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在這原上已經轉了一個多月了,沒有絲毫的線索。
馬三是來找仇家“邙山鼠”的,數年前自己的恩師姚四爺死在他們手上,是被他們活活悶死在古墓裏的。
雖然作為一個盜墓賊,死在古墓裏、為墓主人陪葬很是正常,但這過河拆橋、背後下手、以眾欺寡的行為太令人可恨。每每想起這些,馬三的心就像被千萬條鋼針在紮,在刺。
除了父親,師傅就是這個世界上對他最好的人。
馬三的人生可以分四個階段,一到八歲為第一階段,那時父母尚在,長有兄,下有弟,日子雖苦,但也能與其他農村孩子一樣,餓不著,有學上。
九到十歲為第二階段,父親死在了煤礦礦井裏,兄長接了班再也沒有音訊,母親帶著弟弟改嫁後從未回來看過他,他那時就像不存在的一樣。還好爺爺奶奶發了善心,買了十幾隻山羊讓他放,這才有了一份生計,盡管輟了學,也經常吃不飽,總算沒有餓死。
十歲到二十歲是第三階段,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他無處可去,好心的姚四爺收留他,供他吃穿,教他做人,還傳授了盜墓的本事。盡管這盜墓風險極大,又不光彩,卻能讓他在極困難的情況下活下去。從頭到尾,師傅一直都在告誡自己,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墓裏倒鬥。
這十年,是馬三成長的十年,是馬三蛻變的十年,也最幸福的十年。
在這十裏,馬三成長為一名成功的白酒推銷員,蛻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正派正直的血性男兒。挨餓受凍、無家可歸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等待他是光明、幸福、美好的未來。
第四個階段就是從二十歲到現在。師徒二人立誌金盆洗手不在做那盜墓,卻都因不得已的原因先後違背了誓言,師傅因此死在墓裏,而自己則被守墓人打斷了手腕。後來師娘死了,兄長死了,母親也死了。送走眾多親人的同時,弟弟考了大學,讀了研究生,有了一份好工作,還訂了親,而自己,也在距家千裏之外的古城西安有一家古玩店,又跟自己心愛的女人結了婚,有了兒子,又有了女兒。
漸漸地,馬三摸清了生活的本來麵目,有幸福,也有痛苦,有歡樂,但更多的是憂愁和無奈。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寫道:“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對此,宋人方嶽在《別子才司令》中又補充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到了現代,台灣知名作者林清玄又添了一句:“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時光橫跨千年,集萬千智慧終凝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與語人無二三,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這,或許就是識事、處世之道。
近些年,馬三也時常看一些書,有道家的,有佛家的,也有西方哲學的,自然對人生的體悟積累了不少,本應不再去“執著”,可是,其它名利他都可以不在乎,唯有這殺師之仇放不下。
得知“邙山鼠”與“王蛇”很有可能入秦掘墓之後,馬三就即刻去了上海打探消息,五十萬的現金花去大半,才探知他們的目標可能在這渭北平原上。
此處的“渭北平原”並非廣義上的渭河平原和關中平原,而是特指渭河鹹陽和西安段以北幾個縣,包括禮泉、永壽、涇陽、淳化、乾縣等,是陝西省古墓最為集中、墓葬級別也最高的地區。
進入這渭北平原以後,馬三先後到過5個縣城,56個鄉鎮,近千個村落,尋訪過數萬人,這才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有一個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在永壽縣以繪畫寫生為名四處遊曆,並常常去那人跡罕至的溝壑中,鬼鬼祟祟。
顯然,這與“王蛇”的相關描述已經很接近。
就這樣,馬三住進這了永壽縣招待所。在當時,這個招待所是永壽縣最高級,服務最好的賓館,也是一些官員和外地大客商來永壽的落腳點。也正因為如此,很少有警察和閑人來此騷擾。
當然馬三住到這裏,並不是因為這裏條件好,而是因為那個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就住在這裏。
幾次有意無意的遇見之後,兩人有了眼神的交流。
通過對方的眼神,兩人對各自的身份產生了巨大的懷疑。他們不是繪畫寫生的老師,也不是尋親訪友的遠客。在一次短暫的交流之後,他們確認了各自的懷疑,並判斷出他們是同行,都是盜墓賊。
隻是馬三多了一個判斷,那就是這個上海的青年人並非他要找的“王蛇”。因為他的身上,缺少了成名盜墓賊所特有氣息。而這種氣息,既無法模仿的,也無法隱藏。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座談類節目,年輕漂亮的女主持人與七八位應邀嘉賓你來我往,妙語連珠,惹得台下觀眾掌聲不斷。就在中場休息時,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嘉賓找了主持人。他說,那一位身著黑色T恤的嘉賓是一位警察。而在節目結束以後,這位被認為是警察的嘉賓也找到節目主持人,亮出了自己警察的身份,並聲明那位五十多歲的嘉賓就是一名小偷。
仔細回憶整個節目錄製的過程,這兩人沒有說過一句,交流的隻有眼神。而他判斷對方身份所憑借的除過眼神以外,還有一種氣息,即職業老賊身上所特有的“賊”的氣息,以及經年反扒民警身上所具有的“獵手”的氣息。
人的形象可以改變,言語可以改變,氣息卻很難改變。
既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馬三當下決定,收拾行禮,另尋他處。
然而馬三無意中聽到了一句上海話,讓他決定留下來,並使出手段,逼這位年輕同行露出原形。
那是在他決定要離開的前一天晚上,在經過這位同行的門口時,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從裏麵傳了過來,
盡管這不是一次兩次了,但他還是禁不住豎起了耳朵。
從爭吵聲中可以聽得出,與這位同行在電話裏吵架的是他的女人,雖然沒有帶髒字,但言語中還是充滿了憤怒與怨氣。
見沒有什麽有用的信息,馬三輕輕地抬腳走了。可就在他要走進電梯的那一刹那,一句瀘城話從那房間裏傳了出來。
這位同行雖然是瀘城人,卻從來不說上海話,即便在爭吵時。可今天,可能是因為過於生氣,這才蹦了出來。
對瀘城話,馬三並不陌生,在瀘城呆的那一周,他也學了幾句。但對於整句語速又特別快的瀘城話,他還是聽不懂。
然而,聽不懂不等於全不懂,他還是能從中逮住一兩個詞,比如這一次,他就逮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邙山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