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海軍出征
海風吹拂,清波**漾。東海艦隊管轄之下的舟山軍港,從來沒像現在這般熱鬧過。
從1943年2月15日開始,海軍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在留下必要的近海防衛艦艇後,其主力艦隻就陸續齊聚一堂,會合於中國舟山軍港。共和國噸位最大的大型艦艇,暨共和國海軍“六公子”,除了還在滬東造船集團封閉式船塢裏接受改造的“漢武”號航母之外,其餘五大公子都到齊了。
按照共和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海軍的發展要點是建設多用途水麵艦艇的合成編隊,海軍的戰鬥力決定於編隊的指揮以及協同作戰能力,而這個編隊自然是指航空母艦戰鬥群。顧名思義,這種作戰群就是以航母為作戰中心,加上主力水麵艦艇、攻擊型潛艇和支援艦艇所組成的海軍作戰編隊。
但是,共和國在建造核動力潛艇上不斷出現問題,以至於能夠滿足航母艦隊需要的攻擊型核潛艇遲遲不能交付使用,所以在共和國海軍航母艦隊裏暫時沒有攻擊型潛艇隸屬於作戰編隊序列。而共和國海軍進入信息化建設之後,就把以往的大型防空巡洋艦和城市級巡洋艦都改為了安裝“神盾”係統、以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的防空巡洋艦,海軍的大部分預算都耗費在奢靡的改裝上,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未增加新的艦艇,戰鬥群編隊的防空壓力有時要讓戰列艦來承擔。
因此,為了應對不同時代環境和地區形勢,共和國海軍的作戰編隊模式有兩種。
第一種也就是和平時期維護地區穩定、警戒巡邏的單艘航母戰鬥群編隊。像以往的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其主力作戰編隊核心也就隻有一艘航空母艦。而這種戰鬥群編隊,一般情況下有一艘航空母艦、一艘戰列艦、兩艘防空巡洋艦、四艘反潛驅逐艦,必要時候會加入一定數目的補給艦。
而東海艦隊要負責更為廣袤的海域,所以比南海艦隊多了一艘戰列艦以增強地區作戰能力,但它並不編入航母編隊。所以,以前的兩大艦隊都是單艘航母的作戰編隊。
事實上,在未來規劃中共和國已經沒有將戰列艦編入這種單艘航母戰鬥群的打算,標準模式是一艘航母、二至四艘防空巡洋艦、二至四艘反潛驅逐艦和最少兩艘護衛艦,攻擊型核潛艇服役後還將為之配置兩艘攻擊型核潛艇。
第二種就是雙航母作戰群,也就是現在共和國為了應對日本海軍威脅而集結起來的大型戰鬥群。這種戰鬥群足以擔負常規海戰,或者實施武力威懾的任務。該戰鬥群編兩艘航空母艦、兩艘戰列艦、八艘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部分支援艦艇,像此時共和國海軍就將“炎黃”號和“世民”號兩艘航母、“泰山”號、“嵩山”號、“黃山”號戰列艦這五大公子召集起來,便是為了組建這種雙航母作戰群的加強版。
但共和國海軍目前艦艇作戰效能有些參差不齊,像炎黃號航母已經是一艘接受了信息化改造的航母,而世民號航母卻還是以搭載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為主的傳統航母。並且,編入艦隊的戰列艦也是以傳統火炮為武器,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等艦艇卻又是接受了信息化改造、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艦艇。
雖說所有的艦艇都安裝有同樣的戰術指揮係統,都有非常先進完備的雷達探測與火控係統,但武器種類的不同,卻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簡單說來,炎黃號航母上的艦載機需要的是空對空導彈、反艦導彈之類的,因為她的艦載機是噴氣式戰機,近程防空也是依靠導彈和速射火炮。而世民號航母上的卻又需要航空穿甲彈、航空魚雷、各種口徑的防空火炮彈藥,因為她的艦載機是傳統的俯衝式轟炸機、戰鬥機、魚雷轟炸機等,艦艇的防空也是依靠各種口徑的防空火炮,其他艦艇情況就更加複雜了。
因此,關於這種雙航母戰鬥群,共和國的未來打算或者說是標準發展模式,就是艦艇全部信息化,以兩艘航母為主,八艘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四艘反潛驅逐艦和護衛艦、二至四艘攻擊型核潛艇,將海軍裏以傳統火炮為武器的艦艇單獨編成一個支援艦隊,主要用於支援海軍的登陸作戰。
本來共和國是有三艘航空母艦,正好可以組成一個超級戰鬥群,也就是以三艘航母、三艘戰列艦等為主的綜合性大型作戰編隊,但時運不濟的是“漢武”號航母正接受信息化改造,不能及時加入海軍作戰序列,所以發展三航母的作戰群暫時是不可能的,但在未來肯定會成為現實。屆時,戰列艦將退出作戰群,三艘航母、九艘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十四艘反潛驅逐艦和護衛艦、五到六艘攻擊型核潛艇,將組成真正的超級航母戰鬥編隊,甚至可稱之為作戰艦隊,而這樣的戰鬥編隊足以應付大規模的海戰,也能擔負由海至陸的戰略威懾或打擊任務。
無論如何,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共和國海軍隻能采取第二種戰鬥群模式的臨時版本,也就是雙航母、三戰列艦的模式。而共和國海軍的敵人,從艦艇規模上卻遠遠勝過於中國,尤其是航空母艦。
瘋狂擴展軍備的日本海軍,在1942年年初的時候,已經具備了了亞洲超一流的海軍艦艇規模。
除了有五個級別的十二艘戰列艦,還有赤誠號、加賀號等六艘大型航母,而且還有鳳翔號、龍驤號等四艘輕型航母,重型巡洋艦和輕型巡洋艦更是級別眾多、艦艇數目龐大,如果一艘日本的大型航母要加上一艘輕型航母才能和一艘中國的大型航母相比,那麽按照共和國海軍的戰鬥群編製模式,日本海軍足以編出三支大型作戰編隊,足足是共和國海軍的三倍。
如果以兩國國家傳統艦艇來比較,那麽日本根據改裝“加賀”航母和建造“蒼龍”航母的經驗,而建造的“飛龍”號航母可以與共和國的“世民”號航母比較。而日本最新,也是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和共和國的“泰山”號戰列艦相比較。通過這四者之間的比較,可以知道中日兩國海軍戰鬥力究竟如何。
日本海軍最具代表性的“飛龍”號航母,標準排水量隻有1.59萬噸,最高航速超過34節,主要武備是六座雙聯裝的127毫米高平兩用炮、三聯裝的25毫米炮七座、雙聯裝的25毫米炮十四座,搭載日本海軍航母兵最強的艦載機,暨16架零式戰鬥機(6架預備)、97式攻擊機12架(3架預備)、96式轟炸機36架(9架預備)、97式偵察機(9架預備)。因此,其戰時滿載且超額搭載的情況下,搭載的艦載機也就是91架,平時最多搭載73架。
而共和國海軍的“世民”號航母,戰時的滿載排水量超四萬噸。最大航速隻有31.5節遜於日本的“飛龍”號,原本配置了12座雙聯裝120毫米高炮、16座80毫米高射炮、8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24門25毫米機關炮,另有4座自動化防空的25毫米速射機關炮。後來為了騰出載重以便加裝更多更先進的數字設備,所以撤掉了沒有多大用處的八座四聯裝40毫米高炮,為了安裝新一代輔助降落雷達和輔助設備,增加航母的彈藥儲備能力和防護裏,還將雙聯裝的120毫米高炮也撤掉了四座、80毫米高炮也撤掉了四座。
即便如此,該航母最大的能耐就是其搭載的108架艦載機外加八架偵察機、兩架運輸直升機,讓日本的大型航母和一艘輕型航母相結合才能比擬共和國的“世民”號航母。而“世民”號航母上,還安裝有足以給中低空襲來敵機營造噩夢的自動化速射機關炮,也就是近程火炮防禦係統。
另外,艦上還裝備了先進的半自動導航係統、高空和低空警戒雷達、空中指揮係統、夜間輔助降落係統、自動指揮儀等等,其綜合作戰能力也不是兩艘日本航母合為一體就能戰勝的。
當然,在戰列艦上,日本就有著很大的優勢了。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其滿載排水量超過了七萬噸,已經比共和國最先進的“炎黃”號航母的排水量還要大,更為恐怖的是其裝甲總重就超過了兩萬噸,炮塔防護裝甲厚度超過了半米,達到了驚人的650毫米。更為駭人的是,它火力武備實在驚人,三座三聯裝的460毫米巨型大炮,另外其副炮、高炮也是眾多,建製就是一活生生的鋼鐵刺蝟。
相比之下,共和國的“泰山”號戰列艦,其滿載時排水量才超過4萬噸,武備也隻有三座三聯裝400毫米主炮、16座雙聯裝120毫米高炮、24座80毫米高炮,以及12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24門25毫米機關炮,以及四座近程自動防空25毫米多管速射機關炮。和日本的大和號相比,武備稍遜一點,但論及先進的電子設備,“泰山”號則更勝一籌。可惜的是,共和國的該級戰列艦隻有三艘,而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就有兩艘,其他級別的更是高達十艘,如果以傳統的海戰巨炮對射模式開戰,共和國的三艘戰列艦對抗日本海軍的十二艘戰列艦,顯然結局是難以預料的。
幸運的是,共和國海軍所擁有艦艇中,還有更為先進的防空巡洋艦、驅逐艦等艦艇,尤其是完成了信息化改造的“炎黃”號航空母艦,其綜合作戰效能是“世民”號航母遠遠不及的,即便兩艘航母以前是同屬一個級別的航艦。
接受完改造的炎黃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幾個地方,比如艦載機**化、飛行甲板改良、蒸汽彈射器運用、新著艦艇係統運用。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航母的直通式甲板變成了外飄八度的斜向甲板,還有就是艦載機數量進一步降低。
在共和國海軍眼裏,如今的炎黃號航母,已經是一艘標準排水量5.1萬噸、滿載排水量6.4萬噸的中型航母(十萬噸級的稱之為大型航母),飛行甲板也進一步延長至298米、拓寬至36.8米(最寬處72.5米),即便將所有的艦炮係統拆除掉,隻保留了那四座近程火炮防禦係統,但最高航速也無可奈何的降低至三十節。
而原有的對空搜索雷達、平麵搜索雷達等設備未變,新增了電子戰係統和兩座短程導彈發射器,艦載機由原來的118架變為了68架,除了兩架D-1B“神眼”艦載預警機之外和兩架直升機,還有海軍航空兵專購的戰鬥機和攻擊機,其中四個中隊共計48架的F-12“雄鷹”戰鬥機、兩個中隊共計16架的G-1A“虎鯨”攻擊機。
因此,炎黃號航母的命運與另一個時空的美國中途島號航母的命運非常相識,兩者本來都是屬於螺旋槳飛機時代的大型航母,但接受信息化改造後便成為了信息化時代的中型航母。而且,在艦載機搭配上包括艦載機性能上,兩艘航母都驚人的相似,同樣是68架艦載機,隻不過中途島號航母上搭載的是F-14“雄貓”戰鬥機和A-6E“入侵者”攻擊機,而中國的炎黃號航母上搭載的是中國版本的F-12“雄鷹”戰鬥機和G-1A“虎鯨”攻擊機。
實際上,整艘航母、包括整個艦載機
武器係統,共和國之所以能在1940年就能具備另一個時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最高海軍武備水平,主要得益於張宇提供的大量資料,以及共和國在科研領域上的不斷投入,像“泰山”科研計劃和“炎黃脊梁”大型科研計劃,都促進了共和國的科技和工業水平飛速發展,能在二十世紀中葉就具備另一個時空二十世紀末的美國科技工業實力,也主要是得益於先期發展的大規模投入。
所以,共和國海軍才會下定決心,在結束中日戰爭之後,就開始為海軍進行更大規模的換裝,在原有的艦艇上進行改造升級,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海洋利益需求,必須有更為先進可靠的,也是真正的信息化艦艇,從大到小都必須有。
比如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攻擊潛艇和戰略核潛艇、多用途艦載戰鬥機、新型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先進的反潛驅逐艦和護衛艦、兩棲船塢登陸艦、直升機航母、綜合補給艦等,真正做到從太空到水麵再到深海,都是徹徹底底達到的信息化水平。
而現在,即便麵對艦艇數目眾多、總噸位嚇人的日本海軍,共和國海軍自然不會後退半步。
用海軍司令陳紹寬的話來講,那就是——“對付日本海軍,遠距離我們用噴氣式艦載機發射反艦導彈,再近點兒用俯衝式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的攻擊機群招呼,再近一點兒就用軍艦上的反艦導彈打擊,還能再近則用戰列艦的大炮攻擊。這樣之下都還能再近,那隻能證明共和國海軍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了……”
陳紹寬的話體現了此時的共和國海軍攻擊方式和距離,四種打擊方式針對四種不同距離的敵人。
炎黃號的艦載機中,對於打擊敵方艦隊自然首選G-1A“虎鯨”攻擊機,這種噴氣式攻擊機最大的能耐自然是能以超遠的飛行距離上發射先進的反艦導彈,這也就是陳紹寬司令所說的“用噴氣式艦載機發射反艦導彈”的實施者。該攻擊機可搭載火箭彈、航空炸彈、激光製導炸彈、空地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發射射程在110公裏的空射型反艦導彈,加上其自身近2400公裏的最大作戰半徑,也就是說2500公裏距離之內的敵人都可能會遭受打擊,尤其是致命的反艦導彈打擊。
距離再近一些,距離在五百公裏左右時,“世民”號航母上的俯衝式轟炸機、魚雷轟炸機都可以發揮作戰效能了。距離縮短為一百一十公裏左右,不超過一百二十公裏距離時,防空巡洋艦、驅逐艦艦艇上的艦射型反艦導彈都能發起攻擊。當距離縮短至二十至三十公裏左右,已經是戰列艦主炮射程和重型魚雷高速攻擊的範圍之內,再近一些連中小口徑的艦炮都能發揮作用了。
因此,在擁有如此之多的打擊手段之下,尤其是共和國海軍有著日本海軍無可比擬的電子技術優勢、更為多樣的打擊手段、更為強悍的造船能力,就算日本海軍有著艦艇數量上的優勢,戰勝他們也不是問題。
所以說,如果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共和國海軍仍然不敵日本海軍,那麽就真的像陳紹寬司令自嘲那樣,共和國海軍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了,轉型為打漁船隊都不合格。
到底是否合格?到底誰能笑到最後?誰才是亞洲第一海軍強國……這一係列問題都需要戰爭來證明,也隻有真正的實戰才能檢驗出孰高孰低,就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而在通過衛星偵查得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已經準備就緒且離開佐世保軍港的時候,在舟山軍港裏強大的共和國海軍也該上路了。
晚風輕輕,落霞縹緲。波光粼粼的海麵一片浩淼,嗚鳴的汽笛吹響出發的號角,平靜的舟山軍港不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