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堅把針還給周爺爺,衝洗幹淨雙手才跟著周曄他們一起告別周爺爺,一行四人往村長家走去。
因為正逢中午,家家戶戶都在家裏做飯吃飯,所以一路上並沒有碰到什麽人。
等到了村長家,飯菜已經上桌,村長夫婦熱情的招呼著他們吃飯,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親手扳了竹筍,還是因為竹筍炒臘肉的味道,真的很好吃,反正秦峰一個人就吃了一大盤,村長家裏精心準備的魔芋燒鴨反而不怎麽受歡迎。
吃完飯後,又聊了一會兒關於養魚場的問題,眾人這才出門往竹林灣走去。
等他們到了,負責竹林灣片區的村民們早就在那裏等候多時了,在鄭堅的提示下,撈出了早上放入魚塘裏麵的兩隻魚網箱,發現裏麵的小魚並無異樣。
這才招呼著大家下苗,下魚苗也不是直接扔進魚塘,而是把所有的育苗箱小心翼翼地沉入塘水之中,等育苗箱裏麵的魚苗和塘水完全適應之後,再將育苗箱打撈起來,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放苗的工作。
那麽接下來就要進入正式的養殖工作了,鄭堅把所有負責竹林灣養殖的村民們全部召集在一起,跟他們講解初期養殖的注意事項,江象魚和周曄也在一旁跟著學習。
“剛剛下水的魚苗,還不具備很強的人工餌料攝食的能力,所以初期它們必須依靠池塘裏的浮遊生物為食,可這剛剛清理幹淨的池塘,在消毒和清理雜質的同時,浮遊生物的數量也不會很多。
因而就會出現食物不充足,魚苗成活率低的情況。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咱們要是時常檢查水體中浮遊生物的量,再根據塘裏的實際情況及時追肥,保障餌料供應充足。
第二一個注意事項就是水位,魚苗剛下塘時,魚塘水位不宜過深,池水太深不利於溫度提升,更不利於魚苗的攝食和活動。因此,初級階段時期不必將水位加得太高。
再經過一段時間熟悉魚塘生活之後的魚苗,魚塘裏的天然餌料將會大幅度的減少,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提前馴食,讓魚苗能夠學會集群攝食方便以後配合飼料喂養。馴食有很多方法,比如投餌機,比如定時定點,當然也可以製造有節奏的敲擊聲響來給它們養成進食的習慣。”
“那如果感覺到天然餌料不夠,是不是可以直接投放飼料?倉庫裏麵準備的有第一階段魚苗期的餌料,現在的魚苗可以吃嗎?”有人開口詢問。
鄭堅笑著點了點頭:“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可見你是真心想要學習養好魚的。現在咱們這個階段,魚苗還是太小了,就算是第1階段的專用餌料投放下去,它們也還沒有養成大量攝食的習慣。
所以咱們在發現天然餌料減少的時候,魚苗又還沒有大量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的能力前,咱們可以用黃豆磨成豆漿進行投喂”
“豆漿,這個簡單,我家裏就有石磨,以後每天給它們磨點豆漿,保證讓它們吃的既營養又健康。”一個住在附近的村民高興的說道。
“那你們自己做豆腐嗎?”秦峰自從吃過了竹筍炒臘肉之後,對這些農家的特有菜係非常的向往,特別是自己能夠幫忙動上手的,既能解決味蕾,又能體會其中樂趣。
“會的會的,不但會做豆腐,還會點豆花,做紅豆腐,豆幹,秦總要是喜歡,我讓我家裏的婆娘明天就做一些,送去周曄家給你嚐嚐。”
在場的眾人,誰不知道秦峰的來曆,聽說他想要吃豆腐,之前那一位要磨豆漿的村民頓時表示可以安排。
“好,那我就先謝謝你了,要不是明天有事,我一定去你家好好的體驗一下石磨磨豆。”秦峰有些惋惜的說道,要知道自己這次過來可不是來遊山玩水的,而是來勘測組建魚苗培育基地的。
“那秦總後天有空嗎?咱們也可以後天再弄,反正家裏有豆子,隨時都可以開工。”村民無比的熱情,如果不是這裏還有一池塘魚等著侍弄,說不定現在就慫恿秦峰去家裏開磨了。
“明天再說,你們繼續辦正事,我去那邊竹林逛逛。”因為上午就去過了,熟門熟路,所以不用人帶。
鄭堅見他離開後,繼續開口說道:“關於餌料這一塊,我暫時說到這裏,還是那一句話,我接下來會在這裏待上一段時間,咱們在養殖的過程中發現什麽問題,一定的第一時間告訴我,有不懂的地方也歡迎隨時提問,我一會兒把我的手機號碼寫在那邊倉庫的門上,咱們一起努力,相互學習,把這一池魚給養好。”
“謝謝鄭老師,有什麽事情鄭老師隻管吩咐我們去做就行,雖然我們養魚沒有經驗,但我們幹活很有經驗的。”在場的村民們紛紛表示支持。
鄭堅又帶著他們來到了排水口位置,仔細檢查了排水口的設置,發現沒有問題之後,才開口對身後的眾人說道:“排水口這邊一定要時常檢查,因為魚苗還小,隻要有那麽一點點縫隙都有可能逃逸。”
“我一會兒回家拿個籮筐,埋在這出口處,隨時檢查籮筐裏麵有沒有魚,就能知道裏麵的魚苗有沒有跑出來了。”一個村民開口說道。
“這個主意不錯,但籮筐的固定好。”鄭堅表示讚賞的說道,又抬頭看了一眼魚塘,開口問道:“進水口在什麽位置?麻煩大家帶我過去看看。”
“在這邊,鄭老師請跟我來。”村長應了一聲後帶著鄭堅去了進水口。
進水口的位置設置的非常的巧妙,一根非常大的水管,接口的另一端是竹林灣左手邊的一處山泉。
而入口處有一個大的水車,水管通過水車旋轉之力,順利地將泉水接入了池塘裏,整套設備完全不用電力啟動,但看起來卻非常的方便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