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家裏有了妹妹小寧,佳良似乎放心了許多,所以,他回到縣城後繼續忙於他的工作。當然,在縣基層辦,他是老字號人物了,個人文字功底好,料理事務又有方,凡經他處理過的事,沒有出問題的,所以,連續十三年,他都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尤其是他的個性特點是善解人意,與世無爭,樂於助人,博得了大家對他的口碑。然而,現在的他,奔5的人了,隻幹了個副主任的職務。這對於佳良來說,確實有些不公。不過,佳良對此沒有在意,也沒因此而消極、低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於工作,默默地幹他所要幹的事。當然,除了工作,就是寫作,而且多半都是在夜晚或在黎明的時候。他所寫的東西,都是工作上的事,都是他的所見所聞。拿他的話說,就是要把生活中平平常常、凡凡俗俗的事,特別是基層政權建設工作中發生的一幕幕令人難忘的記憶寫下來,記錄下來,用於鼓舞人心,激勵社會。
目下,何佳旺在村主任的位子上,正在和他的同事們幹著一番從來沒有過的新農村建設這項偉大的事業,作為哥哥的何佳良來說,很為佩服,因為,他親眼看到了家鄉的變化,親眼目睹了萬隆村的父老鄉親告別了雨天兩腿泥,晴日腳滿塵的落後景況,同時,也看到了萬隆村基建工地的場麵。這一切的一切,何佳良覺察到了,萬隆人正在覺醒,萬隆人正在奮鬥,萬隆人正在朝著一個新的水準邁進。
一日,何佳旺來了,而且是到何佳良的辦公室裏,他倆從家庭談到了農民,從農民談到了農村,又從農村談到了農業,真是談得現實,談得深刻,談得得體。當談到新農村示範村的標準時,何佳良有意提高了嗓門,其目的是讓弟弟聽得清楚,記得牢固。他說:“發展新產業是首要條件,這裏有4個標準,一是要有特色產業或龍頭企業,有過半的農戶參與主導產業的生產和經營;二是二、三產業健康發展,經濟增長率高於本縣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90%的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其次是村組經濟來源穩定並逐年增加,年收入不少於5萬元;再就是90%以上的適齡勞動力得到就業。”之後,又談到了建設新村鎮方麵的14個標準。他說:“首先要有突出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村莊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二是房屋院落富有特色,村內無空閑莊基地,無廢棄舊宅,閑置場地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村容村貌整潔衛生,有垃圾堆放點並能及時清運或處理,村主幹道暢通,路麵平整,人行道完好。四是村子道路基本水泥化或油路化,下水工程、排水設施配套齊備,出村道路寬度不少於4.5米。五是改廁、改灶到位。六是安全飲水達標。七是電網改造到位。八是有線電視網普及。九是農村信息暢通。十是柴草定點堆放,畜禽圈養,無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汙水亂潑、畜禽亂跑、建材堵街擋道等現象。十一是全麵推行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十二是實行秸稈的直接還田、青貯、汽化等。十三是實現綠化和亮化。十四是臨街牆麵有以崇尚文明新風、宣傳科學文化和法律知識的宣傳標語。”
“對了,對了,別說了,這些標準,我聽說過,內容確實不錯,但要實現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除了你說的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外,還有創造新生活、塑造新農民、培育新組織、完善新機製的內容。”看來,何佳旺對新農村建設的內容還是熟悉的,內行的。他打斷了哥哥的話,自己說道。
“可見,新農村示範建設不是隨便說的,它是有一定的指標要求的。目前,萬隆村的發展是有一些起色,但與上麵所說的示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產業化經營,適齡勞動力就業率的提高,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何佳良繼續說道。
“這些問題,我也反複考慮過,不論咋說,歸根結底就是圍繞著生產發展這個中心,咋樣能使村民富起來!”何佳旺說。
“對了,對了,生產發展是前提,是基礎,隻有生產發展了,村民富裕了,其他問題才能談得上。”何佳良指出了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問題。
就這樣,兄弟倆談了好長時間。特別是佳良他擔心自己的兄弟跟不上形勢,擔心佳旺思路不寬,不活,所以,在談話中,反複地給佳旺講解一些大的道理。自然,佳旺是一個聰明人,他悟性很高,對於哥哥說的話他記得非常清楚。
當何佳旺離開辦公室的那一刹那間,何佳良感覺到了自己的弟弟是長大了,成熟了。忽然,他又想起了父親臨下世時的炕頭叮嚀,吩咐他一定要照顧好弟弟和妹妹,一定要讓弟弟上好學,做個端端正正、有所作為的人。那時,弟弟還小,自己剛剛參加工作,家庭的重負和責任全落在了身上。後來還好,佳旺中學畢業,毅然決然地步入了養奶牛、從事牛奶製品的行列,一躍成為地方的有錢人。如今,他又被村民們推選成了村官,而且正在熱心地搞著新農村建設,這不能不令他這個當哥哥的操心和擔心。特別是經濟上的事,他何佳旺有多少錢,他能墊得起那個開銷嗎?這一點,當哥哥的心裏是最清楚的。顯然,為了村上的事,為獼猴桃幹片生產廠的建成,佳旺身上的資金幾乎用盡,今日個,佳旺找哥哥,其用意是什麽,佳良是清楚的。所以,何佳良不能袖手旁觀,他把他跟前僅有的十萬元也拿了出來,準備給弟弟。
何佳旺回家後,總在琢磨著龍頭企業、主導產品、產業化經營這幾個術語,一再考慮自己村的主導產業是什麽?能不能向產業化經營的路子走去。這個問題的提出,是有根據的。首先,本村是一個獼猴桃種植大村,地畝在3000畝以上,每畝產4000斤的話,可收1200萬斤。其二,獼猴桃幹片生產廠建成,包括冷庫在內,預計容納100萬斤。如果每斤按6毛收購,那麽,就需60萬元,這筆資金哪裏來,他想到了產業化經營,想到了村民們的3000多畝獼猴桃,想到了村民們的合作和參與,於是,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動員村民普遍參與,並將自己的獼猴桃交到生產廠裏,其價錢嘛是按目前的市場價格交進,半年後,按高出於交進價的20%兌現給村民,另外,再把利息加上。這樣的話,一是能解決村民的賣果難問題,二是能緩解一下幹片生產廠資金緊缺的問題。當然,對於有些村民等用錢的情況,那是不強求的,是自願的,可以向其他單位或個人出售,廠裏也可優先給解決一點資金,價錢嘛?是按行市確定的。
何佳旺的這個設想提出後,首先得到了村雙委會幹部的同意,他們都認為這個辦法好,有利於村上經濟的發展。於是,就把這個設想提交到了村民代表會議上,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見,讓村民代表一家一戶地宣傳、動員,說明這個辦法的好處。
果然,一周後,生產廠與村民們簽訂了一大堆合同,沒有獼猴桃地的部分村民也簽了合同,他們準備收購獼猴桃,交給幹片生產廠。這樣,全村參與的村民戶數占到了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