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九十七章 吃苦的地兒
7月14日的廣西北海,鹹濕的海風似乎還殘留了不少台風肆虐過後遺留下來的濃濃“殺氣”,雖然這次的台風是自海南島東南地區登陸後,逐步向西北地區轉移,最後波及到北海地區的時候,威力已經減小了許多,但街道上不時見到的斷落樹枝甚至是整體翻覆的樹木,都在無聲痛斥著台風肆虐的凶橫霸道。
出城之後,車隊沿著一條僻靜的軍事專用公路越開越快,似乎筆直的公路上就算嚴重超速也不會有交通警察來幹涉一樣,車窗外的高大灌木飛逝而過,車內的不少人尤其是餘家才和熊偉林倆人,更是覺得此行的目的地越發神秘了。
終於,在兩人似乎要張**流一番的時候,車隊進入到了一個長長的隧道之中,速度減少了不少的車隊似乎還在這綿長的隧道裏轉了幾次彎,除了偶爾由後麵汽車照射出來的大燈燈光閃耀一下之外,隧道裏昏暗的照明燈一個個都無精打采的頹然發光,耳畔倒也隻剩下了汽車的低沉引擎工作聲。
“咱們這是要坐多久啊?”
經過大約十分鍾的繞彎子之後車隊剛出隧道見到陽光,餘家才就忍住不的說道。
“不知道”
熊偉林指了指窗外,車隊速度已經不再是之前那樣仿佛是在高速公路上飆車般快了,過往的樹木依稀可以分辨出種類。
“看著樣子,咱們是在去山區的路上”
熊偉林沒有猜錯,雖然餘家才給了他一個白眼兒,車隊的的確確是在去山區路上。一個修建在山區內的共和國北海造船的一個高機密核動力潛艇建造工廠,設在山區且算是頻臨大海的這個廠,最大的周圍環境特點就是人煙罕至、樹木叢生,另外其本身就是位於一個僻靜海灣山坳之內,完全是地下潛艇工廠的它,進出隻有一條航道以及一條公路,這其中正被車隊碾壓的軍用公路便是其進出通道之一。
又經過了近五分鍾行駛之後,車隊終於停在了兩旁幾乎是參天樹林的公路上,在此地站崗且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足足有六名,他們很快開啟了公路一旁的地下停車場入口,原本還仿佛是一片草叢地的地方立刻多出了一道很大的口子,一個有照明的入口通道立刻出現在了車隊前方。
車隊緩緩駛入了這個地下停車場,車隊中搭乘一輛輛軍用大巴車的人紛紛下車後,這才發現黑沉沉的車場之內,停放的車並不多,唯一的一口人員進出口都是有兩名士兵持槍把守,默不作聲的跟著領隊進入該進出口之後,經過一個長長的封閉式走廊後,來到拐角的眾人一一被崗哨核查了身份,這才逐一放行。
“看見剛才那桌子沒有,就是正對長走廊的那個檢查桌,我敢肯定那桌子薄薄一層木頭後麵肯定有挺重機槍,誰要是硬闖進來,還沒跑完長長的走廊,就會被打成篩子。”
“有個屁”
餘家才指了指頭頂上,這些走廊上間隔一定距離就有一道升起的密封閘門,這走廊其實也就像是一條水渠一般,在發生意外的情況下,這些厚度足以抗住單兵火箭筒的密封閘門將依次關閉,所以對於硬闖之人而言,真要是被“隔離”起來,不是被活活餓死、渴死的,而是被窒息而死。
兩人也默不作聲了,跟著隊伍慢慢前進又是一小會兒後,連續下了幾層樓梯之後,眾人又紛紛搭乘電梯下降,一種仿佛是要深入地獄探險般的感覺縈繞心間。
“叮”的一聲,電梯門打開了,還杵在電梯裏的餘家才頓時發現自己的前麵已經是豁然開朗,跟著走出電梯後來到一個類似於鋼架走廊上之後,扶著冷冰冰的欄杆,餘家才這才發現自己仿佛是站在一個懸崖峭壁的邊沿,又或像是在某個六層小樓的頂樓陽台上,放眼看看四周,整個所處的空間完全像是一個放大了很多很多倍的大型隧洞一般,空曠的感覺油然而生。
穹頂之上,看到的是間隔均勻排列起來的大功率照明燈,猶如一顆顆星星一般整齊的順著洞頂排列著得它們,發出的白光讓整個洞裏顯得不是那麽黑暗。而低頭俯瞰,一汪黑沉沉的死水映入眼簾,在死水的正中央,一個水滴形、黑漆漆的龐然大物正安靜的睡在那裏,身上有不少的工人正在忙碌。
“這裏就是軍工代號017的地下核潛艇工廠?”
餘家才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久之前得到確切消息稱自己有望前往共和國唯一一個核潛艇工廠參觀實習兩個月,然後再回到共和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習核潛艇相關知識八個月時間,最後通過考核之人將有可能成為共和國首艘核動力潛艇艇長,換而言之共和國首艘戰略核潛艇完工時間已經不足一年,如果再加上係泊實驗、動力裝置測試與電子設備實驗等一係列測試,在速度較快的情況下或將在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最早在當年年末、最遲在46年春節結束,就可以正式加入海軍裝備序列。
所以應命令安排,他與自己的老搭檔熊偉林一同來到這裏,一個藏身於“世外桃源”般隱匿之地的地下核潛艇工廠裏,看到了已經在建似乎已經快要完工的核潛艇就距離自己不到兩百米,他似乎依舊難以相信這一切是事實,核動力,多麽響亮而富有吸引力的名字啊
顧不得多看幾眼,已經陸續來到“陽台”並且都紛紛感慨一番的眾人,很快就被工廠方麵的接應人員給帶走,這群由共和國十位王牌潛艇艇長及其搭檔,加上共和國核動力潛艇第二十二次赴實地調研工作的專家組一起過來,不過已經相當熟路的專家們早已不見蹤影,隻剩下由一個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工人領著到處轉悠的海軍潛艇部隊校官們。
餘家才他們剛到的地方是組裝現場,而他們要去的地方是在另一個山洞裏的工廠生活區之內,所以沒走多久他們就轉乘了一個類似於地鐵的交通工具,背離那艘核潛艇經一條筆直的長長隧道後來到了工廠生活區,隨即他們又被帶往了他們的宿舍,分好了房間和床位後再次被領著不停徒步行進直至到達了會議中心之後,那名工人這才離開並讓這群最低級別也是少校的軍官們稍事休息。
“我草,沒想到到這兒來竟然機動靠腳”
稀稀拉拉的坐開之後,這些長期在潛艇上服役的軍官們個個都沒注意什麽形象,大夥彼此之間關係有戰友、同學等的多得很,所以閑散開來的眾人立刻開始吹牛胡侃起來,最大的話題當然隻有兩個,一個是剛才看到的核潛艇,另一個自然是男人隨時隨地不會忘記的“女人”,他們也討論討論了這個絕密級別的核潛艇建造廠之內,會不會有女性存在。
吹牛打屁之間,一位沒有佩戴任何軍銜而且還是身著一身短袖、短裙的女軍人走了進來,放下厚厚一摞文件夾後,水汪汪的大眼睛所投射出來的目光,卻像帶刺兒一般掃了一圈會議室裏零散開來、毫無形象的軍官們,幹咳一聲後,這才開口說道。
“大家好,我是017基地少尉文員劉靜,也是今天負責為你們介紹我基地情況以及在建核潛艇資料的,所以現在請諸位軍官坐好,我們的會議馬上召開”
知道這女人不好收拾的眾人,立刻分成兩排坐好,二十四個人每排十二個且個個都精神飽滿、坐姿端正,在夾雜了很多種不同眼光之中,劉靜為在場眾人一一發下了一份資料夾,隨即上台看著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說道:“你們將有十分鍾觀看這些機密資料,十分鍾後我將準時收回,現在開始計時”
狠辣之人自然有狠辣的好處,這之前還有些老兵油子流氣的一群人立刻恢複過來,都抓緊時間觀看在此之前還被戳上了兩個星星代表“二級”保密的資料,眾人都很是默契的優先選擇看了共和國在建核潛艇的相關信息,對於這個工廠的資料就先擱在了一旁。
共和國對於核能的科研與應用已經很有年歲了,當1937年11月2日,共和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後不久,共和國就開始想到了要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而在1938年2月1日,共和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了載彈巡航飛行並精確投彈,準備毀滅了目標的同時也宣告了共和國具備空中戰略核打擊能力,隨後的戰略核導彈的精準命中又宣告了共和國具備了彈道核打擊能力,對於最後一樣也是最富有技術難度的戰略核潛艇打擊能力,共和國的夢想化為努力奮戰的實踐源自於湛江造船廠。
從1938年6月份開始,湛江造船廠就承擔了共和國核武器研究院在內數十個科研單位的各種科研實驗的重要支持商,之前已經在“炎黃脊梁”計劃中完成的眾多科研實驗成果終於化為了高強度驗證實驗的同時,隸屬於北海造船廠的地下核潛艇建造工廠也在大規模的興建之中,所以當試驗成功之後,共和國的長江造船、重慶造船、大連造船、北海造船、湛江造船等企業就開始分段建造。
已經耗時了整整5年,不計算在“炎黃脊梁”科研計劃中已經耗費的科研經費,光是後期各種實驗包括現在在建費用在內,前後花費已經快要逼近9億元的“戰略核潛艇”儼然已經成了海軍裝備發展中的一大“金窟窿”所在,但它的成功卻又與否直接關係到共和國未來航母艦隊中,能否配置攻擊型核動力潛艇來保障艦隊水下安全,所以海軍無時無刻不把這個在建中的戰略核潛艇當成寶貝來對待,盡管它的確很“燒錢”。
“燒錢”二字的確是很貼切的形容了目前暫定稱號是“潛龍”的戰略核潛艇的建造計劃,但這些被“燒掉”的錢也並不是一文不值毫無作用,最起碼共和國海軍在投入如此之巨的投入之後,現在得到的回報中,除了已經不足一年時間就將完成建造任務的核潛艇已經初具雛形之外,共和國的船舶工業在它以及相應的科學研究上,獲得了大量的技術成果,這也為共和國在42年2月正式啟動攻擊型核潛艇計劃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技術儲備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攻擊型核潛艇的研製計劃進展非常順利。
當然,“潛龍”號戰略核潛艇本身就是非常先進,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耗時十年、耗資難以計數的“炎黃脊梁”科研計劃重要科研成果之一,集結了該項科研計劃中材料、電子、計算機、數字通訊等諸多方麵科研成果的它,可以說在體現自身價格不菲之餘,還擁有一身的高科技。
從總體結構與布置上來看,建造代號是“潛龍”的戰略核潛艇,其生命力在於強大的隱蔽性和先敵進攻能力,另外它采用流暢的水滴形外形設計,有四大壓力艙即導彈艙、指揮艙、反應堆艙和主輔機艙,且位於舯部指揮台圍殼後麵的導彈艙設有24個導彈發射筒,配備射程1.1萬公裏的單一彈頭型共和國首代戰略核導彈,可在不深於五十米潛深的情況下,在十二分鍾之內將所有導彈發射完畢。動力為一台自然循環壓水堆和兩台蒸汽輪機,另外還有四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儲備12枚共和國時下最先進的多用途線導重型魚雷。
在減少噪音方麵,由於該核潛艇動力能源裝置采用的是自然循環壓水堆,因而在巡航狀態下是不會使用產生很大噪音的主循環泵,在加上於內部敷設吸聲材料、機械隔音減振、機艙內浮閥減振等措施後,於潛艇外部敷設消聲瓦,還有消磁、消除紅外等措施加強其最大設計潛深可達450米的隱蔽性,真正做到更安靜、更隱蔽、更強大。
電子設備方麵裝備了慣性導航和衛星導航接收機,在擁有對海搜索雷達、敵我識別雷達以及囊括從極低頻到極高頻的綜合通訊係統之外,另外還有測深儀、導航儀、測冰儀、探雷導航儀等先進設備,當然衛星通訊終端、衛星通訊浮標、包括裝備於艇艏擁有主動/被動雙工作方式的綜合聲納係統、拖拽式線列基陣聲納、含導彈射擊指揮和魚雷射擊指揮在內的中央指揮火控係統、中央大型數字計算機、戰術通訊數據鏈及操作平台與數據庫等等設備,也是應有盡有。
當然,這艘能毫無聲息出現在遠離敵國海域,然後從容發射戰略核導彈對其發起核打擊,並且自身防禦與進攻能力相當不錯的“恐怖”潛艇,也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比如說在該潛艇上裝備的共和國首代潛射型彈道核導彈、靜電陀螺監控器和慣性導航係統等設備都是尚未得到實戰考驗或者長時間使用驗證的新科技產品,就像當初共和國電子科工集團對他們所設計研發的潛艇所裝備中央指揮火控係統,研製成功後的大量實驗中就曾爆出無法綜合采集與處理大量傳感器信息,這幾乎差點讓排水量過萬噸、一百七十餘米長、十二餘米寬的未來深海巨*失去建造的可能。
當然,新武器裝備之所以有“新”,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有大量的創新上。創新可以帶來武器裝備戰鬥力的增加,創新也可以帶來巨大的風險,但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新裝備,在追求以最小代價達到實現目的效果最大化的武器裝備發展思想中,新裝備中的科技元素很多時候就是充當著“創新”的角色,創新的多少自然對武器裝備形成真正戰鬥力有很大影響。
而像現在正在在建這艘“潛龍”核潛艇,其新裝備所占比例幾乎高達百分之七十九,換而言之這艘潛艇上絕大部分技術都是“創新而來”。
“這麽多的新技術,花費那麽長的時間學習,也不為過啊”
餘家才有些頭疼的關上了資料夾,十分鍾的時間也差不多剛剛好,當劉靜一一將所有人所分資料收上來的時候,餘家才趁著這個空隙時間看了看周圍的同行們,相互之間傳遞的眼神似乎都在反映一個問題——這核潛艇實在太複雜了。
“現在我們所處核動力潛艇建造工廠以及在建潛艇的基本情況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諸位就將在這個工廠參與潛艇建造,當然身份都將是無軍銜的實習生,會議結束十分鍾之後,我將到各位的宿舍檢查,我希望到時候各位已經脫下軍裝換上工作服。”
劉靜說完,淺淺的笑了笑,不過在餘家才看來,這笑容背後隱藏了太多的困難和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