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現在相信吳祺確有攻克春穀的可能了,原來是探到了曹軍將撤的消息。可是這癟犢子為什麽不早說?

當務之急,是要奮力攻克春穀,同時封鎖曹軍將退的消息,以免引起李奇的注意。

故而,朱桓引軍向前,各種攻城器械都推至城樓之下,箭矢齊發,鼓聲雷動。

此番攻城,是樂進故意引江東兵來的,所以防禦措施一應俱全,而守城方顯然占據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故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江東兵的攻擊。

就在朱桓信心滿滿的想要攻克春穀的時候,吳祺反而是猶豫了。

這特麽跟自己預料中的不一樣啊?

曹魏不是要結好江東,主動將城池讓出來嗎?何以會有如此頑固的反抗?

吳祺甚至認為,自己是中了樂進的圈套:樂進根本就沒打算要把城池讓出來,而是誆騙自己,企圖消滅一波江東兵的主力。

可如果現在撤退,又恐怕樂進趁勢殺出。那麽自己陣勢一亂,又沒幾個人,自己搞不好又會被活捉回去。

就在吳祺糾結無比的時候,朱桓率軍殺到。

吳祺大喜,道:“休穆將軍來得正好,此誠攻克春穀的關鍵時刻,合該休穆將軍立此大功!”

朱桓揮舞令旗,使一隊士兵推著井欄直逼城樓之下,同時問吳祺道:“吳校尉不是悉知城中布防嗎?倒是給朱桓說一說,避免無謂的傷亡呀。”

吳祺隨口便道:“此麵城牆即是春穀最薄弱的存在,隻是我軍兵力太少,遲遲攻克不下,使得曹軍有充足的時間把其他地方的防軍調了過來。”

朱桓看了吳祺一眼,心道甩鍋甩得挺溜的呀,這不就是責怪自己和徐盛沒有全力配合他嗎?

可為什麽這癟犢子仍是閉口不提曹軍將撤的消息?

朱桓道:“這麽說,其他地方的防務就薄弱了下來?”

吳祺一個激靈,心道好機會,便對朱桓說道:“休穆將軍所言極是,此處便交給休穆將軍牽引敵軍主力,我自率本部人馬去後方襲其虛處。”

朱桓:“……”

雖然不樂意讓吳祺撿大功,但憑心而論,自己大軍在此吸引火力,的確比吳祺要靠譜一些。吳祺兵力少,繞襲後方無論在速度上還是隱秘方麵,都比較占優勢。

在拿下春穀城這件大事上,朱桓還是比較拎得清的,遂頂住城樓上的矢石,許吳祺後退。

吳祺樂得有朱桓頂住壓力,退軍之後,便真的退軍了……

也就是說,他壓根沒有去攻打春穀比較薄弱的地方——因為在吳祺看來,自己是上了樂進的套,春穀根本不會有什麽薄弱的地方。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就被吳祺完美的詮釋了出來。

卻說春穀城樓之上,樂進正納悶兒呢:尼瑪江東兵在這裏攻了半天了,為什麽李奇一點動靜都沒有?探子死光了?

經探查,並非李奇的探子死光了,而是李奇和樂進的探子都死光了!

樂進令臧霸沿江布置撤退所需的船隻,並有意將消息泄露出去,其目的就是要引起李奇的注意,可是有意去泄露消息的這些人,包括李奇派出來打探四周消息的探子,全都被朱桓留下來的伏兵截殺了。所以,李奇壓根不知道曹軍將撤的消息。

臧霸問樂進道:“撤退的準備已經完成,是否撤軍?”

樂進忿忿不平的說道:“我們撤軍已經是很大的損失了,如果不能借撤軍之事挑起李奇與孫權之間的矛盾,此番江東戰役就算是完全白打了。”

浩周道:“可是世子那邊有明確將令,要我們撤回北岸防守,令李奇與孫權因為沒有外部的威脅而自相攻伐。若遲遲不撤軍,恐怕影響世子的布局啊。”

樂進猶豫半晌,問:“我軍能否抗住朱桓的這一輪進攻?”

浩周道:“沒問題的,我們所做的防務是應對李、孫兩家的攻城,現在李奇未到,孫權方麵也隻有朱桓來攻城,徐盛處於觀望狀態,所以要擋住朱桓的這一輪進攻完全沒有問題。”

樂進道:“那麽,就想辦法把春穀丟給李奇。江東兵為奪此城已經損失頗多,倘若最後讓李奇占了城池,孫權豈能善罷甘休?況且春穀、蕪湖一線是江東賴以割據的地利優勢,孫權絕不會甘心看到春穀也落入李奇的囊中。而李奇也不是個吃虧的主,兩家必因春穀一城的歸屬引起紛爭。”

浩周問:“可是李奇至今按兵不動,如何讓他奪得此城?”

樂進皺了皺眉頭,這倒是個難題。

如果是讓給朱桓,倒還方便,朱桓就在城樓下麵。

可是讓給李奇,他人都不來,怎麽讓?派個使者去給李奇說:大哥,攻城了,我們讓給你?

他信我個鬼!

浩周道:“不如擊潰朱桓這輪進攻之後,我們就趁勢渡江。至於春穀歸屬於誰,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按照世子的計劃,隻要少了我們的壓力,孫權和李奇就必起紛爭,就算未按照世子的預期發展,那也不是我們的責任。倘若因為我們的延遲而貽誤了世子的計劃,那我們的罪過就大了。”

樂進心道浩周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東部戰區的負責人張遼歸降了李奇,自己很有可能順理成章的成為下一任東部戰區負責人。這種時候宜動不如宜靜,不犯錯就能平穩過渡,如果因犯錯而失去這次機會,那恐怕此生再難“轉正”。要知道樂進向來是以副將的身份存在,這次的確是個很好的機會。

卻說朱桓攻了半天城池,未見防禦有任何鬆動的跡象,不禁暗自腹誹。

講道理,吳祺如果真的去攻打春穀的薄弱環節,樂進不是應該派兵過去增援嗎?如果樂進不增援,吳祺應該攻入城中了吧?為什麽會一點變化都沒有?

朱桓正想派人去打探虛實,忽有探子來報:“吳校尉領兵投南而去了。”

朱桓大驚:“什麽?”

知道自己被坑,朱桓連忙下令撤軍,而心中不甘的樂進則趁勢掩殺,大破朱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