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歲月 第四百八十八章

華夏196年,六月底

天賜軍攻勢越加強大,在衛傑的指揮下,陰陵袁軍損失慘重,甚至大將臧霸都險些死於天賜軍之手。

知道事不可違的臧霸,無奈之下隻能率數萬殘軍撤離陰陵,前往合肥與袁紹匯合。早在大戰開起之前,袁紹就吩咐過臧霸以減少傷亡,保持有生力量為主,在陰陵與天賜軍纏鬥了那麽久,臧霸也盡了自己的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對臧霸的敗逃,衛傑並沒有過多的追擊,因為劉泰已經吩咐過,留下袁紹還有大用,既如此,自然不能把袁紹的逼急了,要知道,陰陵的兵馬可是袁紹一半的身家啊。

其實在袁軍撤退的途中,袁紹並不是沒有安排,畢竟袁軍也是有高級智囊團的,為了接引臧霸安全南下,袁紹安排了麾下數位大軍在途中接應,其中高覽為主,淳於瓊為輔,此二人都乃袁軍大將,尤其是在天賜軍的逼迫下,軍事能力遠遠超過曆史記載,有此二人護航,就算衛傑真得追擊,也討不了什麽好。

陰陵一破,西曲陽自然暴露在天賜軍的鐵蹄之下,毫無疑問的,因袁軍撤離,沒有足夠防備能力的西曲陽短短數日之內便被天賜軍攻占。

與此同時,徐州直線南下攻打壽春的劉泰本部,也攻占了壽春北麵數座縣城,數十萬大軍如一張大網一般即將包圍壽春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壽春的曹操即使麵臨如此局麵,仍然沒有大的動作,仿佛等著被天賜軍包圍一般!

華夏196年,七月初

在各方目光的注視下,壽春的曹操終於有了新動作!

讓人頗為無語的是,曹操居然下令將壽春北麵最後幾座縣城的兵馬全部收攏到壽春城中,也就是說,在天賜軍的逼迫下,曹操果斷的放棄了壽春北麵所有防禦力量。

如此一來,天賜軍自然樂意笑納,在天賜軍的攻打下,原本還在頑強抵抗的義城、平阿、下蔡、當塗四座縣城紛紛陷落劉泰手中。而此時親征的劉泰也進入到了下蔡城內。

下蔡與壽春僅有淮水之隔,在壞水之西,遠遠甚至能看到壽春的城頭,也就是說,此時此刻,曹操的大本營徹底暴露在了天賜軍的眼皮底子下,隻要再給天賜軍數天的休息時間,大軍必然兵臨壽春城下,到時候中原最後一場決定歸屬的大戰,怕是就要爆發了。

華夏196年,七月中旬

半個月的修養,使得駐紮在西曲陽以及下蔡的天賜軍恢複了十成的戰力,而走到了這一步,劉泰反而不急了,在思索一番之後,劉泰親自書寫一封信件,讓信使送到壽春城內交給曹操。

此信,沒有人知道內容,以劉泰的性格,自然也不可能在陣前寫什麽勸降信,畢竟曹操可是一位真正的梟雄。若在陣前寫什麽勸降信,不但侮辱了曹操,也侮辱了劉泰自己。

其實這封信的內容很簡單,劉泰完全是以敘舊的方式和曹操說話,信中也表示,此戰,天賜軍不論勝敗,不論曹操用什麽手段,必將是雙方勢力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甚至劉泰還表示,若曹操“不幸”戰敗了,希望曹操能進入天賜軍中效勞,劉泰已經為曹操準備好了征西將軍一職!

征西將軍!一直以來這都是曹操的夢想,為大漢開疆擴土,成就不世偉業!可以說是是曹操奮鬥的源泉。雖然眼下曹操的所作所為偏離的理想,在中原掀起多次戰役,導致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但實際上曹操確實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而豫州、兩淮地區的百姓在曹操的治理下,雖說不上衣食無憂,但起碼生活的很平穩,為中原百姓得到了一絲休養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對劉泰的這封信件,曹操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仿佛根本無法給劉泰做出答複一般。其實曹操心裏很無奈,對劉泰,曹操是充滿感激之情的,畢竟當年曹操隻是虎牢關一守將罷了,若不是得到劉泰的賞識,曹操又怎會坐到兩淮之主的位置?

當然,以曹操的能力,占據兩淮乃至整個中原都沒有問題,隻是劉泰給曹操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台。讓曹操更快的登上權利的舞台。曹操是個念舊的人,得到了如此多的恩惠,曹操對劉泰能不感恩戴德嗎?

但曹操同時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梟雄,亂世之中,誰主沉浮,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清楚。而曹操手握三十萬大軍,坐擁兩淮以及豫州地區,乃是中原當之無愧的第一諸侯,如此情況下,曹操會甘心為人臣子嗎?那手握雄兵橫掃天下的生殺大權,可不是普通人能輕易放下的。

華夏196年,七月二十日

劉泰的耐心是有限的,既然曹操無法正麵給劉泰做出回複,那麽就戰吧。其實此戰,誰都知道無法避免,若不能在正麵戰場上徹底挫敗曹操,那麽曹操的野心永遠也不可能被壓製。

同月,豫州二十萬天賜軍加大對豫東以及豫南地區的攻打,在絕對力量的橫掃下,豫南地區的曹軍徹底土崩瓦解,所有曹軍退守汝陽在於禁、夏侯惇、曹仁三位大將的統領下,堅守著壽春西麵最後的屏障,若汝陽再被天賜軍攻破,那麽壽春就要麵臨近五十萬天賜軍的夾擊!而曹軍的希望也將徹底破滅,不過明眼人都應該明白,即使豫州方麵的天賜軍不進入淮南地區,曹操也不可能是劉泰的對手,畢竟壽春城下的天賜軍可有將近三十萬!

華夏196年,八月初

劉泰並不著急,十多天的時間,包括衛傑所率的兩個軍團在內,二十四萬大軍在壽春城下安營紮寨,除去六萬水師之後,地麵部隊其實隻有二十四萬,將近八個軍團的兵力。

雖然說正規軍隻有八個軍團,但加上後勤部隊以及各種救援小組,在壽春城下的北疆陣營,起碼超過了三十五萬人數。如此規模龐大的軍營,建立起來自然不是一時半會能結束的。

而在營寨的打造期間,曹軍也並不是在旁幹看著,曹操麾下多位大將屢屢出城叫囂天賜軍,與天賜軍展開了數十場大小不一的戰端,不過情況畢竟還在能控製的範圍之內,所以雙方之間的損失非常有限。

而在壽春被包圍的同時,汝陽方麵的曹軍在高順的強攻之下情況也是非常不好,畢竟壽春被圍了,兩淮送入豫東的糧草線徹底被切斷,十萬曹軍被短了糧草,情況可想而知會有多麽糟糕。

好在的是,早在很久以前,曹操就做好了準備,為曹軍安排了多個糧草據點,而曹軍在夏侯惇、曹仁、於禁三位大將的統帥下,也和天賜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屢屢派出萬餘騎兵部隊遊**在天賜軍外側,隻要天賜軍追擊,必然跑得比誰還快,若是天賜軍不追擊,那麽他們就將糧食托運到特定的地點送入汝陽城中已解燃眉之急。

但即使如此,戰力、兵力的絕對弱勢,致使曹軍隻能被天賜軍壓著打,根本翻不了身,若再繼續如此下去,即使汝陽城能堅守得住,曹軍的士氣也會落入低穀,到時候士氣一散,就算三位曹軍大將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天賜軍啊。

華夏196年,八月中旬。

在壽春城外天賜軍駐紮完畢之時,壽春城內的曹操終於就前番劉泰信件之事做出了回應。並且還將回信徹底公開,等於說,這封回信不但是回給劉泰的,還是回給天下的!

其他的暫且不說,書信中曹操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希望劉泰能停止豫州天賜軍的東進,允許豫州十萬曹軍回歸壽春,雙方正麵的進行一次決戰,若曹操敗,那麽兩淮必然雙手奉上,並且曹操甘願為劉泰麾下一將。

若曹操勝,那麽曹操希望劉泰十年之內不再兵犯兩淮地區,也就是說給曹操十年的時間積蓄力量。

若劉泰允了曹操,那麽曹操在壽春的兵力就膨脹到了三十萬,而既然是決戰,劉泰自然也不可能會派出超過三十萬的數量,也就是說,劉泰五十萬大軍的優勢,在曹操的幾句言語下頓時瓦解,劉泰會答應曹操嗎?為了收服曹操,值得付出這麽大的代價?

華夏196年,八月二十日

五天的時間,對於壽春來說是一個煎熬,若劉泰不答應曹操的提議,那麽以目前的情況,壽春是絕對堅守不了多久的,而劉泰如果答應了曹操,那麽壽春就還有一戰的希望。

其實曹操也真算是老謀深算了,前番曹操屢屢派出援軍前往豫東,就是為了這個提議而布局,要知道,豫東的曹軍可都是臨時組成的兵馬啊,但在這數月時間裏,經曆戰爭的殘酷之後,那十多萬曹軍逐漸的走上了老兵之路,戰力與以往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此時此刻,一些諸侯才明白曹操當初為什麽會在那般情況下還將夏侯惇和於禁派到豫東,原來此舉完全就是為了練兵,增強曹操的個人力量啊。如今壽春有兵馬在十六七萬左右,這十六七萬中能稱之為老兵的大概在十二三萬,而能稱之為精銳的大約在七八萬。

如今若是再加上豫東撤回來十多萬曹軍,就算其中產生的老兵隻有七八萬,精銳隻有三四萬,曹操的核心力量也會暴漲二分之一左右。確實,戰場上才是練兵的最好場所,即使殘酷了點又如何,亂世之中人如芻狗,既如此,隻要能強大己身,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沒有人認為劉泰會答應曹操的條件,畢竟劉泰若答應這個條件,那麽對天賜軍的損失絕對無法估量,為了一個曹操,損失無數忠心耿耿的將士,又有多少人會願意呢?

但也有人認為劉泰必然會答應曹操的提議,畢竟此戰若勝,那麽曹操不但會臣服於劉泰,整個兩淮地區也會被劉泰輕而易舉的奪到手中,到時徹底稱霸長江以北的劉泰,即使諸侯再這麽蹦躂,也永遠不再可能是劉泰的對手。

天下人靜等劉泰的決定!

劉泰很為難,確實,曹操此舉讓劉泰陷入困境之中,畢竟劉泰對收服曹操是很有想法的,有了曹操,那麽天賜軍統一天下,絕對會加快不少,而且未來天賜軍在西方的戰場上,也會出現一位真正獨當一麵的統帥。

華夏196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六日,劉泰給曹操做出了回複。

劉泰答應曹操的條件,允許汝陽的曹軍退回壽春。

不論如何,隻要能有收服曹操的機會,劉泰都不會放過,即使劉泰知道曹操這個梟雄不是那麽好馴服,可起碼召到了麾下,總比放在外麵安心!

對於劉泰的決定,各方都有不一的回應,畢竟此舉的好壞相差過大,而曹操若敗了,聯盟也就徹底崩潰了,對曹操,劉備等諸侯都是很無奈,也同時有點幸災樂禍,畢竟曹操是在他們前麵即將走上末途。

沒有人會認為曹操能贏得這場戰役,別說汝陽能催化三四萬精銳,就算催化十萬精銳又能如何?要知道,天賜軍的戰力一直都是天下之冠,而兩淮所謂的精銳甚至還次於益州公孫瓚麾下的兵馬,如此一來,可想而知雙方之間的差距有多麽的大。

三十萬大軍是曹操最後的賭注!

華夏196年,九月初

得到劉泰聖旨的高順撤離了包圍汝陽的兵馬,而汝陽城內的曹軍得到曹操的調令之後,第一時間裝運糧草,趕往壽春匯合曹操。對曹操的決定,夏侯惇與曹仁是沒有一點反對念頭的,而於禁雖然不是曹操的族親,但對曹操也極為敬佩和敬仰,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

如此一來,十萬曹軍在三位大將的帶領上,踏上了回師壽春的路途,所有士卒心中都是沉甸甸的,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是兩淮與北疆的最後一次決戰,勝利的天平完全傾斜天賜軍,此戰過後,還有多少兩淮子弟能幸存?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