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策論,沈淵的做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他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會以這樣的態度,在會試時寫下一篇策論。
他分明告訴了自己的同伴,策論怎樣寫才是正確的……最起碼是萬無一失的。
可是沈淵卻犯了一個所有人都經常犯的錯誤,他囑咐別人的時候說得明明白白,事到臨頭輪到自己的時候,卻沒控製住!
這篇《論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原本策論的初衷就是考驗舉子的態度。而沈淵在這篇文章裏將他畢生所學的精華、所有施政方麵的經驗教訓全都寫了進去,可就是偏偏沒有態度!
當這樣一篇策論送到考官手裏時,那些由皇帝欽點的考官見了這樣的文章,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沈淵也由此把自己拋進了一片難以想象結果的波濤激流之中。
以他的才華和能力,分明是隻要四平八穩寫上一篇策論,把那些歌功頌德之言,聖人先賢之句鋪陳羅列開來,就可以穩穩地得一個進士……可是他沒有!
“你不是要看我的本事嗎?我就拿出本事給你瞧瞧!”像沈淵這樣越是經常保持理智的人,一旦犯起渾來就越是九頭牛也拉不住,更何況他寫在考卷上的東西,都是大明之後數百年總結出來的施政精華。
要是大明朝連這樣一張卷子都容不下,那我為什麽還要往這灘渾水裏淌?我自己玩兒自己的不好嗎?”
所以當沈淵把這張卷子遞上去之後,他心裏一邊冷笑著,一邊悠然從容的往外走。
現在的情形,就不是那些考官給不給沈淵機會的問題了,而是咱們的沈少爺,給了大明朝最後一次機會!
你要是抓不住,那就別怪我了……沈淵昂然而行,就這樣結束了他三場九天的會試,一路走出了龍門。
等他走到貢院之外,就見遠處柳如青、沈渙和華潛都等著他,而另一邊遠遠的則是站著一個身影,正是洪承疇。
洪承疇並沒有過來,而是遠遠的向沈淵深深一禮,他的意思沈淵當然知道。
沈淵也笑著拱手為禮,洪承疇隨即便轉身遠去……其實此刻洪承疇心中所想,果然和沈淵預料得分毫不差。
洪承疇一邊向著自己的居所走去,心中一邊還在暗自想道:“若不是沈公子一番金玉良言、醍醐灌頂,我這科必定是名落孫山。”
“現在我也有了高中進士的機會,這都是沈公子一手所賜!我洪承疇將來在仕途上若有寸進,一定要重重報答沈公子這份恩德!”
……
等到沈淵他們回到怡園接葉亭,隨即就把這九天以來的考卷、韻詩、策論全都默寫下來,然後相互傳閱品評。
其實在這中間每一場之後他們都會回家,但是在沈淵的建議下,所有的人都沒有把自己下場所做的八股公布出來。
因為沈淵知道他們怡園這四個人,四篇文章拿出來難免會有高下之分。而看到別人的文章精彩絕倫之後,發現自己做得並不那麽出色的人,心理上一定會受到影響。
所以這幾天他們回來之後,沈淵都告訴他們注意飲食,好好休息,大家卻並沒有討論考場上的事。
等到今天最後一場考完,卻是沒什麽關係了。這幾個人匯聚在沈淵小樓的客廳裏,在一片墨香飄**之中,各自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文章。
寫完之後大家相互傳閱,不住地擊節較好,對好友做出來的精妙句子讚歎不已。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沈少爺讓他們之前不要傳閱文章,確實是有道理的。
這四個人包括沈淵在內,都是精才絕豔之人,在各個場次中的發揮也是有高有低。
這裏麵柳如青的性格沉穩厚重,但其實最善於變通,他的文章也是一樣厚重大氣,顯露出學問功底的紮實。同時在文章轉折和銜接處的靈動多變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沈渙天資最高,雖然隻有十四五歲的年紀但是博文強記、功底紮實。而且對於人情世故看得也十分透徹。
所以他的文章行文老辣,言辭高古,更像一個飽學的老儒所做,因此他是發揮最穩定的一個。
而那位華潛少爺,由於他的性情更加平和安然,所以做出的文章磅礴大氣。若是單論氣度而言,卻是遠超其他人。
至於咱們沈少爺……他的文風輕靈厚重兼而有之,文字雕琢韻律之美難以形容。任憑是誰看了都得說一句:不愧是大儒陳眉公的弟子!
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氣韻貫通、字字鏗鏘,簡直可以當做一篇文辭華美的漢賦來欣賞。
可是他們正在傳閱之間,卻見沈渙全身都是一哆嗦……在他手裏麵拿的那篇,正是沈淵今天剛剛寫好的策論。
“我滴……娘啊!”大家就看到沈渙在地上“咚咚”地直跺腳,手裏拿著這篇策論,全身都哆嗦了!
“你這是活脫脫地作死啊!”
沈渙懊惱萬分地看著這篇文章,難以置信的向沈淵說道:“分明能舔著吃,你為甚非要掰碎了吃!好好一個進士,這下可危險了!”
“我舌頭不好,舔不了。”這時沈淵一看沈渙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替自己心疼。生怕沈淵因為這篇懸崖上起舞的策論,把好好的一個進士給弄沒了。
於是沈淵笑著說道:“哥們就是牙好,要是掰不開,我還想踹碎了吃呢!”
“你啊!”此刻沈渙臉上帶著惋惜的神情,冷不防他手中的卷子,卻被柳如青接了過去。
等到柳如青看了之後,坐在那裏默默無聲,卷子又落到了華潛的手上。
等到這三人一塊都看完,廳堂中立刻陷入了寂靜。大家都在暗想,沈淵這家夥從來都是冷靜自持,怎麽就突然間在考場上發瘋了呢?
沉寂良久之後,柳如青又拿起卷子來仔細看了一遍,這才長歎了一聲道:
“說到施政治民,我胸中所學,難及表弟萬一。若是我有表弟這般才能,我也想寫一篇這樣的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