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軍顏東來正坐在總督行轅內陪著傳旨的使者喝茶,這裏本是一富豪家庭,被軍隊征用。

其客廳甚大,一邊用來招待客人,一邊則在拚起來的大桌上放置大幅地圖。

見著祖大壽與傅天錫進來,顏東來起立,向祖大壽先行軍禮。

他雖是王親國戚,來自東南軍,負責監軍,但並不倨傲,見著祖大壽,口口聲聲“向老元戎學習”,態度謙虛謹慎,隻在他的職權範圍內活動,超出他職權範圍的並不伸手,尊重祖大壽,尊敬同僚,因此祖大壽打下的軍官們與他相得。

祖大壽回了軍禮,傅天錫趕快向顏東來致敬,他是文職知府,但負有“軍前效力”之責,與聞機密,參與軍務。

小幾上,正擺著一份金燦燦的王旨,不是朝廷聖旨。

大明東南王節製全國武裝力量,軍政軍令一把抓,他已經回到南京,但沒有前來,如今派人前來傳旨。

也沒多大麻煩,點起香爐,諸人拜讀聖旨。

在這道旨意上,東南王下令給九邊民眾發槍,廣泛發動民眾,全民武裝!

要求他們積極運用火槍,努力打擊敵人!

火槍的使用分兩部分,一是從東到西、濟南、太原、米脂以北地區,民眾皆可自由挎槍,你可以背槍上街、上學和上班。

以南地區則受到管製,除了軍人及有證明的持槍人士,都不能背槍上街,但民眾皆要軍訓。

給百姓武裝,遇敵必戰!

我中華民族,絕不向敵人低頭,絕不投降!

看完這份旨意,祖大壽嘖嘖稱讚,欣然道:“王爺就是王爺!”傅天錫也深有同感。

中國曆史上,帝王們懼怕民眾造反,不敢武裝民眾,始皇得天下,收九州之兵鑄為十二金人,漢唐時俠以武犯禁,大力打擊,以致於明朝“路條”出現,沒官府開的路條普通人將寸草不生,元朝更強,十戶才得一把菜刀切菜。

東南王給民眾發槍,大規模武民眾,正是其雄心壯誌,充滿信心,不懼民眾造他的反。

傅天錫則想得更遠,時代不同了!

在以前,朝廷與百姓的關係多是管治,即朝廷管百姓,百姓向朝廷上交賦稅、服勞役,朝廷也有好處給百姓,比如穩定社會、抵抗外敵,災年賑濟。

但曆朝曆代,沒有一個皇帝象東南王那樣給得多!

經濟發展起來,民眾都得好好,東南王建立新明,民眾大得好處,傅天錫是親民官,更是感觸頗深,民眾獲得銀元,家有餘糧,比十年前富得多了!

以傅天錫的治下,他知道民眾可以窮到什麽地步!

在以前,家裏這麽多人,隻有一套衣服,出家門的才能穿上衣服,在家裏全是果露,沒辦法,太窮了!

但現在這種現象很少見了,以小孩為例,國家給上學的小孩子發校服、發文具,已經給小孩子體麵了,多少家的窮人的孩子都穿著官府發下的校服出門。

在許多城市,國家已經給學生供應免費早中兩餐!

以各大河黃河、長江、珠江、淮河及東南諸省做得最好,這些地區有水運便利,糧船能夠上行,供應糧食。

就算本國糧食歉收,還有東南國、安南的糧食運來,供應得上,成為民眾福利!

到處修路,大搞基建,投資社會,民眾皆得分潤。

按製,官府廢除徭役,所有工程都給民工發錢!

推行社會福利,普建學校、醫院,關心民眾,使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可以說,民眾得其利,遠勝前朝!

開化民智,實行掃盲,民眾漸知“國家”與“民族”的概念,而且東南王長期在國家推行他的個人崇拜,民間將他當成神一般去禮敬朝拜!

這樣的君主,真不怕民眾造他的反,相反地,他號召一出,萬民齊應!

祖大壽霍然起立,大手一揮道:“按王爺旨意,給百姓發槍!全民武裝!”

顏東來高呼道:“遇敵必戰!”

……

張家口,張北縣熱鬧的街道上人來人往,民眾搶著軍情不火熱的情況下趕快出動買賣東西,購銷兩旺。

張家口地區是明長城重要防禦關隘,蒙古人之前來突襲,張北縣接連閉城一個月,前天才退,明軍哨馬探出敵人已經後撤百裏,因此今天開了城門,四周躲藏的民眾紛紛進城來采貨。

人群中有一隊農民?刀手?他們的衣著普通,均為農民裝束,但身上套了皮甲,腰間挎刀,有人拿著三叉戟、紅櫻槍,兩人背了弓箭。

為首一人約五十歲出頭,額頭皺紋深深,實際才四十多歲,皮膚較黑,方額闊口,褲帶上別了一根長長的旱煙杆。

此人叫做齊甲三,是狼窩溝村的村長,狼窩溝位於張北縣野狐嶺南15公裏處的黑風口溝口,聽這三處地名,就知這是一什麽地界兒——此為曆來兵家必爭之地,曆史上曾發生逾千次戰鬥。

齊甲三不慌不忙地走在縣城大街上,他後麵跟著兒子齊鳴、侄子齊樂,還有本村六個莊稼漢拉著三輛驢車。

他是昨天接到縣裏的消息,要他今天上午前來縣衙開會,而且指明要他帶上足夠的運輸工具,他不禁納罕起來,究竟有什麽事呢?

不過,要他們帶運輸工具,應該是有好處給他們吧?

去到縣衙,外麵已經停留了一大堆的驢車、板車,一大堆的莊稼漢等在外麵,加上有許多賣小吃的人向他們兜售生意,難得過城,一些人就吃起來,很是熱鬧。

許多莊稼漢都背刀拎槍,弓箭背身上。

不同於前明,新明民間軍訓普及,尤其是邊地,男丁均要舞刀弄槍,一旦國家有事,丁壯者引弦而戰,絕不束手待斃。

因是戰區,縣衙站崗的不是差役而是軍隊。

劉甲三讓其他人留下,他向把門的官兵出示了他的執照,即村長證明,是一張硬紙片,上麵有他的小像及樣貌描述,還有官府的印鑒定,於是官兵放他進來。

縣衙的人引他到了二堂,裏麵已經有好幾十個人,正是張北縣三個鄉,三十八條村的鄉長、村長等人,劉甲三算來得遲了。

堂內的正中放了一個敞開的武器箱,裏麵擺放著一枝枝簇新的滑膛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