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農的一些資料
關於神農的一些資料(網上搜到的,不喜的不用看了)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明者。遠古人民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他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采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嚐百草,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明農耕技術外,還明了醫術,製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領。長期以來,對於神農氏是否是炎帝這個問題,一直懸而難決。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髒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嚐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裏,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藥用;不能夠食用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裏,提醒人們注意不可以食用。
【神農後裔】
相傳在炎黃時期,炎帝和黃帝皆神農氏之後,兩部落聯合形成華夏族。炎帝敗於黃帝,黃帝為天子,炎帝部落一部分遷離了黃河流域。蚩尤亦神農氏之後,蚩尤部落在黃河流域戰敗後,一部分融入黃帝部落,一部分南遷,後又西遷。鄂、湘、貴間均有苗民生活,為蚩尤之後,因先祖以務農,故而得名。蚩尤為神農氏後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來較高,但因戰敗後後裔居於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
【神農故居】
相傳神農氏出生於烈山,有人在在湖北距隨州北十八公裏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修建了“神農故居”。“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藥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也與神農氏有關
【傳說】
頭頂一顆珠
一次。神農氏在深山老林采藥。被一群毒蛇圍住。毒蛇一起向神農氏撲去。有地纏腰。有地纏腿。有地纏脖子。想致神農氏於死地。神農氏寡不敵眾。終被咬傷倒地。血流不止。渾身腫。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來救我。”王母娘娘聞聽呼聲後。立即派青鳥銜著她地一顆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盤旋窺瞰。終於在一片森林裏找到了神農氏。毒蛇見到了王母地使者青鳥。都嚇得紛紛逃散。
青鳥將仙丹喂到神農氏口裏。神農氏逐漸從昏迷中清醒。青鳥完成使命後翩然騰雲駕霧回歸。神農氏感激涕零。高聲向青鳥道謝。哪知。一張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芽長出一棵青草。草頂上長出一顆紅珠。神農氏仔細一看。與仙丹完全一樣。放入口中一嚐。身上地餘痛全消。便高興地自言自語:“有治毒蛇咬傷地藥方了!”於是。給這味草藥取名“頭頂一顆珠”。後來。藥物學家給它命名為“延齡草”。
神農嚐百草
上古時候。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地飛禽越打越少。地下地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隻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地疾苦。神農氏瞧在眼裏。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曆山出。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隻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穀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穀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後來變成了皮上地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這裏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麽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穀,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雲彩裏,四麵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麽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後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後,他看見幾隻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杆,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後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裏嚐。為了在這裏嚐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牆防野獸,在牆內蓋茅屋居住。後來,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嚐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裏一嚐,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隻好用最後一點力氣,指著麵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裏嚼嚼,喂到他嘴裏。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嚐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麽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著嚐百草。
他嚐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嚐,還是用木杆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嚐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裏的山山嶺嶺。他嚐出了麥、稻、穀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後來的五穀。他嚐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嚐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穀,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嚐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神農故事新解】
在神農氏的諸多事跡當中,最為人們稱道和熟悉的是製耒耜、種五穀一事,這也正是神農氏之被稱為“神農”的原因所在,“神農”一詞中的“農”字就完全體現了這一偉大創舉。
農業包括種植、收獲儲備、加工食用三大步驟。在原始農業出現之前的采集漁獵時代早期,收獲儲備與食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過程,人們采集而儲備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食用的,人們食用的東西也經常是現采現吃,並不一定是先前儲備的東西,而且人們儲備的食物也往往不是植物種籽。伴隨著陶器的出現,人們才具備了安全有效的貯藏手段,因而能夠長期儲備食物和飲水,從而把采集儲備和食用兩個獨立過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會形成大量獲得植物種籽的需求。原始種植業開始於使用葫蘆作飲水器具的伏羲氏時代,人們最早種植的是葫蘆,在種植葫蘆的過程中,人們積累比較豐富的種植技術。到了女媧氏時代,也就是陶器時代,種植技術和對植物種籽的需求一旦結合在一起,農業的出現也就呼之欲出了。其實人們開始種植葫蘆時,也不一定是因為需求而想到種植葫蘆,很可能是兒童出於愛好和玩耍開始了葫蘆的種植。其原因有三:一是兒童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照顧、保護和管理他們的“勞動”成果;二是葫蘆籽顆粒大潔白,深受人們喜愛;三是葫蘆籽顆粒大而容易播種操作。我國許多地方民間存在著禁食葫蘆籽的風俗,大人們會用“吃葫蘆籽會長包牙”之類的話嚇唬小孩子,說明人們對葫蘆籽的重視和保護,也暗示了葫蘆栽培曆史的悠久。當我們的祖先把種植葫蘆轉向種植草類植物獲取食用的種籽時,原始農業就誕生了。
吃草治病並非人類獨有。許多動物都有吃藥治病的現象,說明早在人成其為人之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本能地積累了許多草藥知識。原始農業興起後,出於尋找更好的農作物種類的需要,人們在嚐食植物的同時會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僅注意有毒沒毒、可吃不可吃,更會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種類、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溫特性等,從而結合原有的草藥知識形成醫藥概念,開始了醫學探索。也就是說,醫藥概念是伴隨著原始探索馴化植物為農作物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一種“無意插柳柳成蔭”式的明。這應該就是神農氏明醫藥的曆史真相。
要大量種植農作物,先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並馴化使之成為作物品種,比如稻、黍、稷、麥、菽五穀;其次要有農具,比如耒耜;三是要掌握農時。這些都需要長期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即使一個人終其一生也絕難做到。所以說,神農氏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代。
在農業展的早期,主要技術進步表現在馴化野生植物上,經過嚐百草和試種,古人們初步確定了適合栽培的幾種主要野草,野草種類因地區而不同,收獲的種籽除一部分被食用外,人們會選擇飽滿的籽粒留作種子,這其實就是對野生動植物的馴化過程,使得栽培植物和養殖動物與其野生原種的差異越來越大,而分別成為農作物和家畜。中國人非常重視留種工作,總是千方百計地保護作物種子,甚至有“餓死不吃種子”的說法。這一習俗更加有利於農作物品種的選育工作。可以推測,在神農氏中期,中國就已經基本培育出各主要農作物品種,即五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