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水晶與世界的發展

李朝正領著張歡來到熱火朝天的舅舅家。幾個月不見,舅舅鳥槍換炮整大發了。

院子裏王本和村後的一個青年,一人抓著鋼絲鋸的一頭正在磨盤上粗割著一隻笆鬥大的水晶。他們鋸得十分賣力,你拉我推進退有據。王本一邊推拉,一邊還拿隻水瓢時不時地往粗割處澆水。

舅舅把前排三間草房收拾打掃幹淨,將第二道工序的細割、粗磨一分為二,本來所用工具全由水凳一統天下,現在成了各占一半南北對峙。幾位學徒工操作著後來者居上的細割機,吱吱的切割聲伴隨著朦朧的水霧不絕於耳。細割機的切割鋼片像一麵銅鑼在中間裝上了連動杆,隨著發動機的嗡嗡聲響在悄然地飛轉。朝正定睛一看,弟弟思正雙手緊捧著隻拳頭大小的水晶,全神貫注地往鋼片上慢慢推動。他切割一會,將水晶慢慢後拉,脫離旋轉不停地鋼片,然後在覆蓋操作台上的淺盤中掏拎些濕漉漉的細沙,灑滴在水晶切口處,將切口對準鋼片再慢慢上抵。切割片充分保持著濕潤,那細水長流不停的原因是頭上懸掛著一隻鐵桶,由從醫院裏找來的輸液管導流。

朝正帶著張歡來到第三間房間,舅舅一個人坐在水凳麵前,邊上的矮幾上放著十幾隻初成規模的眼鏡片。這隻水凳,朝正不知道舅舅把它藏在哪躲過了破四舊。第三間屋明顯比前兩間安靜多了,燈光也亮了好些。舅舅拿起一隻眼鏡片,對著燈光左右端詳了一下,然後小心托放著緊貼在沙砣上,踩在水凳底下的木連板上的腳稍一用力,沙砣就忽忽地轉了幾下。舅舅停下腳,又拿起鏡片對著燈光看了看,又用手擦拭幾下。

“舅舅”朝正大聲地叫道。

孫仕轉身看見是朝正一笑,又看見張歡跟了進來,那臉色就有些不自然。

孫仕領著朝正和張歡出了前房,往堂屋走去。穿過院子時,王本一邊換鋼絲,一把罵罵咧咧,“***,磨了一個月才切了不到兩公分。”看見孫仕出來了,他忙閉口,迅速地裝好絲鋸。

堂屋內孫占正拿著本《水滸》在專心致誌地誦讀有聲。孫仕看見大兒子四仰八叉躺在太師椅上裝模作樣的用功,氣就不打一處來,他大叫著讓他出去,少在家裏丟人現眼。孫占頭幾天還幫著父親忙裏忙外的,當孫仕招了幾個學徒工後,孫占就磨磨蹭蹭不想幹了。他吞吞吐吐地對父親說想考大學。孫仕看著兒子大言不慚地想借著考大學的名義躲懶,除了罵幾句外也別無他法。

孫占叫了聲“表哥”後,又衝上前想打張歡。張歡忙閃到李朝正後麵。

孫仕黑著臉給已成家立業的外甥一個麵子,安排張歡和王本一起粗割水晶。

朝正好久沒有來看看舅舅,就多坐了會,和舅舅閑聊起水晶來了。

一聊起水晶,孫仕剛還黑虎灰豹的臉慢慢廣寒紅錦起來。孫仕告訴朝正,水晶曆史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就有,統稱玉,石之美者。說著孫仕就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和父親一樣,大字不識幾個的舅舅,背起這幾首水晶古詩來倒是字正腔圓。李朝正驚奇之下,心念無利不起早啊。孫仕所知道的水晶知識,來路繁多,但是倒有一半是在為水晶棺材挑選原料時聽105礦技工所言。

炫耀了下自己的淵博知識後,孫仕又為水晶的產量低,社會人士知之甚少而感慨起來。

朝正對圍繞水晶的各種故事與傳說知之甚少,對水晶的來曆及現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腦海裏倒是有個很清晰的印象。朝正也明白舅舅的感慨。做水晶眼鏡雖說利潤豐厚,但費時耗力,要求又太高,遠不如用綠石白玉做些把玩之物佩飾之品來得劃算。用綠石白玉來做裝飾品不僅曆史悠久、相關文化深厚,而且還由於曆代統治者不遺餘力的推廣,終至今日的路人皆知。

紅男綠女。許是母係社會受了太多的虐待,因此中國男人們死賴在父係社會裏不出來,一副天下之大不如我大,凡事唯我獨尊的派頭。這種觀念反應在具體事物中,就有譬如對綠帽子的感慨。幾千年的奴隸兼封建社會,問候男人父母祖宗的罵法並不是至尊九五的地位,而一頂言簡意賅的綠帽子才具有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卓越殺傷力。因綠帽子的惡毒,就恨屋及烏地對綠色的東西頗為慎重,要麽就是極其討厭的全力避免,要麽就魚目混珠的全盤喜歡,譬如說紅男綠女,將女人置於那尷尬地位。

漢武唐宗,前期年富力強都忙於開疆拓土,後期年老力衰就擔憂著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否延續千年。這兩位偉人憂慮著後世子孫的碌碌無為的同時,更恐懼著臣屬中或黎名百姓中有不世之才的誕生。因此有著遠見的千古一帝們在無視外邦番國的發展之下,製治和強力推廣閹割自己民族精神的觀念和道德。漢武提拔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皇信任女人,權利移交胡人。在這種覆卵之下,民間生活也在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飽讀聖賢書的皇帝們眼見中華四方不是蠻夷就是荒漠,就一個個放下大膽地裝瘋賣傻,想方設法地鼓勵臣下們鬥雞走狗地玩物喪誌。於是為男人談之色變,見之汗顏的綠色就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了。民間和百官間皆以綠色玉石為美,偶然有些白色的玉石也夾雜其間,起著混淆視聽的作用。

水晶碎裏棱角分明,晶光閃閃,仍寓示著人雖亡,然鐵骨仍錚錚。如果是一塊綠色的玉石崩裂於地上,缺棱少角,色暗澤灰的,似乎還不如瓦全來得堅強。試讓一沒有經過閹割荼毒的孩童任擇其一,想必孩童定會直奔晶瑩奪目,光潔照人的水晶去。

中國人多年中庸教育,凡事明哲保身,既號稱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又宣揚能屈能伸,戒急用忍。在這種多年明哲保身的中庸教育之下,人們就會由裏及表的體現這種膽小怕事的性格。對玉器古董的賞玩尤其如是。因為中庸,凡事講究含蓄,所以不管做事,還是做人,亦或做學問,都喜歡藏頭納尾、掩濁蓋汙,故弄玄虛得緊。所以對把玩之物的愛戴之上,常鍾情些頂著不可貌相的普通之物,幹坐著人以常待之,然後自己好半推半就的得意揚揚直接吹捧物的博大精神,間接吹捧自己的高深莫測,所以現代意義上貌不驚人的各種綠白非透明的玉石就大行其道。

那種故弄玄虛的思想,當中國還能以樹大根深吃老本時,顯不出有多少弊端。一旦西方國家也經曆了厚積薄發的過程,我們再想閉門自娛,那落後挨打就既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也順應曆史潮流了。

而外國人沒有這番教育,能夠最大程度的保留人性,直白、坦率、富有進取性。

與水晶有著異取同工之妙的玻璃,在西方能得到迅猛的發展,就間接證實了玉晶的高下之分。

歐洲十五世紀文藝複興開始,玻璃的廣泛應用,導致科技的迅猛發展。

玻璃的發明,中國較西方要早,但由於文化上的認知,玻璃在西歐紅紅火火的發展起來,而在中國則早早就被打入冷宮。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裝飾材料上,歐洲教堂上隨處可見繪著彩圖又能采光的玻璃,而中國的皇宮大殿頂上更熱衷於覆蓋著金光燦燦的硫璃瓦。

公元13 世紀時,我們這麵氣吞萬裏如虎,朱元璋正和蒙古人打得不亦樂乎。及至好不容易打跑了讓社會文明倒退的蒙元,農民皇帝又推行了一條同樣倒退的重農輕商政策。這條政策導致威名赫赫的大明帝國財政收入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一年才幾百萬兩銀子,尚不及偏安一隅南宋的十分之一。見微知著,明帝國其它方麵的發展就可想而知了。

同一時期, 崛起的威尼斯則成了西方世界的玻璃製造中心。隨著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玻璃生產技術得到改進, 玻璃科學儀器、玻璃瓶、窗戶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玻璃器具的大規模生產變成了現實。

玻璃為人們提供了顯微鏡、望遠鏡、氣壓計、溫度計、真空瓶、曲頸甑等多種科學儀器, 由此推動了人們對自然及物質世界的探求。它實實在在地開啟了人們的眼睛和心靈, 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並使西方文明闡釋世界的方法由聽覺模式轉為了視覺模式。英國學者舉出了20 個改變世界的著名實驗來做例子——比如湯姆遜發現電子的實驗、法拉第的電磁實驗以及牛頓用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結果發現其中15 個都離不了玻璃。其中顯微鏡的運用更是直接推動了世界自然三大發現中細胞學的產生。

化學家對玻璃儀器非常依賴。借助玻璃,人們才了解到了氮的化學性質,研發出了生產氮肥的技術,這對19世紀及20世紀的農業來說是關鍵的一步。天文學家們也得感謝玻璃,有了天文望遠鏡,他們才有可能了解太陽係的結構、測量恒星的視差,否則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猜想將永遠得不到證明。

沒有玻璃的幫助,物理學、礦物學、工程學、古生物學、火山學、地質學的發展速度也會大大減慢甚至走上不同的道路。舉例來說,沒有高清晰度的玻璃,我們就發現不了氣體定律,而蒸汽機、內燃機、電力、電燈、照相機和電視機的發明也就都成了泡影。沒有玻璃,就不會有顯微鏡,胡克、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就無法為人類做出他們的貢獻。沒有玻璃,細菌理論將不會出現,人們對傳染病的認識將止步不前,後來的醫學革命也就無從談起了。

可以說,正是因為玻璃生產在印度、中國和日本的蕭條,才使得這些地區不可能發生歐洲那樣的知識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