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江南征兵忙
這種相持和暫時的平靜,讓人們誤以為戰爭,已經凝固在華北的一九三七年八月初,隻有唐秋離和已經到了北平的日軍大本營總參謀長,閑院宮載仁親王,以及有名無實的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心裏明白。
表麵的平靜,是為了孕育更猛烈、更致命的一擊,雙方已經是鬥紅了眼,獠牙已經沾滿了對手鮮血的狼,絕無罷手的可能,戰爭之門一旦開啟,除非一方倒下,否則,沒有關閉的可能,何況,這點兒損失,對於實力雄厚的大日本帝國來說,不過是略傷皮毛而已。
而載仁認為華北首戰失利的根本原因,在於情報渠道不通暢,獨立師二十多萬人馬,就埋伏在北平近郊,我們卻一無所知,還以為對手隻是支那雜牌部隊二十九軍,結果吃了大虧,載仁看出了七七事變當夜失利的真正原因,其中雖然不乏為老友香月清司開脫的意思,也是一語道破實情,這個家夥,能做到大本營總參謀長的位置,卻非浪得虛名。
隨後,他協調大本營情報本部,把日軍特務係統之外的“梅、蘭、竹、菊”四大特務機關中的“竹”機關總部,由上海秘密遷往北平,建立平行於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小林多喜二係統之外的另一套情報係統。
他給“竹”機關現任機關長安倍三的命令是,專注於搜集有關唐秋離和華北獨立師的所有情報,我要知道他的一切,破獲獨立師在華北的情報網絡,斬斷獨立師的情報來源,希望安倍君能成為支那魔鬼唐秋離的命中克星,期待你的好消息。
唐秋離知道日軍增兵華北的全部消息,獨立師的情報係統,覆蓋東北和華北,卻不知道,載仁為了對付他,專門安排了一個特務機關來搜集有關自己和部隊的情報,這是一條看不見的暗線,遲早會讓唐秋離吃個大虧,而他在華北的戰績,也被寫入民國戰史。
民國戰史所稱,日人侵華,蓄謀已久,首先挑釁於北平宛平城下,我國不堪忍受,奮起反擊,國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唐秋離將軍,帥虎賁健兒,華北三戰,皆重挫日人,使其損兵三十餘萬,日酋更是多人喪生,斬日人南侵之野心於平津地區,保黃河以南之國土免於日人塗炭,唐副委員長居功至偉,遂以此戰而名動天下。
唐秋離卻是有苦自知,華北加上東北鏖戰二十餘日,獨立師所屬各部,損兵一個半旅,將近兩萬人,而且打的都是部隊骨幹,老戰士,獨立師的起家部隊,包括東指劉鐵漢部損失的將近一個多旅,整個獨立師係統,有三個半旅的部隊,失去了戰鬥力,元氣大傷,不得不調回太行山黃崖洞根據地休整。
反觀日軍,損失三十多萬人,迅速增兵至一百一十多萬,還增加了大量的技術兵種,其戰爭動員能力,使唐秋離深為警戒,日本是蓄謀已久,而國府是倉促應戰,光是兵員的素質,就差著一大截,除了獨立師所屬各部隊,武器裝備,也遠遠落後於日本。
再加上日本裕仁天皇無可比擬的號召力和煽動力,日本國民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日本舉國總動員,極為容易,反觀今日之民國,蔣委員長名為全國領袖,實際上,各地方實力派,各揣心腹事,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陽奉陰違,都想趁著亂局撈一把,遠的不說,山西的閻長官,自己和日軍鏖戰的時候,也沒見他伸手幫一把。
唐秋離是以一家之力,對抗日本舉國之力,首戰大獲全勝,是趁著日本人不了解自己的底細,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便宜,以後的仗,恐怕沒有這麽容易打了。
擴大部隊規模,建立一支能同時應付幾麵戰場的部隊,和大量高素質的後備軍,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他請示南京蔣委員長,鑒於目前部隊的兵力,已經遠遠落後於華北的日軍,而華北各地兵員潛力,以近枯竭,我部擬在全國各地招收新兵,增加與日軍抗衡的實力。
所需經費及武器裝備,如國府確有實際困難,可由北平軍分會自行解決,笑話,在蔣委員長的地盤征兵,等於挖人家的牆角,沒有老頭子的同意,你能帶走幾個人,光是戴老板那夥子人,就讓你肉不疼心疼。
他也不好意思讓老頭子出人又掏腰包,解決這些事情,以獨立師目前的家底兒,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還有句話他思考再三,沒有對蔣委員長提出來,就是山西閻長官哪裏,除了三十幾萬晉軍,最起碼還有十五萬人至二十萬人的兵員潛力。
可那是閻長官手把捂摁的私人地盤,鐵打的江山,別人多看幾眼,老漢都能拔槍相向,以蔣委員長的高超手腕,呼風喚雨的本事,琢磨了好幾年,也沒有插進去一腳,好不容易有了中共紅軍東征渡黃河的機會,八個師的中央軍,緊趕慢趕的到了山西地麵兒,卻被閻長官利用當打手,和中共紅軍打個你死我活,最後也沒能站住腳,白忙活了一回。
自己在他嘴裏掏食,先不說閻長官的反應,那不明擺著是讓蔣委員長作難嗎?而且那老兄的渾身上下都是心眼兒,算盤子扒拉得賊精,一個不慎,別著了他的道兒,還是等日本人發動下一階段攻勢,把這隻日本狼引到他的家門口,吃了他的羊,叼走了他的孩子,他該著急了。
那時候,就由不得他了,上門兒求自己幫忙的時候,再提條件也不遲,唐秋離的考慮很正確,閻錫山還沒有感受到日本人的切身威脅,有華北獨立師在前麵擋著,他樂得看熱鬧,隻要日本人不進山西,管他和誰打得地暗天昏,隻要別動我老漢的一根柴草就行。
蔣委員長接到唐秋離請求在江南一帶征兵的電報,知道他說的是實情,戴笠的軍統局也沒閑著,有關日軍大本營往華北戰場大量增加兵力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他的案頭,這裏麵固然是戴笠軍統局的本職業務,也是他為報答唐秋離那一封至關緊要的信,解救他於張學良和楊虎城槍口之下的救命之恩,有渲染的成分在裏麵,不過,這可是幫了唐秋離的大忙。
軍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蔣委員長拿出唐秋離的電報,征求各位軍事委員會成員的意見,沒有想到,持反對意見的竟然居多數,他們的理由是,唐副委員長現在所統轄的兵力,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遠超過華北日軍的兵力,而且據有黃河天險,再無增兵的必要。
何況,此次征兵的地點,全都在內地,一旦施行,會對內地的兵源潛力,造成影響,將來江浙一帶,一旦有大規模戰事發生,現在的部隊,補充都來不及,唐副委員長的用心,值得商榷?
敢情,這些軍事委員會的要員們,把山西閻錫山的晉軍部隊,山東韓複榘的魯軍部隊,都歸到唐秋離的名下,這樣算起來,可不是一百五十萬人之多,蔣委員長卻是心如明鏡似的,這些軍事大員,他們的根都在江南一帶,那個人都有自己的嫡係部隊,唐秋離在江南征兵,無異於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還有一點兒說不出的小心思,如此年輕的唐秋離,在華北的赫赫戰功,讓這些自詡為軍中宿將,領兵多年,卻沒有什麽輝煌戰績的軍中元老們,心生嫉妒,巴不得有機會拆台,說實話,自己也曾經對唐秋離的要求產生過懷疑,要不是戴笠的情報,還真不知道秋離麵臨的壓力。
唐秋離名義上領兵百萬之眾,一直把軍權視為立足之本的蔣委員長,更是深知其中三味,閻錫山和韓複榘的部隊,唐秋離指揮得動,就是用不了,那兩個人,把兵視為自己的**,占地盤的本錢,哪裏肯拿出來和日本人拚命。
原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戰鬥力,也是在那明擺著,唐秋離真正能用得上的,就是獨立師的十幾萬人馬,麵對一百多萬日軍,確實是力不從心,提出征兵的要求,也是情理之中,要是唐秋離在華北垮了,一百多萬日軍,蝗蟲一般南下的情景,讓蔣委員長不寒而栗,他的立足之本江浙一帶,必將不保。
所以,麵對各位大員的反對意見,蔣委員長拿出了戴笠的情報,戴笠的情報很詳細,連日軍每個聯隊的實力,指揮官的姓名等,都完整的寫在上麵,數字最有說服力,眾位大員們不吭聲了,他們心裏明白,蔣委員長拿出這份情報的意思,現在的唐秋離,在蔣委員長麵前,有求必應,有的時候,不求都主動給,自己再打橫炮,得罪的不僅僅是唐秋離,還有蔣委員長。
這次會議之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麵對全國發布總動員令,號召有為青年,參加部隊,抗擊日本軍,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次麵對日本空前壓力的全國戰爭總動員。
給唐秋離的電報,是蔣委員長親自擬寫的,“秋離,你之處境,我以全部知曉,華北戰局,係於你一身,幹係重大,各部隊現不得征召新兵,唯優先華北獨立師,至於所需之軍費和裝備,我以令財政部長宋子文,軍政部長陳誠,先按二十五萬人所需準備,可放心,中央一力支持,蔣中正。”
於是,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參軍的熱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