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別急啊,我給你們衝幾碗嚐嚐。”張知抬手壓一壓,示意大家安靜些。

她從背簍裏又拿了幾個碗,化了一點秋梨膏給幾人嚐嚐。

“甜滋滋的,真好喝啊!這不比喝藥強?給我來一壇。”有人掏出錢來買。

張知唯恐他們誤會,連忙解釋道:“生病了還是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諱疾忌醫,我們家這個秋梨膏隻是一個輔助的功效,能夠緩解,卻不能夠治病的。”

有人善意地笑出聲,“小姑娘就放心吧,這些我們都懂的。”

張知點點頭,“我們今天帶來的不多,隻能賣十壇,如果你們需要,可以預定,二十天以後我家會再送來一批。”

“還有,這秋梨膏最好放在幹燥通風陰涼處,這樣能延長保質時間。”

“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讓秋梨膏沾水,沾水了容易壞。”

大家紛紛點頭答應,早早掏錢的十個人各搶到了一壇。

大部分人都沒買到,扼腕歎息,“哎呀,你家賣東西怎麽每次都準備這麽少啊?每次都搶不到,我家那老頭子抽了一輩子旱煙,夜裏總是咳嗽,吵得我睡不好,還想給他買一瓶嘞。”

就有人附和道:“是啊,我那小兒子到了秋天總是咳嗽,還不肯喝藥,要是有這個秋梨膏就好了,你家能不能早點送來一批呀?”

一群人越說越激烈,口水噴得到處都是。

張知趕忙解釋道:“叔叔嬸嬸們,家裏人手不夠,做得沒那麽快,還請你們見諒。”

“不過,你們要是買皮蛋,我家明天可以來一趟。”

“現在開始預訂啊,我爹這裏預訂明天的皮蛋,我這裏預訂二十天以後的秋梨膏。”

一聽有皮蛋,大家才釋懷了不少,紛紛上前預訂。

等圍著的人散去以後,幾人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可能是太久沒吃到皮蛋了,大家格外熱情,四人輪換著記錄還是很累。

“跟著知了賣東西就是輕鬆,一句話不用說,隻用在後頭遞東西收錢就行了。”張信糧感歎道。

張信水白了他一眼,“瞅你那點出息。”

其實,他心裏也是這麽想的,自家閨女怎麽這麽淡定?嘴巴吧啦吧啦幾句就把東西賣掉了。

張信山三兄弟滿臉笑容收拾東西,再去買些糧食就可以回家了。

卻見剛剛那個牽孩子的婦人腳步匆匆地回來了,大聲道:“我買一壇子。”

她本來已經拉著孩子回家了,但是端來熬好的藥,孩子死活不肯喝,強行給他灌了幾口,反而咳嗽得更厲害了。

小孩子被藥苦得臉皺成一坨,哭鬧著要喝梨水,不給喝就滿地打滾,把她急得也不心疼銀錢了。

張信水敷衍地道:“秋梨膏已經賣完了。”

婦人臉色一垮,聲音尖厲地吵道:“你們怎麽不給我留一壇子?我兒子在家裏哭著鬧著要吃呢。”

張知無語,說不買的是你,現在吵著鬧著要的還是你。

但到底是客人,她耐心解釋道:“下一批秋梨膏要等到二十天以後了,你可以先預定,定金七十五文。”

聽到還要定金,婦人氣得轉身就走了,等她回到家,孩子發現她沒帶回來秋梨膏,躺在地上滾來滾去哭嚎。

婦人沒辦法,跑回農貿市場找人,哪還有張信山幾人的影子,直拍著大腿懊悔不已。

張知幾人現在已經在糧店門口了。

因為縣令突然管事了,糧價得到了控製,不再猛漲,但也沒降。

還是保持著上次來縣城時的價格,大米十八文,陳米和碎米十二文,穀子十文。

張信山咬牙又買了四口袋穀子,還不知道等到了冬天糧食是什麽價格,總不能一直吃黃豆,大人吃吃還行,孩子們腸胃弱,還是要吃些精細的糧食。

聽取張知的提議,又去買了十斤粗鹽屯著,鹽價還是居高不下,已經漲到一斤九十文了。

長海縣的海嘯把製鹽坊摧毀了,以朝廷的反應速度,製鹽坊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重建,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開始製鹽。

但人不吃鹽哪行?估計鹽價還有的漲。

張知想著等回去了和村長說一聲,讓大家屯些鹽在家裏。

牛車“噠噠噠”的晃悠到小水村。

村口香樟樹下好久沒人聚堆聊天了,一個個都漫山遍野跑,多挖些草藥多賺些錢,今年過個好年。

等到了作坊門口,就見一輛馬車停在前院,院子裏擺了茶點,張老頭正陪著人說話。

張知定睛一看,這是……董管家啊。

她趕忙從牛車上滑下來,從王稔那裏聽說了,董家出了位娘娘,聖上極為喜愛,董家的權勢自然水漲船高。

回鄉的董老夫人是這位娘娘的母親,聖上親封的三品淑人,地位非同一般,縣令見了都要見禮。

張知上前行了一個晚輩禮,嘴甜地喚道:“董爺爺。”

對於張知這樣攀關係的做法,董管家也不生氣,笑嗬嗬地道:“回來啦!京城送來了一盒子珠花,都是適合年輕女孩帶的,家中也沒個年輕女孩,老夫人讓我帶來給你,你等會去看看喜不喜歡。”

“謝謝老夫人,謝謝董爺爺。”

這幅乖巧的模樣,確實討人喜歡,董管家摸了摸張知的頭,道:“等你下次去縣城,可要去府上坐一坐,老夫人一直念叨你呢。”

“好。”

張知乖乖應答,將心中的疑惑壓下去,她總感覺董管家比上次來客氣了不少。

董管家和張老頭又誇了張知幾句,這才正了正臉色,說起此次來的目的,“家中小公子患有氣疾,到了秋冬時節就常常咳嗽,惹得總是犯病,聽聞你家在集市賣一種秋梨膏,有緩解咳嗽的作用,老夫人心疼孩子,就讓我來預定幾壇。”

張知心頭一驚,董家的消息太靈通了吧?秋梨膏賣了不到半個時辰,他們就得到消息了。

而且,他們去買了幾袋糧食的功夫,董家的馬車就走在了他們前麵。

張知再次對董家的權勢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董爺爺,上次做的秋梨膏還剩下三壇,都給您帶走吧,下一批做好,我再給您送到府上。”

“好。”董管家道:“那我先定二十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