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中德軍貿(萬字大更,求月末支持)

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1941年2月13日淩晨…,情人節前夕的伏爾加河河畔,冬天留給大地的冰天雪地還尚未褪去,在彼爾姆至烏法的蘇聯紅軍防線前沿,便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轟響,好似春雷陣陣一般的響動還未傳熟睡中的紅軍耳邊,前沿觀察哨更是徹底木訥了。因為他們看到視線的盡頭,出現了一條粉紅色的彩帶,天空中傳來一陣尖銳的呼嘯,還未等他們發出炮擊的警告,一枚枚呼嘯而來的重磅炮彈便打破了大地的最後寧靜。

發出了陣陣“嗚~嗚~嗚”尖叫聲音的炮彈,猛然的撞向了紅軍的陣地上,沉沉的黑夜中不時閃出一陣又一陣的劇烈爆炸亮光,在驟亮的那一刹那,可以看清前沿陣地上被炸得四處亂飛的木樁、鐵絲網、沙袋,光影之中一座座營房也化為了四處飛濺的建築垃圾,在裏麵休息的紅軍官兵頓時喪生在炮擊之中。寒冬裏不可能住進帳篷的他們,隻能住進木質結構的營房裏,何曾料想被他們英勇無畏的紅軍,早已嚇破膽的遠東軍竟然能發起如此之猛烈的炮擊。

精確的地毯式炮擊猶如一張張巨大的割命網,死死的將蘇聯紅軍防線上的各個兵力聚集點籠罩起來,針對每一個目標的地毯式炮擊,都有至少十門超過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參與炮擊,由中國提供了大量火炮和彈藥的遠東軍,還得到了他們一直想要的東西,那就是蘇聯紅軍的布防圖,很顯然能夠發起如此精確炮擊的遠東軍,得到了中國的無私幫助。

借助遙感衛星和照相偵查衛星,中國未派出一兵一卒進入紅軍陣地就已經把紅軍大體的防禦布置清楚掌握,壓根兒就不知道萬裏蒼穹之上還有衛星這個東西的紅軍,加上對遠東軍的輕蔑,根本沒有做也不知道怎麽做反衛星偵查,他們相信隻要固守前沿防線,在沒有航空偵查的情況下,紅軍的布防肯定是遠東軍無法掌握的。況且,他們一直認為進攻者理應是紅軍,不可能是士氣渙散的遠東軍。

天做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技術上的差距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衛星偵察獲取了足夠的重要信息,考慮到了偵查會有一定缺漏,所以在中國的建議下,基洛科夫斯基的部隊,即便有中國提交給他們的蘇軍防線布置圖,他們依舊選擇了大規模炮擊,利用地毯式的轟炸徹底掃除偵查缺漏。

有糧食、有彈藥、有兵力的俄遠東軍,一句話——“缺啥都不缺彈藥”。猶如冰雹一般洗禮之下的蘇聯紅軍前沿部隊,在從淩晨…至五點的猛烈炮擊中,不少人在俄遠東軍兩個小時的炮火準備中永生。

13日清晨六點,早已在炮火準備完成末期就開始向前運動的俄遠東軍十二個師,很快打響了反攻莫斯科的第一聲槍響,十二個全部裝備自動火力的輕步兵師很快突破了紅軍防線,組成兩個巨大的進攻箭頭分別猛刺於彼爾姆與烏法,戰爭爆發的消息很快被世界所知曉,誌氣高昂但訓練不足的蘇維埃紅軍,是否能夠抵擋得住高度武裝的俄遠東軍,世界還無心知曉,因為他們更關注另一件事,更為瘋狂的大事。

德國在1940年便拒絕並破壞了西方國家商討東歐局勢的《洛迦諾公約》所有努力,希特勒堅決宣稱他們是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根本不可能和蘇維埃合作,希特勒這一年年末於柏林接見波蘭大使的時候,就表示他不僅支持德國不與蘇維埃合作,還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形式與蘇維埃合作。

希特勒知道,有些國家暗地裏已經想和蘇維埃合作,其早已經是躍躍欲試。這件事倒不是很嚴重,反倒是德國外交部部長,在1941年年初便邀約英法比意等四國大使,來到了威廉街並向他們宣布:德國建議簽訂二十五年的公約,萊茵河邊界兩邊設非軍事地帶,訂立限製空軍的條約,各鄰國之間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要知道,凡爾賽條約可是明文限製了德國不得在萊茵河西岸或者五十千米內的東岸設防,在這個地帶裏德國不得擁有任何軍事力量,更不得有任何軍事演習,甚至連可能會用來軍事動員的設備都不能有。而德國提出要將範圍縮小至二十五千米,算是對英法等國底線的一次試探。

還未等這些國家做出明確表態,就在基洛科夫斯基的俄遠東軍向斯大林的蘇維埃紅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的當天,希特勒就在天亮更晚的德國宣布一個重大消息——經德國國會授權同意,德國軍隊將重新占領萊茵蘭,待完成重要城鎮的占領工作後,德國將恢複對萊茵區的主權。

在國際舞台上銷聲匿跡十數年的德國,以做出如此高調的事情重返國際政治風雲舞台,或許是因為出場太過於聲勢浩大,以至於英法等國很久之後才做出反應。

2月26日,當俄遠東軍進攻部隊分別攻克烏法和彼爾姆,會師於切爾內,正準備向喀山進軍的時候。西歐這邊終於對德國重占萊茵區的事件有所反應,說是反應其實是指國際法庭正式受理法國的控訴,其實法國人的控訴早在16號就已經向國際法庭提交。

中間之所以要耗掉如此之長的時間,那是因為此事中途還被國際聯盟行政院在倫敦舉行的討論大會所耽誤,效率極其低下、組織效能嚴重不足的國際聯盟,在近乎潑婦罵街般的針鋒對罵之後,沒有商議出一個好結果,隨後才把事情扔給了海牙國際法庭。

德國侵犯萊茵區以及隨後的設防舉動,不僅僅是象征著德意誌民族已經死灰複燃,還讓荷蘭、比利時、法國受到嚴重威脅。可惜的是,國際法庭不過是一個組織,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組織而已,德國的舉動除了迎來一陣陣抗議聲,根本沒人跳出來大加指責甚至是幹預。

正如德國外交部部長,也就是希特勒的頭號喉舌紐賴特對因俄國國內巨大政變,而滯留在德國境內的前美國駐俄大使布利特說的那樣,“德國政府的政策,非等到把萊茵區消化以後,在外交上不做任何積極的活動。”意思非常明顯,德國把接著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的國防線建設好之前,德國政府不會鼓勵,而且會主動製止奧地利境內的納粹黨人暴動,對捷克斯洛伐克也會友善對待。

在布利特看來,紐賴特的這一席話,就好比一個已經雄心崛起的赳赳武夫,已經踏上了掙脫腳鏈束縛的時候,卻厚顏無恥的說自己是支持正義、支持和平的。在另一麵,卻在暗中積極行動,從整備國內軍事力量,擴大國家建設以解決就業,左右周邊國家局勢……

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納粹黨,已經顯露出了他們猙獰的麵孔,不斷擴充和成長的軍事力量就是未來他們噬人的獠牙,可悲的是英法等國卻信奉著綏靖政策,任憑這隻凶猛的魔鬼安然成長。

1941年4月1日,德國在萊茵區行使主權在各國看來已經是既成事實的時候,連連受挫的蘇維埃的紅軍部隊終於止住了退卻的步伐,重整起來的紅軍很快和銳氣漸減的俄遠東軍激烈碰撞,雙方在喀山陷入了慘烈大戰。

而就在這一天,從月初就於德國基爾港出發的一批特殊客人,經過多番輾轉之後終於抵達了中國的天津港,隨後這一行人便被德國駐華使領館工作人員們接走,這批人當中就有一位曾經在中國而且是在亞美集團裏工作過很長時間的中國朋友,他就是前德意誌帝國陸軍後勤某部少校,在亞美特種汽車公司研製坦克期間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見的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

1929年,古德裏安就辭職回國了,機緣巧合之下他獲得了希特勒的賞識。在陸軍裝甲方麵很有造詣,並且和中國有美好過去的他很快成為希特勒特派訪華使團的陸軍軍事代表,與代表德國空軍的戈林、代表德國海軍的鄧尼茨,一道組成使團裏的三大軍事代表。

“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連不可一世的拿破侖都稱讚過她的偉大——沉睡的東方雄獅。”

辦理好了入境手續後,使團就在德國駐華使領館派來的車隊接應下,乘上舒適的豪華大巴走高速公路由津進京,由於車窗都由簾布所遮擋,不少人想看一看中國的真實麵貌,但願望不能被達成的他們,隻能聽著由使領館接待人員臨時客串的“導遊”介紹。

“我們可以從中國的身上,看到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所擁有的悠長曆史、光榮傳統,絢爛的中華文明猶如一朵奇葩般綻放在世界的東方。而我們又能從她的身上讀到人類工業時代的強大,林立高樓、不息的車流、成片的工廠、繁忙的社會,豐富的商品和強大的工業交相輝映,他們的成就早已超過偉大的德國,就像我們現在正行駛的高速公路一樣,偉大領袖希特勒才提出國家建設計劃的時候,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遍布各種各樣的交通,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基礎公路、城市地鐵或輕軌等等………古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和諧交融——便是如今的中國。”

一路上,“導遊”對戈林等人是隆重介紹了中國,尤其是介紹了中國傳統而又強大西南工業區,新興不久但發展好、形勢好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等地區,九州大地上似乎到處都充滿著澎湃現代元素,讓隻有二十四人的特殊使團聽的是如癡如醉。所有人都堅信了當初古德裏安提出的意見,向中國學習現代工業尤其是現代軍事工業的意見,已經在悄然之間被眾人更加認同。

共和國首都北京很快迎來了這批特殊的客人,之前已有德國駐華大使提前報備的外交部,很快派出了專員前去歡迎這隊必將為中國帶來巨額貿易訂單的貴客們,同時商議好了雙方接洽時間、地點和人員,隨後外交部將此事正式報備國務院,不久之後由工業部、國防科工委、國防部等幾大部門,聯合組建了一個接洽代表團,十二個人當中就有一位多次參加國際事務的人,他就是如今已是國防部中校軍官的王定國,他將主要負責中德軍事貿易談判。

4月3日,經過一天多的熟悉和彼此了解之後,在德國使團的如實相告之下,中國方麵自然獲悉了德國使團此行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要達成中德兩國經濟貿易戰略同盟關係,就像中美兩國一樣,但更主要的目標是中德兩國將在為數不少的軍事工業領域裏展開“合作”。所以德國使團很快一分為二,由政府官員們組成的那一隊很快和與之相對應的中國方麵相接觸,而另一隊則是軍事方麵和中方展開交流。

軍人,都喜歡少說話、多做事,以古德裏安為首的德國軍方和以王定國為首的中國軍方,很快就體現出了軍人的直接。

德國之所以要和中國展開軍事合作,其合作自然是談不上,不管是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容克公司等,雖說在上天入海的各種武器研究生產上,都有不錯的能力。但長期以來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備受協約國壓製,得不到軍事裝備發展與建設的德國,其軍工企業自然日臻衰落,希特勒的及時上台可以說是挽救了一大批已經瀕臨破產的大批德國企業,可這些企業

的能力卻又和希特勒的壯誌雄心不相符合。

為何以最短的時間,至少具備歐洲最強的軍事力量,德國隻能選擇與當今軍工最牛的工業強國合作,英法美等是根本入不了希特勒的法眼,在他看來隻有在遙遠的東方,那個神奇的大國、巍峨的民族,才能與日耳曼民族的德意誌相比較,也具備合作的可能性,無論是在陸軍、空軍,還是海軍的各種武器裝備上。

非常直接的王定國,首先滿足的是中國的老朋友,也就是古德裏安的願望,他首先讓中德兩國軍事代表們從北京飛赴呼和浩特,參觀正日夜不停生產中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北工業)下屬的呼和浩特戰車製造公司,但實際上王定國並未首先滿足古德裏安,但是兩國代表齊聚北京市郊的一座空軍基地,乘空軍運輸機飛赴蒙古自治省之前,德國空軍代表戈林的願望就已經得到小小的滿足,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空軍基地裏一架又一架的飛機,雖說大部分都是運輸機,但中國空中力量的強大還是讓他耳濡目染了一把。

在呼和浩特戰車製造公司,古德裏安等人參觀了二二式主戰坦克的生產全過程,甚至還被邀請進入到了剛完成製造的一輛嶄新坦克裏,去親自感受了一把鐵甲戰車的雄渾脈搏,已經在中國軍隊裏頻臨淘汰的二二式主戰坦克,之所以還讓中北工業的呼和浩特公司繼續生產,那也是有原因的。

1941年3月6日成立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共和製國家,其國防軍急需的大批裝備都由中國負責製造,沒收了大量殖民者財富並且出售國內各種資源開發權,其國防軍裝備大部分都是共和國即將更新換代的,比如印尼國防軍組建其唯一坦克團所需要的二二式坦克,那肯定得由好保留著生產線,並且是唯一一家的呼和浩特戰車製造公司來全權負責。

本以為賺印尼人的錢,正好用來為公司更換新裝甲戰車生產線的該公司,沒想到很快收到了總部發來的好消息,在中國軍隊裏已經落後的東西,又成了另一個國家軍隊眼裏的香餑餑,而且這個買主非常多金,精心準備的呼和浩特戰車製造公司,知道王定國帶著古德裏安等人蒞臨的時候,這才知道原來大金主是德國。

不管怎樣,倘若其產品能贏得德國軍方的讚同,那麽中國就將再次打開歐洲的武器市場,和平多年的歐洲將重新成為中國武器的舞台,而功臣就將是呼和浩特戰車製造公司。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功績,該公司很快同意了德國人的所有要求,印尼國防軍不能看的,也給他們看了,比如發動機調試環節。

大受感動的古德裏安,很是激動的給戈林等人介紹中國汽車工業的強大,還順帶介紹了當年他在柳州時,作為亞美集團的亞美特種汽車公司武器軍事參議代表的過去,把當年中國是多麽辛苦製造二二式這種必將領先世界數十年的陸地霸王,其先進的炮火係統、機械係統、動力係統,以及完美的操控性能和維護性能,古德裏安對二二式坦克的讚賞甚至連一旁的中國翻譯都自愧不如,畢竟古德裏安也是這代坦克的締造者。

看完戰車工廠之後,王定國又帶著這一行人再坐飛機飛赴了烏蘭巴托。當初為了應對俄國境內爆發的嚴重內亂,中國人民軍第八集團軍從南京軍區千裏調派到了蒙古自治省內。兒這個集團軍不是共和國陸軍係列裏的重裝集團軍,其坦克師的裝備恰好是二二式,不過是改進型。

王定國帶古德裏安等人,是去看看裝備二二式坦克兄弟的第八集團軍,是如何演繹裝甲戰術的,當然當天估計是運氣不好,古德裏安等人隻看到了一個坦克團內部的實彈打靶訓練,可即便這樣德國軍方也是激動不已,在野外打靶可不僅僅考究的是官兵的作戰素質,戰車的性能也受到苛刻考驗。

冬日寒冰才剛剛化解不久的蒙古草原上,轟隆開進的戰車幾乎像是在泥濘不堪的田地裏越野機動一樣,在古德裏安等德國軍方的注視下,該坦克團的坦克愣是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背景下,嫻熟操控坦克完成了十餘公裏的奔襲,對沿途設定的目標進行了各種姿態的實彈射擊,而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真是太過癮了”在飛赴陝西的飛機上,古德裏安非常高興的和王定國坐在一起,興奮的表情仿佛是一個天真的小孩,意外得到了一大把糖果似的,笑嗬嗬的挨著王定國坐著,拍著後者的肩膀,激動而又熱情的說道:“王,真是太感謝你的坦誠開放了”

淡淡一笑,王定國禮貌的拉下古德裏安的手,握了握說道:“我們彼此都是朋友,你甚至是參與過該型坦克研製的功臣,理應受到尊重。”

“不不不,我想說的是,在回到中國之前,我在歐洲不少國家看到過的坦克,都是一團狗屎”

古德裏安看了看後座的那些軍官們,戈林正目不轉睛的看著窗外,努力的向下看,仿佛是在探究此時飛機究竟飛了多高,而鄧尼茨則是一臉嚴肅的在整理筆記和相片,另外一些德國軍工企業的代表們,則是滿臉興奮的討論著,中國的軍官和技術顧問們也在閑聊,整個飛機機艙裏很是熱鬧。

“我在法國見過雷諾FT-17坦克,那玩意兒就跟貴國的拖拉機似的。一門八毫米口徑的機槍和一門37毫米的火炮,最厚也不過16毫米的裝甲,兩三米長寬的體積,還有一台三十多馬力的汽油機……反正,整個就一蒙皮拖拉機似的,卻也被該死的法國人稱之為坦克,要是他們能看到中國的二二式坦克,看到那105毫米的粗大炮口,我想他們一定會驚訝得嚇出尿來。”古德裏安非常親近的和王定國說著悄悄話,私人性質甚重的談話中古德裏安夾雜著非常濃厚的對法鄙視情緒。

“這麽說,貴國是對我國的坦克很感興趣了?”王定國笑著說道。

“的確是這樣”古德裏安非常誠實的說道,他相信即便是偉大領袖希特勒來到中國,也會選擇完美無瑕的二二式坦克,壓低了聲音說道:“但是,我想我們不會購買成品坦克,我們更願意購買整套生產技術,甚至是一顆與之想相匹配的螺母製造技術都要包含在內。”

聽到這話,王定國心裏雖是樂開了花,但麵部表情卻表現得非常沉重,他有些惋惜似的說道:“作為朋友,我不得不建議你,包括你所代表的國家,趁早放棄這個想法”說完,王定國就趕緊支開了古德裏安的話題。

4月8日,德國軍事代表團正式參觀了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陝西飛機製造公司(陝飛),這一次激動的人輪到了戈林。他親眼見證了一架架先進的戰鬥機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全部過程,毫無保留的陝飛甚至還讓戈林親自駕駛了一架活塞式單座教練機飛上藍天,感受一下中國航空業產品的優秀。因為他們正在製造的作戰飛機,是要銷售給美國陸軍航空兵和印尼國防軍航空團的,共和國空軍和海軍所需要的先進飛機,製造線都在成飛和沈飛,也快要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調整的陝飛,就等候著買單的人出現,戈林的到來便剛剛好。

占據中國天空多年的藍鷹運輸機和飛鳥、飛雕、飛燕等係列的作戰飛機,都已經到了淘汰的邊沿,從1930年的首屆珠海航空展上就開始大規模向世界推銷這四種飛機的中國航空企業,絕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噴氣式飛機時代,隻有部分航空製造公司的下屬企業,仍然保留著原有的生產線,畢竟廣闊的世界仍然斷斷續續的湧入成品訂單,陝飛旗下就有兩家工廠便屬於這一類。

如果1941年年底,當完成了印尼航空部隊和美國陸軍航空兵的訂單,都還未能迎來機遇,那麽陝飛必將把旗下的四款飛機生產線全部出售給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然後陝飛將全力生產更先進的飛機,而商用飛機公司則買來為世界各國,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間,提供四款飛機的各種演變型號。

然而,戈林的到來讓陝飛不再需要走到最壞打算的那一步。不止是戈林,連容克飛機公司獲悉陝飛有出售飛機製造生產線以及配套技術的時候,也顯得特別的激動。從1930年開始便大肆從中國購買飛機的歐洲各國,尤其是英法兩國,都已建立了很強大的航空部隊,德國要想趕超兩國必將付出更大代價,然而能夠獲得完備的生產線和製造技術,這必然是一個難得的天賜良機。畢竟,有實力買飛機的肯定比不上自己能夠造飛機的。

4月11日,終於輪到了鄧尼茨激動的時刻了。屢次催促王定國的鄧尼茨希望早一點去參觀中國的造船企業或者是海軍部隊,看著古德裏安和戈林等人,紛紛獲得了滿意的答複,他自己顯然是愈加焦急。在11日這一天,他們終於坐上了從先飛赴上海的飛機,此行參觀的目的地是中船工業的滬東造船集團,中國海軍擴建計劃早已完成,沒有大噸位的水麵艦艇正在建造,但卻有鄧尼茨喜歡的遠洋潛艇正處於建造之中。

在滬東造船集團裏,鄧尼茨還是第一次知道了一個名詞,那就是“不依賴空氣推進係統”即英文簡稱AIP的先進技術。中國正在建造的常規遠洋大型潛艇,不同於鄧尼茨所想象的那樣,不是船型艇身而是更先進的水滴型,不是單層耐壓鋼板而是雙層複合高耐壓鋼。光是其下潛深度就足以打破鄧尼茨的想象極限,而最優秀的一點就是,中國的潛艇已經突破了傳統常規動力潛艇固有的缺陷。

不能在水下長時間航行,必須定時用通氣管為艦艇內輸送新鮮空氣,讓柴油機工作之後為蓄電池充滿電能以便能夠在水下潛航。很顯然,這樣的方式不僅會帶來巨大的噪聲,還因需要長時間浮出水麵航行而增大了暴露機會。這一點也一直是潛艇作為隱形殺手卻還是被人詬病的固有缺陷。然而不依賴空氣推進係統技術的運用卻消除了這個缺陷,常規潛艇將能以以往難以想象的潛航航行和速度極限,真正成為隱形殺手。

可惜的是,滬東造船集團給鄧尼茨畫的是一個大大的餅,因為該集團明確告訴他,這項技術雖說已經經過驗證,並且要運用該技術的相應潛艇就在船台上製造著,但究竟會不會成功,而且究竟會有怎樣的一個性能,會怎樣改變海軍潛艇部隊的戰術,該集團目前也是一無所知的,中國海軍要想獲得先進的潛艇,也至少還等三五年。

看似虛無的畫餅其實早就成為共和國海軍潛艇的主力裝備必備技術,要真是沒有這種技術,共和國的潛艇部隊怎麽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秘密給當初印尼的反殖民武裝運輸了那麽多的武器裝備,還不是由外海裝載然後躲過荷蘭海防巡邏,再秘密潛到交付地點,反複多次之後反殖民武裝便具備了很強的戰力了,因為他們得到了相比於殖民者更多更好的武器。

由此,便可以想象,要是沒有安裝不依賴空氣推進係統技術的潛艇,要策劃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兒,肯定還需很多周折。而滬東造船集團之所以要忽悠一下鄧尼茨,擺明了就是要證明這項技術的來之不易,從另一個層麵上告訴鄧尼茨所代表的德國海軍,技術中國已經有了,要想得到起碼得出一個稱心的價錢,否則根本就沒門。

之後,鄧尼茨自然參觀到的不是有AIP技術的潛艇建造,而是1921年前中重造船集團以1904年德意誌海

軍從沙俄購買回的三艘“卡普”級潛艇之一為基礎,發展出來了中國的首款潛艇,即“甲”級近海潛艇,最大排水量不超過一千噸的甲級潛艇伴隨著自治區海軍走過了十多年的成長路程,1932年開始研究的乙級潛艇就是在甲級的基礎上,結合海軍潛艇部隊官兵們的意見和共和國的新技術而研究設計,於35年推出了首款乙級潛艇,隨後該級潛艇陸續替換服役十餘年的老式甲級潛艇。

鄧尼茨看到的就是一條正在建造的乙級潛艇,雖說未能裝備不依賴空氣推進係統,到那該級潛艇也是非常先進的,同樣鄧尼茨也獲得了隨意參觀的機會,非常興奮的他甚至穿上了船廠普通造船工人的服裝,進入已經在安裝電氣設備的潛艇內部體驗一下。

4月15日,參觀完了具體軍工企業的德國軍事代表們,又在王定國等人的陪同下參觀共和國的工業城市和重工業基地,重慶、武漢、廣州等地區陸續飛了個遍之後,政府方麵的談判也結束了參觀之旅,彼此更加了解之後的雙方,已經到了坐下來好好談談的時候。

在北京長城飯店裏,中德兩國洽談會在5月1日如期舉行,會議沒有被冠上“中德經濟貿易洽談會”或者是“中德兩國軍事貿易交流會”之類的頭銜,隻有一個樸實的名字。

會議首先由德國方麵提交了合作報告,24日就結束了全部參觀訪問活動的德國使團,在與國內保持頻繁通訊的同時,閉門研究了數天合作報告,最後由希特勒親自敲定的報告終於在這一天呈上了會議,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有十四人,每一個人都是各自領域裏多年的老手,但接到德國人遞交過來的報告也是心裏猛震一下,因為這份報告簡直就是德國要搬空中國工業“先進”技術的告白書。

按照希特勒的設想,中國在傳統的鋼鐵、冶金、造船等領域裏實力強大,在汽車、飛機、武器裝備、電子等領域裏也是世界第一,但德國其實根基也是不差。同樣聰慧的德國人不缺乏研究這些技術、具備這些能力的條件,匱乏的隻是時間。德國願意以非常實惠的價格,向中國購買十七個領域裏的三千多項技術,還包括坦克、飛機、潛艇、艦船等方麵成套的生產線與製造技術。

換做是購買實物,那麽根本用不著政府和軍方出麵,德國人要多少就直接和中國進出口集團商議便可,幾十億上百億的訂單,該集團還是能夠吃得下的。在以往的共和國對外軍事貿易中,也就是該集團充當開路者和急先鋒,拿到訂單後再在國內向具體企業分配訂單,所以國內的軍工企業不需要滿世界找買家,中國進出口貿易集團就是良好的中介。

但是,此時此刻的中德兩國,可都不是普通的軍事組織,而是實力都是不俗的大國,德國人的大胃口是不能夠讓中國進出口集團滿足的,尤其是涉及到很多領域裏的合作洽談,隻能由政府和軍方出麵。

但是,談判並沒有像雙方所預料的那樣,中國更願意賣實物產品,坦克飛機大炮無論多少都可以,因為中國一直都對世界各國敞開供應各種各樣工業產品,武器也是產品,生產技術一直是共和國維持暴利所必須堅決保密的。而,德國人卻一心要技術,他們希望這些技術能夠買回國後,結合他們自身的優勢,打造出屬於德國的強大國防工業……

雙方都明白,或許分歧並不是在於中國不願意出售這些早已被中國成熟運用的各宗技術,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一直在科技領域裏高歌猛進的中國,肯定有更為先進的技術,而且在參觀過程中中國的企業和軍方,甚至是政府都有意無意的透露這些技術的優秀,還有就是這些技術要是被德國所掌握,可以獲得的遠大前途。一係列的舉動,擺明了就是在給德國人透露這些東西可以賣,價格和技術將會是同樣的優秀。

“我們談判的前提條件,我務必再次重申”揮舞著德國提交的報告書,王定國義正言辭的對著談判桌對麵的德國代表們說道:“中德兩國在多方麵的合作,其主要目標是為了實現德國的工業發展與防禦性軍事力量增加,同時也為我國提供理應得到的回報。合作,應該是坦誠互信而又彼此共贏的。”

“但是,貴國提出這些技術所有權都將一並轉讓給貴國。在軍事技術上,試問我國如何知道貴國會和平利用這些技術,我國一貫堅持的軍事貿易宗旨就是平等貿易、互惠互利、尊重主權、旨在防禦,尤其是‘旨在防禦’這一點上,我國的軍事貿易一直奉行為購買國提供先進且適用的防禦性武器,堅決反對用於侵略”

三千多項技術中,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明確的軍事用途技術,比如裝甲戰車製造技術、作戰飛機製造技術等,這些大宗技術下又涵蓋了很多技術分支,就像坦克製造中有裝甲材料、焊接工藝、火炮製造、動力係統等等,分屬技術特別多。

第二類技術則是含糊不清的,就像柴油機製造技術,誰都知道大功率的柴油機可以用來充當戰車的動力,甚至是軍艦的常規動力,也可以用在民用重載汽車、拖拉機、發電機等方麵。第三類則是很明顯的民用技術,比如汽車成套製造技術以及配套設備,礦山開采、石油冶煉、交通工程機械等。

很顯然,德國一旦將擁有了這些技術,其綜合工業實力將很快提升一個台階,工業製造水平將遠遠超過英法等西歐國家,當然製造規模還得看德國實力究竟如何。因此,如此重要的技術,而且是中國願意出售轉讓的,為何雙方還會有分歧,歸根到底根本就不是未來技術運用,甭管德國人是買回去修橋築路、開工設廠、狂造軍備等等,王定國等人最在乎的是這些寶貝般的技術,德國是不是有能力買。

“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非常貼切的形容了談判雙方此時的尷尬,很顯然一心要快速走向國家崛起之路的德國,滿心歡喜的來到中國之後,發現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得到滿足,卻在要掏錢的那一刻,發現錢包裏並沒有幾個銅板,哪兒買得起一個比一個精貴的寶貝技術。

一分錢能夠難倒英雄漢,也自然能讓中德兩國合作顯得異常晦澀,可聰明的德國人,還有他們那偉大的希特勒首領,自然有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