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李奇來到玉山後的戰績也沒比黃忠強上多少,實在是玉山地勢險要,且要處皆被留讚把守之故。
留讚鐵了心的堅守山隘,無論李奇怎麽**都不出戰,李奇拿他也沒有辦法。
直到後方傳來捷報,說郝昭攻破武夷山防線,李奇這才舒展了一口氣。
李奇與龐統商議道:“會稽西南方向的缺口已經打開,留讚未免被困山中必然退兵,到時候會稽郡也就唾手可得了。”
龐統道:“的確如此。不過我看留讚此人勇猛過人,不是倉皇怯戰而走,隻是為了保存實力。所以在占領玉山時,要謹防他在山上留下的陷阱。”
李奇點了點頭,道:“彭綺對玉山了如指掌,不如就撥一支軍馬使彭綺先上山排除陷阱,然後大軍才可越過玉山,直取會稽。”
不數日,留讚果然退兵。
李奇召集將士於帳中議事,道:“諸位在玉山耗時月餘,今日終見成效。我軍郝昭部擊破武夷山防線,留讚也棄山而逃。不過留讚行事謹慎,玉山又多險要的關口,也不知道這廝臨走之時,有沒有留下什麽陷阱。故我欲派遣一將,先行上山排除障礙,為大軍開路。不如諸位將軍何人敢領此命?”
黃忠率先出列,道:“某為主將,當為大軍開路。”
李奇道:“可是玉山地勢複雜險峻……”
黃忠道:“某對玉山地勢已經了如指掌。”
彭綺出列道:“黃老將軍對地勢的了解,都源於彭某的口述,要說對玉山的了解,那還得數末將和末將的部曲。”
話說留讚尚在時,大家也不隻一次攻山了,現在留讚都不在了,還有什麽好怕的呢?
一座空山而已。
這麽輕鬆的立功機會,彭綺才不打算放過呢。
李奇看了看新投奔過來的韓綜,隻見其目光閃爍,似有後退之意,便又回過頭來對彭綺點了點頭,道:“此事非彭都尉不可。”
黃忠還待說些什麽,李奇卻表示:“黃老將軍這些年已經立下過赫赫戰功了,不如就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吧。”
彭綺大喜:“多謝主公!”
說罷,彭綺便率本部盜賊前赴玉山。
馬雲騄給李奇斟了一盞茶,隨口問道:“彭綺雖為盜賊,但自投夫君以來,還算是盡心竭力,若是有危險,何不派韓綜去?我覺得韓綜比彭綺可惡多了。”
李奇笑了笑,看來韓綜這樣的貨,走到哪裏都是不討喜的。
近聞孫權封周瑜的侄子周峻為偏將軍,這說明孫權還是很念舊情的。韓綜作為韓當的兒子,把孫權逼得想除之而後快,可見其人有多麽的不堪。
後來聽張三說,韓綜令部下假扮盜賊劫掠往來商賈,更是刷新了李奇等人的三觀。
所以在馬雲騄看來,就應該把這種有危險的任務派給韓綜,讓他死了也沒話說。
可是作為一個地方領袖,李奇所考慮的,不是誰討厭誰就該死。
李奇解釋道:“夫人此言差矣。此時正當用人之際,我怎麽可能隨隨便便上部屬去送死呢?彭綺在玉山落草多年,的確是排查障礙的最佳人選。再說了,留讚是否真的布下了陷阱也不過是我與龐軍師的猜測,未必就有危險。至於韓綜,不過是養給江東其他人看的。我能善待韓綜,也是為了讓江東人士看到投降的希望。若有人效仿韓綜來降,豈不是可以少死很多人?”
正說話時,忽報玉山突起大火,李奇急忙於馬雲騄出營查看。
李奇營寨距離玉山尚有數裏之遠,可剛出營寨,也能看到濃煙衝天,火勢正朝著附近的山頭蔓延。
龐統道:“應該是留讚設下了引火的機關,被彭綺的人馬不小心觸碰到了。”
李奇令黃忠帶人速往玉山救援。
至黃昏時分,黃忠已將彭綺等人救回,部曲死傷過半。
李奇忙上前慰問:“彭都尉傷勢如何?”
彭綺擺了擺手,道:“無妨,彭某熟知一條小路,可直通山腳,大火起時,某正好距離那條小路不遠,故而僥幸撿回一條命來。”
從彭綺的傷勢可以看得出來,這條所謂的“小路”並不是那種被人走出來的步道,可能隻是荊棘少一些,坡度稍緩一些的土石地。
看著彭綺血流不止,馬雲騄頓覺一陣惡心,捂著嘴就跑了出去。
彭綺愕然:“主母縱橫疆場,殺敵無數,不會是暈血吧?屬下罪過呀!”
李奇拍了拍彭綺的手臂,安慰道:“樂觀一點,她隻是懷上了。”
彭綺哭笑不得:“主公真是……雄才偉略啊!”
李奇:“……”
可以這麽形容嗎?
留讚留在玉山的機關已經被觸發,火勢幾乎將整個玉山燒禿,不會再有任何危險了。
投靠在李奇麾下的韓綜道:“某在江東多年,深知留讚之奸滑。隻怕還有一些隱藏在暗處的機關對大軍不利。所以要過玉山,某願在前方開路。”
一聽這話,不止李奇感到惡心,就連馬雲騄也再次捂嘴作嘔吐狀。
韓綜道:“主母身體抱恙,請主公與主母位列中軍,方可保萬全。”
其實李奇很想說,她這次是真的惡心。
可是忍了一忍,道:“韓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鑒。”
李奇想提,先讓韓綜象征性的立一些功勞,然後便委派他到江陵大後方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官員打發了即可。一旦江東平定,他再鬧什麽幺蛾子,就別怪李奇替大舅哥報仇了。
說到大舅哥,孫權現在可以說是寢室難安。
殿堂之上,已經出現了求和派的聲音。
孫權認為,李奇所占之地,不過是分割之前的豫章郡而已,其北有武昌、廬江,其南有會稽,其東有丹陽,其實是處於一個三麵被包圍的局麵。隻要自己能夠緩過這口氣來,奪回李奇所占之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張昭等求和派卻認為,此時李奇兵鋒正盛,曹操在後方又不給力,不如割地賠款,送還孫夫人,向李奇求和。
能不打就別打,這是文士們的一貫主張。
別說求和,哪怕是投降,李奇也不會動搖他們士族集團的利益。
可孫權就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