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陽明先生走了進來,坐在了主坐上。

“今日此次辯經,乃是我儒家一大盛世,對於弘揚儒道,促進兩國交流有重要意義。既然陛下命我來主持此次辯經,那老夫也就當仁不讓。”

隨後陽明先生手中戒尺在桌子上重重一拍,辯經正式開始。

拓跋俊向陳青一拱手,率先開口。

“儒家傳承至今,已有兩千年,儒家孔聖人思想的核心,無非仁義二字,兩千年來儒家討論的,也無非善惡二字。敢問陳兄,這世間是先有善還是先有惡。”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陷阱,無論陳青回答善或者惡,拓跋俊都有辦法駁倒他。

陳青微微一笑:“那你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是什麽話,還請陳兄正麵回答我的問題。”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另一位大儒荀子說人性本惡。不過我認為,拓跋兄這句話問的就有問題,善惡本是一體而生,同生同源,就好像太極圖的陰陽兩麵。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這是道德經中的話,美與醜、善與惡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拿現代哲學觀點來解譯就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對立統一的

陳青拿來現學現用,不過這個世界好像沒有道德經。

陳青的觀點讓所有人耳目一新,善惡本一體,善惡的分辨是基於人們的共識和認同,而不是客觀存在的本質屬性。

拓跋俊微微一笑,隨後拋出了下一個問題。

“那陳兄認為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陳青沉思了片刻道:“這個問題前幾日白鹿書院的兩位師兄討論過,人性本無善惡,人性的本質隻有趨利避害,善行惡行也都基於此而產生。”

“陳兄此言大謬,我認為人性本惡,如果陳兄認為人性無善無惡是對的,那聖人為何還要以仁義教化萬民,國家還要以法律約束萬民,這不就是為了約束人性中的惡嗎?人生來就有惡的本性,所以才需要教化,規範,約束,使之轉化為善。所以惡是天生的,善才是後天培養得到的。”

“拓跋兄是在偷換概念,你所說的惡,在我看來,是人本身的欲望,與生俱來的欲望,不能稱之為惡。欲望如火,火能取暖,可以照明,可以烹製食物,也會釀成火災。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定義火是善還是惡,火就是火,無關善惡。”

陳青頓了頓繼續道:“欲望本就無關善惡,欲望的無節製擴展才會產生惡,人們用法律,道德約束這些過多的欲望,就是棄惡揚善,拓跋兄,您覺得是不是這樣。”

陳青的話讓人耳目一新,引起了一片叫好聲,他的觀點是基於上一世人們對善惡觀的總結,用辯證法解釋這個問題,跳出了原本非黑即白的時代禁錮。

拓跋俊雖然有三千年的見識和經驗,但是畢竟還受製於時代限製,思想境界上不可能站在更高的層次。

但是他根本不急,隨後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陳兄的高論讓人耳目一新,剛才陳兄說到用道德和法律約束惡,請問一下,國家的統治者用不用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

這句話其實是犯忌諱的,不過二皇子無所謂,陳青也是個現代人思想。於是想都沒想就回答:

“古先賢有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聖人又雲,天命有常,唯有德者居之。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那自然是要受約束的!”

“好好,好一個有德者居之,陳兄所言振聾發聵,既然天下應該有德者居之,那陳兄以為,國之儲君應該立長還是立賢。”

二皇子終於圖窮匕見,說出了這句誅心之論。

既然你自己說天下有德者居之,那你說說國家立儲立嫡長子還是立賢明的皇子。

如果陳青說立長,那就和自己剛才的話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臉,這場辯論就是陳青敗了。

如果說立賢,那太子怎麽想,陛下怎麽想,而且這話傳出去,全國人民會怎麽想。

善惡之爭立馬就成了國本之爭,全國人的思想也會出現混亂。

那些太子黨和保皇派,馬上會對陳青口誅筆伐,甚至上奏章彈劾,欲除之而後快。

那些三皇子一派的文武官員也會名正言順拿這句話當借口,分裂大乾,爭班奪權。

殺人誅心,用心險惡!

太子的臉色變了變,沒想到蠻國三皇子如此陰險,把善惡之爭變成了國本之爭。

三皇子麵露喜色,等著陳青說出那句立賢。

這時候陽明先生咳嗽了一聲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白鹿書院隻專心於學問,今日辯經不討論軍國政事。”

拓跋俊站起來拱手道:“陽明先生此言差矣,聖人有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本更是關係到天下每個人的利益,如果今天不討論出個結果,恐怕天下人都會有別的想法。”

他無論如何今天都要陳青說立長還是立賢,怎麽能讓陽明先生打斷。

陳青神情自若,淡定答道:“立嫡立長不立賢,這還有什麽疑問嗎?”

話剛落音,眾人嘩然一片,二皇子臉色大變,太子卻放鬆下來,不管怎麽說,這個陳青還是向著自己的。

拓跋俊哈哈大笑:“你自己說的有德者居之,怎麽又自己打自己臉了,我看你這個聖人傳人,也不過徒有虛名而。”

“先別急,你聽我慢慢跟你解釋。”

拓跋俊哼了一聲:“那我就好好聽聽你有什麽高論。”

“那我先講一個故事吧,故事是很多年前,在大海的東邊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叫華夏國,有個朝代叫唐朝。”

眾人靜下來,聽陳青講故事。

“唐朝的國君在登基的時候就立了嫡長子為太子。

這一年,宮裏悄然傳出消息,說太子在東宮**,養了一大群女子,陛下對他有些不滿意。

幾個月後,太子鬧得實在不像話,皇帝傳召太子,狠狠訓斥了一頓。

可太子心高氣傲,心裏憋了一口氣,回到東宮後狂飲爛醉,做了很多出格的事,還說了一些駭人聽聞的話。

但皇帝聽說後,隻是嚴厲地訓斥了太子一番,把他禁足半年。

太子被禁足後不思悔改,擔心自己被廢除,竟然暗中招募死士,夜襲皇宮企圖奪權篡位。

不過太子謀反並沒有成功,叛亂被鎮壓了。