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元旦前夜,過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元旦早上太陽剛升起來,桑榆穿戴整齊的出門跑步,碰到多日未見的張玲子。
張玲子這幾天,一直滿屯子亂晃悠,至於目標,桑榆隱約明白,肯定是上輩子愛麵是不得的陳立明。
之前陳立明娶桑小晚,她沒啥招兒。如今那倆人兒掰成那樣兒,想要重歸於好,可能性幾乎為零,她這是想要抓住機會,實現自己兩輩子的暗戀呢。
張玲子扯住桑榆,一五一十的把昨天晚上桑陳兩家的鬧劇,包括誰說了啥話,全都學了一遍,老桑家大門上有多少條菜刀砍出來的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像是親自數過一樣。
說這些時,她的臉上帶著那種“看吧,我一尋思就得是這樣”的得意,還有些小小的炫耀,似乎對自己的先見之明,分外滿意。
周家和陳桑兩家在屯子的東西兩頭兒,西邊鬧成啥樣,東頭聽不著,離得遠呐。
聽說陳立明居然敢動刀,桑榆是真的被驚到了。
上輩子的陳立明溫潤儒雅,待人溫和有禮,哪怕成了億萬富翁,也從沒有和任何人積過怨,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個溫和有禮的好人。
這輩子居然變成敢動刀的家暴男,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脾氣秉性的影響,是多麽的巨大。
沒有了原主旺夫體質的幫扶,陳立明還真啥也不是。
不過,惡有人惡報,這也是老陳家和老桑家應得的報應。
“唉,小榆姐你說,當時立明哥要是和你結婚多好。你那麽能幹,還能掙錢,立明哥又是吃商品糧的,肯定都過上好日子了。”
這話帶著點試探的意思,桑榆如何聽不出來!
隻是如今的桑榆,對於陳立明,除了厭惡,再沒有半分旁的感受。並且,對於他的悔婚,越來越感到感激。
如今的她,是真的感謝陳立明的不娶之恩。
她柔和的笑了笑,嗔怪的拍了張玲子一下,“玲子胡說啥呢,我是訂了親的人,和陳立明沒有一分錢關係。”
“那能咋地,依我看,他們倆過不長,早晚得散嘍。唉,白瞎立明哥那麽好的人兒了。”
桑榆依舊不動聲色,像個知心大姐姐似的開導她,“緣分盡了就分開,也是沒招兒的事。不過我得問問你呢,玲子,你這過了年兒可就二十一了吧,咋也不說個人家兒?咱們屯兒的姑娘,你可是把尖兒的,啥好小夥子配不上?”
“小榆姐,”張玲子不好意思了,扯著衣角扭身子跺腳,“你說啥呢,這事兒我得聽我爸媽的。”
“聽爸媽的沒錯,可是,你自己也得有主張。看好的人,就別錯過。不然,還不得後悔一輩子嘛。”
“這種事兒,不都是聽爸媽的話嗎。”
“那可不是了,國家提倡自由戀愛,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的權力,你當然也是。玲子,嫁人不是小事兒,那是要過一輩子的,一定要挑個頂喜歡的,你說對不對?”
看到張玲子若有所思,桑榆滿意的接著往前跑了。
跑步回來,家門口停著熟悉的驢車,小毛驢低著頭,這兒那兒的四處聞,不時噴出形狀奇怪的白氣。
見她進門,周山和周星一人扯一隻手,把她往屋裏頭拽,“小榆姐你快穿厚棉襖,爸說帶咱們去鎮上呢。”
她四處一看,潘珍和周南春都穿好衣服了,立立正正的坐在炕沿上等著。
桑榆本來也打算去趟鎮上,買點豬肉和白麵,回來包餃子。
這裏可是東北,哪有過節不吃餃子的呢。
她穿上大棉襖,又檢查幾個孩子,看他們捂得都挺嚴實才放心,一家人全爬上驢車,用褥子蓋住腿腳。
車板不大,但坐他們一家七口,富富有餘。
孩子們開心的不停打鬧,樂得嘰嘰嘎嘎的。
潘珍讓他們閉會兒嘴,灌一肚子北風,回頭肚子疼。
周南春第一次離開熟悉的村莊,緊張又興奮,捏著潘珍的衣角,手指凍青了都不肯鬆開。
今天是元旦,供銷社隻上半天班,下午全體放假,回家過節。所以,準備的貨不多。
好在他們來得不算太晚,買到最後一塊肉,麵粉買了五斤。
這時候小鎮沒有精粉,都是那種一籮到底的黑麵。
這種麵顏色不好看,但是口感特別好,蒸出的饅頭既勁道又麥香味兒十足。
後世的人都追求綠色無汙染食品,但真正綠色無汙染的東西是少之又少。
這裏不一樣,那個年代的大東北,全國有名的糧倉,所有一切,全都是純天然的,真正的綠色無汙染。
鎮上和農村不一樣,這裏的節味比較濃,調皮的男孩子們在外頭瘋跑著玩兒,左手拿著一根點燃的香,右手不時從挎兜裏掏出一根小鞭兒,點著了往遠處一扔,然後捂著耳朵等著聽響兒。
那前兒吧,小鞭兒都是慢撚兒的,扔出去得等個幾秒鍾才會爆炸。
偶爾的,也會有啞鞭兒,撿回來,從中間撅斷,用火點燃裏邊的火藥,呲的一聲兒,小鞭兒變成個小型煙花,迸出一小串火花,片刻輝煌,轉瞬即滅,卻也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歡樂。
周南和周海羨慕的看著別的孩子放小鞭兒,卻懂事的不肯張嘴要。
桑榆心裏不太得勁兒,她在心裏想,如果他們的爸媽還活著,會不會給他們買小鞭兒放著玩兒。
答案是肯定的。
她又折回供銷售社,買了兩掛一百響的小鞭兒,一袋兒檀香,還給最小的周星和孩子樣的周南春各買了一條大紅色的頭綾子。
周南川看桑榆下車又一次進入供銷社,也跟著下去了,他知道桑榆要買什麽,試圖說服她不必那麽慣著孩子。
桑榆不理他,堅持買到想要的東西,再重新上車。
好容易來鎮上一趟,而且時間還早,周南川駕著車,在幾條主要街道走了一圈兒,也算是逛逛街。
路過之前去過的一家國營商店,就是原主上輩子在這裏租櫃台、賺到第一桶金的那家商店。
桑榆著意看了幾眼,可能是受北方天氣的影響,還沒有建設完,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裏邊堆著水泥和紅磚,亂糟糟的。
記憶裏,原主是一九七九年春天,在這裏租了兩節櫃台,銷售女式衣物,從此走上發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