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用張苞向李奇傳遞了這份信任,使得李奇感動有些為難。

這就好比兩個人被追殺的時候,一個跌倒了,不是讓另一個快跑,而是說:“我相信你,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友情是經得起考驗的。”

試問,那個原本可以跑掉的人,會不會回來救他呢?

若是不回來,心裏會不會不安?會不會被世人說道?

若是回來,卻很有可能兩個人一起被幹掉。

現在劉備雖然沒有直言讓李奇相助,因為李奇圍了長安這麽久,眼看就能打下來了,劉備也開不了這個口。但是劉備也沒有說不要李奇幫助,隻是說,我相信你,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是經得起考驗的。

李奇思慮再三,告訴張苞道:“感謝劉使君和令尊的信任。我的建議是,宛城與江夏,若不能同時兼顧時,先集中兵力守住一個吧。最壞的結果,若是真被曹操、孫權逼得無路可走,我這裏永遠有使君的一席之地。”

言下之意,這次你們隻能靠自己了,我是幫不上忙的。

可是張苞年紀不大,聽話隻聽表麵。麵對李奇的這份關心,他還是很感激的。

畢竟李奇這次圍攻長安,花了這麽多時間、精力,又折損了如此多的人馬,不可能就此放棄。若是劉備沒救成,讓曹操奪回了南陽郡,再想像這次一樣從武關兩麵夾攻長安,隻怕就不現實了。

送走張苞後,李奇與龐統商議道:“看來我們得盡快想辦法拿下長安,否則曹操收複宛城,再從宛、洛向長安進發,我們就腹背受敵了。”

龐統道:“自廖化從西城帶兵前來匯合後,我們這邊一共三萬人馬,而長安夏侯淵、夏侯惇麾下也有三萬人馬,兩者兵力相當,長安城的城防又固若金湯,任何方式的強攻都很困難。除非孔明先取郿塢,然後率大軍逼近長安,糾集優勢兵力再行攻打。”

正商議時,忽報諸葛亮遣使攜書信至李奇處,要李奇配合,對長安施加軍事壓力。

龐統笑道:“哦喲,這孔明是不是越來越膨脹了?竟然給主公分配起任務來了。”

李奇沒說話,待他仔細看完諸葛亮的建議後,也明白諸葛亮的計劃是怎麽一回事了。此計若成,則雍、涼之地唾手可得。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要兵臨長安,給長安方麵施加軍事壓力,首先得破掉前方五十裏外夏侯惇的營地。

李奇早就讓人探聽清楚了,夏侯惇的營寨駐紮在一處山脊上,大營正前方是一片山穀。如果李奇想要進攻夏侯惇的營寨,需要從矮處向高處仰攻,在地利方麵處於劣勢。此外,夏侯惇還在營寨前方挖了兩道壕溝,溝中布滿了竹槍,槍頭伸出地麵正對前方,可以有效的防止敵軍衝營。

同時,夏侯惇遣孫觀、吳敦二將分別率一軍駐紮在左右兩個山頭,互為犄角之勢。

這也是李奇在藍田駐紮了這麽久,一直沒有強行對夏侯惇發起攻擊的原因。

而夏侯惇這次也耐得住寂寞,無論李奇怎麽搦戰,他也堅守不出。

現在形勢所迫,如果不加快節奏攻下長安,隻恐曹操破了劉備之後親率大軍前來,自己在藍田穀前不挨村,後不著店的,勢必危急。

龐統道:“夏侯惇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不如先從孫觀、吳敦二人這裏打開一道缺口。”

這孫觀、吳敦原本隻是泰山賊寇,有勇無謀,相對夏侯惇來說,比較容易上當一些。

李奇與龐統設計了一套連環計,先派趙雲率一支部隊於孫觀所駐紮的山頭下搦戰。

趙雲這支部隊不過兩三千人,來到山頭下脫了衣甲,坐在地上敞胸露懷,不罵曹操,也不罵夏侯惇,單罵孫觀。

賊子、小兒、匹夫、傻X……

有一種說法是,你罵得越準,對方就越生氣。

比如你罵一個聰明人是2B,人家可能不屑一顧;可你罵一個2B是2B,就當真是揭了他的傷疤了。

孫觀就是這樣,因為他曾經真的是“賊子”。在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後,深得曹操讚賞,官至振威將軍,好不容易洗白了身份,卻被一群衣衫不整的士卒揭了傷疤,怎能不氣憤?

當下不顧夏侯惇的將令,私自便領兵衝下山來,想要把趙雲部給突突了。

旁邊山頭的夏侯惇見孫觀所在的山頭旌旗舞動,呐喊聲起,知道孫觀必然是要中計的,不禁罵道:“孫觀小兒不聽將令,吾必斬之以正軍紀。”

果然,當孫觀衝下山去的時候,兩邊山坳叢林出殺出李奇的伏兵,將孫觀團團圍住。

夏侯惇在望樓處見到“李”字旗號,心中暗道:莫非李奇親自前來衝陣?

早些年,李奇親自衝陣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隻是後來地盤越大,膽子越小,衝陣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現在基本上都是坐鎮中軍,不會與敵軍短兵相接了。

夏侯惇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李”字旗號下有一將,身著銀色鎧甲,身邊兩員副將寸步不離,其中一員副將黑臉虯髯,疑是周倉。

這李奇雖然親臨陣前,但是也沒有輕易上前殺敵,隻是揮動著旗幟,給士兵指點方位。但凡有曹兵衝殺過去,皆被弓箭和周倉、裴元紹擋了下來。

當時夏侯惇與孫觀、吳敦各據一個山頭,就是敵軍在攻打任意一個山頭時,另外兩個山頭的曹軍衝殺下來,都可以對敵軍造成合圍之勢。

夏侯惇擊敗周倉、裴元紹的信心還是很足的,既然李奇伏兵已出,又親臨戰場,何不趁此機會將其斬殺於陣前?

夏侯惇令人揮動令旗,與吳敦各率一軍,衝下山去。

李奇見狀,連忙將令旗往後一擺,指揮撤軍。

原本被圍在戰圈中的孫觀感激涕零的說道:“我就知道夏侯將軍不會不救我的!”

孫觀輾轉來到夏侯惇跟前,道:“李奇讓趙雲示弱,引我出戰,今伏兵盡出,可追之。”

夏侯惇白了孫觀一眼:“你就不怕前方還有埋伏?”

孫觀道:“末將認為李奇這次就是衝著我來的,目的是破壞我們的防禦之勢。幸得夏侯將軍與吳將軍夾攻,李奇計劃失敗而退兵,斷然不會在路上設置伏兵。”

夏侯惇尋思,前方還有沒有伏兵,恐怕不會像孫觀想的這麽簡單。隻是這次李奇親臨戰場,**的確夠大,不妨一試。

當然了,夏侯惇不舉蠢到拿自己的去試,便對孫觀說道:“汝不聽軍令駐守山頭,本應按軍法處置。不過你剛才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我便令你為先鋒,前去追剿李奇軍隊。”

孫觀得令,率領本部人馬急忙追了上去。

吳敦問夏侯惇道:“李奇、龐統都是奸詐之人,將軍真的認為前方不會有伏兵?”

夏侯惇道:“你說得也有道理,李奇、龐統夠奸詐的,可能真的會有伏兵。不如你我二人率軍為後應,若真有伏兵出來時,便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吳敦頓時就明白了,不是夏侯惇認為前方沒有伏兵,而是夏侯惇故意讓孫觀前去投石問路,將李奇的伏兵引出來,然後一舉破之。

如果真能擒殺李奇,犧牲一個孫觀算得上什麽?

不過孫觀運氣還挺好的,沿途追擊李奇那些掉隊的殘軍,斬獲人頭、軍械若幹,卻一直沒有碰上所謂的伏兵。

眼見都過了叢林山丘,前方一片坦途,再不可能有伏兵的藏身之處了,孫觀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加快了追擊李奇殘軍的速度。

夏侯惇、吳敦原本還小心翼翼的,但是看到孫觀勇往直前,全無障礙,也跟著放鬆了警惕,加快了腳步。

不多久,夏侯惇趕上了孫觀的步兵隊。

夏侯惇見這支步兵是孫觀的一名部將在帶領,便問:“孫將軍何在?”

那部將答道:“孫將軍帶領數百騎追趕李奇去了。”

夏侯惇眉頭稍微皺了一下,道:“這也太冒進了吧!”

他認為,即便李奇沒有在途中設下伏兵,僅憑孫觀數百騎也太少了一點。如果李奇整頓人馬,反身殺回,又有趙雲這樣的猛將在,孫觀焉能抵擋?

此時天色漸晚,視線逐漸變得不那麽清晰了。遠山隻剩下一輪深黛色的輪廓,樹枝在昏暗的天空下張牙舞爪。

夏侯惇勒令收兵回寨,並派出一名輕騎兵,傳令孫觀也趕緊收兵回營——如果孫觀還活著的話。

夏侯惇掉轉馬頭,軍士紛紛向兩邊閃開,騰出一條道來,然後自行前軍變後軍,往營寨返回。

剛行了幾步,忽聞後方喊殺聲起。

原來正如夏侯惇所料,趙雲率殘部“逃”回營寨時,廖化引一軍接住,兩軍合二為一,反殺回來,將孫觀斬殺。又從曹兵口中得知其步兵還在後方,便索性殺了回來。

夏侯惇的士兵追了半天路,早已疲憊,聽聞這就返回營寨了,大多都放鬆了戒備。又想到來時沒有遭遇李奇的軍隊,前方又有孫觀在,自己應該十分安全,以至於趙雲、廖化殺來時,促不及防。這就是典型的“擊其暮歸”。

好在這一帶比較廣袤平坦,夏侯惇很快就從前軍策馬奔了回來,及時穩住了軍心。

趙雲部與夏侯惇部都折騰了半天,體乏力弱,可廖化部卻是以逸待勞,氣勢正泓,兩軍交鋒,夏侯惇不敵而退。

趙雲見天色已晚,士卒疲憊,也不追趕,乃收兵回營。

這一戰,從孫觀中伏到趙雲反殺,夏侯惇損失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馬,一路上都在罵罵咧咧的。

吳敦寬慰道:“孫觀在山下中伏後,我們接連殺出,使得李奇的伏兵被兩麵夾擊,敗退而逃。孫觀又沿路追殺了二三十裏,算起來我們也不算敗,隻能說是互有損傷。至少孫觀被斬,那也是他咎由自取。”

夏侯惇聽後不言不語,隱隱覺得哪裏沒對。

在自家山頭下麵,趙雲示弱,兵馬不多。孫觀出擊之後,李奇從兩旁殺出來的伏兵也不多,否則不會那麽容易就被自己與吳敦擊敗。

在追擊李奇敗軍時,也就一個廖化前來接應。

其他人呢?

按理說,李奇都親自出來了,不至於才出動這麽一點人馬吧?其他將領都在家裏睡大覺?

“中計了!”夏侯惇猛然抬起頭來。

吳敦驚問其故,夏侯惇道:“我們今天所見的那個李奇是假的。”

吳敦:“假的?”

夏侯惇道:“李奇讓人打著自己的旗號假扮自己,正是為了引我們出擊。從我們交戰時所接觸到的敵軍數量來看,也就一萬餘人。真正的李奇恐怕已率領大軍趁虛奪了我們的山頭!”

吳敦忙問:“那我們回不去了?”

夏侯惇道:“我也是猜測,你先率一隊人馬回去看看動靜,盡快回來報我。”

吳敦得令,率一小隊人馬潛回去查探。

果不出夏侯惇所料,李奇不僅已經奪得山頭,還扼住了通往長安的要道。

夏侯惇想要回到長安,隻有兩條路:一是走滈水水路,二是翻越塚領山。

走水路自然安全得多,可他是出來追擊李奇的,哪來的船走水路?

那麽唯一的途徑就隻有翻越塚領山,然後經過霸陵回長安。

夏侯惇不敢在原地久留,連夜朝塚領山而去。

塚領山是丹水的發源地,地勢險要,多崇山峻嶺。前不久夏侯淵兵敗上雒就是走塚領山回長安的。李奇知其地勢險要,故而不敢追擊,才走了藍田穀的方向。

由於天色幾乎黑成了一片,鉛雲壓頂,月色無光,夏侯惇行進緩慢。

走得慢,就可以想得更多。

夏侯惇突然想到,如果李奇奪取山頭,扼住要道之後,隻怕也會猜到自己會從塚領山回長安。因為塚領山是夏侯惇唯一的選擇——除非翻越秦嶺,從子午穀進入漢中,又從褒斜穀殺出來,那特麽純粹是瘋了。

既然塚領山是自己唯一的出路,那麽李奇會不會在奪得山頭之後,便派人去塚領山設下埋伏呢?

吳敦見夏侯惇行進緩慢,提醒道:“將軍,我覺得我們還是走快一點,以免李奇的追兵趕來了。”

夏侯惇道:“你說的有道理,你率本部人馬先前,我在後方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