞細亞獨立。後帝國分裂成以巴格達、大馬士革、科尼亞、摩蘇爾、迪亞巴克爾等城市為中心的許多小塞柱素丹王朝,各王朝間相互混戰,削弱了抵禦外敵的能力。
雖然塞爾柱王朝已經走向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依然是西亞的霸主。按說不論誰弱誰強和遠隔萬裏的大宋並沒有多大關係,可這些突厥人還是做‘生意’的高手。其不管是與波斯聯手還是與拜占庭聯手,都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的:壟斷絲綢之路。他們利用占據中西亞的通道的優勢和有力條件,劫掠東方商人販運到中亞的絲綢、瓷器和珠寶等,拿去與羅馬、拜占庭做生意,以從中獲取暴利……
塞爾柱人的無本買賣讓大宋商人損失巨大,且惹怒了大宋財迷皇帝趙檉。大宋現在搞得是外向型經濟,通過出口來拉動國內的經濟,提高財政收入,以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斷人財路,等同於殺人父母,他們這麽搞等於切斷了大宋陸路上的財路,趙檉豈能咽得下這口氣。
前幾年趙檉忙於整頓內政,討伐金國,整合周圍各方勢力,一時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們。這幾年就不同了,高麗臣服,金國也折騰不出什麽花兒來了,東南亞地區商貿也搞得紅紅火火,各國年年遣使來朝,所以東邊已經沒有什麽搞頭兒了,可以把精力轉向西北了,而想懲罰塞爾柱王朝同樣繞不過一個勁敵,那就是與他們不大友好,甚至有宿仇的西遼。
這幾年大宋對外擴張的腳步走得有點快,已經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這當然包括西遼。當初宋夏聯軍幫助高昌驅逐了西遼勢力,使耶律大石感到不安,大宋一旦控製了高昌,那麽西遼必然會與一個強國為鄰,這肯定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因此其極力阻止大宋勢力的進入,不惜策反高昌,使他們再次投入自己的懷抱。
而西遼現在也不是當初那個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隻有幾百號人馬,被女真人追得無立錐之地的流寇了,現在他們已經是一個擁有廣闊疆域的地區強國了。他們的皇帝耶律大石無疑也是一位合格的統治者,不僅僅隻是堅毅的性格,而且有靈活的手腕,以及寬仁的心。其統治極有效率,完全可以成為統治者中的典範,他懂得如何進取,同樣也懂得如何休養生息。
在耶律大石十數年間的經營下,西遼百業興旺,牲畜肥壯,軍隊此時也是軍勢日盛,銳氣日倍,已是打遍中亞無敵手了。往來的商旅,耕種的庶民,此時都傳頌著其的威名。大宋此刻雖然也已經成為東亞第一強國,且軍事和經濟實力都遠超西遼,但與其這樣一個如日中天的新興帝國對抗顯然並不是上上之選,那不僅要消耗大量的國力,而且會在西進的道路上多一個強大的敵人。
因此在趙檉決定西進之初就沒有將西遼作為敵人對待,而是希望他們能成為自己西進的盟友。究其原因不隻因為宋遼曾經有過百年友好,自己又娶了一個契丹公主,還有契丹深受漢文化和中原政權典章製度的影響。而西遼王朝建立後,雖然僻處西域,耶律大石也仍然仿照遼國舊製,采用漢製上尊號,改紀元,並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並沒有因此放棄傳統。
另一方麵宋遼兩國有著共同潛在的的敵人,耶律大石和趙檉一樣是個有著野心的君主,他以為即使不能回到東方,也要在這裏將契丹人的威名傳遍四方,建立契丹人新的偉大王朝。在這種偉大理想的召喚下,大石決定西進,去開拓契丹人新的疆土,他將目標鎖定為衰微中的西喀喇汗國,也是塞爾柱王朝統治下的一個附庸國,這也使得他們與塞爾柱帝國不免一戰。
而事實也證明趙檉判斷的正確性。西遼康國四年,遼軍進入費爾幹穀地,一路西行,在忽氈附近與西喀喇汗國的大汗馬合木統領的軍團遭遇,雙方搏戰之下,西遼軍發起淩厲的攻擊,西喀喇汗**隊的主要組成部分葛邏祿人不願為馬合木賣命,紛紛散走,最終馬合木的軍隊被西遼軍徹底擊潰。
在西遼的兵鋒之下,西喀喇汗國迅速被擊敗,馬合木帶領著殘部逃回撒馬兒罕城中。惶惶不安下,他給他的主人賽爾柱蘇丹桑賈爾送去了求救的書信,祈求著他的主人來拯救自己的命運。在信中,馬合木極盡渲染大石的威脅,稱王國遇到了無法想象的災難。請求桑賈爾盡真主之寶劍的職責,在新月旗下集合真主的戰士,發動新的戰爭,保衛自己的信仰。
可當時的賽爾柱蘇丹桑賈爾正忙於應付花剌子模,而無暇顧及馬合木,花剌子模曾經同樣也是賽爾柱人的附庸,但是此時在阿即思的統治下正掀起反抗賽爾柱人的浪潮,使得桑賈爾焦頭爛額,花剌子模軍一度攻入了布哈拉城,處死了賽爾柱派駐此地的總督。
不過耶律大石也沒有乘勝繼續西進,在他心中與塞爾柱王朝決戰的時機尚未來到。忽氈之戰後,西遼軍隊停下了腳步,鞏固他們在錫爾河穀地新占領的土地。不過大石明白,與其的決戰終究會來臨。他冷眼旁觀著,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而今年終於讓他等到了,桑賈爾終於騰出手來,他要與喀喇契丹的統治者耶律大石一決勝負。而不湊巧的是大宋的軍隊也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