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中國經濟論壇

1937年12月1日,共和國首都北京長城大飯店,自1933年首屆以來,中國經濟論壇每逢奇數年都在該飯店召開一次盛大的經濟峰會,這一屆已經是第三屆的中國經濟論壇,顯然因十月份發生於美國而後波及全世界金融危機而顯得意義非凡。

十月份金融危機爆發到邁進十二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一日三變,作為世界經濟體一部分的中國,也深受金融危機影響。因此,此次論壇嘉賓隊伍中不乏國內著名企業總裁、經濟學專家、大學教授等人物,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國務院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盛的隊伍。

來自國務院直屬的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銀行監督管理會,商務部國際司和市場運營調節司、財政部金融司,還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共計二十餘位政府官員參加此次的大會,陣容之強大實乃罕見。

上午八點,主持大會的首都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萬倫誌宣布了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正式開幕,按照例行安排,大會並不會以某一個單位或個人為核心,論壇是真正的討論大會,不過也並不是由始至終的討論,會議當中會公布一係列的數據,其中大部分出自於國內金融研究單位的研究報告,以往這些東西都是昂貴的東西,而也隻有在這樣的論壇上才會公開分享。

首先公布的第一份數據是由上海立博風投公司拿出的一份報告,題目就叫做“淺論危機之前的世界經貿”,由該公司參會代表負責向大會講述公司報告,並就自己的觀點和到會代表很展開討論。

報告指出,世界經濟大繁榮時期始於歐洲結束,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相繼進入戰後繁榮期。細分下來,美國依靠道威斯計劃中對德貸款和國內信貸消費繁榮,法國依靠巨額戰爭賠款、獲得工業和資源雙富足的阿爾薩斯與洛林走向了繁榮,英國雖然在戰爭中也損失巨大,但瘦死的駱駝也有好幾斤肉,依靠其廣袤的殖民地域和厚實的家底也走上了繁榮期。

事實上,所有的繁榮嚴格意義上都是短暫而非長久的。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即瓦特發明蒸汽機所引領的工業,在人類進入內燃動力時代中爆發了空前的戰爭,資本主義國家彼此為了爭奪既得利益和勢力範圍而掀起的世界大戰,戰爭帶來了無盡的損失,讓共和國具備了崛起的基礎、美國具備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實力,而這一次戰爭也變相讓人類開始進入電氣化時代。

電氣化時代的汽車首先成為風靡世界的產品,原有的造船、紡織、煤炭等行業開始漸漸失去了原有的風采,從1910年開始,以亞美集團為首的汽車製造企業開始為全世界帶來來自電氣化工業時代的物質享受,至1937年為止,以中國汽車產業為首的世界汽車工業,已經為人類提供了兩千餘萬輛汽車,尤其以西方強國為首的繁榮國家,更是做到了十個人甚至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汽車。

汽車產業的進步,當然能夠刺激世界的冶金、化工等飛速發。歐洲大戰期間刺激了石油產業的空前繁榮,經過一段萎靡時期後,發展至1937年中頁為止,已經具備年產桶的規模,這其中除了人類迎來汽車時代極大刺激了石油消耗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的石油化工技術,新材料、新化工產品都來自於石油化工提煉,這都是消耗原油產量的大戶。

汽車離不開的鋼鐵、鋁、銅、橡膠等材料,以美國、德國、英國等為首的傳統工業強國,在這方麵的實力是相當之強大的,汽車產業所消耗的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從這些國家進口。1929年之後,電氣化時代迎來了真正的發展春天,原有的中國大型企業相繼成為國有製企業,同時通過技術、資金扶持,共和國的民營企業開始大規模發展起來,家電產業不再是國有企業一家獨大。

於是乎,單一家庭電器之收音機開始增添越來越多的成員,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等相繼成為人類家庭生活中,尤其是中產階級、富人家庭裏必不可少的東西,家電的產值也從1919年的3.5億美元,經過十年發展到1929年才有6.85億美元的產業規模,而經共和國擴展產業規模尤其是讓民營企業加入之後,電氣化工業中重要的家電產業真正進入了蓬勃發展期,到1936年年底為止,由共和國獨領**的家電行業全球產值達到了20億美元。

有繁榮就有衰落,新時代的到來,總會讓舊時代成為過去。

中國經濟強勢崛起建立於抓住了電氣化時代的技術製高點,尤其是在汽車、家電、造船、化工等領域擁有不可撼動的優勢,與之相對的是西方世界在工業之後建立的優勢產業的衰落。

造船業是西方建立外貿優勢、強大海軍的重要支柱,冶金行業轉為出口也是因為其國內的金屬材料消耗量不足,尤其是造船業本是英國和德國的傳統強大所在,雖然德國遭受了戰爭削弱,但英國的造船能力卻沒有下降,可關鍵就在於傳統的船型、造船工藝和船舶品質,都與時代要求所不符合,以中國為首的造船工業,所推出的集裝箱運輸船、大型油輪、特種化學品運輸船、滾裝船、散貨船等,從船舶設計、建造工藝與成本、市場需求等方麵,都讓傳統強國的造船工業日臻顯得落後。

《華盛頓條約》的簽訂更是讓各國進入了海軍裝備緩慢發展期,缺少了來自市場的訂單便罷了,各國的海軍也進入了假日時期,這無疑是讓這些造船企業雪上加霜。不是沒有考慮過轉變,可調整產業並非一日即可,不在乎其所需成本,也得考慮改造之後是否還會符合新一輪的時代要求,時間一長不少國家的造船企業就衰落下來。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西方國家的以往強大的輕工紡織業,想當初之所以有堅船利炮轟跨中國閉關鎖國政策的鴉片戰爭,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的田園家庭式自耕自紡以及對外政策,不利於已經經曆工業的西方擴展市場、賺取巨額利潤。可進入電氣化時代之後,以傳統的蒸汽驅動、內燃驅動都顯得落後,最新的電力工業和更好的紡織機器,讓紡織產業也變得不再是勞動力超密集型產業,中國以以往難以想象的形態為世界呈現了紡織工業新時代形象。

輕工紡織再也不是單一產業,中國建立了一係列民族品牌,紡織材料也不再局限於棉花、蠶繭,石油化纖、複合材料等也成為服裝、鞋襪等所用材料,而中國不同於以往的西方紡織強國,並不以單一的紡織產品銷售為主,多元化和品牌化的服裝鞋襪成為促進紡織工業的蓬勃發展,當然也把西方強國所依仗的最後領地宣告失守。

如果說工業領域競爭不及中國也罷,傳統農業產品上西方也是優勢不再明顯。

中國也是農業大國,建國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家大建設,其中自然有利於農業長久發展的水利工程,加上如火如荼發展起來的化肥工業和現代農牧業科技,共和國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東三省,都成為產量巨大的糧食區,蒙古成為最大的肉類產品生產區,這些農牧產品除了滿足於本國消耗之外,也擠入國際糧食市場。

從1935年的統計數據觀測來看,肉類產品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等國家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而美國也不容小覷。但是在小麥、大豆、玉米、稻穀等方麵,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單畝糧食的產量增幅遠高於人類日常生活所消耗能力,每年高達65億美元的農作物產業市場也接近停滯。

總之,由上海立博風投公司提供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在世界經濟領域裏,共和國掀起了一連串的崛起風暴,不說奪回了近代史上中國慘遭西方淩掠而去損失,至少也是在經濟領域裏成功躋身世界經濟強國行列,當然從自治政府創建算起,中國隻經過了短短二十餘年的發展期,建國之後才進入全麵蓬勃發展黃金期,如此之短的時間裏在世界經濟領域裏強勢崛起,所引發的次生影響也是很大的。

而後,由北京盛蓉國際經貿公司經濟研究所,提供了一份名叫“蓬勃中蘊藏的危機”報告,負責向大會講述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對國際金融的研究心得,其報告的主要內容相當簡單,也非常直白的闡述其核心議題。

報告列出了很多的數據反映其報告議題,首先闡述的對象就是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

歐洲大戰之後的美國,其繁榮並不建立在新工業蓬勃發展之上,因中國在電氣化工業時代裏獨有的優勢,其經濟結構首先做出調整和轉變的就是美國,依靠於和中國大批企業長期合作的良好關係,實行自由化經濟的美國漸漸沒有人願意在相關領域裏和中國企業對抗,更多的是轉向於資源開發、礦產冶煉、交通運輸等行業,尤其美國強大的石油化工和金屬冶煉,讓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材料供應國。

同時,美國也是最先發現能有力刺激經濟蓬勃發展的房地產行業,這一雙刃效果十足的行業一旦被社會認同於戰略支柱性產業之後,危機自然就不遠了,而事實上在1937年10月份之前,沒人知道房地產這東西竟然會有如此之大的破壞力。

1929年是中國建立電氣化工業領域強勢基礎的重要年份,也是西方各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關鍵之年,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強國,在信貸領域現了新大陸,通過分期付款次貸消費,有力的刺激了民眾的消費,而且金融巨頭在證劵投機中贏得了高額利潤,社會財富開始高度集中起來,可龐大的資金卻找不到出口。

亞美集團的宏遠地產在進房地產開發上的利潤回報,在美國是空開的秘密,依靠銀行貸款、政府土地和政策支持,宏遠地產可以說是用別人的錢、用政府的土地、招低廉報酬的工人,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巨額的利潤,與之相配的銀行、政府、材料供應商等紛紛獲益匪淺。

正所謂有樣學樣,在工業製造領域裏不能和中國企業們一爭高低的企業,在投資領域找不到出口的巨額資本,輾轉之餘終於發現了一本萬利的房地產市場,原本沉積得無法動彈的巨額資金和社會力量,開始逐步向房地產市場集中,一棟棟房屋的修建背後,產生的是巨大產業次生利益,企業和投資商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效益,而扮演關鍵角色的政府,也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政績,私下裏官員們更是獲得了房地產開放商們提供的巨額好處。

作為北京盛蓉國際經貿公司經濟研究所報告研究主體的美國,在這一方麵極具代表性。

雖然有著世界工業主要原材料供應國之稱的美國,限製於世界人民的消費需求有限,工業製造領域對原材料市場所形成的供求關係變動幅度是很小的,從1930年到1937年之間,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繁榮主體之一的原材料市場,百分之…五的增幅成績都依靠於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房地產市場興榮之中自然離不開鋼鐵、水泥等,兩者一榮俱榮是很直白的道理。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1929年到1937年,中美貿易交易額一直在58億美金左右徘徊,中國出口的工業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物美價廉、競爭力十足,獲得足夠貿易逆差大部分都被政府用於公共建設尤其是教育,中國的財富絕大部分集中於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年增幅在百分之八左右的成績傲立於世界,但被嚴格限製了的房地產行業,卻顯得不足以和自由橫行的美國等國家相比。

而同樣保持每年國民生產總值以百分之八點七左右增加的美國,因最主要的經濟增長體是房地產行業,高度集中的資本雖然可以創造難以計數的財富,但卻在長此以往中讓國民經濟畸形化起來,分期付款銷售成為時代主體,任何東西都可以典賣或者抵押,甚至可以以物換物,這就是這些年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新方式。

於是乎,從美國開始、在英法壯大,一股強大的房地產發展風暴席卷全球,連中國在內都沒有“幸免”,本來隻有居住和部分商業用途的房地產,竟然能被炒作成為國民經濟增長主體地位,可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房子越修越多但房價卻越來越貴,構成社會主體的普通人民便遭了秧,“房奴”一詞風靡世界的同時,金融泡沫日漸張脹大。

與美國相應的是英國和日本,從1929年到1937年之間,英國工業生產總值隻增加了不到百分之十,煤炭、造船、紡織等傳統工業無一例外都深陷困境,與之相對的是房地產開發、金屬冶煉、建築材料等行業的繁榮。

從1922年到193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英國的每年貿易額都在75億美元以上,但英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卻一跌再跌,從22年的百分之十四到36年的百分之六,十四年的時間裏貿易由順差轉為逆差,1936年的逆差高大7億英鎊。

貿易逆差越來越高,促使英國貿易保護主義力量越來越強。對各種工業產品進口增收的從價稅一年更比一年高,與之相對的是英國走私行業的空前繁榮,從汽車、家電到武器、黃金、鴉片等等,已經被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腐化的資本主義老牌強國之一的大英帝國,關稅的增幅遠遠抵不住犯罪率的升高,30年上台的保守黨取代工黨之後,為了讓逆差下降,增收更高的稅收率,幾乎就要給中國扣上傾銷大罪的時候,這才發現真正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好處,學習美國走上了新發展之路的英國漸漸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擴大化,其經濟結構也有了質的變化。

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還能在失去競爭力的時候快速找到出路,而根基本來就淺薄的日本屢屢遭受重大打擊,其一直依靠的造船業、采礦業、機器製造業、糧食出口業等貿易額逐年下降,逆差逐步擴大至1928年的15億日元,作為日本重要市場的中國逐步從孱弱之國變為經濟強國之間,日本妄圖借台灣一事阻止中國崛起,但鬧到最後損失慘重的卻是他們自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1929年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屢屢遭受重創的日本終於迎來了更大的災難,造成了數百億日元損失的關東大地震讓日本萎靡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沒有辦法之下的日本,隻好向英美等國家大舉借貸外債,而後創造出比英國還瘋癲的貿易保護政策,幾乎斷絕了國際工業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念頭,而對外貿易持續下降的英美等國卻沒有發言反對,畢竟日本采取高強度貿易保護措施,受傷最深的是製造強國——中國。

而後,日本借助瘋狂掠奪朝鮮半島資源,不管是人力還是礦產,純粹將朝鮮族當成大和民族的奴隸使用,加上借貸而來的大筆外資通過扶持國內企業財團,輔以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以三井、三菱為首的日本財團漸漸具備較強的工業實力,依托龐大的海外進口資源,興盛起來了一整套礦產資源冶煉工業,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向中國出口金屬材料的國家,其國內也遍修鐵路、公路促進就業,而這時候日本才進入真正的繁榮期,但誰知好夢不長,1937年的金融危機氣勢洶洶的襲來了。

從兩家公司的研究報告中都可以看出一個共同論點,那就是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是極其不協調的、不平衡的,金融危機的醞釀從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那一天就已經開始,以中國為首的電氣化工業強國,與老牌工業強國之間的強強對話,產生的巨大金融衝擊和負麵影響,直接體現於消費能力的不均衡性。

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製度,讓財富聚斂於少部分手裏,而作為電氣化工業的各種新奇產品本是物廉價美的好東西,經過各國不小的貿易保護主義過濾之後,進入西方世界市場裏就成了昂貴的奢侈品或價格不低的東西,因此對於中國而言,出口業績限製於西方世界人民消費能力有限。

同樣,西方世界國家受製於競爭力不足,而走上了另類的發展途徑,借助於房地產市場的興榮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卻並不是進步。財富更多的集中於少部分人手裏的時候,社會矛盾愈加激烈、明顯,囤積多年的資本遭遇發展瓶頸之後,紛紛轉入了金融市場,加速了全球金融泡沫的破裂速度,其直觀反應就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在各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裏的瘋狂式繁榮,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更是做到人人渴望一夜暴富的境地,試問這樣的畸形化經濟體,能夠健康長久嗎?

答案自然是不能,金融危機的恐怖性和巨大破壞力已經在世界各地上演。

1929年10月24日至12月1日為止,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世界經濟已經風雲變幻。到11月中旬為止,以紐約股市暴跌開始的金融災難蔓延至全球,短短的半個多月時間裏,全球各類股票、期貨等價值縮水1600億美金,最依靠於房地產行業而繁榮的國家此時成了損失最為慘痛的,比如美國。

最新數據顯示其倒閉銀行已經突破五千家,黃金外流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多噸,遭受瘋狂的擠兌風暴,迫使整個銀行係統直接崩潰,從西海岸到東海岸,資金鏈還屬正常的房地產企業動工率低的可憐,一家家以往不可一世的房地產開發商早已成為銀行的追債對象,但他們哪兒來錢款抵債,房子都還沒修好、修好的也沒人全額購買,不得已之下隻好把爛尾樓交給銀行,再逼債就是要讓他們集體跳樓自殺。

受銀行、房地產等影響,鋼鐵冶煉、建築材料等企業也陷入到災難之中,動工率嚴重不足之下,農業價格也是一日三降,居民消費力日臻萎靡之下,以食品加工為首的輕工業領域也大受影響,失業率不斷攀升。

作為世界最強大經濟體的美國都已經如此,作為世界最強工業製造國的中國自然也是大受影響,以工程機械車輛設備、機器設備、船舶等為首的重工業產品訂單下降幅度較低,但汽車、家電等產品銷售業績卻一日不如一日,從大連到珠海,以往整個中國輕工業最為繁榮也是外貿出口最強盛的地區,絕大多數企業都相繼出現出口業績下滑、企業動工率不足的狀況。

整個世界經濟在止不住的滑入深淵,各國至今都尚未達成共識,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想法,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暫且隻能各家自掃門前雪,中國的企業期待著政府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而政府也在進行周密的部署和工作調整,這場波及世界的超級金融大危機中,中國不是孤立的,政府采取的任何一項措施都將具有不小的影響力。

共和國數個權威經濟部門都參與到中國經濟論壇中來,和企業、投資者和熱心公民們一起探討金融危機之下的各種局勢,以及應該采取的可行性措施,當然最為關鍵的是聽取來自國內各大民營金融企業的精辟認識、意見和建議,這些都對政府出台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大有裨益。

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成功閉幕,來自國內一千六百多家企業的商務精英們,和數十家金融企業的金融高手們同台博弈並交流各自經驗,而這一次更重要的是探討世界金融危機,尤其是危機之下的中國應該何去何從。而這一次,也是這些民營企業在政府麵前展示魅力和能力的大好機會,難得有如此多中央部門加入的論壇,從始至終都充滿了激烈的討論,各方竭盡腦力互述意見的同時,更多的是讓政府知道這些企業能力也是強大的,應該更受重視的。

12月15日,證監會(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簡稱)發布最新的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意見,而國家海關總署也下發意見通知,稱或將降低共和國進出口征稅比例,部分企業還將獲得退稅補貼。多方麵的措施都是為了緩和企業資金困難,保證這些企業不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導致大規模的人群失業,但真正的解決措施尚且還在製定當中。

現實卻又是殘酷無比的,中國還能在危機中暫時力挺住,但其他國家不見得能夠頂得起,真正的金融大動亂即將開始,人們自然普遍關注並拭目以待,各國究竟在危機麵前究竟能不能各顯神通,讓這一次史無前例的金融大災難成為記憶中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